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心口如一的實幹家

“所以殿下想讓臣遊說突地稽部外的其他部族,跟突地稽部一起去攻打樑師都的朔方城?”

唐儉想都沒多想就開口了。

李元吉心裡瞬間充滿了感慨。

又超綱了,而且把他想說的話都說出來了。

大唐的鴻臚寺卿非你莫屬了,唐儉!

“不錯,只要你能辦好這件事,成功的牽制住樑師都的兵馬,我一定會不吝賞賜的。”

李元吉鄭重的開口。

唐儉似乎對賞賜並不上心,在道了一聲謝以後,問起了關鍵問題,“那殿下能給那些部族什麼呢?”

李元吉還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爲大唐一向是什麼都不給的。

不過,考慮到唐儉這一次需要遊說的部族有點多,而且有很多部族跟大唐無關,也不歸大唐管束,讓他們派人去爲大唐拼命,又不給他們好處的話,他們恐怕不會幹,所以好處還是可以給一點的。

但具體給什麼好處,什麼好處能讓那些部族的人捨生忘死的去爲大唐拼命,就有點不好說了。

不過,李元吉向來是喜歡將問題交給提出問題的人去解決,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反問了一句,“你覺得給那些部族什麼好處合適?”

唐儉明顯的愣了一下,沒料到李元吉會將這個問題重新拋給自己。

以前李淵讓他去做事的時候,可不會這麼問他,在這種事情上基本上都會聖心獨裁,他縱然有想法,也只能旁敲側擊的去表達,但李淵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聽的。

因爲君無戲言,因爲君王口含天憲,說出去的話不能隨便改。

李元吉能尊重他的想法,這是他始料未及的,同時心裡也生出了那麼一絲絲觸動。

他做官是不求財的,因爲他家裡不缺錢,他家中世代官宦,又是晉陽的大戶,家財萬貫,所以他即便是不做官,也不會愁吃喝,更不會愁富貴。

他之所以做官,純粹是爲了建立一番大功業,爲了強爺勝祖。

而他祖宗不是三公就是九卿,即便是他那個在祖父眼中不成器的父親,那也是以郡公之位辭世的,死後還被追爲了太常卿。

他在大唐雖然官拜禮部尚書,爵封莒國公,可比起他那個做過侍中、尚書令的祖父,比起他那個做過尚書右僕射、司空的曾祖父,還差了點。

所以他必須建功,建立大功業,才能追得上祖父和曾祖父,才能強爺勝祖。

只不過,大唐祖上闊過的人太多了,大唐祖上闊過的人才也多,有這麼多人才可選,李淵對他的倚重也不高。

比起裴寂、陳叔達、蕭瑀、李綱等人而言,他在李淵心裡就是個二線人員。

能面見李淵,聽李淵吩咐,也能從李淵手裡得到權柄,但無法參與到一些核心問題的決策當中。

李淵有問題,也不會找他問策,只會告訴他該幹什麼,又或者幹什麼去。

他曾祖父、祖父,都是做過大佬的人,他從小耳濡目染之下,深知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爲一個國家的宰輔。

那就是能向君王諫言,並且能陪着君王決策很多大事的人。

可惜,李淵根本不給他這種機會,這讓他有點看不到強爺勝祖的希望。

如今李元吉肯給他這個機會,他心裡自然有所觸動。

“臣以爲,可以准許族中有上百位忠烈的千餘帳部族依附於我大唐,亦可准許族中有上千位忠烈的數千帳部族遷移至我大唐內部生活。”

唐儉在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以後,躬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意思就是,但凡爲大唐出力的,可以給他們一個抱大唐大腿的機會。

這對唐人而言,是一件空手套白狼的事情,唐人聽到了會十分不齒。

但對那些掙扎在溫飽線上的草原人而言,尤其是那些沒有依靠,整日裡被其他大部族欺負的中小部族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只要讓他們報上大唐這顆大樹,他們就能擺脫那些大部族的欺負,安心的發展,安心的壯大。

而他們所需要付出的,不過是上百位族人的性命而已。

這對他們而言,絕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因爲他們不依附大唐的話,每年一樣會死人,而且很有可能會超過百數,因爲那些壓着他們的大部族是絕對不會仍有他們壯大起來,也絕對不會任由他們好好的討生活。

所以用上百人的性命,換取以後安定的生活,他們絕對是願意的。

再加上有突地稽部這個例子在前,他們也能看到依附於大唐以後的好處,不僅能有安定的生活,還能借着大唐的威風去欺負其他部族,還能吸納其他部族的力量壯大自己,他們怎麼可能拒絕。

雖說草原上的人不如漢人聰明,但那不是智商上的問題,而是文化和教育上的問題。

在草原那麼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部族,多多少少都有一兩個智者,所以絕大多數草原人即便是看不到這中間的好處,草原上的智者們也一定能看出來。

所以這件事要是操作得當的話,成功的機率很大。

“辦法倒是個好辦法,不用我大唐出一文錢,便能得到一大堆的助力,事後還能招攬一大波人爲我大唐賣命。只是,這種事情要是弄不好,很容易養虎爲患。”

李元吉不用多想,也知道唐儉的這個辦法可行。

只是這麼做確實容易養虎爲患。

安祿山是怎來的?

西夏、遼國、金國、蒙元,乃至大清是怎麼起來的?

就是中原王朝養出來的。

其中金國、蒙元雖然不是中原王朝直接養起來的,但也有間接的因素在裡面。

並且在金國和蒙元壯大的期間,中原王朝沒少爲他們提供營養。

所以在收編域外的部族,以及利用域外部族的時候,還是要考慮考慮養虎爲患的事情的。

歷史上李世民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幾乎可以說將周邊一切能招撫、能收編的部族全收編了,並且爲大唐培養出了多位能征善戰的部族將領。

可李世民做的不夠徹底,使得他死後,這些將領反的反,叛的叛,忠心耿耿的繼續追隨着大唐的,寥寥無幾。

所以域外的部族可以用,也可以收編,但必須想要妥善的安置手段。

不然,今日他能助你,明日也能殺你。

或許以後亂你基業的,便是他的子孫。

“這個殿下不用擔心,臣會想辦法讓他們各部族之間互相仇視、互相攻伐的,絕對不會讓他們抱成一團,成爲我大唐的威脅。”

唐儉一臉鄭重的保證。

在這種挑唆別人互相仇視、互相攻伐的事情上,唐儉沒有像是其他臣子一樣,遮遮掩掩,委婉的說話,而是直接將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說了出來。

他以往就是幹這個的,並且幹成了不少,所以沒什麼好遮掩的。

這麼做雖然很缺德,也很不人道,但只要對大唐有利,哪怕是喪心病狂的事情,他也敢做,也敢說。

李元吉很欣賞唐儉在這種事情上的率直,當即拍板道:“好,既然你有這個信心,那就按你說的辦。

不過你此次去突地稽部,只要的任務就是讓他們一起出兵去攻打朔方城,牽制樑師都的兵馬。

可千萬別捨本逐末了。

只要你將這件事辦成,其他的事情縱然辦不成,我也不會怪你的。”

還沒開始辦事,就已經開始迴護了,面對這種掌權者……哦,不對,是主公,唐儉還能說什麼。

唐儉只有恭恭敬敬的躬身一禮道:“臣縱使一輩子待在燕幽,也一定會將殿下交代的事情辦成的。”

李元吉原以爲唐儉這話只是爲了表明決心隨便說說的,可當唐儉領命以後離開了宮裡,帶着人趕往燕幽的時候,他才知道唐儉是一個言行如一的實幹家。

唐儉不僅自己去了,還帶上了弟弟唐敏,還有長子唐鬆齡。

唐儉這是在用實際行動迴應自己說過的話。

唐儉這不僅是想把事情辦成,還想盯死那些即將依附大唐的部族。

唐敏和唐鬆齡就是他挑選的繼任者,在他死後,會幫他盯着那些部族。

只要唐氏子弟不絕,那些部族就休想在唐氏的眼皮子地下抱成一團。

這麼幹看似有些莽撞,也不一定會起到大用,但唐儉所表現出來的決心,讓李元吉爲之動容。

唐氏世代能居於高官,不是沒有道理的。

君王交給他們的事情,他們盡心盡力的去做,即便是做不好,也會想盡辦法去做,這樣的臣子,那個君王不喜歡?

就是唐儉似乎沒有繼承祖輩的圓滑,說話做事不拘小節,只要他認爲對的事情,也不太顧及別人的感受,有點吃虧。

歷史上他就是因爲在李世民狩獵的時候,懟了李世民一番,又在跟李世民下棋的時候贏了李世民,然後被李世民抓住了一個小痛腳,給貶到犄角旮旯裡去了。

同樣的,他現在這麼做,讓李綱等人、魏徵等人、謝叔方等人也很尷尬。

同殿爲臣,你還是個剛剛被招撫的,還沒有被引爲心腹,掌權者才交代給你一個任務,你就拼了命的去做,你讓我們這些心腹、或者剛被引爲心腹,或者已經被招撫了很久的人怎麼活?

拼不拼命吧?

拼吧,有點太累了。

不拼吧,你都拼了,我們要是不拼,那豈不是不如你忠誠,不如你會做事了,那怎麼行?

“殿下,您看要不要將正兒叫回來給您守個門?”

宇文寶也不知道是被誰教唆了一下,在昭德殿東拉西扯、扭扭捏捏的磨嘰了一會兒後,突然來了這麼一句。

李元吉毫不客氣的就將手裡的文書甩在了宇文寶臉上,破口大罵道:“你給我滾!”

宇文寶嚇的縮了縮脖子,委屈的道:“臣纔是您的潛邸之臣,臣可不想被唐禮部比下去。”

李元吉站起身,指着宇文寶的鼻子罵道:“唐儉帶着弟弟和兒子去燕幽是我准許的,旁人不知道內情在胡說八道,你跟着湊什麼熱鬧?

是不是我很久沒揍你了,皮癢癢了?”

唐儉雖然做的有點過了,也有點不顧其他人感受了,可唐儉用他的實際行動表明了忠心和決心。

所以唐儉如今有麻煩了,李元吉說什麼都得維護一二。

主公、掌權者、君王,不就是幹這個的嘛。

讓手底下的人去衝鋒陷陣,去做大事,自己跟在後面擦屁股。

只要大事能成,這種擦屁股的事情李元吉不介意天天做。

畢竟,他也就動動嘴皮子,在關鍵時候迴護一二,又不用做其他的。

如果手底下的人都像是唐儉這麼拼的話,那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不僅如此,那個他不想要的帝位,他也能上去坐一坐。

反正,事情都被手底下的人拼命幹完了,他上去了,吃喝玩樂,順便幫手底下的人擦擦屁股就行。

這跟他的追求並不衝突,這樣的皇帝可以做一做。

“這不是唐儉自作主張的嗎?”

宇文寶疑惑的眨着眼,對於李元吉說要揍他的事情置若罔聞。

又不是沒被揍過,而且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以及李元吉今時今日的地位,被揍一頓也不是壞事。

別人想讓李元吉揍,李元吉還不揍呢。

李元吉只會砍了他們腦袋。

所以被李元吉揍一頓,那是李元吉親信中的親信,心腹中的心腹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李元吉瞪了宇文寶一眼道:“你覺得誰敢在我面前自作主張?!”

宇文寶聞言,又想到了李元吉的兇殘,信了李元吉的鬼話,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的道:“那倒也是……”

“你過來!”

李元吉惡聲惡氣的對宇文寶招招手。

宇文寶規規矩矩的湊上前,在捱了一腳後,喜笑顏開的離開了昭德殿。

李元吉在宇文寶走後,提筆快速的寫下了兩份任命文書。

一份是任唐儉的弟弟唐敏爲燕州司馬的,一份是任唐儉的長子唐鬆齡昌平縣丞的。

昌平就是突地稽部所盤踞的地方。

有了這兩份任命文書,朝野上下的人也就不會再說三道四了,也不會給唐儉穿小鞋了,至少明面上不會了。

因爲這代表着唐儉的行爲是李元吉認可了的。

其他人覺得唐儉做的不對,那就是在質疑大唐的權威。

第439章 李世民派人來罵娘了?第57章 賊心不死,嚴防死守第630章 您是瞭解我的第500章 莽撞人!第866章 人間清醒王玄策第655章 唐突之戰(三)第877章 財神散財第920章 謀劃深遠的李淵第167章 鐵骨朵第760章 頭鐵的李綱第947章 突入第381章 大唐第一粉刷匠第626章 大唐第一外交官的魄力第6章 各懷心思第318章 儺戲第849章 護犢子的楊妙言第872章 嶺南馮氏第11章 妙言第213章 入……殿?第17章 李吉快跑第260章 李孝恭的心思很難猜第174章 來自於兩位兄長的試探第90章 上架感言!!!!第84章 劉黑闥還是……跑了第457章 種子已經種下第687章 唐突之戰(三十五)第473章 尹德妃的小秘密第301章 齊王殿下的威懾力第945章 分則死,分亦能生第378章 柴紹上門第1021章 阿史德思恩第520章 玄武門(七)第950章 不能低頭的頡利第534章 青史難尋的極品第316章 皇位和皇權第413章 葦澤關的情況第903章 陛下乖,別鬧妖了,我怕雍王殿下請第650章 止戈旗第601章 以彼之矛,攻克彼盾第872章 嶺南馮氏第959章 豐富到超乎想象的繳獲第538章 我們的兄弟還有得做嗎?第689章 唐突之戰(三十七)第707章 唐突之戰(終)第879章 質子的作用第741章 怎麼,你們想跟元吉分享?第600章 出擊!第533章 並不簡單的玄武門第335章 赤子心慈第827章 謀劃終成第849章 護犢子的楊妙言第449章 如人飲水第852章 是什麼讓魏徵出現了這麼大的變化?第508章 襲殺!第748章 嚇都能把你嚇死第363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補更!)第678章 唐突之戰(二十六)第1015章 三通鼓!第361章 竇氏出招第559章 柴駙馬的妙用第640章 突厥人來了!第193章 廬江王的‘神’助攻?第254章 何爲嫡庶第301章 齊王殿下的威懾力第881章 大唐版: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第956章 慕容順和達延芒結波第136章 被捆住了手腳的李世民第479章 大朝會(下)第907章 天子的心聲第567章 扒下你們這張僞善的臉第256章 惡毒舅母和惡毒舅父第792章 ‘戰鬥力強悍’的張平高第689章 唐突之戰(三十七)第129章 一戰雙公?!(爲‘荊南’加更!這第744章 大局已定第319章 廉價的清高第901章 你不要過來啊!第451章 趙成雍第49章 全‘明星’陣容第1010章 全民皆兵第26章 河北紛亂第372章 苦逼的李神通和李孝恭第117章 拱火!第878章 謀交第593章 老蚌生珠?!第818章 無法拒絕第181章 河北道大行臺尚書令第889章 您還是讓臣去戰死吧!第564章 李元嘉眼中的李元吉第270章 李秀寧回京第1021章 阿史德思恩第624章 集情報和外交於一身的人才第1003章 白羊城裡的小奇蹟第746章 醫者們的春天到了第595章 傳璽?!第1052章 李淵到!第8章 四處漏風的齊王府第424章 你父親待我不公!第469章 不容小遜的內侍省第269章 來自於東南道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