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節 官邸會議(一)

中古時代人類生產力低下,但凡稍大一點的自然災害,就會導致生產活動陷入停滯。

災害不分國籍人種。北方雪災,南方澇災,對應到更南一點的地方,就是安南雨季。

由於安南維度更低,相比大明更加接近熱帶氣候,所以常年高溫多雨。十七世紀的安南,基礎建設稀爛,雨季對於安南人來說,就是不折不扣的災害。

在穿越者來臨這個時間段,安南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了官方強制暫停。連綿雨水下,民衆無法出門勞作,軍隊也無法踩着爛泥遠程調度集結。假如強行出動,那麼軍隊內部很快就會產生大規模傳染性疾病:溫暖潮溼的雨季同樣是各種病菌肆虐之時。

相比之下,有着完善的後勤補給系統,乃至完善的防疫和醫療系統的穿越勢力,對於當下的雨季並不是很感冒,反倒有點歡迎。

因爲這樣一來,雖說工程進度慢一點,但是不用擔心外部軍事壓力,在登陸初期最脆弱的時候,可以專心打造烏龜殼。這樣優劣勢一加一減,明顯是賺的。

有鑑於當前情況,負責管控局面的邵強便下達了命令:加快基礎建設,降低外圍軍事投入,將大部分資源傾斜到鴻基堡-鴻基港建築羣的建設中。

原本計劃中的第三批增援,現在也被髮報暫停,換成了工程人員和建築物資。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接下來幾個月時間,邵強,以及來到鴻基的其他穿越者,諸如鄭洋洋這種專科人士,將會抓緊難得的空窗期,大肆建設,爲雨季過後的擴張和有可能發生的軍事行動奠定堅實的物資基礎。

而負責軍事方面的沙正明,在安南縣令走人後ꓹ 也前後腳走人了。當前軍事壓力降低,使得沙正明有時間跑回廣州述職......那裡有一場重要的會議即將召開。

1631年8月1日ꓹ 廣州新區,首相官邸二樓。

不倫不類的首相官邸,距離建成投入使用已經有段時間了。這座建築乍看是方樓ꓹ 細看的話,三層貌似又有點外圓ꓹ 大概是當時工期緊,技術水平不夠的緣故。

只能說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然而這個小小的彆扭對於穿越者來說ꓹ 已經算不得什麼了ꓹ 頂多是個飯後笑話。畢竟在這幾年的瘋狂發展中,類似事兒實在太多,上不了熱搜。

無所謂的,反正這些醜陋的臨時建築,包括超市版皇宮遲早都要拆遷。

至於說明人......明人當然不會理解什麼圓形橢圓形辦公室的梗,他們倒是對官邸滿欣賞的,畢竟三層的鋼筋水泥建築眼下還是稀罕貨。

能進稀罕樓的ꓹ 自然是稀罕人。

今天,在官邸二樓的大會議室裡ꓹ 再一次坐滿了人。穿越勢力高層ꓹ 包括已經搬遷到廣州的各部門頭腦悉數到場。

這裡面來得最齊全的ꓹ 是軍方人士。加急坐快船趕回來的沙正明ꓹ 這會都已經穩穩當當坐在外圈長桌後邊抽菸了。

主持會議的自然是官邸主人,帝國首輔ꓹ 夏先澤夏中堂。

而今天會議的主題ꓹ 則是討論應對正在進行中的ꓹ 發生於遙遠北方酷寒之地的,歷史上決定了明國和後金命運的大戰:大淩河之戰。

參會者到齊後ꓹ 首先一項自然是戰役簡介。下一刻,胖乎乎,一身白色海軍將官服的王曉輝站起身,走到牆邊拉開絨布,拿起教鞭,對着牆壁上的大幅東北地圖講解起來。

大淩河古稱渝水。

大淩河及其下游的小淩河,貫穿了遼西走廊中部,是古代溝通東北與中原的交通樞紐。齊國北伐山戎、曹魏徵討烏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齊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麗,均以大淩河谷爲行軍主道。

明末的東北局勢,除了孤懸敵後的旅順之外,後金已然佔據了包括瀋陽在內的大部分遼東地盤。

這樣一來,頂在遼西走廊頭部的明廣寧衛(錦州),就面臨着巨大的軍事壓力。而大淩河堡,就在後世的錦州以東,凌海這個縣級市轄區內。

打開地圖一眼就能到,凌海市的位置在狹長的遼西走廊頂端。通過此地後,就是廣袤的遼東大地,所以背靠錦州的大淩河堡,無疑是封鎖遼西走廊的咽喉要地。

早在天啓年間,連續遭遇慘敗的明國朝野,發現野戰不是後金軍對手後,便開始嘗試調整國家戰略,打算揚長避短,利用“築堡戰術”一步步壓縮後金的生存空間,在關外鎖死建奴。

雖說無奈,但這個戰略是當時明國唯一的選擇。沒辦法,野戰打不過,明軍又缺乏機動性和戰鬥意志,那麼可以發揮防守和規模優勢的烏龜流,就是唯一正確選擇了。

在這之前,前任遼東巡撫高第,考慮到補給線太遠,感覺扛不住後金壓力,於是下令放棄大淩河錦州一線的明軍設施,將軍民內遷。

這之後,朝野經過一番和後金的戰略拉鋸,築堡派漸漸又佔據了上風。天啓年間,時任遼東巡撫的袁崇煥,在寧錦之戰後便下令關寧軍前出,試圖再次恢復被後金軍拆毀掉的大小淩河二城。

原因很簡單:大淩河堡太過重要,無論優勢劣勢,不得不爭。

明軍若要固遼,就必修大淩河城,而後金要想攻明,也必拆此城。所以早在袁崇煥督遼時代,明金雙方對大小淩河二城的爭奪就非常激烈。

然而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的。

後金攻打寧錦,屬於遠離後方作戰,其戰鬥力和後勤補給能力都受到了限制。這也是寧錦之戰,後金軍隊最終從錦州一線撤退的原因所在。

而在大淩河一帶作戰,後金部隊的後勤補給路線大大縮短,戰鬥力相應增強。

與之相對的是,明國的烏龜流到了大淩河堡一線,就已經修到了臨界點,邊際效應縮減。雙方在這一帶交戰,誰也不沾光。考慮到後金軍的野戰優勢,明國方面甚至是吃虧的。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明軍前後兩度搶修大淩河堡,最終都是無功而返,大淩河堡一再被後金拆毀......既然是咽喉要地,那麼對於敵我雙方來講,同樣都是高度關注之所在。後金是不會允許能對自家產生巨大威脅的大淩河堡被修建起來的。

時間繼續不停移動,到了1631年8月這個時間點,位於大淩河畔的大淩河堡,又再一次成爲了明金兩國前線交鋒的勝負手。

這事還得從去歲的後金大軍入關說起。

歷史上後金初次入關,可以說是獲得了巨大成功。這之後,遭受了巨大損失的明國,隨後組織了反擊。

如何反擊?還是在關外搶修大淩河堡。

原本歷史上,後金軍退出關外後不久,崇禎帝便再次委任年屆古稀的老臣孫承宗督師關外軍務,按既定方針,派遣盤踞在錦州的關寧軍主力第三次搶築大淩河堡。

面對明軍的重築,皇太極當然不能坐視。隨後,皇太極徵調包括蒙古兵在內的5萬大軍,於1631年8月24日從瀋陽出發,分兵兩路,直撲正在搶修中的大淩河堡。

由於大淩河距離瀋陽路程較短,所以短短7天時間過後,後金兩路大軍便於9月1日匯合在了大淩河堡門前。

剛剛從明國搶了一票,後勤充足的後金軍,這次一改往日強攻態度,對倉促搶修的大淩河堡進行了長期圍困。

這之後,皇太極採取圍點打援戰術,先後消滅了4波次,數量總記10萬以上的明軍增援部隊。

而主持搶修大淩河堡的祖大壽部,則被活生生圍困了三個月。最終,在吃光了城內2萬軍民後,榮獲“食人魔”稱號的祖大壽,於11月21日帶着殘部1萬人出城投降。

10天后的1631年12月1日,大淩河戰役結束。

————————————————————————————

當王曉輝放下手中教鞭後,坐在大會議室的穿越者們也紛紛轉過身,正襟危坐,回到了開會時應有的姿態。

下一刻,坐在長桌端頭的夏先澤說話了:“聽完,那就都說說吧,暢所欲言。今天已經是8月份了,有關於東北大淩河的局面,咱們這邊該如何應對。”

夏先澤話音剛落,空曠的會議室中就冒出一聲呵呵:“還應對什麼,看戲不就完了。”

大家轉頭一看,發話的是另一位身穿白色軍服的穿越者:海軍第一艦隊司令官,穆龍城。

在穿越衆裡算是個老帥哥的穆龍城,此刻雙手擱在腦後,身體後靠,臉上帶着看破世情的微笑......就差雙腳擱在桌上了:“關寧軍和皇太極在關外互撕,順便賠上了山海關方向的明國野戰軍團,這不是好事嗎?還應對什麼。”

說到這裡,看到場面依然寂靜,穆龍城搖搖頭把話挑明瞭:“都別裝了,一個個好像真在憂國憂民,看你們那股子得意勁......真要想幹涉的話,早幹嘛去了?今天已經是8月1號,祖大壽那邊都已經開始修城牆了,干涉,靠什麼干涉?來得及嗎?”

聽到穆龍城越說越不像話,陸軍司令韓小波這邊乾咳一聲後,打斷了某人得發言:“雖說咱們在大淩河這件事上可以坐山觀虎鬥,但也不是不能干涉。陸軍目前在天津部署有半個營300名正規騎兵,以及200名訓練兵。”

“皇太極這次是在家門口帶着5萬小弟,你那300騎兵有什麼用?”

“打打游擊,騷擾一下還是可以的。”

穆龍城聞言翻了個白眼,不說話了。

第412節 觀光第392節 碧血丹心第460節 真理第622節 大會(五)第520節 徭役是怎樣發動的第450節 直線第150節 赤崁見聞第704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三)第41節 動力爲王第562節 接收(五)第222節 荷蘭人在大員第69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七)第288節 龍巖戰記(十)第391節 那個男人第720節 鯁骨第237節 剝洋蔥(一)第374節 公文第254節 一把軍刺第100節 兩個世界的家底第479節 走人前的談判第223節 接活第279節 龍巖戰記(一)第504節 臺北(三)第597節 撫遠號條約(一)第215節 殺王(十二)第373節 無病呻吟第21節 王國棟第70節 接觸第629節 討逆(七)第308節 建制(六)第638節 灘頭的坑爹事第209章 殺王(六)第589節 攤牌一刻第133節 兵臨村口第176節 大敵鄭芝龍第126節 新年會議第170節 敵我矛盾第634節 歷史慣性的體現以及火線提幹第166節 買方時代第449節 大貝勒第151節 雙重禮包第359節 開港(二十五)第53節 縣令和師爺第444節 人頭武庫和包衣第690節 北歸(一十五)第482節 分流第6節 迴歸第649節 赴任之路(三)第302節 龍巖戰記(二十四)第136節 捱打立正第544節 家園第616節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上)第458節 華容道第44節 丐幫第599節 撫遠號條約(三)第428節 手術第515節 奇門兵器第723節 囚徒第154節 黃老爺第64節 粉墨登場第699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八)第556節 明葡戰爭(八)第648節 赴任之路(二)第426節 求醫第713節 收線(五)第349節 開港(十五)第73節 侵略者們第291節 龍巖戰記(十三)第67節 出航前(二)第512節 公文和健勇第386節 節奏感第22節 買槍第311節 瘟疫第91節 大樟村第716節 收線(八)第726節 歷史(一)第626節 討逆(四)第93節 談判條件第415節 北上第139節 電爐第96節 四大將軍第662節 救反賊(八)第585節 同舟共濟第15節 購物第156節 卡位第276節 惡意第55節 南望第553節 明葡戰爭(五)第600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第681節 北歸(六)第537節 宗本第359節 開港(二十五)第119節 原來的主人第42節 反賊們第465節 溫尚書第580節 春雷營(一)第16節 靶場第80章 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