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二龍頭特號

特號是特定稱謂,與部隊的代號一樣,出於保密需要,而在地名後加了“特號”兩個字,比如我所分到的連隊,對外的代號是86831部隊61分隊,也稱二龍頭特號。類似這樣的叫法,應該還有不少。

二龍頭名字的來歷,連隊歷史沒有記載,老兵延續下來的說法中也沒有講述,我理解可能是因爲我們連隊處在一個小山頭,而這個小山頭正好面臨錢塘江的緣故。

山頭南側臨江,沿江一條寬闊大道穿過,這條路應該是後來修建,靠近山頭的一側被挖出四五十米的峭壁,或許沒被挖出之前,山頭的外形類似龍頭,所以得名。

真的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連隊所處位置,風景名勝數不勝數。背靠玉皇山,面臨錢塘江,向東不遠是六和塔,小山頭之下是九溪十八澗,哪一處都有動人傳說,膾炙人口的故事。

附近居民不多,或許只有山下的九溪村,纔有着幾十戶尋常人家居住,更多的是單位,這些單位可不一般。

六和塔算一個單位,距離我們連隊約有三四里路,接下來是浙江大學三分部,鐵路療養院。

連隊的對面,一條林蔭公路相隔,是老紅軍療養院,沿着這條公路走下去,是一座私立學校,也被稱爲貴族學校,每到週末,各式各樣的小車,一直能排到連隊炊事班後面。

這條林蔭公路,從底下九溪村沿着山凹而上,相對陡峭,寬近十米,長約裡許,植被茂密保護得相當好,盛夏行走,都不見驕陽,在山凹的頂端分叉,向右是空軍療養院的大門。

向左一個更陡的寬闊麻石路,大約二三十步的距離,兩扇鐵門大開,旁邊一個崗亭,裡面常年站立衛兵,這裡就是我們的連隊,二龍頭特號。

兩扇大鐵門,只有部隊遠赴靶場實彈射擊時才關閉,留守人員不多,還要承擔各處執勤,因此纔會關閉。進入二十一世紀初,部隊更換駐地,這裡人去樓空,從此大門緊閉。

連隊獨立山頭,中間是陣地,兵器陳列掩體之中,前面臨近懸崖,是一片常年綠鬱蔥蔥的龍井茶園地。陣地依山頭地勢而建,將營區分成了三個部分,東邊是連部和戰鬥排,西邊是儀器排和指揮排,北邊是炊事班和食堂。

營區環境也相當優美,各處都有小徑相連,綠蔭籠罩,處在陣地邊緣的林地,底下清掃得不見雜草,甚至樹葉都難見一片,不知道何年何月哪代士兵所留,裡面放置了幾張石桌石凳,江風吹過,樹葉婆娑,平添風姿,更覺幽靜。

食堂前面是一處山坳,有小路延伸,下去約二三十米,有一排豬圈,不知哪代士兵有心,很有創意的利用山坳,在豬圈前裡挖了個池塘。

或許山水寒冷不好養魚,平時很少見有魚收穫,但豬卻是常有的,年輕的生命並不太熟悉如何殺豬,每次連隊組織殺豬時,總能弄出特別大的動靜,有時甚至滿山追着跑,相對於不時改善連隊伙食,可能殺豬的過程,帶來的樂趣更大。

改革開放之初,所有工作都以經濟建設爲中心,部隊也受到影響,這種影響表現在軍民共建,部隊爲共建單位提供經濟發展必要的安全保障,共建單位爲部隊適當解決生活困難。

或許軍民共建一直是傳統,只是在那個時代表現的更全面更活躍一些,我記得當時我們的連長就常講,他的主要是抓保障地方經濟發展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承擔了包括六和塔、療養院在內的多個單位的崗哨執勤任務,記得通到連隊的那條公路一側管道施工,請不到施工隊,開挖管道就是連隊承包下來的。

那段時間,連隊幹部晚上查崗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各個單位跑一圈下來,可能要兩三個小時。

相對於營區站崗,外面的單位執勤,有地方睡,有電視看,夏天有風扇,冬天有取暖設備,走動得不遠,無人干涉,條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如果碰到年節,單位還會發放福利,誰都願意去,誰都搶着去。

每當在外執勤歸隊,他們總是一番吹噓,比如結識了哪個姑娘,偷偷拿了些什麼東西,到哪裡溜了一圈,我一直想着能有這樣的機會,不過因爲崗位原因,連隊一次也沒有安排,只有羨慕的份,深以爲憾。

陣地正前方的那一片龍井茶園,常年綠意昂然,有茶農經營,打理得整整齊齊,樹成冠狀,樹下難見雜草,順着山坡,梯次栽種,由高到低,錯落有致。

這些茶樹,不知道培育了多少年,或許在建連之前,就已經存在,將近成人身高,形同一把大傘。

這裡是觀看錢塘江大潮的最佳地點,茶園高低錯落,不擋視線,每當大潮來臨,戰友們有時站在陣地,依偎着心愛的兵器,有時坐在茶園,上面有茶樹當傘。

錢塘江大潮有動人傳說,楚人伍子胥爲報父仇,投奔吳國,助吳國成就霸業,反遭誣陷被殊,以革裹身投入錢塘江,伍子胥冤魂不滅,帶領水族興風作浪誓要報仇,所以有了錢塘江大潮,經久不息,代表伍子胥不屈的復仇意志。

其實錢塘江大潮是受月球引力影響形成的潮汐現象,農曆每月十五,都會出現一次,每次出現比上一次推遲半小時左右,因此有時是白天出現,有時是晚上出現。

以八月十五中秋那一天的潮水最大,這一天觀潮的人也最多,連隊屬於軍事禁區,普通人不能進入觀看,這時連隊常邀請共建單位人員前來,一起觀看人間盛景,加深軍民魚水情深。

連隊下面江邊,有一個皮划艇訓練中心,在江水中澆築了一道圍堰,作爲訓練基地,正好處在陣地正下方,潮水到此受阻,拍打圍堰,能起驚濤駭浪,增加了大潮的觀賞度。

每到大潮來時,遠遠的在錢塘江大橋之處,就能看到一條水線逆着江水,倒流而來,剛開始時還不覺得有何特別之處,水線翻卷,不見大濤大浪。

隨着水線臨近,才見氣勢逐漸壯大,快到眼前時,潮水拍打江岸,衝起的巨浪能有二三十米高,那條水線落差也有五六米高,幾乎要與堤岸平齊。

到達圍堰處,受江岸和圍堰阻攔,潮水衝擊之勢更猛,衝起的巨浪更加驚人,如果說此前潮水拍打江岸,還只是有浪席捲,那麼此時不但有浪,還有雷鳴巨響,還有狂濤擁岸。

這樣的盛景,常常吸引遊客駐足觀看,江邊的那條公路,車輛來往川流不息,有些人可能是第一次見到,駐足觀看的現象時有發生。

但是也因爲是第一次觀看,不知道危險,有些人甚至下車近前,靠近了岸邊,結果潮水洶涌,在圍堰處遇阻,潮起數十米之高,撲向公路,一路的車輛瞬間漂浮水中。

遇到這些人盲目下車觀看,我們總是特別擔心,又喊又叫,奈何距離太遠,濤聲太大,無法聽到,只能看着他們被潮水衝擊,或者在車內驚聲尖叫。

有一次潮水來時,正好遇見一輛電力搶修車在附近作業,在大潮來臨時,忽然看到地下井蓋中爬上個人來,剛爬上來,潮水就洶涌奔岸,爲他捏了把冷汗。

錢塘江大潮是難得的盛景,如果不注意,極易出現危險,錢塘江觀潮還有其它的點,經常聽到有人溺水身亡,好在我們連隊這一段,只是看到了些險情,從來沒發生過亡人事件。

山下的九溪村,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公交車站,既是始發也是終點,好像有兩三路,其中一路直達市區,現在還記得是“308”路,有幾次外出,遇到私立學校的學生等車,略顯稚嫩,帶着回家的急切,車來之後,總是歡笑的邊喊着“我可愛的308”,邊向公交車奔去。

分到連隊的年底,我們完成了當年的靶場實彈射擊任務,開始獲准可以像老兵一樣請假外出,第一次乘坐“308”,第一次在白天見識西湖美景,果然是人間天堂。

杭州美景無數,從此一路流連,六和塔登高,極目遠眺,城市盡在眼底,虎跑泉清涼不盡,常有市民提着各種器具盛水,花港觀魚紅鯉似錦,羣擁羣簇豔若晚霞,西湖之畔最爲熱鬧,常見遊人如織,映日荷花中,舟輯來往不斷。

處於這樣的環境,連隊老兵常有驕傲自豪感,也不知道是哪個老兵歸納的,圍繞連隊按數字排出了各處景緻,一線天、二龍頭、三壇映月、四眼井、五雲山、六和塔、七星巖、八卦田,九溪十八澗。

九溪村有一條平坦馬路穿過村莊,一直向後面的山坳延伸,有小溪相伴,寂靜而又幽深,兩旁種植的都是低矮的龍井茶樹,溪流豐富蜿蜒曲折,或許這是九溪十八澗名稱的由來,最深處是一個景點,有一塊石碑聳立,上刻“九溪煙樹”幾個字。

連隊組織早操時,一般都會選擇帶領隊伍在這條小徑上跑步,一直跑到“九溪煙樹”處迴轉,再往前是一條狹窄的石板路,一直通往山頂,記得石板路半山之中分開,一邊通往玉皇山,一邊通往五雲山。

樹木蒼翠,流水潺潺,每次早操置身其中,常有輕煙繚繞,景色朦朧,不少市民也在其中鍛鍊,或跑或走,有些還獨立一處,對着山上“伊伊啊啊”練聲。

最深的“九溪煙樹”附近,被當作了野炊之地,不時能見燒烤後留下的痕跡,水源清澈而又豐富,樹木高大而又幽深,確實是野炊好去處,但是見着感覺有破壞美景之感。

乘坐“308”能直達市中心,這裡叫解放路,有一座百貨大樓,被簡稱爲“解百”,當時的杭州已見繁華,而我們這些剛從山村走出的農家孩子,卻完全沒有體會。

出於羨慕虛榮,出於追逐潮流,部隊期間購買了人生第一雙皮鞋,新兵時外出,還沒有便裝,穿着制式軍服走進百貨大樓,看到門口皮鞋標價都是二三百,貴得要死,於是就想到裡面找便宜一些的。

哪知道商場最便宜的就在最外邊,越往裡面越貴,最後站在標價兩三千的鞋櫃面前,不敢再往前走了,那些漂亮的售貨員小姐,目光好奇而略帶嘲笑,一身士兵服在她們眼裡可能就是口袋裡沒錢的標籤,“窮當兵的”正是那時對軍人的另一種稱謂。

售貨員沒一個搭理我們,顧客是上帝,原來不包括我們,回到鞋櫃最外邊,還是買了一雙,本以爲最便宜,回到連隊才知道不是這麼回事。

回到連隊,正遇連長巡查,看到了問我多少錢買的,我如實說兩百多,連長笑着說他都沒穿過這麼貴的鞋,這才知道老兵們腳上的皮鞋,都是地攤上買的,甚至連隊幹部的也是。

部隊服役,外出時間畢竟有限,更多的時候是呆在營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兵器訓練、體能訓練、業務學習、整理內務和菜地,單調、枯燥、寂寞始終如影相隨。

晚訓練結束,但凡有點滴空閒,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是坐在陣地高處,看着底下公路車來車往,車輛川流不息,迎面而來時,前燈明亮耀眼,看起來特別像前程燦爛,遠離而去,尾燈紅光閃爍輝,看起來有一種輝煌感,常用來比喻心情,也用來給自己鼓勁,努力向前必有前程似錦,回首往事希望能見業績輝煌。

坐在路邊看車,最主要的還是因爲心中那難以排遣的孤獨和寂寞,許多有過當兵歷史的人,都曾聽說過這樣的笑話,說部隊時間長了,從沒見到異性,看到老母豬都是雙眼皮的。

有時戰友們聚坐一起聊天,常常會說,如果回家探親休假,或者是退伍的時候,什麼也不做,就坐在路邊看着人來人往,車來車往,的確如此,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天倫之樂”,一羣青春年少的小夥,遠離親人家鄉,孤獨寂寞中成長,那份感受非親自經歷無法敘述。

多少人在義務兵服役期滿後,面臨留隊提幹轉志願兵等難得機會,毅然放棄選擇回家,可能就是因爲這份孤獨寂寞,我還清楚的記得,進入新世紀,啓動士官制度改革,許多服役四年的戰士,哪怕是連隊多次談心做工作,哪怕是多留一年就能領到多出近兩萬的退伍費,都選擇立刻退伍,如此堅定,哪怕是一分鐘都不願多留。

孤獨寂寞能改變性格,也能改變想法,一些老兵身上出現的刻意羞辱新兵的現象,可能就是因爲由此性格發生了改變,有些人懷抱激情入伍,最終選擇放棄夢想,重回普通,可能也是因爲由此想法發生改變。

有一次輪到我站崗,皎潔的月光下,拉長着無比孤單的身影,寒冷的鋼槍,寂靜的環境,那一刻特別想家,覺得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只要能早點回家就行,這樣的感受還寫在了日記本上,在後來偶遇浙江大學三分部讀書的初中同學,被他們的寢室內沉澱的知識氣息感染,才重新升起報考軍校念頭。

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三十八章 訪親之路第十七章 共大分校第三章 山路彎彎第三十九章 楓壠小學第八十二章 暑假第四十六章 校園之觴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七十五章 求知若渴第九章 餵豬養牛第三十章 竹筍美味第三十八章 訪親之路第十七章 共大分校第六十四章 打靶第五十六章 踏入軍營第二十二章 溪流成河第六十三章 駐訓第三十八章 訪親之路第二章 聚居庵堂第三十一章 姊妹之間第三十一章 姊妹之間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八十二章 暑假第八十五章 團部報到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三十四章 香甜大米第十六章 外公外婆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七章 越山故事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七十三章 桂林空軍學院後記第二十章 煙槍煙壺第六十二章 列兵第八十三章 順利畢業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三十四章 香甜大米第七十一章 情感羈絆第六章 鄰里鄉親第九章 餵豬養牛第五十九章 學習訓練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五十八章 內務管理第十三章 老家老宅第二十六章 山裡人家第七十二章 前往桂林第五十五章 86831部隊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二十一章 瓊光照魚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七十一章 情感羈絆第三十七章 人生首旅第三十五章 賣谷第三十五章 賣谷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九章 餵豬養牛第七十二章 前往桂林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五十九章 學習訓練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八十九章 兩次接兵第三十五章 賣谷第十章 火之記憶第六十九章 爲夢而衝第六十三章 駐訓第三十六章 出行記憶第六十五章 青春之歌第二十章 煙槍煙壺第七十三章 桂林空軍學院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二十章 煙槍煙壺第四十六章 校園之觴第五十三章 待業一年第三十九章 楓壠小學第九十四章 告別軍營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九十章 新兵連連長第三十七章 人生首旅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六章 鄰里鄉親第一章:出生之地第九十一章 代理連長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七十五章 求知若渴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八十四章 奔赴一線第五十一章 青春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