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節 救反賊(三)

如果用無人機航拍的話,漢陽城內的漢陽府衙,就是一座再標準不過的明代市政衙門。

府衙坐北朝南,位於漢陽城的東北區塊——正北方代表紫禁城,爲了避諱,衙署會讓出正北位置。

漢陽府衙佔地面積約有百畝,這個數據是大多數府衙都具備的。其內部沿着中軸線,是以大堂、二堂、內堂爲核心的建築羣落。

整個府衙內的屋舍,除了人們最熟悉的大堂二堂外,其實還有包括耳房、配房、馬號、廂房、榜房、庫房、科房、吏宅、後宅等等在內的,總數量不下千間的房屋建築......其實這就是一個袖珍版的紫禁城。

有了衙署,就有了監獄。明清兩代,舉凡州縣衙門,必設牢獄...這是統治集團必備的施政設施之一。

監獄位置的選擇不是隨意定的,方位一般在衙門的西面或西南面。

東方主生,生門、神門置於東側,供常人進出;死門、鬼門置於西側,供死囚犯通行。西南屬於坤地,風水學認爲是骯髒之地,此方位建造監獄是物盡其用。

漢陽府也不例外,監獄就在府內西牆下,和外界隔牆相鄰。

府衙西牆外的街道,就叫衙西街。說是街道,其實不夠寬,只能勉強容納兩輛馬車交匯,叫巷子更爲妥帖一點。

由於和獄牢相鄰,一般人怕沾上晦氣少來,所以衙西街是一條冷清的巷道。除了寫字算命的和小食攤外,就只有兩家花圈鋪子。

自古以來,獄牢系統內部的陰私勾當就數不勝數,這其中多數都是見不得光的。

另外,即便是平日裡,往來府衙的各路官吏、老爺,也同樣不樂意見到一身晦氣的囚犯和牢子在衙門裡進進出出。

綜上,牢獄系統其實很多時候押送進出犯人,包括輸出/輸入違禁物品,都是走的西便門。

西便門就設在府衙西牆,是一扇不起眼的外門。

這扇不起眼的便門,就是某反賊救援小組重點關注的第一道關卡。

在之前的策劃中,從衙內正面進入牢獄的方案很快就被否決掉了...往來進出人員頻繁,要突入多道門禁,不可控因素太多。

而西便門就簡單了。只要突破這道門,就可以在避免和府內其餘系統人員接觸的情況下,最短距離接觸到牢獄系統。

包世南和小管在酒樓“談妥”的第二天正午。

這個時間段,衙門自然是下班休息了。不過少數優秀員工還是要辛勞加班的...譬如牢獄裡的牢子...這些都是愛明愛衙的典範,值得表彰。

下一刻,穿着一身素淡袍子的小管,從停在衙西街的馬車幫上跳了下來。

撣了撣衣袍,伸手從車內拎出兩個食盒,小管敲響了西便門上的獸面鐵環。

響聲一起,很快就有值班牢子打開門上小窗觀察。拱手道了聲辛苦,報上名號。未及,門閂響動,門悄然開了半扇,將小管放了進去。

進門第一時間,小管左右掃視。

映入眼簾的,先是一個靠牆的簡陋雨棚,裡面只有兩個公人和一張條案。其餘的,便是腳下長長一條夾道。

早期建造的府衙和縣衙,都有一些軍事方面的設計要求。

這條夾道的存在,就是爲了在城池被攻破後,給府臺據衙而守提供防線。所以兩堵高牆都用上好的青磚砌成,牆高4米5,其上還有防雨的滑瓦...這個也是朱元璋規定的:“府州縣外牆高一丈五尺,用青灰泥。”

小管現在就處於兩堵高牆之間。

條案後兩個穿着公服的牢子,臉色生硬。放小管進門後,二話不說,先是仔細搜檢了他的全身,食盒也不放過。

完事後,其中一個瘦臉鼠須的這才說道:“既是管朋友當面,包牢頭便有交待,隨我來吧。”

“有勞有勞。”小管於是提起食盒,跟着瘦臉牢子,沿着夾牆往南又走了二十米。

這時候,真正通往衙內的一扇門,纔出現在了小管左手。

進入這道門時,小管注意到:和從裡邊開的第一道門不同,這第二道門,瘦臉牢子掏出鑰匙,是從外邊打開的鎖。

這個使用思路很好理解:第一扇門需要隔絕外界閒雜人等,所以要從裡開。第二扇門是自己人在夾道中的工作門,需要值班人員隨時可以打開。

小管暗暗記下了這個環節。

穿過二道夾牆上的二道門後,小管眼前又出現了一條夾道,迎面又是一堵高牆。

這次,小管知道:牢獄到了。

果然,順着這條狹窄的夾道又往南走了十餘米,再往東一拐,眼前豁然開朗:漢陽府衙牢獄正門到了。

走到這一步,事先大體瞭解過府衙地形圖的小管,心中暗暗驚喜:從一道門直至獄牢大門,這一路上都等於是在獄牢和外牆的夾道中行走。

獄牢建築羣無形中阻擋了不相干人員的接觸。

獄牢系統這種心照不宣的設計,恰恰也是營救小組所需要的。

從外觀上看,傳說中神秘陰森的牢獄,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就是一處有着弧形內八字牆的傳統中式門廳。

門廳大門照例緊閉,上有黑色匾額,書“獄牢”二字。左右兩旁,掛着同樣的黑色豎匾,卻是一副對聯:“但願人樂業,何患獄常空”。

到這裡,就有值班門衛了。跟在瘦臉牢子身後的小管,仔細看了一眼門衛:胸前有個“禁”字的普通卒子,正斜靠在一把爛椅子上昏昏欲睡。

理論上來說,負責牢獄系統的禁卒,應該歸屬於三班衙役中的“壯班”這個大團體。

然而由於專業性和私密性比較強,所以牢獄系統的人在衙役團體中,是一處獨立的小山頭。其班長叫做牢頭,普通員工稱爲禁卒。

這組人在衙門中有專門編制,和俗語被稱作“都頭”的壯班頭子是平等級別。

通常縣衙中,禁卒的編制是6--8人。而在漢陽府衙,由於規模比較大,所以禁卒攏共有14人。

小管掃一眼門衛後,便跟隨着瘦臉牢子,從矮小的側門進了牢獄。

穿過大門,首先是一面青磚照壁。繞過照壁,小管看到的,又是一處平平無奇的正院。

院落正面是獄牢大堂,左右兩邊是公事房以及刑房...從外間望去,刑房的牆壁上委實掛着不少刑具,看上去血跡斑斑,陰森的味道頓時出來了。

而揹着手,笑眯眯在院中等着小管的,正是包世南包牢頭。

見到包牢頭,早有心理準備的小管急忙拱手上前:“哈哈,包牢頭真乃信人!”

“份內事,份內事。”

包牢頭今天格外客氣。寒暄兩句後,他揮退了瘦臉牢子,親自引着小管往內裡行去。

一路走,包牢頭還熱情地給小管介紹:正院左右偏門,各自通向一處關押普通犯人的院落。

而他領小管走的左偏門,則是進死牢的必經之路。

穿過左偏門,小管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牢獄。

這是一處關押普通犯人的院落。和影視劇中類似大通鋪的柵欄式牢房不同,古代真正的監牢,其實都是由磚石砌成的房間。

到了這裡,小管也無多話,一步步隨着牢頭穿過了狹窄的過道。

過道兩旁,各有一排普通牢房。這些房間都是由青磚砌成,窗戶狹小牢門低矮。

擡頭看去,原本就狹窄到有一線天感覺的頭頂,兩檐之間還籠罩着繩網......影視劇中飛來飛去的夜行俠和導演,估計都沒想到有這一茬。

穿過普通犯人院落,正對着狹窄過道的,是兩間禁房,爲獄卒居住。

而禁房旁邊,就是小管此行的目的地:死牢。

死囚牢房是一道單獨的大門。牢門上刻畫着“狴犴“頭像,酷似“虎頭“,故而俗稱“虎頭牢”。

虎頭牢的門廳,前後各有一扇門,中間相隔只有兩三米,剛好是一個房間的距離。

這兩扇門此刻卻是大開着的,小管大搖大擺隨着包牢頭走進了死牢。

然而小管在穿過這兩扇門時,刻意觀察了門框位置。下一刻,他心下暗道:“果不其然!”

這兩道牢門設計巧妙,一爲左開,一爲右開。犯人逃跑時,情急之下即使可以打開第一道門,往往會在第二道門前束手無策。古人智慧可見一斑。

小管事先也是不知道這種設計的。然而他出發前,自己的“恩兄”兼師傅黃忠,不知從哪裡拿出一張紙,給他說了足足九條需要儘可能觀察的細微之處:牢門關節就是其中一處。

死牢院落,反而沒有外間的普牢院落那麼擁擠逼仄,畢竟死刑犯數量相對稀少。

然而死牢院落的建設,卻是最費工的。

同樣是院落結構,其中三面都是有着厚厚牆壁和底磚的牢房,每面三間——牆壁厚度達到了5尺,內裡灌了沙子,就是爲了防備囚犯打孔逃跑。

死牢院落中有水井和水槽。水井爲了防止犯人投井自殺,寬度只有半尺,軲轆和水桶都是特製的。

隨着包牢頭進到院落,左右兩旁禁房裡各自出來一個牢子。

接下來是正常的探視流程。先是包牢頭引薦,然後小管給兩位值班大哥道辛苦,並遞上碎銀子。

接下來,小管將其中一份食盒也遞給了兩位老哥:“天冷,吃口小菜禦寒”。

這些程序完畢後,得了好處,笑眯眯的禁卒,這才取下禁房牆壁上掛着的鑰匙,給小管打開了院落正東一間牢房的門。

厚實的木門打開後,隨着陽光射入牢內,小管首先看到的,卻是一副粗若兒臂的柵欄——這道柵欄同樣有鎖。

透過柵欄,小管終於看到了牢內。角落的爛草上,確實臥着兩個人。

下一刻,小管放聲大喊了一嗓子:“田大兄,田副爺託小弟來看你啦!”

第325節 孕婦學習班第206節 殺王(三)第486節 黑導遊第628節 討逆(六)第109節 戰略相持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298節 龍巖戰記(二十)第348節 開港(十四)第23節 冷兵器第251節 後遺症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3節 西崑崙第613節 廣州的清晨第719節 各處的開端第412節 觀光第262節 工分券和貨幣政策第673節 幻變(一)第362節 落腳第490節 特區局面(二)第395節 殺豬宰羊第674節 幻變(二)第75節 錢錢錢第16節 靶場第91節 大樟村第723節 囚徒第163節 新服務第348節 開港(十四)第333節 招安之旅(二)第671節 暖風吹得遊人酔第411節 鎮蠻號第395節 殺豬宰羊第256節 樂極生悲第581節 春雷營(二)第184節 外交成果第12節 屍體第216節 瑰寶第6節 迴歸第470節 京觀第675節 幻變(三)第471節 面聖第502節 臺北(一)第16節 靶場第576節 上半場結束第417節 落腳和撕逼第655節 救反賊(一)第490節 特區局面(二)第644節 年話第84章 電信第245節 建設和展望第670節 共襄大業(七)第140節 鍊鋼第230節 羣賢畢至(三)第244節 捷報送達第371節 問診第367節 跌倒第204節 殺王(一)第646節 站長第391節 那個男人第302節 龍巖戰記(二十四)第32節 年夜驚變(一)第401節 綁票知府第487節 白馬王子和新旗艦第428節 手術第389節 報應來了第644節 年話第434節 亂戰第179節 淘汰賽第14節 兩筐石頭第153節 妹子第660節 救反賊(六)第66節 出航前(一)第525節 吳掌櫃的日常(四)第155節 希高堂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第615節 廣州的夜晚第610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一)第376節 王尊德服軟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171節 德邦第496節 裂縫第130節 暫一營第122節 利潤點第289節 龍巖戰記(十一)第206節 殺王(三)第657節 救反賊(三)第337節 開港(三)第75節 錢錢錢第499節 山精第183節 強行貿易第695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四)第343節 開港(九)第288節 龍巖戰記(十)第576節 上半場結束第503節 臺北(二)第470節 京觀第570節 海峽治安整飭第679節 北歸(四)第473節 彈劾第219節 修路和奴隸第109節 戰略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