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節 各方勢力的聚會

盛楠盛大人最終還是通過“苦口婆心”、“曉以利害”等各種話術,硬生生將阮氏一族的人頭從勝利者手中保留了下來。

之後,經過10余天的安撫整理,混亂的順化城已經大體上恢復了往日節奏。人類都是健忘的,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正在迅速從這座重鎮消退。

時間:順化開城後第10日。

地點:順化王宮大殿。

今天的王宮裡,依舊聚集着新朝文武權貴。但和之前嘈雜的市場氛圍不同,由於大批低級官員都被打發去了地方任職,再加上庶務的釐清,所以王宮終於恢復了應有的肅穆莊嚴。

恢復了莊嚴,就要討論一些大事了。

譬如,聯軍的組建。

不用問,推動這一議題的,肯定是外來的明人勢力——以盛楠爲主的明人軍事代表團隊。

而今天的盛楠,可不是開城前那個光棍觀摩團團長了。

就在三天前,從明國出發的混編艦隊駛入了順化港。特混艦隊由5艘戰鬥艦艇和大批運輸船組成。其中的旗艦“開遠號”,是初次遠航的新式大型鐵肋木殼蒸汽機帆戰艦。

專門爲開拓南亞建造的開遠號,是大燕國國力的象徵,多年以來堅持走工業化路線的最高水平結晶。

開遠號排水量達到了30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3500噸。雖說比起後世滿世界跑的十萬噸油輪來還是小小弟,但在這個時代,開遠號是當之無愧的總噸位全球第一。

專門爲下南洋設計的開遠號,考慮到這個時代的港口基礎條件,被設計成爲了淺吃水的線型。

與此同時,開遠號在設計之初,還着重提升了運載能力和自持能力,其有效荷載數值很高。當然,這樣一來,船上的武備肯定需要削減。最後的成品,如此大的戰艦,其上總共只安裝了7門大炮。

從這個角度來說,開遠號其實更像是一艘蒸汽運輸船,而不是戰艦。

雖說武備簡略,但要是哪路不開眼的敢來摸一把老虎屁股,那可一定死得很難看。且不說永遠伴隨在身旁的巡洋艦和護衛艦,即便最壞情況下開遠號被圍攻,也有大殺器在手——前甲板上,有一門意大利炮。

字面意義上的意大利炮。

伴隨着大燕國實控區域的增長,以及陸海軍力的大幅度提高,當初安裝在大員商館圍牆上的意大利炮,早已失去了其軍事意義。

這一次考慮到南洋艦隊孤懸在外需要應對多種複雜情況,於是軍方就把那門意大利炮安裝在了開遠號甲板上,當成鎮壓南洋氣運的寶物使用了。

————————————————————————————

開遠號如此重要的旗艦到來順化,自然也會有重要人物和重要事項一同前來。

混合艦隊這一次不但卸下了大批物資給養,還“卸下”了整整2000人的開拓軍戰鬥人員。

和物資人員一同抵達順化的,還有開拓軍司令王博,艦隊司令沙正明,以及南亞開荒團隊事實上的一號人物邵強。

除了幾位實權人物之外,另外還有幾個臨時來南洋出差的穿越衆伴行。

幾位重要人物以及作戰部隊的到來,預示着南洋開拓計劃進入了實質階段,某勢力這一次要自己擼起袖子開幹了。

當然,第一步,永遠是理順內部關係。

就在艦隊抵達的當天,盛楠登上開遠號後,船長室內,邵強當着在場穿越人士的面,拆封宣讀了幾份內閣文件。

第一份文件:內閣決定,即日起開南洋總督府,任命邵強爲首任總督。南洋總督府轄區,目前暫定爲南緯18度線以南的所有區域。

第二份文件:即日起組建南洋艦隊,司令爲沙正明。南洋艦隊歸屬海軍和南洋總督雙重領導。

第三份文件:即日起組建南洋開拓隊,司令爲王博。南洋開拓隊歸屬陸軍和南洋總督雙重領導。

宣讀完幾份重要文件,大家草草喝了一杯,恭賀了新上任的邵大總督幾句。

至於盛楠......此君這次的帶學員和外交任務已經算是圓滿完成,通過了組織考驗。只待此間事了,盛大人就要回國另居高位,所以就不在新成立的南洋總督府掛職了。

這邊穿越衆內部確立組織關係後,很快在船上開了一個短會。接下來安頓士卒和船隊。之後又過了兩天,盛楠正式以明方全權代表的身份通知越南朝廷:三日後於王宮內召集各路代表,商談對暹羅出兵一事。

眼下名義上還是“親密戰友”的越南人,自然是無法阻擋艦隊入港的。

再隨後看到船上下來了2000拿着火槍的“精兵”,就知道明人這一次腰桿硬了,所以順化的新主人連磕絆都沒有打就同意了盛楠的要求。

三日後,有關各方齊聚王殿。

這裡所謂的“各方”,其實還真有好幾家。別看眼下越南表面上一統,但是在某勢力刻意操弄下,山頭還是被保留了下來。

首先,既然今天這一場會議主要牽扯到外交,所以傀儡國主是必須被推出來撐場面的。

高據殿上王座的後黎朝年輕傀儡國主黎維祺,此君代表的是即將倒閉的後黎朝殘餘勢力,等同於漢獻帝。

或許是從什麼秘密渠道得知了一些消息,早已習慣了當泥塑雕像的黎維祺,今日坐在臺上,眼神中少有地露出了一絲神采,時不時地偷瞟一眼臺下穿越衆團隊的方向。

國主之下,就是左手邊獨坐的王爺鄭梉,以及王爺手下的衆多文武了。這些人都是新朝骨幹,毫無疑問是十七世紀越南版的曹孟德一黨。

再其後,是坐在右手的穿越衆團隊。

團隊以明面上的代表盛楠爲主。

之前那個笑嘻嘻有求必應的盛大人已經消失。今天的盛楠,手中有了兵馬,氣場隨之強硬,態度也變得冷漠,再不是幾天前拐着彎說話的那位了。

除了這幾家老熟人之外,緊挨着穿越衆團隊的,是身穿素淡袍服的老男人——阮福源。

這位現在的境況,和寄人籬下的劉備劉皇叔很像。只不過鄭梉鄭丞相現在一心想殺他,不會和他煮酒論英雄。

之前越南雙雄爭霸的場面,是最不符合穿越衆利益的局面。因爲所有的資源都被調動起來互相廝殺。偏偏雙方實力差不多,誰也不會賣帳,外來者無法掌控局勢竊取好處。

而今天阮福源做爲一個小山頭坐在這裡,就是大燕國掌權者理想中的場面了——強弱已分,不論勝者敗者,雙方都得給大佬提供資源,否則就面臨着內敵被大佬扶持推翻的下場。

這個套路後世的新聞裡天天見。大流氓手底下總是養着一票流亡政府,隨時準備放出去撕咬現政權取而代之......這裡說的是美帝。

殿中除了這幾家之外,還有一夥新到的勢力:占城使者。

身穿紅色僧侶長袍的占城使者,是昨天才趕到順化的,這也是爲什麼會議拖到今天才召開的原因。

占城就是後世人們熟悉的出產占城稻的地方,位於越南地圖的最南端。

舉國信奉婆羅門教的占城國,其實早在公園8世紀就獨立建國了,那時候叫佔婆國。然而幾百年下來,佔婆國已經被越南吞併佔領了大部分。剩餘的占城,如今也成爲了越南的羈糜州——聽調不聽宣。

這一股時刻想着復國的勢力,當然也是可資利用的。

以上,就是今日現身在王殿中的各方勢力。這其中穿越者隱隱和三家弱小結成了聯盟。

另外,今天還有一股重要的土著勢力沒有到場:莫朝餘孽。

史說有前漢後漢。無獨有偶:越南當下的朝廷既然稱爲後黎朝,那說不得就有個前黎朝。

歷史彷彿是一面鏡子。在黎朝中期,和漢朝一樣也出現了一個顛覆政權:莫朝。

莫朝存在的時間很短,首任國主莫登庸和王莽一樣,也是靠篡位上的臺。由於合法性不足,莫朝很快就被後黎朝的衷心臣民給趕下了臺。

然而時至今日,莫朝這一股餘孽,依舊還好端端地盤踞在越南與大明交界處,高平一帶。

什麼原因?抱住了明朝大腿。

嘉靖年間,新篡位的莫朝皇帝莫登庸爲了鞏固政權,親自與大臣到廣西鎮南關嚮明朝納降求封。

其人在鎮南關上表請封,態度極其謙卑。

要知道,這個時間點,安南已經有20餘年沒有派使臣去大明朝貢了。

見莫朝恭順,心情愉悅的明朝隨即下詔,封莫登庸爲安南都統使,軼從二品,世襲,銀印。這個冊封,使安南在理論上成爲明朝轄理的特區。

猶如“兒皇帝”一般的莫朝,雖說得到了明朝大力支持,但是很快就被激怒的安南臣民趕下了臺。

同樣是這個原因,失敗後的莫朝也得到了大明的全力庇護。新成立的後黎朝一直想斬草除根,但是大明朝野上下絲毫不講五項基本原則,不惜做出軍事威脅也要保住莫朝這一股餘孽。

於是事情就這麼拖了下來,一直拖到崇禎朝,後黎朝都要完蛋了,莫朝流亡政權依舊在高平安穩吃大米。

各路人馬的情況介紹到這裡,大燕國的“對越一攬子顛覆基本安排”,也就浮出水面了。

第723節 囚徒第449節 大貝勒第161節 你也來了第342節 開港(八)第83節 柴系統第337節 開港(三)第19節 來龍去脈第320節 水利第213節 殺王(十)第264節 熟悉環境第384節 真正的目標第105節 日荷矛盾的由來第669節 共襄大業(六)第443節 好戰第197節 漂流節目第164節 淨街第285節 龍巖戰記(七)第629節 討逆(七)第180節 新槍原型第186節 福州第16節 靶場第404節 法師與騎士第465節 溫尚書第107節 人貨混裝第178節 備戰工作第411節 鎮蠻號第109節 戰略相持第73節 侵略者們第321節 脫毒第679節 北歸(四)第656節 救反賊(二)第158節 小書房第116節 夜謀第380節 落腳第316節 曲線救國第96節 四大將軍第34節 綁票(一)第179節 淘汰賽第392節 碧血丹心第628節 討逆(六)第451節 雙鬼拍門第406節 全體覆沒第83節 柴系統第152節 積分第122節 利潤點第460節 真理第338節 開港(四)第559節 接收(二)第138節 鹽場和船廠(二)第140節 鍊鋼第532節 招商會之前第562節 接收(五)第447節 打援第87節 談判(一)第557節 明葡戰爭(九)第406節 全體覆沒第51節 血舞第727節 歷史(二)第190節 迂迴第244節 捷報送達第375節 公文的由來第552節 明葡戰爭(四)第376節 王尊德服軟第26節 打聲招呼第370節 電報和任務第628節 討逆(六)第39節 蘿蔔開會(一)第427節 病友第172節 遮了天第232節 羣賢畢至(五)第717節 龍蛇起陸第565節 南下艦隊第343節 開港(九)第584節 大淩河之戰(三)第550節 明葡戰爭(二)第199節 外強中乾第616節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上)第68節 行路難第40節 蘿蔔開會(二)第462節 接觸和態度第290節 龍巖戰記(十二)第618節 大會(一)第374節 公文第637節 箭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399節 地契聯盟第184節 外交成果第465節 溫尚書第290節 龍巖戰記(十二)第380節 落腳第148節 海底撈第341節 開港(七)第261節 一波又起第233節 羣賢畢至(六)第643節 年飯第323節 過期品第634節 歷史慣性的體現以及火線提幹第515節 奇門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