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節 下龍灣登陸

1631年7月18日,上午8時,安南國,下龍灣。

密集的雨水籠罩着海灣,天地間彷彿只餘下了海潮聲和霧氣,處處迷濛,宛若仙境。

下龍灣,位於北部灣中部,是河內(升龍府)所在的紅河三角洲下游出海口。

下龍灣在法屬殖民時期,出現了以煤礦業爲核心的鴻基市。再後來,鴻基市改名下龍市,被劃分到廣寧省範圍。

來自後世的人,在地名上面沒有什麼道德潔癖。通常來說,要是主事的穿越衆不打算表現一把惡趣味的話,那麼對於這個位面的地名,大多還是沿用他們前世熟悉的稱呼。

所以今天停在下龍灣口的艦隊,即將打算登陸的,就是鴻基港了。

鴻基港位於鉗形的下龍灣西口。

在法屬時期,鴻基港是典型的礦業港口。當時法國人爲了出口煤炭從而修建了鴻基港。再往後,在這個基礎上,隨着時間推移社會發展,就漸漸形成了鴻基市。

當然,在穿越者所處的十七世紀,所謂的鴻基港還是一片原始海口地帶,荒僻自然,四周渺無人跡。

和後世發達的沿海地區不同。中古時代生產力低下,但凡是沿海地區,就一定會面臨鹽鹼、洪澇、倒灌、海盜侵襲這些特定災禍。

所以最靠近海岸的地區,往往也是無人區。

“不得不說,風景還是不錯的。”

邵強身穿一套灰色Rains個性雨衣,拿着一臺索尼數碼手持,站在船頭,四下掃攝。

在後世,下龍灣是北部灣旅遊勝地,山海秀麗,有着“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的名頭。

海灣內外共有兩千個以上的石灰岩小山和島嶼分佈其中。這一座座探出海面的翠綠石峰,山島林立,星羅棋佈,再搭配上準熱帶地區獨有的黃綠自然底色,乃至雨霧迷離白氣縈繞,分分鐘令來客猶入仙境。

所以邵強這會纔不顧雨水,站在船頭拍攝一氣。

然而主持登陸的沙正明可就沒有這麼休閒了。

安南國大部分領土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幹、雨季明顯。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爲乾季,5-10月爲雨季,多有大雨暴雨,氣溫高,溼度大。

邵強他們到來的這個時間點是7月,正值雨季中旬,下龍灣一帶無時無刻不在飄着雨水。這種天氣對於此刻停泊在港外,數量達到十二艘的船隊來說,可就不是什麼好消息了。

然而天氣再差,登陸行動也是要進行的。不然呢?在船上等到10月份?

好的一點是,除了雨水外,其餘登陸條件都還不錯。此刻風力低微海面平穩,岸上也沒有什麼敵對野生部落......畢竟這裡是下龍灣海灘,不是奧馬哈海灘。

很快,在沙正明命令下,一批從商船上放下來的小艇出發了。

每一艘小艇上都有十餘名先遣隊員。這些人統一穿着帆布雨衣,臉上戴着寬大的自產防水鏡,腳下是高幫牛皮長靴,手持各種冷熱武器,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

........................................................

吳猛吳三爺撐起腰,伸長脖子,左右掃視了一眼。

透過鏡片的視線模模糊糊,入眼之處盡皆是海霧和雨水。短短十餘米外,他已經看不清玉生少爺的面孔,然而三爺知道,玉生少爺帶着小隊其餘一半人,此刻都在旁邊的小艇上。

儘管海面風浪不高,但是對於乘員在奮力划槳的小艇來說,依舊是搖晃不止。

一手緊握腰間刀柄,吳猛在晃盪中,用另一隻手用力抓住了冰冷的船沿......不做大哥很多年的他,這一刻突然想起了當初張蘇灘事敗跑路的日子。那同樣是個溼冷陰雨的早晨,他同樣坐在小船中,手握刀柄心中倉惶,生怕被熊老爺派來的槍手追上丟了性命。

“不知熊老爺把老子的張蘇灘營造得如何了,定是日進斗金吧!”

下一刻,看着越來越近的海岸,被冷雨打臉的吳三爺,將思緒轉了回來。

之前澳門城破後,參戰的開拓軍每個人都領到了一筆數目可觀的賞銀。吳三爺他們就地休整後,算是過了一段比較愜意的日子。每天的工作就是簡單維持治安,內部學習,閒暇時間還可以逛逛澳門城,消費消費,拉動當地經濟止跌回升。

然而好日子過了沒多久畫風就變了。內部學習時間增多,內容全是有關於安南一地的風土、地理情報。早已通曉穿越勢力內部行事規則的吳三爺小隊,於是又開始加碼自學了。

果然,加急培訓一段時日後,吳猛小隊作爲開拓軍精英先遣隊,被調派到了去瓊州的運輸船上。到了瓊州沒幾天,伴隨着白沙軍港裡又一通誓師大會,由南下艦隊6艘軍艦護送着的6艘運輸船就出發了。

最終,吳三爺和手下二十個兄弟,就在今天,出現在了搖晃的兩艘小艇上。

並排而行的七八艘小艇,隨着艇員奮力划動,很快渡過淺水區,來到鴻基港海岸邊。

“下船,快快快!”

三爺不知道的是,他第一個跳下船的動作,意義深刻。這一個小小的舉動,代表着自公元1428年大明撤銷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後,漢族勢力時隔200年,再一次真正意義上開疆拓土。

幾十號訓練有素的先遣隊員很快跳下了小艇,在齊膝深的海水裡跋涉幾步後,登上了沙灘。

飄雨中,三爺用力在泥濘的沙灘上跑了幾步後,左右橫視,然後按照之前在瓊州沙灘的訓練,開始給本小隊負責的扇面區域分派任務。爲了不使手下在海潮和雨聲的干擾中聽錯,他一邊大聲下令,一邊伸出手臂,平攤五指,做出了戰術指令。

“扁擔,前邊!”

“新會仔,右邊!”

得到命令是尖兵賀扁擔,以及另一個黑矮精壯的新會小子。這二人都是用冷兵器的好手,如此艱難的條件下,全小隊也只有他們兩人在雨衣下還穿着半身鋼甲。

下一刻,提着長刀的賀扁擔和新會仔,開始按照三爺指派往各自的方向搜索而去。在他們身後,是拉出散兵線的三爺一行人。

最後邊留守的玉生少爺。密雨天氣極大地降低了火槍發火率,於是玉生領着4個火槍手留在後方壓陣。

處於熱帶氣候的安南海岸,和北方大明沿海還是有區別的。當吳猛小隊和其餘小隊一起在沙灘上前行了不到50米距離後,面前就出現了稀稀拉拉的植被。再往前50米,各種熱帶植物便突兀地冒了出來,連同一些零散紅樹林在內,在二三百米的距離內,植被很快遮擋住了搜索隊伍的視線。

發現前方植被茂盛後,久經戰陣的三爺認爲逢林莫入,於是他高舉右拳大喝道:“全體止步!就地警戒!”

很快,傳令兵向後奔跑,來到了被玉生他們一干火槍手圍在中間的通訊兵。

通訊兵的模樣有點搞,胸前是用防水帆布包裹起來的小巧軍用電臺,身後揹着一面撐起來的摺疊方傘用來防雨。

聽到傳令兵帶來的消息後,通訊兵很快用電臺將前方的情況傳送了回去。

在當前的能見度情況下,遠在海面上的船隊是看不到岸上情況的,只能等待前方消息。所以接收到電臺信號後,已經摺回去的小艇,很快又將第二批隊員送上了岸。

由於岸上已經有了警戒哨,第二撥的小艇中就多塞了一些人。兩輪運輸後,200名先遣隊員完成了登陸行動。

這之後,船隊所有的小艇都被放了下來。總調度很快安排好了航道,幾十艘小艇開始川流不息地將工人和工具運上了岸。

截止目前,儘管登陸行動很順利,但是船隊司令沙正明依舊頻頻看錶:誰都知道,敵前登陸後的前24小時是最爲關鍵的,這關係到能不能站住腳的問題。

儘管情報表明,十七世紀的北越軍隊大概率不會出現在下龍灣,然而沙正明可一點都不敢冒這個險:所謂的情報只是一些歷史資料和簡單的事前偵查船近岸觀察,他老人家頭頂現在沒有北斗系統,鬼知道那些茂盛的植被後方下一刻會不會衝出來北越士兵?

凡事預則立,不按照最壞情況準備預案,是他這個軍人的失職。

這個年代的北越士兵是相當有戰鬥力的——這份情報沙正明磕一點都不懷疑。畢竟越南這一時期早已進入南北內戰模式,和內部承平的大明不一樣,北越士兵不能打是不可能的。

陌生的敵國,陌生的海岸,茂盛的植被,外加能見度極低的雨霧天氣,威力降低的步槍......這種糟糕的環境簡直就是弱者用來打臉強者的標準配備。

強如美帝當年也在這塊土地上折戟沉沙,沙正明現在不清楚這些只經過草草訓練的“殖民民團”,在突發情況下能不能守住灘頭陣地。

感受到了緊張氣氛的建築工人們,上岸後一刻也不敢停歇。他們上岸後推進了一段路後,迅速選定位置挖起了排水溝,然後開始架設帳篷。

另一部分人則拎着工具衝向了遮擋視野的植被線:視野是強者的優勢所在,必須第一時間清理。

理論上說,這一類危險且低級的工作,都應該交給奴隸來完成的。可眼下沒有奴隸,所以只能由“正式工”去拼命剷除植被了。

第145節 熊道第584節 大淩河之戰(三)第106節 齊備第460節 真理第169節 轉運第177節 船廠第177節 船廠第15節 購物第363節 曹大頭第691節 北歸(一十六)第260章 抵達臺江第521節 榜樣的力量第420節 白酒業第545節 葡人的抗戰準備(一)第115節 兩位秀才第156節 卡位第656節 救反賊(二)第500節 自己人第13節 備戰備荒第47節 荷月第419節 展布第646節 站長第297節 龍巖戰記(十九)第716節 收線(八)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619節 大會(二)第193節 蚊子叮大象第47節 荷月第414節 私人恩怨第653節 賀喜的背後第407節 交公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第31節 塘莊第656節 救反賊(二)第333節 招安之旅(二)第14節 兩筐石頭第132節 動真格第68節 行路難第710節 收線(二)第432節 服了第624節 討逆(二)第552節 明葡戰爭(四)第78節 本子第681節 北歸(六)第218節 黑土第586節 初見第504節 臺北(三)第59節 楊二入彀第32節 年夜驚變(一)第639節 火光第492節 祠堂第62節 視察摩雲觀(一)第297節 龍巖戰記(十九)第691節 北歸(一十六)第153節 妹子第428節 手術第50節 王對王第132節 動真格第261節 一波又起第197節 漂流節目第578節 官邸會議(二)第467節 穩固三角第196節 夜景第425節 飛虎營第403節 進擊的湖匪第519節 邊塞基建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第354節 開港(二十)第234節 羣賢畢至(七)第58節 李逵李鬼(三)第367節 跌倒第259節 一波未平第96節 四大將軍第154節 黃老爺第616節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上)第532節 招商會之前第11節 接着忽悠第154節 黃老爺第321節 脫毒第222節 荷蘭人在大員第413節 炮打徐府第262節 工分券和貨幣政策第310節 建制(八)第341節 開港(七)第524節 吳掌櫃的日常(三)第188節 焦姐第547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一)第263節 入住第560節 接收(三)第386節 節奏感第50節 王對王第673節 幻變(一)第15節 購物第722節 腹心第425節 飛虎營第485節 女流氓第362節 落腳第640節 立錐第171節 德邦第464節 暗中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