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亡羊補牢

七月初六,華清宮。

袁思藝趨步到了後殿,低聲道:“稟聖人,吳道子回來了。”

李隆基正在看一封奏摺,臉色不豫,聞言丟開手中的奏摺,疑惑了片刻,問道:“他是從何處回來的?”

“回聖人,天寶五載,聖人遣他到嘉陵江寫生,將蜀中美景呈於御前。”

“是嗎。”

事隔多年,李隆基已經完全忘了這件事了,但聽說吳道子回來了,還是頗爲高興。

宮中不缺供奉,擅畫者極多,雖然張萱告老了,還有以畫《九馬圖》聞名天下的曹霸,畫《八公圖》的陳閎,畫《雙騎圖》的韋偃,畫《牧馬圖》的韓幹,畫《異獸圖》的韋無忝。

這麼多供奉之中,吳道子算是受到李隆基偏愛的一個,因他曾參與畫下了李隆基最輝煌的時候,那是在開元十三年,李隆基封禪泰山,回京時經金橋,見三十萬羽衛列隊數千裡,旌旗整肅,非常興奮,讓吳道子、韋無忝、陳閎共同畫了《金橋圖》。此後,李隆基每次見到吳道子,都會想到當時的盛況,心中愈添一份豪情。

相比而言,方纔在看的那封奏摺就不那麼讓人高興了。

那是安西發來的,內容是彈劾高仙芝。稱石國已降服於大唐,高仙芝卻以欺詐之手段滅其國、大肆殺戮,導致石國王子將此事宣揚於諸胡,諸胡遂聯合大食進攻安西四鎮。

袁思藝與薛白不算有私怨,近來對薛白卻是十分好奇,他想不通,這個原本可以前程無量的年輕人爲何屢屢要惹是生非,站在太子、安祿山的對立面,與楊國忠也是面和心不和。

當心思從有可能到來的壞消息上轉回舞樂、繪畫等藝術之事上,李隆基的心情便好了起來,恢復了元氣。

袁思藝當即改口道:“老奴親自去過問。”

“回聖人,乃嘉陵江山水秀美,臣流連忘返。”

於是,他提起御筆,在那封奏摺上劃了兩筆,表示駁回,然後丟開這奏摺,道:“傳旨,召吳道子。”

李隆基龍顏大悅地看着這一幕,又過了一會,側頭問道:“薛打牌還不到?”

很快,李龜年、賈昌分別帶着舞樂伶人、鬥雞小兒入了宮來,擺開陣勢,笙簧一動,當即妙趣橫生。

“繼續派人去催,聖人等不及了。”

雖已多年未見,李隆基一見到這雙眼睛,馬上有了熟悉之感,朗笑道:“朕的‘畫聖’回來了。”

他小步退出殿,招過一名心腹,問道:“確定薛白已不在驪山?”

“把李龜年、賈昌、薛白等人都召來,御宴提早操辦,朕邊對酒當歌,邊賞盛唐詩畫。”

說到紙,他便想到了薛白。

袁思藝低下頭,心想衰老不可避免,聖人這五年多以來還是肉眼可見地老了很多,包括精神就大不如前。可見吳道子雖醉心作畫,並不是毫無城府。

李隆基這些年很喜歡高仙芝,因爲沒有一個別的將領能像高仙芝這般動不動就傳回捷報。還都是滅國、俘虜其國主的大捷。

事實上,高仙芝根本不是坐着防守的性格,得知消息之後,已於四月親率三萬兵馬進攻大食,深入其境。而在這種時候,突然有人彈劾他,顯然是不看好這場戰事,要與高仙芝劃清界限了。

吳道子從容應道:“三百里嘉陵江,皆在臣心裡。”

他不由撫掌大笑,道:“吳卿這是要當場爲朕揮毫啊。”

“有兩三日無人見到他了,若非在虢國夫人榻上起不來了,便已不在驪山。”

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他纔想起還沒來得及行禮,連忙叉手作揖,道:“臣已然垂垂老矣了。”

“他當自己是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李隆基也不知是開玩笑還是真不高興了。

“老奴再派人去催。”

“好一個流連忘返,且將畫稿呈來,讓朕也飽飽眼福。”李隆基說着,不忘吩咐內侍去把寵妃們也喚來。

對此,楊國忠不敢擅專,請聖裁。

“好!”

吳道子手持畫筆,在木桶中一洗,漾出胭脂一樣的紅。

一個人倘若太特立獨行,往往就會讓世人容不下。

可笑薛白,忙來忙去,到頭來依舊是與供奉、狎臣們並稱。

吳道子卻是答道:“回稟聖人,並無畫稿。”

李隆基聞言大喜,不等吳道子獻上在嘉陵江的寫生,已傳旨重重有賞。

今日竟有畫聖爲他作畫,自該也要有人爲他彈奏曲樂歌舞,還得有人爲他作詩填詞。

小勃律王、突騎施可汗、石國王、朅師王,數年來李隆基在長安一次次下令處死了這些敢背叛他的小邦酋長,享受着天俾萬國的高高在上,已經很不喜歡聽到壞消息。

吳道子已經年近七旬,頭髮蒼白而稀疏,由一塊襆巾包着,彷彿隨時要掉下來。他的眼眶旁滿是皺紋,但一雙眼卻還熠熠有神。

宮中的妃嬪們也紛紛打扮,於是宮娥們端着溫泉水來來回回,待把盆中水一潑,洗掉的胭脂的香味都在後宮瀰漫開來。

“卿一去便是五載光陰,朕還當卿不願在宮中供奉。”李隆基莞爾道。

李隆基訝道:“你去寫生,你五載以來一幅畫都沒有?”

吳道子臉露笑容,答道:“此殿太小,不夠臣動筆。”

“宣吳道子覲見!”

吳道子目光向御榻上瞧去,愣了愣,不由訝道:“聖人竟比以前更年輕了。”

小宦官們把各色顏料研磨好了,擺得五彩繽紛,吳道子持筆一醺,果斷往潔白無瑕的牆面揮去。看得衆人忍不住屏息以待,生怕他這一筆畫歪了。

作爲天子,李隆基很喜歡這種雖不完全遂他心意卻能給到他驚喜的感覺。這一點,庸臣是做不到的,只有極聰明的臣子能有這般妙語。

“哈哈哈。”李隆基心情愈發暢快,道:“到後殿畫,殿內的整面粉牆,都會是畫聖的畫紙。”

等了許久,諸多公卿匆匆趕來赴宴。

袁思藝立在宮門處看着他們緊趕慢趕的樣子,有種滑稽感,就像是周幽王點烽火後,看到了狼狽趕到的諸候們。

天色馬上要黑了,薛白還未到。

“落宮門,薛舍人該是不來了。”袁思藝吩咐了一句。

中舍書人的本職便是隨時待聖人召喚,薛白今日不來已是瀆職,楊國忠已有了罷免他的理由,若聖人不高興,只怕還要治他的罪。

然而,話音方落,有人策馬往這邊奔來。

“籲!”

不等宮門關閉,一道矯健的身影翻身下馬,奔至袁思藝面前,正是薛白。

“薛郎這是踩着閉宮門的鼓點來啊。”

“袁將軍見諒,我爲聖人準備了七夕禮物,故而來得遲了。”

袁思禮提醒道:“七夕祈巧節,不由你給聖人獻禮。”

薛白一愣,依舊抱着一個大包裹要入宮。袁思藝攔下了他,道:“薛郎到內宮覲見,恐不宜攜帶外物。交給我吧。”

“這是我要進獻的禮物。”

薛白道了一句,見袁思禮依舊伸着手,遂坦然大方地把包裹遞了過去,笑道:“那就請袁將軍小心保管,此物有些危險……”

~~

繪畫與音律都是風雅之事,有相通之處。

李林甫也擅長繪畫,且他家中有五人以畫技揚名,被稱爲“五李”,分別是李林甫、其父李思誨、伯父李思訓,堂兄李昭道、侄兒李湊。

其中,李思訓畫技最高。

李思訓早在開元六年已去世了,但其一生成就甚是了得。在唐中宗朝就是宗正卿、隴西郡公。當今天子即位之後,封彭國公,官至右武衛大將軍,去世後諡號“昭”,陪葬橋陵。他擅畫山水樓閣、花木走獸,時人評爲“國朝山水第一”,可見其能。

早年間,李思訓也曾爲聖人在宮殿中畫了嘉陵江的山水,花費了數個月的時間,筆格遒勁,意境奇偉。聖人極是喜歡那幅壁畫,以“青綠山水,金碧輝映”盛讚之,世稱“李將軍山水”。

待到開元八年,興慶宮改建,大同殿重修,那幅壁畫沒能保存下來。李隆基大爲遺憾,纔有了後來讓吳道子往蜀中寫生一事。

故而,吳道子對此事極感壓力。爲了不遜於李思訓,在蜀中待了足足五年,日夜觀嘉陵江,將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銘刻在心中了纔敢回來。

日復一日的月沉日升,他看過星光下無數的浪花,終於揮毫潑墨。

筆尖靈活地在牆壁上游走,不像是在作畫,倒像是把吳道子心中的嘉陵江水傾泄而出。

薛白進入華清宮後殿時,見到的便是這樣的情形。

吳道子的背影在他眼中一點都不顯得蒼老,像是嘉陵江上空的一隻仙鶴,口中銜着草木,搭建着一丘一壑。

“聖人七夕安康,臣……”

李隆基正負手站在吳道子身後專注地看着,擡起手,打斷了薛白的行禮,示意他安靜。

這個皇帝有着極高的藝術造詣,此時已被吳道子的畫技深深地吸引住了,感慨道:“道玄之畫藝,更上數層樓了啊。”

因聖人如此姿態,賈昌也不敢鬥雞,整個後殿十分安靜。

偶有趕來赴宴的妃嬪到了,驚訝之餘也放緩了腳步,提着腰間的彩練,輕柔地入座。

只有袁思藝懂聖人的習慣,時不時斟一杯酒遞到聖人手中,讓他邊看邊飲。

“聽。”

也不知過了多久,李隆甚忽然開口,環顧殿內,問道:“聽到了嗎?”

諸臣愕然。

李隆基伸出一根修長的手指,放在脣上作了個噤聲的動作,讓衆人用心去聽。

“朕聽到了嘉陵江水的聲音,你等聽到了嗎?”

薛白目光落處,吳道子已畫了半面牆,嘉陵江水已蜿蜒於大殿之上。

他沒有聽到水聲,只感到藝術的氣息濃郁。

“臣聽到了。”楊國忠應道,“臣見了吳公的畫,彷彿回到了蜀中啊。”

“拿琴來。”

李隆基興致很高,輕攏慢捻,連着彈了好幾曲。琴音嫋嫋,使得衆人彷彿真的置身於悠然的山水之間。

月華漸濃,吳道子也落下了最後一筆。

頓時,三百里嘉陵江風光躍然於牆面之上。

“妙哉!”

殿內響起了無數的讚譽之聲。

吳道子氣力用盡,手中畫筆落下,人也跌在殿中厚厚的地毯上。

李思訓畫嘉陵江用時數月,極是縝密工細,連草木上小飛蟲也纖毫畢現,又以無數細節堆壘成了金碧輝煌的鉅作。吳道子心知在這種畫法上李思訓已做到了登峰造極。因此,他反其道而行之。

他只在一日之間,用粗簡的筆墨,畫出了嘉陵江的意境。把山的壯麗、水的旖旎,凝注在每一筆每一劃裡。

酣暢淋漓,一揮而就。

這是吳道子用畢生功力與那逝世多年的李思訓做的一場較量,無關勝負,只關乎於對繪畫的熱愛。

“哈哈哈哈。”

吳道子看着眼前的山水,忘情地大笑。一壺酒被遞到了他的手裡,他看也不看地接過,仰頭痛飲。

直到聖人的聲音在耳邊響起,他才知道方纔是誰給自己遞的酒壺。

“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玄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

李隆基也是哈哈大笑,擡起酒杯,與羣臣提了一杯,道:“諸卿可看到了,朕的大唐,不僅是文治武功的盛世,是開疆擴土的盛世,也是詩詞歌賦的盛世,書法繪畫的盛世。”

“臣等爲陛下賀!”

楊國忠當即提杯,又是一頓盛讚。之後衆臣再看那壁畫,紛紛給出評價。

“吳公之筆,筆勝於象,骨氣自高。”

“道玄之筆法高下曲直,折算停分,遊刃有餘,運斤成風。”

“不愧是吳帶當風……”

讚譽聲中,吳道子卻是回過頭環顧了殿內一眼,目光落到薛白身上時一頓,仔細打量了他兩眼。

шшш• тt kan• ¢ ○

薛白知曉這是爲何,他受過張九齡、賀知章的保護,吳道子曾師從賀知章,也許是隱有聽聞此事。這些年彼此雖未見面,但可能聽說過。

“道玄,在找什麼?”李隆基忽然問了一句。

吳道子回過神來,應道:“臣許多年未見到公孫大娘了。”

他正是從公孫大娘的劍舞之中,領會到了吳帶當風的筆意,好不容易回來,自是盼着一見故友。可他卻不知,聖人如今生怕患病之人吸了天子元氣。

李隆基很喜愛吳道子這幅畫,還沒來得及賞賜,便向袁思藝問道:“公孫大娘可痊癒了?”

“回聖人,她只是偶有小恙,已痊癒了。”

“召她明日來見見道玄,看看這畫。”

李隆基依舊不見公孫大娘,轉頭向薛白問道:“你今日又醉在何處?天子呼來也敢遲了。”

“臣不敢,臣特製了一個七夕禮物,想進獻給聖人。”

“太真的生辰,你不送份大禮。如今纔想起亡羊補牢。”李隆基莞爾道:“晚了,朕貶了你的中書舍人。”

他是真有這心思,且早便吩咐了楊國忠。

薛白心想着,六月初王忠嗣還沒“死”,很多事可以徐徐圖之。如今不同了,自然要對這大唐社稷“亡羊補牢”。

“答聖人,臣這份禮物,一定得要夜裡才能看到,故而適合在七夕宴上,觀牽牛、織女星時看。”

“呵。”

李隆基打定主意讓薛白當個狎臣,要貶了其正經差職,好不容易捉到把柄,並不輕易放過。

楊玉環見狀,不動聲色地道:“聖人既說晚了,管你白天還是夜裡獻禮皆不看,除非寫首詩來。”

“不錯,今日畫聖來畫,也該到薛郎寫首詩來!”

此時附和的卻是駙馬崔惠童,此人沒甚權術,純粹就是湊趣。

薛白故作無奈道:“我爲聖人獻禮,卻還要寫詩才能把禮物獻上。”

這種並不嚴肅的、嬉鬧的語氣能讓李隆基感到輕鬆,他遂道:“正是如此,今夜諸卿都該一展所長才是。”

總之又到了讓臣子們表演才藝的時間,彷彿獻藝就等同表忠。

薛白如今對御前寫詩興趣缺缺,他提起筆來,只覺得自己就像是正在跳着胡旋舞的安祿山。但安祿山既能用不停旋轉的舞步來掩飾其謀逆之心,薛白也不耽於寫首詩詞來效仿。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過了子午,已經是七月初七,這樣一首詩倒是應景。

楊玉環低聲唸了,卻也微覺有些不妥。認爲此詩美則美矣,其中的用詞卻顯得有些淒涼,倒像是描繪一個失意的宮人在冷宮裡獨自過七夕。

“發牢騷。”李隆基指着薛白,叱道:“朕還未貶伱,你便敢抱怨。”

“臣不敢,只是有感而發。”

雖是批評了一句,李隆基卻是認可這首詩的水平,道:“好了,把你的禮物獻上來,莫再這般又冷又涼的。”

“聖人放心,這禮物一定熱鬧。”

~~

禮物一直由袁思藝的人保管着。

他並不知那是什麼,因薛白稱它危險,他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裹看了之後,並不敢繼續拆開它。只知那是一個紙匣子,頗爲沉重,湊近一聞,還有一股刺鼻的氣味。

“怕不是有毒吧,萬不可讓它接近聖人。”

有了這樣的先入爲主的印象,袁思藝聽聖人想看薛白的禮物,便準備開口提醒聖人。

薛白卻搶先開口,主動告知,道:“聖人,臣的禮物有些危險,聖人可站在殿門處觀看。”

“朕何等風浪未見過,懼你這小小物件。”李隆基不屑地譏笑一聲。

薛白繼續提醒道:“它的動靜有些大,還望禁衛們不要大驚小怪。”

陳玄禮沒說話,只是轉頭向部屬們看了一眼,像是在問他們“你們會被嚇到嗎?”

迴應他的是一雙雙帶着驕傲之色的眼睛,禁衛們顯然都認爲薛白輕視他們了。

當然,內心裡,他們還是十分謹慎的,已有披甲的禁衛無言地站到了殿門處,擋住了聖人。

薛白遂下了臺階,從一個小宦官的手裡接過那大包裹,走到臺階下方打開,放在地上。

“燈籠借我一下。”他向身後的小宦官道。

接着,他從袖子裡拿出一張紙,捲成小紙棒,在燈籠裡引了火,點燃引線,捂着耳朵跑到一邊。

衆人得了薛白的提醒,又見他這等作派,都以爲要有大動靜,紛紛嚴陣以陣。

有些刺鼻的煙氣冒了出來。

氣氛逐漸緊張。

“咻。”

伴隨着這一聲口哨般的輕響,有火光在黑夜中亮起,直衝雲宵,在空中“砰”地炸開,炸成點點星光。

薛白放下捂在耳朵上的手,仰頭看着,覺得這煙花實在是有些簡陋。

但,太久沒見到了,還是好看的。

衆人皆愣了一下,發現預想中的大動靜不過如此,有些失望,可下一刻,便看到了空中那絢爛的煙花。

楊玉環一直知道薛白只要肯就能搞出讓她耳目一新的東西,因此一直是帶着期待。

可當煙花印入眼簾,她還是感到了驚喜。

她喜歡世間一切美的事物,漫天的星河、西繡嶺的剪影,以及綻放在這中間的奪目的光彩,這讓她忍不住提着裙襬,跑出了大殿,往階梯下跑去。

像一個好奇的孩子,想要在近處看得真切些。

可才跑了幾級臺階,那煙花已然消逝了。

楊玉環瞪大了眼,盯着黑乎乎的天空,下一刻,“咻”地一聲,又是一顆煙花竄起,比上一朵還要高,還要大。

她的眼睛一下就亮了,比煙花還要美。

“咻。”

“砰。”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驪山周圍,也不知有多少人正同時擡頭看着煙花,有人低聲唸了這樣的詞句。

~~

一顆又一顆,煙花再好看,還是很快就停歇了。

薛白捂着耳朵站在那,刻意不去聽周圍那些驚奇的讚歎、歡呼。他覺得自己就像是剛跳完了胡旋舞的安祿山,心裡已經氣喘吁吁了。

“薛郎,薛郎,手放下吧,這纔多大動靜。”

袁思藝臉上擠出笑容來,上前領着薛白回殿上面聖。

他們登上石階,只見楊玉環還站在那看着天空回味。

見到薛白,她徑直道:“阿白,我還要看。”

“眼下製得還少,下次讓阿姐看個夠。”

楊玉環不由展顏歡笑。

她始終保存着單純的一面,這一笑比煙花還美。

但薛白腦中想着別的事,很快剋制了心情,與她擦肩而過,隨着袁思藝走到了李隆基面前。

“此物名爲煙花?”

“回聖人,是。”

“很好,朕封你爲煙花使,爲朕制煙花。”

“臣領旨,謝聖人恩典。”

薛白的餘光能看到元載也在,但不知元載那花鳥使、與自己這煙花使相比,誰的差遣聽着更不正經。

李隆基見他愈發聽話,滿意地點了點頭,道:“既回來了,遊冶使你也繼續兼任吧。”

楊國忠一愣,目光一瞥,心裡再次感到了薛白帶來的威脅。

薛白則知這是李隆基故意的,卻也是準備寵信他的意思。皇帝不希望最受寵信的臣子走得太近,有意無意地便要讓他們對立。

“臣領旨,謝聖人恩典!”

“今年的千秋萬歲節,改到夜裡設宴。”李隆基負手道:“朕要與民同樂,到時,朕要長安城的上空綻放出最美的煙花。”

“臣領旨。”薛白依舊是那剋制的語氣,緩緩道:“臣一定不讓聖人失望。”

距千秋萬歲節只剩不到一個月,而依照他的計劃,還有太多的事情沒有準備完。

隴右的將領還得聯絡,關於他的身世也要開始透出一點風聲……

~~

煙花帶來的歡快還未完全散去。

袁思藝無意中看了一眼伴駕的諸多公卿,並未在其中看到太子李亨。他不由心想,太子的處境愈發不妙了。眼下愈發得聖人寵信的薛白很明顯是慶王一系。

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還是因爲李林甫死前調閱的那些文書。但袁思藝已經察覺到有哪裡不太對,卻說不上來。

待到天亮,感到疲憊的聖人歇下,輪到了高力士值勤。

袁思藝回到了住所,第一件事就是問輔趚琳回來了沒有,得知輔趚琳已等候了他一整晚。

“如何?”

“阿爺,事情只怕不是那般簡單,水很深。”

輔趚琳沒有直接說他去找張萱的情形,而是道:“孩兒重新查了,依照那幅畫的時間,薛妃懷裡抱的孩子並不是廢太子的第四子李俅,另有其人,”

“那是誰?”

輔趚琳轉頭看了一眼門,確定無人偷聽,才小聲道:“阿爺可還記得吳懷實說過之事嗎?”

袁思藝目光閃動,明白過來。

他迅速走到案邊,打開鎖着的抽屜,拿出那些文書,翻到了那份富平縣檀山的輿圖,喃喃道:“如此看來,這是那孩子的埋葬地,哥奴還真是認爲他沒死啊。”

“可若沒死,在哪兒呢?”

輔趚琳意有所指地問了一句,又道:“孩兒在終南山,發現一個人也去找了張萱……”

255.第253章 爐火(2合1)39.第39章 借刀293.第287章 勢不兩立38.第38章 平安無事247.第244章 取代——第245 九月總結251.第249章 銅幣239.第236章 背郭第356章 夾擊第115章 匠師85.第85章 天子庠序第427章 傳檄第432章 選擇289.第283章 不問蒼生問神鬼184.第181章 誰貪第362章 君臣情義109.第109章 手掌心204.第201章 還債152.第149章 點火291.第285章 人才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第8章 歸途29.第29章 金吾衛第387章 岩羊14.第14章 偃月堂70.第70章 夾縫生長239.第236章 背郭第342章 眼光80.第80章 小禮物第446章 豬龍89.第89章 厚顏薄禮第483章 坦白局163.第160章 一念之間295.第289章 滿月宴254.第252章 善緣(2合1)99.第99章 得寶歌328.第320章 軍器第402章 妙法選官第374章 新的平衡308.第302章 狡辯第390章 心證15.第15章 大理寺第420章 人如狗326.第318章 清白第468章 玩火自焚第419章 殺雞用牛刀第411章 心急第464章 回駕31.第31章 尋親188.第185章 衣冠戶99.第99章 得寶歌35.第35章 狠角126.第124章 隱情105.第105章 局外人319.第311章 禮成273.第269章 首陽晴曉15.第15章 大理寺第115章 匠師14.第14章 偃月堂第412章 詩言志279.第275章 長安尉127.七月總結(感謝月票金主“愛愛他家大可第484章 上進的夥伴第7章 夜眺長安38.第38章 平安無事28.第28章 塞上詩70.第70章 夾縫生長281.第277章 壓不住270.第266章 發苗139.第136章 用人157.第154章 餿主意第376章 報仇的決心第480章 贏第342章 眼光第461章 餘燼243.第240章 斬蛇第381章 誰更執拗78.第78章 租庸調139.第136章 用人179.第176章 挑唆者155.第152章 新派系第471章 郡王29.第29章 金吾衛第488章 明朗215.第212章 卯金刀147.第144章 見字如晤19.第19章 欺上門第359章 成王敗寇201.第198章 發報人190.第187章 曲江宴第470章 立威49.第49章 私藏49.第49章 私藏297.第291章 消失的奏章78.第78章 租庸調184.第181章 誰貪289.第283章 不問蒼生問神鬼第439章 無貴賤335.第327章 哪吒130.第127章 猴子偷桃121.第121章 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