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第一步

第第一步(今天繼續加更!)

炎黃4602年的盛夏似乎是多事之夏。

在短短83天內,全國的各省的接連光復,除東北、蒙古兩地外,河山盡復,漢家威儀似於瞬間得復,在萬民歡騰中任何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對於執政府來說,真正挑戰不過是剛剛開始。

奇蹟般地光復,帶來了太多的負面問題,一方面,爲了維持國家的穩定,實現從殖民政權到民族政權的平穩過度,“起義”的滿清地方官員,除旗人之外,幾乎全部留任舊職,司法、稅收皆遵循舊律。而在另一方面,推行新政、推行新學又是執政府的當務之急。雖說執政府派了上萬名事物官員往各地上任,但相比於中國來說,上萬名事物官員遠不足滿足全國的需要,而新學教育同樣面對種種問題。

“建立的沙灘上的城堡”

儘管面對光復軍進駐各省的事實,西方的觀察家依然用這句話去形容南京政權的構建。民族化的中央政權,舊朝代的地方官員,年青而又良莠不齊的基層事物官員,或許正如他們形容一般,執政府的根基並不穩固,甚至於有人懷疑,如果沒有光復軍的作用,或許中國在光復後已經陷入內亂。

可即便是光復軍中的形勢亦不容樂觀,從這一軍隊出現在世人面前,內部的整肅就從未曾停止,大量非會黨軍官、成員因觸及軍法,遭軍事法庭審判,或開除軍籍或投入監獄,或被處於極刑。

軍隊是執政府權力來源的根本,可對執政府來說,權力固然來源於軍隊,可權力的穩固和未來,卻來自於軍隊之外——稅賦,而執政府派往各地事物官員,所着重的第一是財稅,第二是教育,第三才是司法。控制了稅源即控制了一切,這是在這盤散沙上構建城堡最有力的舉措,有時金錢比槍炮更具威力。

進了八月後,執政府諮議處先後召開了一次爲全國關注的諮議會——諮議會4602年國家財稅會議,整個會議開得一波三折,沸沸揚揚,不那麼順當,但最後畢竟還是基本上完成了預定的議程,仿歐美各國尤其是借鑑日本稅制建立新稅制體制。

國稅局、稅務警察等一系列新機構先後建立,儘管一波三折,雖說沸沸揚揚,新稅依然爲外界所期待,作爲推行新稅的前奉,針對農村的秋課內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被取締,接着針對工商業者的苛捐雜稅亦被取締,只剩下《所得稅暫行令》、《法人稅暫行令》等法律規定的正稅。

在執政府擔負着一年3000萬元以上損失,取締苛捐雜稅後,世人對於新稅制的注意力,又轉向了另一個焦點——厘金制度,而這恰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所在,財稅會議上討論、制定的是各種新稅律令,可稅令的最終推行卻是要依靠執政府以執政府令簽署爲基準。

當執政府先後簽署多條新稅律令後,在厘金上的曖昧卻使得外界好奇起來,更使得工商業者變得有些焦燥,畢竟對於他們而言,相比於苛捐雜稅,新稅制雖簡單名了,但納稅額度、力度卻遠超舊制,過去偷稅,至只是追稅後罰款,而現在偷稅除去追回稅款,設定二十倍起的高額罰款外,還設定了嚴格的人身罰。

這亦是制稅時一波三折的原因所在,畢竟諮議處中相當一部分諮議員要麼本身是商紳,要麼與商紳有密切聯繫,正得益於這些人還沒弄明白這諮議員的職責,在張之洞等人勸說下和他日免除厘金的誘惑下,新稅制方纔獲得通過。

新稅制通過了,一個個執政令是簽署了,可厘金卻看不到取締的苗頭,這着實讓一些人好一陣心焦,只有極少數人知道,厘金之所以未遭取締,卻是全因另一個原因。

“……自光復後,各地厘金局均以派駐事物官員,同時統一厘金稅率、課徵商目,以6月爲例,僅蘇、浙、皖、贛、湘、閩、桂七省厘金徵課,即達兩百四十六萬兩之多本月全國厘金可課四百九十五萬兩之多”

正吸着煙的陳默然聽着管明棠說出的這個數字,忍不住還是嚇了一跳。

“我記得去年滿清一年各省厘金才收了不到一千兩百萬兩,照這麼算,咱們一年可是要收小六千萬兩厘金這稅怎麼比滿清的還重”

這會陳默然到是真的被嚇住了,看着管明棠的目光也稍變化了下,全國財稅皆由其主掌,雖說加稅是自己的意思,可這他也太心黑了吧

“執政,厘金之稅,全國皆未統一,皆由各省自行定厘金標準,舉凡一切貧富人民自出生到死亡,日用所需之物,無一不在被課之列,五里一卡、十里一局,收入除以一定數額報效中央外,很大一部分由地方當局自由處置,表現出封建地方割據性。地方所得的厘金稅收,不列作正式收入,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地方官吏假公肥私,變相中飽,在滿清官場中才謂“署一年州縣缺,不及當一年釐局差”之語。釐局薪金不多,主要是靠侵蝕朘削而得此鉅款。現在執政府統一厘金,雖說加重之嫌,可卻省掉了地方收沒,官員假公,釐局盤剝,滿清去年歲入厘金一千一百七十多萬兩,其係指中央所收,地方截流多達兩千萬以上,而官員貪沒又不下此數,釐局盤剝亦遠超此數,而今四者相加,尚不足六千萬之數,實際上卻是明增暗減。”

管明棠倒是在那侃侃而談起來,雖說本意並不願意徵心厘金,但在財源緊張時也只有如此了。

“雖說厘金爲執政府當前最大稅源,但厘金之弊遠甚於其利,且不說其的增加了民衆的經濟負擔,其又嚴重阻礙了商品的流通, 抑制了生產的發展。而且同樣也影響了我們國的外貿,……”

不等管明棠把話說完,陳默然便擺擺手。

“現在還不是取締厘金的時候,我不是心痛那點銀子,我還沒那麼短視,厘金的弊端我再清楚不過,過去在產業時我們不就是包稅嗎?影響商品流流、提高物價、影響商品競爭,而且這厘金還只收國商,收不了洋人,實際上就是幫外國人打壓國貨,我又豈能不知?”

呷口茶,陳默然繼續說下去。

“這厘金,國商怨聲載道,可那些個洋商,甚至各國領事也是怨聲載道,雖說徵不着他們的厘金,可卻影響到了他們的商利,洋行纔開到什麼地方?最終行銷洋貨的還是國商,國商行銷自然要交厘金,厘金我有弊,於各國商人同樣有弊,在行新稅之後,英國領事已經多次試探過執政府對厘金的意思,對於各國來說,他們同樣需要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他在試探我們的時候,外交部也要試探他們對協議關稅的態度,英國人的回答是,欲加稅須先裁釐,否則無從談起。”

“執政,您的意思是以厘金爲器,迫使各國同意加稅?”

“是關稅自主,明年,咱們要爭取同各國重定新約,收回權益,必須要以關稅自主着手,沒有關稅保護,就不可能有中國實業,這值百抽五的關稅,是時候徹底廢掉了”

“可各國不見得答應”

“答不答應是一說,這次咱們鐵路談判進行的是有驚無險,可現在呢?路權不還是奪了回來嘛?”

這會陳默然倒是顯出些得意,藉着抵制洋貨的民意和新路標準的的苛刻,執政府成功的不花一兩銀子,收回了路權,至於那套標準自然的也暫時擱置了,原本就自己就無意實行那套領先全世界的鐵路標準。

“執政,對列強來說,列強在華利益是剛性的,對於到手的利益決不願輕易放棄。從條約制度整體來看,協定關稅可以說是最爲重要的條款,是列強對華經濟政策的根本。而且,片面最惠國待遇使列強在華利益彼此牽扯在一起,一榮俱榮,但不能一損俱損,即便是我們有可能撬開協定關稅的壁壘,但想要一舉收回關稅,恐怕希望不大啊,兩年前張、劉二人也曾試圖與諸國談判加稅,可結果卻……”

不等管明棠把話說完,陳默然便打斷他的話。

“希望不大,也要去辦,盡一切可能創造條件,對於滿清來說,執行新政是改革,對於咱們來說,同樣是改革,任何改革都要先從經濟入手,首先解決民生問題,如果要似定一個路線圖的話,要先發展經濟,政治改革。沒有經濟的發展,其他政治訴求都是空想,而在政治改革中人權與社會正義應該先行。相對其他而言,在一定時間內民主就是奢侈品,而進行經濟改革,這關稅可以說是發展經濟的重中之重,關稅不自主,一切皆是空談。”

無奈的一聳肩,只有在自己的老班底面前,才能道出自己的心中所想,管明棠是做事的人,在美國呆了這麼多年,身上全沒有國人的油滑,有的只是一副做事的心思,而這正是陳默然所看重他的地方,自己身邊的太多的人總是把功夫花在如何做人上,而不是做事上。

第122章 順勢而爲第41章 幫助第55章 要下決心第184章 夜戰第48章 變化第91章 有什麼好怕的第111章 怒嘆第96章 第四億五千萬零一兩第58章 現實問題第102章 上鉤第57章 白宮貴賓第126章 捆綁第280章 疑惑第88章 蛇窟的陰謀第101章 人與狼第14章 袁世凱的發現第109章 事催人行第89章 平地驚雷(上)第141章 抉擇(下)第158章 議長記者餐間會 皙子葫蘆不開瓢第69章 伊本;沙特的無奈第155章 截然不同的理想主義者第181章 赴考第225章 絕非君臣!第110章 大使館內的政治第87章 米氏父子第73章 出門喜鵲叫第118章 幸運的人第132章 革命!革命!第143章 國境線上的對話第7章 談話第118章 是我……第31章 自縛於前第270章 華北司令官的憂慮第92章 衝動的代價又是準六千!!第231章 夜探第11章 準備好了嗎?第236章 彼此之局第122章 沙皇第21章 死得其所第108章 回家第167章 怎麼對待彼此第134章 憂慮第27章 看你的了第45章 命運第35章 無禮第223章 我的禮物第27章 看不見的手第175章 自信第144章 哈爾濱第32章 告別第105章 兵與民第214章 火攻第129章 什麼樣的人第138章 界線第211章 忠臣義子114章 交易下求定閱第81章 威脅第153章 不離與不棄第103章 我會記住你們的第39章 收美鈔不第18章 團聚第9章 在泗水第70章 猶太人的本質第235章 覆沒第155章 北南難第121章 魔鬼的末日第66章 總理官邸第220章 敲打第173章 計劃變化第9章 恐懼第150章 抉擇第183章 第一艦隊第55章 要下決心第119章 驚恐第242章 戰地觀察第71章 明天……第266章 最後一次第178章 接敵第92章 反應第55章 要下決心第46章 阿拉伯第84章 尊重敵人的方式第30章 大連內外第236章 彼此之局第285章 新的一頁第114章 陰影第128章 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94章 東京上海第108章 家的感覺…第265章 再次啓航第52章 商人第132章 虎口狼羣第39章 收美鈔不第88章 心腹之患第7章 外交政策第101章 大隈的抉擇第283章 謠言的作用第206章 登陸第4章 正確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