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心證

聖人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花萼樓下,樂手們以銅琶鐵板彈奏着《西河劍器渾脫》,伴隨着雄渾的曲樂,紅衣弟子們滿場飛舞,矯若遊龍,揮灑出萬千氣象。

曲終,喝彩聲中,她們退下舞臺。李十二孃想到方纔偶遇薛白聽到的玩笑話,抹着額上的汗水,追上公孫大娘,問道:“師父,你收養了七名孤女嗎?”

公孫大娘道:“爲師收養的豈止七人。”

“那是真的?”李十二孃道:“薛郎說師父收養的七名孤女名揚江湖,稱爲‘七秀’,又有七秀十三釵,皆是聞名遐邇的人物,弟子怎從未聽說過?”

“薛郎逗你玩的。”

“啊?”

李十二孃正覺失望,忽聽得那邊一陣驚呼,她站在臺階上轉頭望去,見十數只大象正緩緩走來。她看得呆住了,一時忘了離開花萼樓。

她還算是見多識廣的,周圍一些沒見過大象的宦官、宮女則差點把手中端着的杯盤落在地上。

大象們身上有着隆重的裝飾,邁着粗笨的腳步走到了廣場前,打了個響鼻,抖動着扇子般大的耳朵,引來無數驚歎。更讓人們驚訝的是他們長長的鼻子,靈活地捲動着,有規矩地起舞。

有宦官急匆匆地從遠處奔了回來,因太過激動,不等到了聖人前面就大喊大叫着。

“神蹟啊。”

李隆基也興奮了起來,臉上容光煥發,親自登上了高臺,走到了一面大鼓前。

之後,舞馬便要離開花萼樓,它們似乎極不舍聖人,頻頻回首,不願離去。牽馬人扯着繮繩拉着它們,它們也乖巧地沒有嘶鳴。

隨着曲樂漸終,爲首的一匹舞馬銜起了一個酒杯,拾階而上,登上了高臺,跪倒在李隆基的面前,正是“一朝逢遇昇平代,伏皁銜圖事帝王”。

莫小看只是十餘隻動物,這犀牛其實非常珍貴,它們是爪哇犀,乃是南海爪哇國進貢的。而關中的天氣已經比遠古時寒冷了太多,並不適合這些貢犀生存。哪怕它們被安置在皇家園林裡精心照料,免不了因水土不服而死。

往年的千秋節,氣氛到這裡都是達到了頂點。

“喏。”

“鼓來!”

大象之後,入場的則是犀牛。

“報高將軍,大同殿的柱子上長出了靈芝,還有神光照殿!”

所以,今日賀壽的犀牛代表着藩邦的臣服、皇家園林強大的物力人力,是大唐無比強盛的象徵,是聖人豐功偉績的寫照。

“吉良乘兮一千歲,神是得兮天地期。大易佔雲南山壽,走參走覃,共樂聖明時。”

“好!”李隆基聽了心情大好,朗笑道:“再搬一箱金錢來,今日人人有賞!”

“聖人千秋萬歲!”

“回高將軍,興慶宮並未種有靈芝。”

“它鼻子裡捲了東西!”有眼尖者大喊道。

“那是什麼?”

“何事喧譁?”

但,這還不是最了得的,千呼萬喚,舞馬終於出來了。

“聖人,靈象獻瑞,聖人得此靈芝,必將千秋萬歲!”

隨着鼓點,舞馬們開始搖頭晃腦,馬蹄踏着節拍,騰躍飛旋,所謂“隨歌鼓而電驚,逐丸劍而飆馳”;它們身披錦緞,頸掛金鈴,鬃毛系珠,所謂“紫玉鳴珂臨寶鐙,青絲彩絡帶金羈”;除了起舞,它們甚至還會極爲高難度的動作,踏上了板牀之間懸着的繩索,所謂“婉轉盤跚殊未已,懸空步驟紅塵起”。

樂曲停歇,歌者卻還在動情高唱。

很快,有宦宦端着托盤過來。

“咚、咚、咚……”

“去看看,這靈象是從何處採來送給聖人的。”

“這是……大象爲聖人獻瑞賀壽啦!”

“長靈芝了!”

但其中卻有一頭大象並不肯舞,長長的鼻子卷着,仰着頭嗷嗷亂叫。

也不知是誰先破聲高喊了一句,宮城內外所有人都歡呼了起來。

整齊的馬蹄聲響起,彷彿來的只有一匹馬。可人們轉頭看去,見到的是如洪流一般的馬羣。四百匹馬齊奔,呈現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

圍觀者們抻長了脖子,興奮地議論不已,沒想到有生之年竟能見到如此奇妙之事。

高力士代爲先看了那靈芝,訝道:“怎還帶着土?這靈芝莫不是剛摘下來的?”

那棵大靈芝被送進大殿內,呈在了李隆基面前。

千古一帝,不外如是。

聲音傳到了公卿重臣們耳裡,他們臉上自然浮起了驚喜的神態。

他拾起鼓槌,像是將軍握住了大刀,文人握住了毛筆,舞馬們歡呼着,躍上了三層高的板牀。

人們已經忘了驚呼,張大了嘴看着這一幕。

那大象似通人性,把長鼻舒展開來,落在托盤上的竟是一棵巨大的靈芝。

所有的表演裡,唯有舞馬,永遠是他親自指揮的,用他的鼓點。

這問題難倒了衆人。

“這是出了祥瑞啊。”

“如此祥瑞,天佑大唐,天佑陛下。”

楊國忠是最激動的一個,被這接連而來的喜事衝昏了頭腦,連大臣禮儀也不顧,當即奔到了李隆基面前,有些語無倫次地道:“陛下神文聖武,故天降祥瑞啊!臣以爲將陛下生辰設爲‘千秋節’尤有不足,千秋萬歲終有盡頭,望陛下順應天意,取‘天長地久’之意,改爲‘天長節’。”

李隆基深深看向了楊國忠。

他分明是看破了這些臣子們的獻媚討好,但還是因這些吉祥話而感到了滿足,像是心尖上被澆了蜜。

因他已達到了千古一帝的高度,橫亙在他面前唯一的煩惱只剩下生命的長度。

天長地久,多好的寓意。

“允!”

“願吾皇天長地久無盡時!”楊國忠納頭便拜。

喜慶的氣氛又被推高了一層,由此,大唐盛世也被推到了最高處。

一輪火紅的夕陽則已墜在了天邊,很快便要落下。

夜至,到了放煙花的時候了。

~~

燭臺被端到了案几上,照亮了李亨臉上略有些僵硬的笑容。

他正舉着酒杯遙敬着李隆基,但李隆基沒有看到,尤在認真與楊玉環說笑,指着殿外的天空,像是在談論一會的煙花典禮。

李亨放下酒杯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就像他手裡拿的太子之位一樣。

好在,李俶即時來爲他解了圍,朗聲喚了聖人,父子二人同時敬了李隆基一杯,祝他萬壽無疆。

“好,好,好。”李隆基連說了三個好,當着羣臣,欣然接受了這祝福。

李亨眼神裡的孺慕之情愈深,孝意似能從中流淌而出。

他心裡咀嚼着“萬壽無疆”這四個字,對祖宗社稷揣着無比的悲憫。

此時,李倓也就與他的父兄分開了,他的隨侍宦官遂趨步上前,附耳小聲道:“杜五郎想要相見,稱有要緊事。”

“我去見他。”

聖人馬上也要移駕了,登到最高處觀煙花,羣臣則得移到花萼樓前的空地上。李倓遂提前離席,出了花萼樓,果見杜五郎縮在角落裡探頭探腦。

“你怎此時纔來?”

李倓隨手遞了一個油布包着的糕點過去,笑道:“知你嘴刁,我偷偷打包了一塊蝴蝶酥,這是宮中獨有,嚐嚐可入得了你的口。”

他雖貴爲皇孫,爲人卻甚是義氣,待杜五郎確是好得沒話說。就像是當年杜五郎也會偷偷從家裡拿吃的給薛白。

杜五郎接過,卻是揣進懷裡,道:“餓死我了,可眼下卻顧不得吃,你可知,方纔我差點被攔在宮外了。”

“爲何?”李倓道,“你爲聖人籌備煙花典禮,誰敢攔你?”

“袁大監,他攔也有攔的道理。”

杜五郎竟還爲袁思藝說了句好話,之後附在李倓耳邊,以極輕的聲音道:“他懷疑煙花有問題,恐有人要行刺聖人。”

“莫耍笑。”李倓十分冷靜,嚴肅着神情提醒了杜五郎,“這不是鬧着玩的。”

“真的。”杜五郎道,“我悄悄與伱說,不久前,我在煙花的原料裡發現了箭簇。”

“誰在主使?薛白?”

“旁人不知,我卻知道,薛白不過是發明了煙花,其餘事根本就是不管的。”杜五郎說着,反問道:“你可知聖人爲何要辦這煙花典禮?”

“爲何?”

“看似爲了取樂,實則是讓薛白把煙花與火藥的製法交到軍器監、將作監。他雖是煙花使,每日只知追着小娘子們跑,一次都沒到過煙花作坊。”

李倓道:“我、阿兄,與他去過一次。”

“哦,那他只去過那一次。”

李倓當即察覺到不對,問道:“那是由你全權負責?”

“薛白讓我到煙花坊盯着,可我也只是盯着。”杜五郎道:“就我,能負責得了什麼啊?”

“怎麼會如此?”李倓訝道:“那偌大的煙花作坊,到底是由誰在負責。”

“當然是將作監,工匠皆是從將作監調來的。”

“李齊物?”

李倓小聲喃喃了一個名字。

他對朝堂上重要官職的變化一清二楚,知道李齊物是在李林甫死後,給楊國忠送了禮,從李岫手中奪走了將作監的官職。

當年宣陽坊失了火,據說也是從李齊物的宅院燒到虢國夫人府,險些燒死了貴妃。

表面上看,李齊物如今是楊國忠的人。可李倓心裡很明白,李齊物之所以得罪李林甫而被遠貶,就是因爲親近李適之,是實打實的東宮一黨。

居然是李齊物,今日之前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悶聲不響地佈置了大事嗎?

可一旦出事,豈可能真不被人注意到?

想到這裡,李倓悚然而驚,當即轉頭向李亨所在的方向看去,只見李亨已經帶着百官就位了,被那麼多官員圍着,想找這位太子說句話是不可能了。

他目光一轉,偶然間卻看到不遠處,有個身影正與一個小宦官交頭接耳地說着什麼。

李倓一眼便認出那是長兄李俶。

李俶與人說過話,有個擡頭看向花萼樓高處的動作,之後,悄然拐入走廊那邊的陰影裡,不知做什麼去了。

“兄長?”

“怎麼了?”

“沒事。”李倓回過頭來,看着杜五郎的眼睛,許久,問道:“我能信你嗎?”

“我說的都是真的。”

“幫我瞞着。” 李倓行事果決,當即有了決定,拍了拍杜五郎的肩,舉步便跑。

~~

“來了。”

袁思藝正在高處看着李齊物忙碌的身影,輔趚琳忽然小聲道了一句,指向了在宮中行走的一道身影。

那是廣平王李俶。

李俶腳步匆匆,走路時偶爾回頭看上幾眼,以確定周圍是否有動靜。

如此神秘,看起來確實像是居心叵測。

但袁思藝心裡沒有立即下定論,而是回想方纔與薛白的對話。

他認爲薛白或在詐他,但薛白卻是從容自若地道:“袁大監再懷疑我無用,此事必然是牽扯不到我頭上。”

當時,袁思藝試探道:“薛郎任煙花使,倘若今夜出了半點差池,你還想不擔罪責?”

“對。”

薛白篤定地應了這麼一個字。

這讓袁思藝心裡開始打起鼓來,之後,忽然想到了聖人的反應。

聖人今夜不會登上花萼樓,也許還是會把那尊漢白玉的雕像擺上去。換言之,在他稟報聖人之前,聖人就察覺到了煙花典禮有危險。

誰說的?

薛白。

“咻——砰——”

第一顆煙火已經在興慶宮通陽門上方綻放開來,噼裡啪啦地綻出美麗的圖案。

宮城內外,也不知有多少人同時驚歎了出來。

“聖人大壽,天長地久!”

有人在奮力歡呼,想與煙花較量一下聲量的高低。

這歡騰的聲響掩蓋了一切,讓人無暇顧及旁的。

“咻——砰——”

接緊着,一顆又一顆的煙花從宮牆竄上天空,以五彩繽紛的焰火照亮了興慶宮。

恍如白晝。

李俶愣了愣,訝然地發現自己竟是因這光亮而被暴露在了衆多的護衛、宮人面前。

他反應也快,乾脆卸下了鬥襏,大步走向了李齊物。

李齊物正在忙着統籌煙花的燃放。

這本不屬於他的職責,他是將作監,只管造煙花就行。但今日薛白運送煙花入宮時耽誤了,來不及擺設、燃放,李齊物當即出手,調動將作監的人手幫忙。既是將作監的工匠造出的煙花,他們當然有燃放的經驗。

可以想到,今夜聖人龍顏大悅,賞賜必是不會少的。

而薛白的功勞,李齊物有自信至少能分走一半。因他很聰明,一開始先是不露聲色,讓薛白承擔了大量的攻訐,等到最後關頭再出面,搏聖人歡心。

“快!每顆煙花之間都不可斷了!”

正忙着,李俶已趕到了李齊物面前,有些着急地一把拉過他。

“廣平王這是做甚?”

李俶不答,拉着他到無人處才低聲道:“有人彈劾你行刺聖人。”

“荒謬!”李齊物當即反駁,“簡直一派胡言,爲臣者豈敢有半分不軌之心?!”

李俶道:“這批煙花是由你,或薛白督造的?”

李齊物也是久經官場了,敏銳意識到這其中或有風險,遂撫須思量着。

但他早已謀劃好了如何攫取功勞,對他督造的這批煙花甚是有信心,末了,點點頭,聲音沉穩地應道:“自是由將作監督造,薛白雖任煙花使,實則盡日只顧倚紅偎翠。”

李俶聞言,臉色一變,加快了語氣道:“我得到消息,就在方纔,監察御史楊暄已出面彈劾煙花作坊的原料裡藏了箭簇,或對聖人不利……告訴我,是花萼樓前最大的那顆嗎?”

“楊暄?箭簇?”

李齊物愈發感到荒唐,反問道:“廣平王信一個傻子的言論,卻懷疑我不成?”

“我絕非懷疑你。”李俶道,“而是擔心楊國忠又要掀起大案對付我們……”

李齊物沒聽他說下去,而是去拿來了兩顆煙花,道:“楊暄所說的箭簇,可是這個?”

李俶目光看去,那是一個竹筒形狀的紙殼上掛着引線,竹筒前方插着一個箭簇,卻是石頭製成,打磨成心形,上面還綁着一枚金錢。

“這是?”

“聖人每年都要在花萼樓灑金錢,今年可由這些煙花來代勞。此爲我特製的火箭煙花,名爲‘萬紫千紅百花齊放’。”

李齊物說着,將那竹筒放在城垛上,箭簇朝上,用火把點燃引線,待引線燃盡,“咻”地一聲,那箭簇飛向天空,劃出漂亮的焰火。

金錢與石箭簇大概要落在地上。

“花萼樓上方,放了一千支這樣的火箭。”李齊物道,“這便是今夜最大的一顆煙花,一旦綻放,它將無比耀眼!”

“不會傷及聖人?”

“我親自督辦,親自擺放的,豈可能傷及聖人?”

李俶有些愣住了,問道:“爲何旁人皆不知此事。”

“揭幕之前,豈可讓旁人知曉了?”

“那這一切是怎麼回事?”李俶有些糊塗了,“平白無故的,何來刺駕一說?”

“是誰與廣平王透的消息?”

“一個小宦官,自稱是……”

李俶忽然住嘴。

那小宦官自稱是魚朝恩派來的,因魚朝恩暗中襄助東宮一事鮮爲人知,他當時沒有多想,馬上便相信了。

此時想來,這怕是一個套圈。

可這般捕風捉影,能套到誰?

~~

“殿下。”

李亨正擡頭看着漫天花火,聞言收回目光,看向李輔國,問道:“何事?”

“李齊物想要見你。”

“這種時候?”李亨低聲道,“待御宴結束。”

“奴婢失禮。”

李輔國先是告了聲罪,湊到了李亨耳邊,以幾乎要親到了他的距離把話語小心地送進耳朵孔裡。

“他說,等大煙花一旦點燃,就變天了。”

李亨瞳孔猛地張大了。

他恍惚了一下,感到極爲意外,同時,有太多的問題想問問李齊物了。

不自覺地,他的手指都在微微發麻。擡起頭看去,花萼樓的高處,聖人的身影立在那,像是永遠高不可攀。

李輔國靜靜地等待着他的反應,許久,這位太子卻是一動都不動。

“殿下?”

李亨摁捺住了心中的疑惑,搖了搖頭,以示自己寸步不移。

他是太子,要領着百官在恭立在此,爲聖人賀壽,等聖人灑金錢。此時能去哪裡?

多做多錯,萬一被人懷疑。

他只是等着那煙花綻放。

~~

勤政務本樓。

與前方燈火通明的花萼相輝樓相比,這裡顯得安靜了許多,給人一種繁華過後的空虛之感。

可事實上,一個個的龍武軍正沉默無言地列隊於樓中。

李隆基站在窗前,手持千里鏡,望着滿天的煙火,沉思着。

“聖人,查清楚了。”高力士走來,小聲稟報道:“薛白是誣告,那所謂的‘箭簇’並非用來刺駕,太子與李齊物沒有實質的謀逆舉動。”

李隆基沒有回答,像是沉醉在天空中那美麗的景象裡。

高力士略等了一會兒,秉持着維持社稷穩定的苦心,開口分析起來。

“老奴查到,薛白任煙花使之後並不上心,諸事丟給杜謄,煙花都是將作監督造的,那杜謄小兒也是個糊塗的,無意中見到了幾個箭簇,也不詳查,告知了薛白,這纔有了昨日薛白匆匆跑來告狀之事……”

昨日,在袁思藝入宮之前,李隆基見了薛白。

薛白甚是危言聳聽,稱回了長安之後感到了諸多異常,比如建寧王無緣無故舉薦杜五郎爲王府參軍,還邀他蹴鞠,並與廣平王一起到煙花作坊查看,甚至,杜五郎在煙花原料裡發現了箭頭。

“如此種種,臣擔心,東宮萬一有謀逆之舉,懇請陛下以安危爲重。”

當時,李隆基就不信薛白。但,薛白所說的這些小小異動確也是真的,引得他想看看東宮到底想做些什麼,這纔有了今夜之事。

高力士很快就查明瞭真相,只是一場構陷而已。然而,就像杜有鄰案一樣,水落石出之後,聖人依舊沉默着。

“既是誤會一場,老奴以爲,該貶了薛白的中書舍人。”

說話間,袁思藝的消息也送了過來。

“稟聖人,袁大監派人與廣平王說了李齊物被彈劾一事,他聽說後馬上去見了李齊物,兩人單獨談了很久……”

高力士當即在心中搖頭,暗忖廣平王還是太年輕,沉不住氣,這種時候去見李齊物,豈不是表示了東宮就是與李齊物暗中有來往,這完全犯了聖人的大忌諱。

而接下來的話,那傳消息的宦官也不太敢說,猶豫了一會兒纔開口。

“奴婢拿了將作監的牌符去見了李輔國,說了聖人交代的話,太子……太子……”

“太子如何反應?”李隆基問道。

這是他在此等候消息以來,唯一問的一句話。

“太子……沒有反應。”

高力士心中又是一顫,暗忖太子未免也太沉得住氣了,這種情形還一動不動,難免要讓聖人以爲是在等着天子駕崩。

還有一個問題,爲何太子輕易就相信了呢?難道是曾與李齊物商議過嗎?

李隆基長嘆了一聲,開口道:“高將軍,朕打算……”

“咻——”

花萼樓前最大的煙花綻開了,聲音巨大,把他後面的話全都湮沒了。

但,高力士隱約聽到了,聖人說的是“朕打算廢太子”。

再次面對這個問題,他已不知如何應對了,薛白對東宮的出手,竟比李林甫還要狠得多。

他看向花萼樓上空燦爛的煙花,希望今夜能平安過去……

280.第276章 跋扈193.第190章 吏部試285.第280章 隱藏第392章 國本動搖第435章 秋後算賬208.第205章 攀附裙帶第407章 血口噴人312.第306章 潔身自好198.第195章 李花302.第296章 徵辟第11章 無賴251.第249章 銅幣第367章 獻俘293.第287章 勢不兩立176.第173章 世故71.第71章 燈火闌珊第452章 長安亂第4章 良娣231.第228章 遺澤第364章 積怨第455章 速去速回第338章 遊藝使308.第302章 狡辯第339章 一場遊戲213.第210章 昭應尉320.第312章 回門第422章 恩人73.第73章 相看第2章 大禍臨門86.第86章 會當凌絕頂21.第21章 隴右老兵342.第334章 食子第474章 堅城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第6章 螻蟻306.第300章 春來明主封西嶽321.第313章 道姑257.第255章 新田第460章 寶雞79.第79章 不虧20.第20章 審61.第61章 門第87.第87章 飲中八仙歌67.第67章 一夜魚龍舞211.第208章 空穴來風25.第25章 攀高枝266.第264章 定罪193.第190章 吏部試304.第298章 人間薛公子324.第316章 太池宴222.第219章 賜浴第356章 夾擊第402章 妙法選官226.第223章 潼關懷舊第413章 取捨35.第35章 狠角第389章 一條船上的人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第354章 龍尾關167.第164章 洗兒宴第393章 下一步第378章 或重於泰山156.第153章 妙法105.第105章 局外人326.第318章 清白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161.第158章 東宮主力338.第330章 疑惑53.第53章 珍饈第381章 誰更執拗第401章 擺棋216.第213章 千古情226.第223章 潼關懷舊23.第23章 撿來102.第102章 攢局第449章 喜與狂274.第270章 歸不歸第117章 魚鉤189.第186章 狂15.第15章 大理寺第401章 擺棋第420章 人如狗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328.第320章 軍器27.第27章 邊軍履歷295.第289章 滿月宴278.第274章 歸第339章 一場遊戲319.第311章 禮成19.第19章 欺上門345.第337章 瞞住227.第224章 新誡294.第288章 冬至32.第32章 籌碼328.第320章 軍器327.第319章 隱患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18.第18章 追兇者第424章 自欺欺人第386章 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