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賈詡

過了幾天,父親把我們叫了過去,說:“武功,我會親自指點爾等,塾師會教爾等習字,如此爾等則非莽夫,可爲大將矣。”我發現便宜老爹這人很可愛,一到正是場合就喜歡拽文,平時好像文士,其實性情暴烈,拽文還經常拽的驢脣不對馬嘴,可是我還不敢笑,不然被老爹發現我比他有學問,他會很鬱悶的。他一鬱悶,偶的小PP可就遭殃了。真不知道呂布家的哥們是不是因爲遺傳,力量都是天生的。

我和阿布被拉到書房拜見先生。兩個小人往先生面前一站,拱手作揖彎身下拜口中說道:“拜見先生!”

先生看着我們兩的身形略微有點不悅的皺皺眉頭問道:“年齡幾何?”估計是我父親和先生說我們兩一個七歲一個五歲把,但是我和阿布都是那種看上去超齡兒童,我七歲長的比十歲的孩童還要魁梧,而阿布也不像五歲的孩子,先生懷疑我們年紀太大,或者是愚笨溺愛,不是學習的料子。

“小子年七歲”我回答道,阿布學我:“小子五歲!”

先生又問:“可曾讀書?”

“未曾。”

“爲何不曾讀書?”先生見狀起了校考之心,因爲在漢代一般人都虛歲,少的虛一歲,多的虛兩歲,一個六七歲的小童在一個陌生人面前,不僅不害怕,還對答如流、執禮甚恭,這種資質在漢代可是不多見的。別說是漢代,就是現代又有幾個不怕生的小孩呢?

“小子因爲年少癡愚,父母不抱期望,故未予上進,後有奇遇,心智大開,父母望我成才,故向吾問志,吾願允文允武,先識文斷字,故而請先生教誨。”

先生手扶鬍鬚問道:“爾志爲何?”

“出將入相!”

“可曾習武?”

“未曾!”

“好大口氣,爾尚未習武,何以爲將?尚未讀書,何以爲相?”

“此乃吾志,雖九死而不悔,尚未讀書,今日讀之,尚未習武,今日習之,持之以恆,金石可鏤,此志終可致。若無此志,今生如何有此成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即使衛、霍若無大志,亦是養馬餵豬之徒。”文壇大盜我又做了,只好在心裡對老郭說句對不住了,不過如果你有意見的話,那你也找爲大神幫你穿越過來,到時候我們真人PK,誰怕誰啊。但是你要是穿越去了漢朝以前,哪怕是秦朝,你也得換新對子!

我稍稍擡起頭,用餘光虛覷着那先生,順便打量了他一下。那先生二十七八歲的樣子,面色白淨,留一小撮山羊鬍子,就是那眼神略帶陰沉,被他盯着,好像被條毒蛇盯着一樣,讓人遍體生寒。不過這時候的先生卻是有些激動,雖然先生的樣子看上去還是很沉穩,但是他手上那把鬍子就可以看出他情緒的波動了。

“好!好!果然是呂兄麟兒,不同凡響。不過你未曾讀書,何以知之甚多?有人與你作弊吧。”說完還看了我那便宜老爹一眼,先生畢竟老道,那麼明顯的問題要是看不出來,那不是白混了。

老爹剛想辯解,就看我說話了,“呵呵,先生言重了。人,雖無生而知之者,然卻又好學者,我父我母常與我說些名士事蹟,有些記得,有些記不得,記得或是想起來,就說與先生,或靈機一動,或舉一而反三,卻無作弊之行,誠信乃人立身之本,戰場詭詐乃是對敵,對師友親屬以詐行,豈爲信呼?”

“那你爲何不說而萬事皆知?”先生好像有點亂了方寸。

“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若萬事皆知,何以延師?”我向先生說道:“就是因爲我有不知,故需先生教誨,望先生成全。”我依舊畢恭畢敬的像先生說道。

“哈哈,呂兄,你家大郎原說是開了靈智,我尚不信,眼下這何止是開了靈智,簡直就是神童啊!”先生向我老弟說道。

“不敢當先生只贊。”我謙虛道。

“羅哩羅嗦,先生可是不願教授我等?”原來是阿布聽了我和先生對答,而他躬身行禮了半天先生也不叫起,有點不耐煩了,便開口出聲道。

我和先生哭笑不得的,相視一眼,趕忙對阿布說:“阿布不可對先生無禮,小心爹爹收拾你!”阿布聽了我的話,對我做個鬼臉,吐吐舌頭。

這時,老爹對着先生問道:“犬子無禮,怠慢賈先生了,不知我欲請先生爲二子之師,不知先生意下若何?”

“大郎乃璞玉,尚可雕琢,二郎年幼,尚未可知。”先生回道“不過爲二者之師,可也。大郎天資聰穎,我若爲師,忐忑矣!”

“那有勞先生了。”

“呂兄,你我世交,今又得佳徒,可慰平生,何言有勞?”

“呵呵,爲兄矯情了!”老爹轉過頭來對我和阿布吼道:“孽子還不行禮拜師?”

我和阿布恭敬的對先生行禮,獻上拜師茶,老爹拿出把戒尺對先生說:“賈老弟,犬子頑虐,如不合意,狠狠收拾!”

“這…”看着那半米長,有成人兩指寬,通體黝黑的鐵條,先生都有些猶豫了。

老爹朝先生一笑說:“賈老弟,犬子自小皮糙肉厚,力大無窮,若是不強硬點,怕你很難降服!”我看着先生眼睛中閃過的精光,不由自主的打了寒顫。先生接過戒尺,長嘆一聲:“唉,我賈詡就收下你們兩個弟子!”

“賈詡?!”我驚呆了,趕忙問道:“先生可是字文和,武威姑臧賈詡?”

這下輪到先生吃驚了:“爾等如何知我?”

“常聞來往九原姑臧之路人言,武威姑臧賈詡有大才善謀略,先生大才,今得先生教誨,今生無怨矣。”我又一禮到底。後背都快溼透了,嚇的。武威賈詡賈毒士啊,生怕給他看出什麼破綻。

“呵呵,賈老弟,我道汝之才名早已傳遍九原,汝尚不信,今日我家癡兒都道先生大才,不知賢弟可信否?”不等賈詡回答,便宜老爹又對我和阿布說:“既然知曉先生大才,爾等當以父侍之。”

感激啊,要是老爹再讓賈毒士繼續問下去,我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難道告訴他,哥們,我從兩千年後穿越來的,你老和郭嘉、豬哥哥(諸葛亮)、龐小鳥(龐統)、死螞蟻(司馬懿)幾位老大是家喻戶曉的大神麼?

就這樣,我和阿布就在老爹的安排下開始和賈先生學習了,不過我和阿布都不喜歡什麼儒家啊什麼的,賈詡就教我們兵法戰策。

說實話,賈毒士可是三國中排名前五的謀士,若不是他明哲保身,最少能比司馬懿名氣大。

我一直認爲謀士有五大境界,謀己,謀人,謀家,謀國,謀天下。

謀己是說最少能保全自己,這是謀士的基本條件,連自己都保護不了,還出謀劃策,那不是笑掉人大牙麼?這是三國中謀士只要智力超過七十的基本都能做到的,當然像田豐、陳宮之流的死並不是自己不善謀,而是古人說‘士爲知己者死’。

謀人是說在保全自己的時候,順便算計下別人,這種叫小智慧,什麼審配啊,郭圖啊都是這種人,真叫他們算計下敵軍什麼的,他們不行,背後做做小人還是可以的。

謀家的層次就開始高了,基本上需要智力超過九十才行了,這需要的是機敏和細心,像徐庶這位老哥雖然能夠打敗夏侯敦,曹仁之流。可是他老兄不夠細心,結果把他老孃都葬送了。你說他智力高不?可惜夠不上謀家,頂多能謀謀人,欺負下智力不如他的。

謀國這種層次,幾乎已經是少有了,這種層次上要麼就是軍事上劍走偏鋒型的,要麼就是正兵厚重沉穩型的。像程昱、鄧艾他們就是劍走偏鋒型,只要三分把握,就敢出手的謀士,風險伴隨着機遇,成功舉國歡慶,失敗就死無葬身之地的。而沉穩型的如同姜維、田豐,出兵都是走最安全的路線,沒什麼奇兵,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

謀天下則是謀士的最高境界了,時而沉穩,時而奇兵,出招如羚羊掛角,天馬行空,這種人在三國裡也不超過五個,而賈詡、郭嘉,都算的上,而諸葛老大和龐小鳥都是頂多算的上一個卻不能說他是一個的那種,因爲諸葛老兄沉穩有餘,奇兵不足。不過蜀國當時的情況他輸不起,也賭不起。而龐小鳥是死的太早,有才名而無事蹟。

賈詡,既然拜師了,自然要和他打好關係,我不知道歷史上呂布有沒有讀書,但是可以說賈詡是被我這個蝴蝶的翅膀扇出來的。因爲如果我被砸死了,以呂布和他父親的爲人,我想不會去請個好先生來教授的呂布兵法什麼的,頂多也就是找個塾師,讓其識字而已。再加上呂布天生神力,有霸王之勇,那個可憐的先生敢來給他上課?找不自在麼?這不,在我發呆的時候,小布同學正在把臉盆裝滿水頂在門框上,想澆先生一個透心涼呢!

第15章 家宴第750章 倭使覲見第785章 京觀第842章 羣起(下)第792章 吳王第712章 文仲業(下)第598章 謀第205章 孫堅第376章 陸氏第261章 一讓徐州第360章 董承事發第48章 劉備第238章 李儒第478章 虛驚一場第71章 論事第295章 土地第434章 雕版印刷第48章 劉備第二百八十氣章 接風洗塵第397章 膽肥第521章 救呂布(一)第409章 改制(四)第396章 算計第449章 大漢元年(三)第273章 糜環獲救第25章 殺俘賜女第623章 隆中對第363章 徐和第165章 詰問第514章 貪瀆第876章 劉備滅亡第447章 大漢元年(一)第632章 孔明初謀第755章 齒冷第411章 改制(六)第817章 重禮第95章 曹操(下)第416章 錯第363章 徐和第196章 王允謀董第878章 一統天下,呂峰登基第479章 訪賢第832章 敲打龐統第216章 釋公孫(上)第48章 劉備第616章 欲求孔明第220章 出戰第111章 關家事了第324章 入彀第760章 拒爲王第363章 徐和第363章 徐和第146章 趙雲揍文丑第90章 倒黴的紀靈第526章 救呂布(六)第216章 釋公孫(上)第363章 徐和第3章 小村重生第350章 名字第468章 刺殺第305章 公孫瓚第347章 宛城之戰第775章 火與水第566章 遭遇強盜第626章 出山第683章 再臨冀州第494章 晉陽第123章 魏續第595章 說客劉備第529章 瘋狂的呂布第625章 諸葛亮之心第415章 屠戮孔府第595章 說客劉備第462章 扭捏第469章 受傷第204章 袁隗死第768章 馬超入川第164章 徐母(下)第520章 趙雲求援第228章 遷都長安第599章 胡車兒第377章 陸績第458章 馬超起兵第135章 擊殺彭脫第150章 戟魔第745章 曹女第628章 孫策出征第543章 矛盾第826章 成都大戰第319章 借兵第737章 朋友第30章 曹性第688章 北方之疾第65章 太極虐許褚第28章 欺負蕊兒第306章 袁紹戰公孫第731章 火燒大營第460章 撮合第59章 臧霸第251章 荀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