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第310章 婚禮

是日,薛宅賓客盈門,連後院也滿是前來觀禮的女眷,笑語聲不時傳到薛白與李琮、李林甫秘談的這間廡房,偶爾還有婢子誤跑過來,被守在門外的刁氏兄弟驅開。

這種並不安全的談話環境壓迫着李琮、李林甫,使他們難以維持從容,無意識地加快了談話的進程。

“休當本相好糊弄,你根本還沒有說服王忠嗣。”

李林甫想要喝罵,不得不壓着聲音。聲音雖壓着,氣勢卻沒被壓住。

“豎子一邊拿王忠嗣唬本相,一邊拿本相唬王忠嗣,這點小伎倆,當人看不出嗎?!”

“那右相不如打道回府?”薛白應道。

“慶王,告辭。”

李林甫對李琮一行禮,轉身便要走。

他宰執天下十餘年,自降身份來與無權皇子、低階小官謀事,卻看不到什麼實在的好處,那便沒什麼好談的了,否則倒顯得能被薛白一點詭計拿捏。

“阿爺且慢。”

李騰空連忙勸他,同時瞪了薛白一眼,道:“你就不能好好說話嗎?”

有她在,雙方都有了一個臺階。

李林甫停下腳步,乃是被女兒勸住,而不是對薛白那些虛言感興趣;薛白則可看在李騰空的面子上耐心解釋。

“王忠嗣已答應過我會來赴宴,此事絕無欺瞞。”

“本相知道,但你打算如何說服他?”

薛白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道:“當年朝廷打算迫害王忠嗣之時,絕沒有想到有一天,大唐社稷還需要仰仗他。唯有我願爲他盡一份微薄之力,今日我之所以有資格與右相、慶王在此說話,便是因我有這份遠見。”

“小兒自吹自擂,可笑至極。”

“右相既來了,便是信我有這個能力,何不信到底?”

李林甫譏道:“伱只打算以幾句虛言說服本相?”

“不是我說服右相,眼下是右相需要我的助力。”

連李騰空都覺得薛白說話狂了,正要安撫李林甫,卻見薛白遞出一份名單。

“李亨也會來,爲了王忠嗣,留給右相抉擇的時間不多了。”

這些,李林甫都知道,他無非是擺擺架子,想拿捏薛白一番,見拿捏不住,乾脆轉向李琮。

“慶王有所不知,當年三庶人案之後,老臣曾向聖人進言,立皇長子爲儲,可惜聖人不曾答應。”

“謝右相美意。”李琮道,“可惜我面容有傷,爲聖人所不喜。”

李林甫聽得這回答,不由皺眉。

薛白明白他想問的是什麼,道:“右相且安心,往事已矣,慶王從未放在心上。”

李琮這才反應過來,當年李林甫爲武惠妃出謀劃策,除掉太子李瑛,害怕遭到報復,方纔所言,實則是對他有所顧慮。

“是,本王不曾在意舊事,右相勿慮。”

“慶王不在意。”李林甫問道:“幾位皇孫可在意?”

一句話,直指彼此之間最深的芥蒂,李琮所收養的李瑛那四個兒子,往後未必會放過李林甫一家。

李琮猶豫了片刻,斟酌着如何回答。

李騰空有些擔憂,目光不由落在薛白臉上,只見薛白眼神波瀾不驚,可她卻能感受到他心裡有種掌控全盤的篤定,也許他還有事情瞞着人。

“皇孫不在意。”薛白道。

李林甫淡淡一笑,認爲他說的不算。

“俅兒年歲小,我抱回他時,他尚在襁褓之中,從未聽說過舊事。”李琮道:“聖人一向禁言此事。”

這番話算是極誠懇了,甚至表明了他的偏心。

眼下談論這些太早,畢竟大家即使今日結成盟友,極可能不等李琮成爲儲君就翻臉了。李林甫要的無非是一個態度,他咳了咳,隱約表示自己與三庶人案沒關係,反而一心想要爲廢太子平反,因此得罪了李亨。

薛白、李琮遂順着這意思說,皆言三庶人案是李亨在背後主謀,薛白甚至還提出了一兩個證據,如潁王李璬向聖人檢舉李瑛索要兩千盔甲之事。

這場談話,話裡含義雖多,其實也就寥寥數語,彼此有了初步的共識,很快便散了。

萬一讓人告發,又是一場如景龍觀秘會的大案。

但到了最後,李林甫卻是從袖子裡拿出一份文書,淡淡道:“張垍近來提拔了一批官員,你可看看。”

堂堂宰相,特意帶文書來給一個御史過目,還是少有的。

但李林甫確實還是沉得住氣,談話的真正目的一直到這一刻纔不經意地亮出來。

……

李騰空準備折返回後院,卻又看向眼前身穿着吉服的薛白,道:“我覺得你還打着別的主意。”

“嗯?”

“方纔所議之事,你還有計劃沒說。”

薛白上前兩步,小聲道:“放心,我保證即使你阿爺支持慶王,也絕不會有人爲舊事追究你家。”

這話該是有些破綻的,他既左右不了慶王,也左右不了慶王的子嗣,更像是在說大話。

但李騰空注視了一會他的眼睛,也沒再多問,低下頭走了。

薛白看着她走向熱鬧的婚禮,默默站了一會兒。

шωш¤ttкan¤C〇

之後,他拿起李林甫給的文書看了看。

有一些過去幾年被貶官的官員已被調回來了。

恰此時,府中有人來通傳道:“郎君,張駙馬來了。”

~~

“駙馬都尉、翰林學士、兵部尚書、太常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公到!”

張垍步入薛宅,耳聽着自己的官銜,想到了當日面聖時的情形。

當時聖人問他“十郎老矣,朕擇可代之者,誰可?”他其實是沒有回答的,而是故作錯愕,之後,是聖人又說了一句,“無人能比朕的愛婿更適合了。”

換言之,聖人已經把尚書左僕射與中書令之位許給他了,這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大有不同,一個是能決定三省的庶務,一個只是能參與。

許諾了宰執,卻沒有馬上給,張垍大概明白,聖人是在考驗他。

眼下已到了考驗的最後時刻,最關鍵的,他得與王忠嗣詳談一次,確定互相支持的態度,拿出平定南詔的戰略來。

而今日這婚宴之上,絕不僅他一個人是帶着這種想法來的,李林甫也在。

張垍沒有到正廳落座,而是就站在前院,環顧四看,遠遠看到院子裡搭了個小臺,正有人在臺上唱戲,唱的是《西廂記》。

臺下觀戲的許多人正圍着一名老者,老者不知說了什麼,引的旁人都在笑,高適也在那邊,張垍遂向高適走去。

走得近了,便聽到那老者在吟詩。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張垍知道這首詩,不知是漢代時何人所作,看似只說了宴會之妙,其實還頗含哲理,勸人要敢於直抒胸臆,想說什麼就說,別死要面子活受罪。

“好,此詩正與黃公相合。”高適舉杯讚道:“黃公妙人。”

張垍正好走到近處,再看那老者,卻是一愣,認出了對方乃是長安城頗有盛名的一個宮廷樂師黃旙綽。

黃旙綽是梨園弟子,開元間就入宮,已侍奉了聖人三十餘年,如今已閒居了,但早年間極受聖人寵信,甚至到了聖人每日都需要他在身邊陪伴,一日不見就龍顏不悅的地步。

之所以如此,可從他的兩個渾號看出來,一是“綽板”,黃旙綽極擅舞樂,尤其是拍板,他耳音極準,聖人讓他造樂譜,他在紙上畫了兩個耳朵就交上去,表示有他的耳朵就夠了;二是“滑稽之雄”,他喜歡演參軍戲,說話也詼諧風趣,常說些寓意深遠的戲言。

張垍的父親張說,幾乎可以說是被黃旙綽一句話就罷了宰相之位。

二十五年前,聖人東封泰山,張說擔任封禪使,主持此事,只安排他的親信與聖人一起登上泰山,這些人自然得到了極厚的封賞,而其餘官員、士卒只加了散勳,連賞賜都沒有,衆人皆怨。張說的女婿鄭鎰原本只是個九品,也因此事遷爲五品。待東封回來,聖人賜宴,留意到鄭鎰穿着紅色官袍赴宴,便問是何情況。鄭鎰也聰明,知道此事自己怎麼回答都沒用,因此跪在地上等張說解釋,就在這時,黃旙綽說了一句戲謔之言。

——“此乃泰山之力也!”

也許張說罷相,真正的原因不在於黃旙綽,奈何黃旙綽這一句話太精妙,一語雙關,看似說鄭鎰因陪聖人封禪泰山升官了,實則說張說利用封禪泰山之事謀私,甚至於以“泰山”代指丈人便是由此而來。

換言之,看到黃旙綽,就會想到張說失勢,這是一個很不好的預兆。

縱使張垍風度極佳,此時臉色已經有些僵住了。

“張駙馬?”黃旙綽回過頭來,笑道:“聖人愛婿來了,小老兒當敬一杯。”

張垍見他神色坦蕩,也跟着笑了笑,但終究沒有那麼自然。

“黃公閉門已久,今日竟來了?可是與薛郎相識?”

“小老兒有些年未伴駕了,但薛郎的才名還是聽說了的,正好,與董先生一道來湊個熱鬧,討杯喜酒喝。”

黃旙綽說的是董庭蘭,正是高適的好友,也是由薛白舉薦入宮的樂師。

張垍有心與高適談談王忠嗣的想法,見高適脫不開身,寒暄幾句便走開了。他說不上來,總之是感到與黃旙綽站在一處有些不安,生怕被對方壞了自己的前程。

……

薛白過來時,正看到張垍的背影,沒有馬上過去,而是與黃旙綽說了兩句。

“黃公,酒可還好?”

“新郎來了,你的喜酒可是夠烈,小老兒若是再飲,恐怕是等不到吉時觀禮嘍。”

薛白笑應了,目光看去,見黃旙綽腰上綁着一個毛茸茸的小球,不由疑道:“黃公這是什麼?”

“小老兒掛的兔尾,讓薛郎見笑了。”黃旙綽笑道:“薛郎婚宴上來的都是公卿,八成都是披紅袍、掛魚袋的,小老兒只是個卑賤樂工,聖人雖賜了緋袍,卻未賜魚袋,只好以這兔尾代之,免得進不來。”

這句話其實有些譏諷之意,雖不知是譏世風浮誇,還是譏薛白攀附權貴,但薛白毫不介意,笑道:“原來是兔尾代魚,黃公提醒我太過浮躁了,這句話是晚輩今日收到最好的賀禮。”

“薛郎不怪小老兒胡言亂語就好……”

薛白別過黃旙綽,環顧了一眼賓客們,還真是滿庭緋紫。

他自嘲地搖了搖頭,走向張垍。

“張駙馬。”

“恭喜薛郎,百年好合。”張垍飲了一杯酒,笑道:“此時堂上,唯我最衷心恭賀你……沒娶和政郡主,很聰明。”

“駙馬醉了?”

“有些。”張垍道,“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那一刻,我就有些醉了。”

薛白道:“駙馬風趣,不輸黃公。”

“你怎會邀他來?”

“黃公並非是我邀請的。”薛白道。

張垍一愣,正要問還能是誰邀黃旙綽來,遠遠地忽有馬蹄聲傳來。

他遂不再管黃旙綽之事,道:“我需要與王忠嗣談談,你爲我安排。”

“談如何平定南詔之前,可否先談河東?”

“此事……”

張垍有些猶豫,同時也不再認真與薛白談話,舉步向大門方向走去,一邊緩緩道:“此事我得考慮一下。”

“駙馬要與人商量?”薛白問道。

“我在朝堂並無根基,還能與誰商議?”張垍不經意地應道。

薛白道:“是啊,駙馬與誰的交情都不錯。”

張垍苦笑搖頭,正要說話,那馬蹄聲已更近了。

能在如此熱鬧的街巷上趕馬而來的,也只有王忠嗣了。

唱禮郎還沒來得及開口,繮繩已經遞到了他面前。

“給它們擦擦汗,別急着喂草料。”

如此先安頓了愛馬,風塵僕僕的王忠嗣徑直步入庭院,見了薛白,笑着大步上前,拍了拍他的肩道:“若非爲你的婚事,我還得晚陣子再回長安。”

他這人就不太會說話,這句話若反過來說,其實能好聽得多。

薛白道:“王將軍這是做好準備去南詔了?”

“軍情豈有此時說的?先吃飽喝足。”

王忠嗣自顧自地招呼了麾下的親兵將領坐下,過程中看了張垍一眼,打了個招呼,像是還沒意識到朝中大力支持他去平定南詔的就是張垍。

幾人走進堂中坐下,見李林甫也在,王忠嗣有些訝異但沒說什麼,默默落座了。

張垍亦落座,衆人沉默着,等待吉時看新人交拜,更是在等待着交談的機會,至少不給對手與王忠嗣私下交談的機會。

漸漸地,吉時將至,賓客也幾乎都到了。薛白正要去做準備,又聽到外面一陣喧囂,卻是李亨也來了。

這邊衆人雖早已得到消息,普通賓客卻是不由議論紛紛。

“真是太子來了?”

“張良娣也到了。”

“薛郎官位雖不高卻是滿朝側目啊。”

議論聲中,黃旙綽則戲謔了一句,道:“薛郎婚禮比早朝還熱鬧哩。”

“噓,也只有黃公說這樣的話聖人不怪罪。”

~~

李亨步入薛宅,看向赴宴的公卿,有種魚入大海、龍出生天之感。

他臉上帶着謙和的笑容,凡遇到向他行禮的人都搖搖手,道:“不必理會我,今日薛郎成親,我不過是來觀禮的賓客。”

這般一路入了堂,他擡眼一看,呆愣在那兒。

“殿下?”

張汀也是一愣,疑惑李亨怎麼不走了,順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見王忠嗣回過頭來。

“義兄……你何時回長安了?”

“當不得如此稱呼。”王忠嗣卻顯得有些冷淡,起身行了禮。

李亨也有分寸,不敢當衆與王忠嗣親切,咳了幾聲,落了座,顯得有些可憐。

張汀隨着他坐下,臉上浮起好奇之色,小聲道:“我倒是好奇薛郎娶了怎麼樣的女子,竟是連李小仙那樣人物也沒被他看上。”

似是無心之言,實已嘲諷到了李林甫。

李林甫原本還不生氣,偏是張汀故意向他瞥去,眼神裡帶着些挑釁之色,他不由咳嗽起來。

“汀娘,慎言。”李亨輕聲提醒了張汀一句。

……

薛白懶得看這些人勾心鬥角,既迎了最後一個賓客,自去往西北角的青廬走去,做交拜前的準備。

天色已近黃昏,夕陽鋪灑在屋檐上,金燦燦,待他穿過儀門,走出了喧囂,一下清靜下來,此時他才意識到自己要成親了。

之前一直做的就是迎賓,倒讓他覺得婚禮是辦給旁人看的。

然而,等到了青廬前,只見這邊也是熱熱鬧鬧的,一羣小娘子正在圍着顏嫣說話,除了顏家的姐妹,許多也是薛白認識的,其中說話最大聲的則是史朝英、任木蘭、李十二孃,正義憤填膺地說着什麼。

薛白有些意外,再走近些,卻是看到李月菟也在,有些慌亂的樣子,眼睛還紅紅的。

這場面有些荒唐,倒像是李月菟還不甘心,想來搶親,被她們教訓了一般……等薛白上前,他便發現果然是自己誤會了。

“我看了,安慶宗長得可不好看。”任木蘭最是起勁,嚷嚷道:“郡主又不喜歡,怎麼能嫁。”

“安大郎爲人可還不錯……”

“史家娘子若覺得好,自己爲何不嫁?”

“我喜歡俊的,所以才追着顏十二郎到長安,他俊吧?”

“你既喜歡俊的,卻要郡主嫁一個醜的,是何道理?”

“卻不是我要郡主嫁的,聖人既定下了,能有甚辦法?”

“都別說了……”

薛白大概已聽懂了,此時卻也無暇理會。

他又上前兩步,她們終於留意到他,連忙退到一旁,準備觀禮。

儀人們早便在準備了,當即忙活開來。

“新郎官來了。”

“賓客都到齊了吧?未免也太多,從小門出去,再從大門回來。”

“匜盥準備好了沒有,水都裝上。”

“……”

一片忙碌中,薛白又掃了一眼人羣,留意到李騰空已不在了。

他大概知道她去了何處,該是聽說了方纔那李月菟要嫁給安慶宗的消息,去告知李林甫了。這件事發生得突然,具體情形也不知如何。

正想着,薛白已被牽到青廬前。

“新郎官且在此候着。”

薛白轉頭看去,只見青廬中顏嫣手持團扇,卻是露出一隻眼睛,正好奇地四下打量,看他目光看來,不甘示弱地回瞪了他一眼。

她方纔聽人議論,正聽得有趣,薛白一來,反而又要開始這些繁文縟節了。

大唐的婚禮已經頗爲麻煩了,禮儀開始之後,雙方父母以下,包括賓客都得從小門出去、再從大門回來,意思是踏着新娘的足跡。

那些王公貴族們既然來了,也不管是親王、宰相、駙馬、將軍的,統統由人引着被遛了一圈,再到青廬前站定觀禮。

如黃旛綽所言,天寶年間的朝會甚至都沒有這般盛大。

薛白則拿起一條紅綢,牽起了顏嫣。

“欸,都說我可氣派了。”

“新娘噤聲。”

顏嫣纔來得及小小聲地與薛白聊一句,便被喝止住了。

她很快老實下來,作賢惠狀。

兩人先是拜豬枳、爐竈,又拜天神地祇、列祖列宗,之後是夫妻交拜顏嫣一雙眼睛從團扇上方露出來,看着薛白,既熟悉又好奇。

薛白倒從她眼裡讀到她也許在說“阿兄請指教”,交拜時她還當作是在玩笑。

之後是卻扇禮,薛白是得寫首卻扇詩的。

世人都道他詩才無雙,偏他是個名不副實的,往日裡不寫也就罷了,這種場合卻是躲不過去。

所幸,突然跑出來一個史朝英,到處說“作詩就作詩,格律有甚意思”,已揚起了一股作詩不合韻的風氣,薛白便也湊個趣,依着記憶裡的一些詞句,拼湊了一首卻扇禮。

“花爲寶鈿云爲衣,秋水爲眸玉爲肌。”

“何勞玉扇遮芳顏,眼波才動已相思。”

顏嫣大概是不滿意這詩的,瞪了薛白一眼,但也沒再爲難他,緩緩地褪下團扇,無聲地嘟囔了一聲,原是在罵他油嘴滑舌。

她自覺不是頂漂亮的,哪就能讓他以歪詩這樣誇。

然而,薛白看着那團扇緩緩落下,顯出那一張羞嗔的容顏,似乎是看呆了。

~~

“這豎子。”

李林甫看薛白凝視着顏家小娘子的模樣,愈發讓他不喜,遂在心裡罵了一句,罵薛白也有這麼蠢的時候。

他本就不喜歡這種場合,感到有些累了,不由咳嗽了幾聲,準備離開,不賴再看薛白娶妻,那也沒什麼可看的。

唯獨還想與王忠嗣說一句,告訴王忠嗣,要平定南詔,還得要與他這個宰執天下十餘年的宰相配合,才能減少傷亡。

“右相。”

才轉身,卻見張汀站在那,向他行了個萬福。

“張良娣有禮了。”

“右相今日出門,竟不隨身帶金吾衛?”

李林甫知這婦人牙尖嘴利,懶得與她計較,道:“薛白府中,還有人能行刺本相不成?”

“那倒沒有,可否與右相聊聊?”

“不必了。”

李林甫擺了擺手目光看去,只見李亨已站到王忠嗣身邊。

他遂覺好笑,暗忖這對夫婦的伎倆未免也太低劣了。

張汀卻非要與他說話,上前兩步,道:“右相暗中指使胡兒,欲以武力阻殿下登基,不怕滿門遭禍嗎?”

李林甫一愣,瞪向張汀。

“胡兒已賣了右相,全盤說了。”張汀笑道,“右相還不知吧?聖人已答應嫁郡主於安慶宗了。”

這一下,李林甫吃驚不小,因只有太子之女爲郡主,親王之女則是縣主,一旦李亨與安祿山聯姻,他之前所有佈置,已是全都白費。

可聖人爲何會答應?

真是老了,對李亨放鬆警惕了不成?

“本相豈能信你?”

“那你信薛白?連胡兒都看出右相已經失勢,棄右相如敝履了……”

李林甫轉頭看去,只見李騰空正在往這邊過來,似有話急着與他說。

~~

薛白與顏嫣還在對視,忽聽到一陣猛烈的咳嗽聲,轉過頭看去,只見李林甫咳得臉上蒼白,雖沒昏厥過去,也已搖搖欲墜,由人攙扶着才勉強未倒。

還未來得及問李林甫這是爲何,人羣中已有人竊竊私語起來。

“右相這是還想要薛郎爲女婿啊。”

“一場婚禮,竟把右相氣成這樣……”

105.第105章 局外人第464章 回駕171.第168章 以小見大207.第204章 天寶文萃259.第257章 假道伐虢254.第252章 善緣(2合1)168.第165章 風花雪月179.第176章 挑唆者181.第178章 狀元324.第316章 太池宴42.第42章 紈絝23.第23章 撿來158.第155章 事不關己337.第329章 技窮97.第97章 覆試316.第309章 迎賓18.第18章 追兇者103.第103章 名單第426章 晉陽宮160.第157章 君自抉擇36.第36章 兩頭通吃第421章 假太守150.第147章 秉公無私63.第63章 佳節305.第299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245.第242章 驚醒主人94.第94章 天下一牌局54.第54章 白膏油98.第98章 御狀193.第190章 吏部試第365章 救星184.第181章 誰貪第338章 遊藝使第457章 思長安279.第275章 長安尉第345章 本沒有路128.第125章 敵友162.第159章 切割第369章 情敵第430章 私兵251.第249章 銅幣第415章 常山郡24.第24章 公主宅22.第22章 置身事外第465章 大局148.第145章 繼任者343.第335章 秘會17.第17章 還家150.第147章 秉公無私309.第303章 獻策第482章 綺念284.第279章 狼人第449章 喜與狂112.第112章 師門第340章 提議209.第206章 出闕304.第298章 人間薛公子211.第208章 空穴來風154.第151章 造相310.第304章 右相府237.第234章 撕開一角65.第65章 衆裡尋他38.第38章 平安無事272.第268章 春歸第362章 君臣情義13.第13章 奸相第12章 引見70.第70章 夾縫生長178.第175章 科舉試210.第207章 牛刀小試148.第145章 繼任者344.第336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第433章 南下剿賊第360章 捷報200.第197章 刊報院第404章 雁門老將行27.第27章 邊軍履歷274.第270章 歸不歸85.第85章 天子庠序160.第157章 君自抉擇317.晚半小時發86.第86章 會當凌絕頂119.第119章 結交邊將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275.第271章 不歸第407章 血口噴人28.第28章 塞上詩107.第107章 怪圈第431章 明堂第454章 身份第361章 去留239.第236章 背郭308.第302章 狡辯321.第313章 道姑第395章 緩兵之計297.第291章 消失的奏章328.第320章 軍器50.第50章 坐實第419章 殺雞用牛刀220.第217章 順臣純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