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第33章 出價

第33章 出價

燭光下,杜妗湊近了些,仔細看薛白那些筆記,忽有些得意道:“欸,我竟看得懂。”

她衣服上薰了蘇合香,用木槿葉與皂莢洗的頭髮,這一湊近,薛白便聞到股淡淡的香味。

他稍往後仰了些,道:“不難看懂。武康成巡夜路線是固定的,共經過兩坊、二十八戶人家,其中我不能仔細搜查且有能力窩藏東宮死士的,僅有十戶。”

杜媗見了兩人的小動作,上前點了個燭臺,光線亮了些,好讓杜妗不必湊得那般近。

杜妗一心與薛白討論,並未在意到這些小細節,沉吟道:“你昨夜才敲了門,今日東宮便爲你安排了身世,那必在這十戶之內了?”

“你對這些死士瞭解多少?”

“我從未見過這些死士,但李亨絕不是表面上看着那般清貧,他常能爲他的人打點門路。”

薛白沉吟着,問道:“哪來的錢?在西北屯田?”

“這我便不知了。”杜妗邊答邊看着薛白的地圖,忽道:“這些名字,是在道政、常樂兩坊置別宅的官員?”

“嗯。”

“楊慎矜、王焊、鮮于賁、盧鉉……都是李林甫的人。”

“正想問伱,這些人誰最有可能被東宮利用?”

杜妗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微微一笑,反問道:“你可知聖人爲何倚重李林甫?”

薛白搖了搖頭。

他初到這時代,還有太多事需要她幫忙剖析。

杜妗道:“長安人口衆多,加上三門峽天險,漕糧難以運輸,因此自高宗起,朝廷便常常往洛陽就食。”

薛白對此略有所知,高宗、武則天給人感覺就是喜歡跑洛陽,高宗改洛陽爲東都、行兩京制,武則天更是改東都爲神都,遷都洛陽。

其中原因很多,有一點就是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使江南的糧食能夠漕運到洛陽。

相比而言,李隆基似乎就沒那麼喜歡洛陽。

對此,杜妗用了一個字——憚。

“聖人憚幸東都,而李林甫知上意,以賦粟助漕、和糴法,使關中錢糧充足,自開元二十四年以後,聖人再未去過東都,御言‘朕不出長安且十年,海內無事’,以此爲傲。”

薛白敏銳察覺到這裡頭大有文章,今夜時間不太充裕,他只能問道:“何爲賦粟助漕、和糴法?”

“所謂‘賦粟助漕’,即向百姓多收田賦,彌補漕運不足帶來的國庫空虛。”

“就是多收稅?”

“能收到稅,也是李林甫的本事。”

如今杜妗身份一變,對索鬥雞的評價便稍稍有了些不同。

薛白點點頭,知道收稅之事說來簡單,要辦好卻極不容易。

“所謂‘和糴法’,即在豐年時,朝廷以低價收購糧食儲存,以備荒年。”杜妗道:“李林甫以此二法,數年間甚有成效,故而得聖人倚重。”

薛白皺了皺眉,意識到這兩個辦法看似讓國庫充裕了,長時間下去卻會讓整個國家與百姓越來越貧瘠。

說白了,無非是變着法地幫皇帝搞錢罷了。

交代了這個背景,杜妗纔不慌不忙將話題引了回來。

“李林甫雖想廢太子,但兩邊官員其實並非涇渭分明。譬如韋堅,他原本與李林甫交往甚厚,他主持修築漕渠,使潼關西來的船隻能直駛長安、每年漕運增加兩百萬石,此舉得聖人歡心,有了取代李林甫的可能,轉眼間,兩人便由交遊甚狎的密友變成了生死之敵。”

“就是說,韋堅也能爲聖人搞錢,與李林甫有利則合、無利則分。”

“再說西北邊軍,雖然兩任節度使都是東宮一系,但李林甫也曾遙領河西、隴右節度使,朝廷募兵以來,每年軍費無數,皆由他籌措。因此隴右軍亦有不少將領親近李林甫。”

說着,杜妗指了指薛白地圖上劃出來的王焊的別宅。

“方纔說了和糴法,王焊之兄王𫟹,便是任這和市和糴使,協助李林甫主持和糴一事,此人與邊軍將領關係甚深。”

“因爲提供軍餉?”

“不。”杜妗道:“依軍中習俗,戍邊士卒六年一替,戍邊時可免除租庸。王𫟹爲給聖人斂財,取消了這免除租庸的習俗。可有些邊將爲了遮掩戰敗,往往不登記士卒戰死,因此這些士卒雖死,卻並未銷籍。王𫟹將這些戰死的士卒全視爲逃避賦稅,依籍補收租庸稅,不少軍戶一次便被徵收三十年的租庸稅,弄得家破人亡。他卻因此每年搜刮鉅額財物入內庫,極得聖人信任,青雲直上,成爲李林甫最得力的干將。”

杜媗皺眉道:“如此一來,他該與邊軍關係極差纔對?”

“戰死士卒的家屬或許恨他入骨,邊將中卻有許多人與他有利益往來。年初,皇甫惟明入京,雖明知李林甫勢大,猶決意除掉李林甫,便是因爲查到此事。”杜妗道:“我聽到他與太子陳情了。”

薛白明白了杜妗的意思。

當今的朝局,不是涇渭分明,你一派、我一派,勢不兩立。

聖人既要揮霍享受,又要當千古明君,所以需要有人斂財,也需要有人立功。

所以李林甫一系也好,東宮一系也罷,鬥爭之餘,更重要的是一起爲聖人斂財、立功,彼此之間其實是盤根錯結的關係。

全看利益。

薛白提起筆,在地圖上王焊的別宅點了個記號。

杜妗湊在他腦袋邊看了看,伸手指了指楊慎矜的別宅。

“御史中丞楊慎矜,他出身弘農楊氏,乃隋煬帝之玄孫,家世顯赫,以風采才幹知名於世。是李林甫向來最爲忌恨的一類人。”

杜媗又回想起那日在大理寺見到楊慎矜時的場景,微微蹙眉,感到有些不舒服。

薛白則問道:“爲何忌恨?”

“再給你舉個例子吧,聖人曾於勤政樓垂簾觀樂舞,兵部侍郎盧絢不知御駕在,垂鞭按轡,過於樓下,風度翩翩,得聖人讚美。此事被李林甫得知,李林甫擔心盧絢得聖人重用,遂出手構陷,將其貶出長安。”

“爲何?”

“索鬥雞就是這麼個人。”

薛白一時無言。

杜妗接着道:“楊慎矜本不是李林甫的人,但李林甫想要掌控御史臺,曾打壓過他,楊慎矜這才屈從於李林甫,但彼此間該會互相提防。”

薛白點點頭,在地圖上楊慎矜的別宅處也做了個記號。

杜媗提醒道:“你往後也得小心些。”

“咳咳。”

曲水在外面咳了兩聲。

~~

皎奴有些無力地拖着腳步走回廂房,聽到了裡面的對話。

“玉真公主內定王摩詰爲狀元?”杜妗道:“此事怕是楊釗造謠,便說張九皋,此人乃宰相張九齡之弟,於中宗景龍三年舉明經及第,又豈會在開元九年與王摩詰一同應試?”

“各種情由真真假假,外人如何知曉。”杜媗道:“但薛白若想及第,確得有權貴舉薦……”

皎奴進了屋坐下,聽她們還在與薛白說着科舉之事。

只坐了片刻,她臉色又是一變,狠狠剜了薛白一眼,重新往外走去。

待皎奴走遠,屋內,杜媗有些遲疑着,開口道:“我並非是爲京兆杜氏當說客,但思來想去,右相府恐非長久倚靠。你早晚需有個身份才能安身立命,薛靈雖無官身,但不知比你原本的身世如何?”

薛白道:“真要推測,我原本是官奴的可能性不低。”

“我更擔心的是,你氣度不似尋常人家子弟,能淪爲官奴,恐是犯官之後,那十之六七與右相府有仇了。”杜媗道:“終究還是姓薛,你若不執着於馬上找到父母家人,我認爲暫時接受這身份、爲自己謀份前程爲好。否則,即便是助右相府找到太子死士,李林甫既不會封你官位,恐往後還要將罪責推於你。”

薛白笑了笑,應道:“我知道大姐是肺腑之言,不是爲京兆杜家說話。”

“嗯,我們做的一切,求的不過是‘安身立命’四字,今日東宮給的條件確實不差。”杜妗道:“但難處在於,李林甫只怕不會輕易放過我們。眼下最緊要之事,在於如何應付他。”

“……”

待皎奴再回來,杜家兩姐妹終於捨得起身,告辭而去。

“當”的一聲,皎奴拿出匕首,插在薛白麪前的桌案上,罵道:“你敢害我!”

“想必是那透花餈壞了。”薛白反問道:“可是誰逼你吃的?”

“休以爲我不知你打的主意,爲了支開我,你敢對我下藥。”

“你如何猜想都行,但指責旁人需有證據。否則,到了右相面前你也是這般信口而言嗎?”

“呵。我看你如何與右相交代。”

~~

次日一大早,吉溫便到了平康坊右相府。

他躬身在堂上站定,屏風後,李林甫便問道:“你可查到薛白的身世了?”

“回稟右相,已有了些眉目。”吉溫應道:“我讓人調閱近半年來官奴買賣、以及美少年失蹤案的卷宗,已有了線索,還在命人一一查訪。”

“這是薛白那以卷宗排查辦案的方法,你學得倒快。”

“哪能是他的方法?是古已有之的辦法。”吉溫賠笑道:“查此事,倒是另有一樁收穫。”

“說。”

吉溫道:“長安城的美少年失蹤,似乎不是虢國夫人所爲,據一少年所言,或可能是一個名爲達奚盈盈的貴婦嫁禍於虢國夫人。”

“誰?”

“還不知是誰家妻妾。”

李林甫本是打算叱罵吉溫,沒想到聽了這麼一樁奇聞,咳了兩下,才沉聲道:“蠢材,盡在些無關緊要之事上瞎忙,東宮已查出薛白之身世。”

“這?”吉溫大爲驚訝,道:“豈有可能?”

已有美婢出了屏風,將一紙消息丟在吉溫面前。

吉溫看過之後,想了想道:“可見薛白與杜有鄰必是叛了右相、轉投東宮了,當給他們一個教訓纔是,吉溫願再查柳𪟝一案。”

李林甫不說話。

“右相。”吉溫又道:“東宮如此拉攏薛白,他豈還能爲右相盡心做事?”

正在此時,管事蒼壁到了堂門外,稟道:“阿郎,薛白到了。”

吉溫轉頭看去,見薛白進了堂,不由冷笑,迫不及待道:“聽聞你找到家世了,可喜可賀。”

“右相。”

薛白並不理會,向李林甫行了叉手禮,道:“我今日正是想向右相稟報此事,可見我已經離那些東宮死士很近了,李亨纔會狗急跳牆,慌忙之中拉攏於我。”

吉溫張了張嘴,想要說話,卻又愣住了。

他方纔就意識到,接受東宮的條件纔是對薛白最有利的,卻沒想到薛白轉眼又把東宮賣了。

屏風後,李林甫的語氣似乎沒方纔那般冷峻了,問道:“這般說來,你並非薛靈之子?”

“我不信有這般巧的事。”薛白應道:“我認爲,東宮死士就藏在道政、常樂兩坊,有幾處我無權搜查的別宅之中,請右相遣兵搜捕。”

也許是這個回答大大地出乎了李林甫的意料,屏風後久久沒有動靜。

薛白於是補充道:“東宮蓄養之死士皆悍徒,恐有數十人之多,恐怕得調動十六衛中的精銳。”

李林甫向人吩咐道:“帶郭千里來。”

“喏。”

“薛白,老實回答本相,河東薛氏、平陽郡公之後,如此身世,你可動心?”

“此必爲李亨挑撥我與右相之計。”薛白應道:“我雖失憶,但哪怕出身微末,也只願找回自己的親生父母,而非攀附高門,認旁人作父。”

“好,有志氣。”

李林甫聞言,慢騰騰拍了三下手掌。

其後,他說了一句讓薛白、吉溫都大爲詫異的話。

“你啊,終究得有個身份,儘快找到家人,到時讓你父親帶上聘禮到相府來一趟吧。”

薛白一愣,終於轉頭看向了側壁上那個小窗。

隱隱地,他能聽到些窸窸窣窣的聲音,似乎還有很輕的腳步聲,有人跑遠了。

短暫的錯愕之後,他迅速反應過來,高聲道:“謝右相恩典!”

吉溫呆住了。

他此時纔想明白,東宮對薛白的拉攏,也成了右相對薛白的考驗,薛白經受住了,才得了如此大的獎賞。

(本章完)

148.第145章 繼任者120.第120章 尋合作88.第88章 師徒256.第254章 深耕278.第274章 歸第2章 大禍臨門284.第279章 狼人第478章 渺茫的戰略構想第459章 劫持289.第283章 不問蒼生問神鬼124.第122章 道宮184.第181章 誰貪83.第83章 策論345.第337章 瞞住309.第303章 獻策44.第44章 信任264.第262章 奪印197.第194章 官袍211.第208章 空穴來風第378章 或重於泰山105.第105章 局外人第351章 靈關道第416章 局面向好232.第229章 援手第456章 挾天子169.第166章 教坊174.第171章 去與來119.第119章 結交邊將第393章 下一步102.第102章 攢局170.第167章 念奴嬌第115章 匠師37.第37章 節外生枝第414章 傳承第9章 放長線125.第123章 共識142.第139章 胡兒舞61.第61章 門第290.第284章 招搖撞騙第462章 忠與逆第5章 安頓64.第64章 上元夜第457章 思長安293.第287章 勢不兩立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第8章 歸途165.第162章 志不滅27.第27章 邊軍履歷第376章 報仇的決心第10章 人脈第485章 謊言第476章 騙子第341章 互幫互助20.第20章 審306.第300章 春來明主封西嶽297.第291章 消失的奏章第471章 郡王171.第168章 以小見大68.第68章 青玉案240.第237章 大膽動手291.第285章 人才第359章 成王敗寇253.第251章 進入角色341.第333章 螞蚱149.第146章 詐84.第84章 骨牌292.第286章 授人以柄第414章 傳承225.第222章 別長安88.第88章 師徒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第371章 瘦死的駱駝第486章 幸蜀第438章 都是對的57.第57章 產業162.第159章 切割340.第332章 魚目混珠243.第240章 斬蛇第342章 眼光13.第13章 奸相67.第67章 一夜魚龍舞45.第45章 祝大家端午安康第363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190.第187章 曲江宴第355章 兵臨城下第464章 回駕第467章 共克時艱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52.第52章 贈禮14.第14章 偃月堂第387章 岩羊第1章 長安雪第401章 擺棋第371章 瘦死的駱駝第454章 身份第115章 匠師171.第168章 以小見大第421章 假太守73.第73章 相看71.第71章 燈火闌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