鋼琴家極不情願地彈了這首曲子,剛演奏完畢,便由於過度悲傷,導致心臟病發作而撲倒在鋼琴上,再也沒有起來。在意大利米蘭,一個音樂家聽說了這些奇聞之後感到困惑不解,他不相信《黑色的星期天》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便試着在自己客廳裡用鋼琴彈奏了一遍,竟也死在鋼琴旁,並在《黑色的星期天》的樂譜上寫下這樣的遺言:“這樂曲的旋律太殘酷了,這不是人類所能忍受的曲子,毀掉它吧,不然會有更多的人因受刺激而喪命。”由於自殺的人越來越多,美、英、法、西班牙等諸多國家的電臺便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號召歐美各國聯合抵制《黑色的星期天》。這首殺人的樂曲終於被銷燬了,作者也因爲內疚而在臨終前懺悔道:“沒想到,這首樂曲給人類帶來了如此多的災難,讓上帝在另一個世界來懲罰我的靈魂吧!”在發生瞭如此多的離奇自殺案後,《紐約時報》刊登了一條新聞,標題是“過百匈牙利人在《憂鬱的星期天》的影響下自殺”。這條新聞一出,立刻引發了激烈的爭論。歐美的不少精神學家、心理學家,甚至是靈學家都來探討這支歌曲的影響,但並無法對它做出完滿的解釋,也不能阻止自殺案的繼續發生。更具傳奇意義的是:1968年,本曲的作者謝賴什最後也以跳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據說,當時年邁的他因爲怨嘆自己無法再創作出像《憂鬱的星期天》這樣優秀的作品而感到極度的絕望。也有可能是因他女友的死亡,再加上因《黑色星期天》死了很多人,內心過意不去,精神有一定的失常,從而走上自殺之路。
有網友說,現代版的《黑色星期天》並非沒有了“殺傷力”,而是因爲不是原版的原因,這是一種以訛傳訛不負責任的說法,說明說這話的始作俑者只是受了種種傳聞的影響而把《黑色星期天》作爲神話或傳說來看待,並非把它當作歷史來對待。什麼叫“殺傷力”?音樂本身並沒有這種能力。若說音樂的共振和某個建築物達到一致時能將其摧垮,這並非不可能,但這是物理上的原因造成的,卻不能歸結於音樂自身的所謂“殺傷力”。“四面楚歌”只是利用了人的心理原因,卻並非歌曲本身有這種能力;若是在項羽的兵都身處楚國,他們聽自己家鄉的音樂還至於潰不成軍嗎?至於莫扎特的音樂,的確有某種神奇的功能,但是那只是音樂的心理作用罷了。
聽古典時期的音樂,有一種詳和優雅的美感,就像欣賞巴洛克的精美建築一樣,聽搖滾卻很難有這種感受。再者,也不一定人人聽古典音樂都有這種感受,甚至一聽到巴赫的管風琴響就大呼頭痛而聽了搖滾到興奮不已的的半樂盲也大有人在,那麼即使這種巴洛克音樂真的有“殺傷力”,那麼對這人又有什麼作用呢?若是聾子聽音樂,那音樂對他又存在什麼所謂的“殺傷力”呢?所以這些以訛傳訛的說法除了不負責任之外,還把《黑色星期天》更加妖魔化。
前兩年湖北長江大學一名大三的學生在網吧聽這首歌時(應該是現代的翻唱版),昏倒在網吧。在聽歌之前,他先看到了網頁上的簡介,網頁的整個色調是黑色的,旁邊的骷髏頭好像在給大家發出一封封的邀請書,正上方几個若隱若現的標題更是增加了網頁的神秘性。單從畫面上看就給人傳遞了一種恐怖的資訊。而網頁裡面的很多關於人們聽完這首樂曲而自殺的故事更是聳人聽聞(就是人們爭相轉載的這首歌在當年“殺”人的歷史事件)。
不良的心理暗示是造成這個學生聽了這首音樂之後所產生的反應的根源;這些網站裡大量關於這首歌曲的報道都形成了一種不良的暗示。而這些不探其源愈傳愈廣的以訛傳訛的說法都在散佈着一種不良暗示,道聽途說地爲這首很普通的歌曲增加了一個意外的“殺傷力”,而當年那些自殺的人是在一定的歷史或社會以及心理條件下聽了它自殺的,它只是誘因而非根本原因,所以,這個所謂的“殺傷力”並非是歌曲本身所包含的,乃是在一定的歷史事件的基礎上,多年後當歷史變成了傳說、傳說再變成神話的過程中人爲地附加上去的;農村狗不理的驢糞蛋好好侍弄一番包裝一下到城裡就成了很好的花肥,不就是這樣嗎?當年《黑色星期天》不單發行了唱片,還在電臺經常播出,聽這首音樂的人大有人在,但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什麼異常,也不是聽了之後人人都去自殺。有些人的心理暗示性非常高,就很容易接受相關的刺激;當他接受相關的刺激之後,這時就會調動他肌體所有的防禦系統作出一種高明的狀態,再產生相關的反應,就會出現那位大學生昏倒的現象。他若事先沒有看到這些渲染介紹,單刀直入地聽這首歌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也就是說,《黑色星期天》殺人,是因爲一些人的心理暗示能力很強。
加上在那個年代(二戰時期),人心惶惶,難免有一種悲觀情緒,情緒與音樂發生共鳴,從而因此自殺。一些人還聽信一種傳說,說是該曲原曲是47分鐘多長度的鋼琴曲,並在相信之餘苦苦地尋覓着它的錄音;還有的說最後的原版樂譜被鎖在美國某音樂學院保險櫃中雲雲。根據相關資料,這首歌當年發行的唱片是standardplay(sp)每分鐘78轉的膠木唱片,也就是上世紀30年代常用的唱片,一般用在機械手搖留聲機上,它的兩面錄音共10分鐘左右。電唱機雖然出現得很早,但那時並沒有流行。雖然每分鐘33-1\/3轉的longplay(lp)唱片30年代已出現,但直到1948年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lp唱片時,電唱機才流行起來。(lp唱片兩面共可錄音半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