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節 居者有其屋

隨着建材到來的還有建築工和人數不少的穿越衆,今天的樣板房工程很重要,所以由專業人士鄭洋洋主持。

鄭洋洋名字聽起來像個二代,其實他是個木匠。高中畢業就在老舅的木器廠上班,後來有一段時間跑去美帝那裡打黑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墨西哥工友一起給人搭木屋,也算是學貫中西。

鄭洋洋的年齡在穿越衆裡面算是小字輩,只有25,但是在木結構建築上人家可是猴羣泰斗——其他搞砼基礎,扎鋼筋的貨一抓一把,玩木器的還真沒有。

在鄭洋洋電動大喇叭指揮下,工人們喊着號子,首先把8根經過表面碳化處理的木樁釘入地面,這8根樁子兩兩相對,組成一個長方形。

方型木樁的規格是20乘18釐米,一頭削成四棱尖,另一頭捆紮着麻繩作爲緊固筋,理論上這裡應該用鐵絲的,眼下只能湊活。

木樁高出地面60公分,這個高度已經足夠,蛇蟲能避免,正常的降雨也不會造成威脅。

挖機只用10分鐘就能砸到位的6根底樁,30個人輪流換班,喊着號子用了半小時才搞定。這還是今天情況特殊,老爺們急着看成果,正常情況下還會更慢。

接下來是準備好的底板和框架上場。這裡每一塊樑板,都是在工棚裡經過鄭洋洋最後測量過的,就是爲了今天的樣板房能少點波折。

8根基樁上很快搭建起長方形底框,所有的接頭都是榫卯結構——是的,沒有用釘子。

在舊世界,榫卯結構早已是一種消失的技藝,通常只在古董拍賣會上見到。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快捷方便的木螺釘,合頁完全將榫卯替代。但是眼下是17世紀,蠻荒的島嶼上沒有木螺絲,杭州運來的那點熟鐵釘量少質差,再加上有現成的明人木匠,所以榫卯結構的木框架就順理成章出場了。

精準測量過的榫頭穩穩鑲入卯眼,這一刻,榫卯的優勢盡顯無遺。

由於接頭處要經過不同程度的切削,掏挖,所以榫卯結構的缺點就是必須用硬木。這個缺點當下自然沒人在意,窯區裡堆滿了樟木,臺灣櫸這一類硬木。

底盤安裝好以後,統一長度和直徑的綠竹被用來搭建牆壁,牆壁通過底部預留槽和捆紮固定,之後的屋頂一頭高一頭略低,是最簡單的斜坡頂,薄板上鋪點草蓆完事。

在一切準備好的情況下,30個搭積木工人用掉整整9個半小時,才完成了這座再普通不過的長條型吊腳竹木簡易房。

怎麼說呢,作爲穿越政權的第一座自建房,雖說樣式LOW了點,也沒有用來看夕陽和調情的木廊和欄杆,但是這間屋子的科技含量可不低!

小屋既規避了材料不足的問題,又代表着預製件構造的先進方向,美式標準件混搭中式榫卯結構,這是拉布拉多和中華田園犬的完美串種,是穿越衆智慧的結晶。

鑑於小屋的設計者叫鄭洋洋,所以這類軍營式宿舍,從設計定稿的那一天,就被大家親切地稱爲“大洋房”。

當一大幫人興沖沖踩着木階,走進房間後,發現裡面還是滿寬敞的。長條型的屋子總長10米,寬2.8米,每間屋子的標準入住人數是10人。

設計中屋裡會擺放5張高低牀,牀寬1米,長2米,這樣會留出來0.8米寬的過道。

兩張牀之間會有一個40公分寬的雙層牀頭櫃,和牀一起佔用掉7米距離。剩餘的長度會留給門道和屋尾,門道擺張長條桌,屋尾會多出一個隔檔,那裡是後門和尿桶的位置,用來晚上起夜。

小屋是簡陋了點,但是該考慮的都考慮進去了。

“這屋強度怎麼樣?能扛過雨季不?”進屋後詳細檢查了一番建築結構後,陳棟一邊來回測試着外推的竹窗,一邊問到。

“老大放心,絕對沒問題。”鄭洋洋信心很足:“颱風過來的話屋頂可能被吹跑,到時候需要提前加固。其他部位肯定沒事,也不看看咱這底盤都是什麼規格,除了沒有地下室,不比美國佬的屋子差!”

“那就好,今天沒看出來工時,回頭你測一下。”

“OKOK,我會出兩個用工表,人手緊的話三天蓋一間,人手夠兩天。”

......

第一座“大洋房”當晚就睡進去幾個嘻嘻哈哈的“搭積木工”。雖說沒有牀,但是在正經房子裡打地鋪也比窯區的爛窩棚強啊,這些人很清楚大洋房蓋出來就是給他們住的。

隨着時間流逝,明人員工漸漸摸清了老爺們的脾性。“髡人”——絕大多數明人不知道什麼西崑崙東崑崙,他們無力分辨,他們只知道老爺們是“髡髮”。

髡人老爺人不壞:只要不犯老爺的忌,通常都很和氣。有人失手打碎了老爺的琉璃牌,左右不過踹幾腳,跑得快也就挨個一兩腳。這要是在大戶人家,一頓血肉板子是免不了的,打斷腿也常有。

老爺們心也善。大傷小病必定有郎中給治,每天三頓管飽,現如今還花費大力氣給苦哈哈們蓋房,就衝這一點,大夥給老爺們扛活就不虧。

前幾日員工之間都在瘋傳,說是有個營造上的老爺已經給大夥應下:等人手寬裕了就蓋些獨門獨戶“小洋房”分給大夥置私產安家。

老爺還說了,知道大夥窮,所以新房連底金都不收,蓋好就給契,今後每月從工錢裡稍稍扣幾分便是,扣多少屋主說了算,十年二十年扣完老爺們也樂意等。

我的老天,這髡人老爺怕不是傻子國來的?怪不得髡髮呢,上天有好生之德,這是髡人行善太過,搶老天爺生意,就被老天爺髡髮警示了!

員工們帶着對未來美好的嚮往沉沉睡去。

然而元鬥號上的穿越衆,此刻頭頂繁星,腳下浮波,緊盯着艙內的雷達和聲納,正在海面上靜悄悄地航行着,毫無睡意。

第595節 甲板衆生第340節 開港(六)第462節 接觸和態度第712節 收線(四)第313節 竹鼠第691節 北歸(一十六)第301節 龍巖戰記(二十三)第666節 共襄大業(三)第193節 蚊子叮大象第619節 大會(二)第76節 江山多嬌第247節 續升級第565節 南下艦隊第107節 人貨混裝第284節 龍巖戰記(六)第488節 獅子洋上第423節 校場(二)第658節 救反賊(四)第16節 靶場第622節 大會(五)第222節 荷蘭人在大員第666節 共襄大業(三)第652節 勳章和墨寶第469節 晨光第455節 傳信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第478節 轉移話題第693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二)第170節 敵我矛盾第36節 夏先澤第196節 夜景第217節 第N類接觸第503節 臺北(二)第606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七)第542節 成爲股東第634節 歷史慣性的體現以及火線提幹第68節 行路難第418節 小吏陸水第456節 各方(一)第544節 家園第86節 崑崙人第22節 買槍第29節 告辭第631節 調停第367節 跌倒第345節 開港(十一)第603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四)第596節 登艦第625節 討逆(三)第357節 開港(二十三)第141節 農場第75節 錢錢錢第399節 地契聯盟第561節 接收(四)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第400節 方岳貢第84章 電信第351節 開港(十七)第520節 徭役是怎樣發動的第709節 收線(一)第430節 反賊第366節 政策第226節 善後雜談第241節 崩潰第357節 開港(二十三)第147節 駁運第504節 臺北(三)第312節 打野第647節 赴任第431節 罐頭第456節 各方(一)第488節 獅子洋上第570節 海峽治安整飭第5節 高科技第481節 後果第324節 營養過剩第646節 站長第59節 楊二入彀第401節 綁票知府第250節 化工廠(三)第721節 逐鹿第7節 狗死了第505節 臺北(四)第43節 合作模式第594節 上門第223節 接活第161節 你也來了第111節 羊入虎口第717節 龍蛇起陸第425節 飛虎營第456節 各方(一)第558節 接收(一)第114節 同船不同命第375節 公文的由來第421節 選拔第625節 討逆(三)第150節 赤崁見聞第637節 箭第56節 李逵李鬼(一)第551節 明葡戰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