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節 傳信

經過昨日的連續戰鬥,眼下在明國境內除了遵化一地還有韃子外,其餘地區已經全部光復。所以這支隊伍會沿着西南方向徑直穿過河北平原,一路無阻回到天津老校場。

運輸隊這兩百人,會給天津帶回去超過兩千匹戰馬,當然,還有馬背上的反季西瓜。

講真,一邊打仗一邊往後方送這麼多繳獲戰馬的,大概也就是人數稀少又火力強大的穿越衆了。

兩百里平原路程,運輸隊預計會在明日上午到達天津老巢。到時候,天津人民就可以見識到產自白山黑水的西瓜新品種。

運輸隊走後,第二波出發的是一隊官軍。官軍數量不多,剛好十個人。

沒錯,就是官軍。

他們全體穿着嶄新的大紅色明軍制式胖襖,頭戴銅盆帽,一人雙馬,是再標準不過的明國軍人。

這隊官軍出了永平西門後,徑直朝着正西方向去了。永平的正西方向,400華里路程後,是京城。

兩撥隊伍出發後,一直拖到午後,干涉軍的大部隊才得以第三撥出城,目的地是三屯營。

由於少了200人的飛虎營兵,所以大部隊現在已經縮水到了450人。隊伍還是一人雙馬,其中一部分後勤人員配備了三馬四馬。

之所以拖到午後出城,是因爲出現了突發事件:傳說中的“闔城父老相送”。

得知穿越衆要走人後,還留在永平城裡的大幾千明人幾乎全體出動,把各種挽留的感人套路都上演了一遍,這個真算得上是軍民魚水情了。

也難怪城裡土著這麼熱情。短短一天一夜時間,明人就發現了這支綠襖軍的與衆不同之處。

這支部隊紀律森嚴。士兵們破城後,不但沒有順勢搶一把(官軍經常這樣做),而且還幫着土著撲滅火頭,救死扶傷。

對於韃子的財產,穿越衆分文未取,將這些帶着血的細軟又散發給了民衆。最後再加上開倉放糧和請吃燒烤,在這個比爛的時代,這就是妥妥的仁義之師,道德之師啊!

土著對綠襖軍的感激程度瞬間爆棚,短短一天一夜時間,雙方的關係就達到了魚水情的檔次。

第二天發現子弟兵要走,土著自發組織起了送行隊伍,人山人海各種挽留各種不捨,耆老脫靴妹子贈酒套路多多,搞得穿越衆招架不住,最終居然有點狼狽得出了永平,還被耽擱了不少時間。

出城後,騎在馬上的張中琪回頭望了正在緩緩拉起吊橋的城池一眼,然後心有餘悸地說道:“這人民羣衆太熱情了也不行啊!看把我的戰靴都擼走了。”

“行了吧,你就別得便宜賣乖了。”身邊的姚建設壞笑道:“沒聽人家說,要以你爲原型立生祠嗎?老張,你從此後就是吃香火得道的人物了,和咱們這些凡夫俗子劃清界限了啊,遲早要昇天,不得了啊!”

“升個屁天,會說人話嗎?”張中琪聞言後滿臉通紅:“那是人家給曹總兵立的生祠,只不過把我錯當成總兵了,要昇天也應該是張冬東昇天啊!”

“嗨你們還別說,這中間關係很複雜啊。”跟在隊伍最後的錢鐵山也來勁了:“生祠拜得是曹總吧?那高仿張冬東能不能分到香火?再有,既然泥像是按照老張的模子來塑的,那麼老張你沒事也能吸兩口吧?”

“吸兩口......我還抽兩口呢。”張中琪看着兩個哈哈大笑的損人已經徹底無語了。

就在一行人調侃說笑時,走在前邊隊伍的杜德威,帶着一個身背電臺的通信兵駕馬跑了過來:“三屯營那邊駁火了。”

“和誰?明軍還是金兵?”

“碩託。”

.....................................

時間倒回昨天上午。

在看到遷安方向燃起的狼煙後,永平城的阿敏當即派出信使去各處報警,要求各地駐防兵力及時撤退。

去西邊的信使是兩騎六馬,這二人要負責將大貝勒的命令傳達到三屯營和遵化。

一路快馬加鞭輕騎換乘,信使在傍晚之前就跑完了一百多里路,來到了三屯營左近。

到這時候,兩人就不敢大意了:之前從北方來的敵人已經令遷安城燃起了狼煙,那麼三屯營就有很大可能出了問題。

即便在前一天,從遵化來的信使還通報說一路無事,但是這兩人依舊秉承着懷疑心態,沒有一頭扎進三屯營,而是在遠處山坳裡先停下馬,登上一處小山包,在樹下眺望起來。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

三屯營面前的山道上,此刻居然人來人往,大約有一百來個明人裝束的勞工,正在路面上施工,離得遠,看不清這些人在忙碌什麼。

與此同時,三屯營的城頭上,依舊插着鑲藍旗的旗號,還能隱約看到穿着旗兵裝束的人在城頭巡邏。

兩個信使對望一眼後,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濃濃的疑惑。

現在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三屯營已經被明軍偷襲了。

另一種是三屯營還在自己人手中,門前那些勞工都是旗兵從附近抓來幹活的。

然而這個解釋怎麼看都很牽強:三屯營的守軍,任務只是守城,要走的話出城往北可以進山,沒有任何必要在門口修路。再說了,之前來的信使也沒有報告這件事。

兩個信使簡單商量後,最終還是決定小心爲妙,先去試探一下。然後他們做了分工:其中一個上前探問,另一個隱藏在後不露面。

不久後,一騎快馬便從山道上大搖大擺地駛了過來,停在了距離城牆足有七八十米遠的位置。

城頭的衛兵看到來人後,急忙大聲呼喝,詢問對方來意。

這邊在表明身份後,當即要求面見守城牛錄,言道大貝勒有緊急軍情通報。

城頭上傳來回話:兩位牛錄去了城北檢查道路,要這位信使先進城歇息等一等。

信使聽到這裡,二話不說,打馬掉頭轉身就走。

下一刻,城頭上一聲槍響,八十米外的騎士應聲而倒。

正在門前修路的明人勞工,聽到槍響後,很熟練地分了兩個人過來,將死掉的信使連人帶馬弄回了城。

這一切都落在了埋伏在暗處的信使眼中。看到這詭異的一幕後,這貨的尿都嚇出來了。

第199節 外強中乾第172節 遮了天第214節 殺王(十一)第591節 突至第488節 獅子洋上第442節 接觸第596節 登艦第541節 頭籌第21節 王國棟第370節 電報和任務第483節 回航第307節 建制(五)第670節 共襄大業(七)第668節 共襄大業(五)第216節 瑰寶第323節 過期品第556節 明葡戰爭(八)第662節 救反賊(八)第96節 四大將軍第524節 吳掌櫃的日常(三)第510節 三零式隧發槍第692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第430節 反賊第151節 雙重禮包第669節 共襄大業(六)第427節 病友第676節 北歸第89節 土著貢達第575節 阮春堂和梅西第689節 北歸(一十四)第583節 大淩河之戰(二)第147節 駁運第593節 定約第62節 視察摩雲觀(一)第285節 龍巖戰記(七)第694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三)第154節 黃老爺第171節 德邦第351節 開港(十七)第18節 胡管家第405節 同心圓第174節 看片第594節 上門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489節 特區局面(一)第362節 落腳第686節 北歸(一十一)第256節 樂極生悲第94節 別了,甘第丟斯第12節 屍體第302節 龍巖戰記(二十四)第162節 忍無可忍第716節 收線(八)第682節 北歸(七)第550節 明葡戰爭(二)第339節 開港(五)第186節 福州第44節 丐幫第583節 大淩河之戰(二)第19節 來龍去脈第625節 討逆(三)第262節 工分券和貨幣政策第177節 船廠第488節 獅子洋上第435節 淬火第349節 開港(十五)第57節 李逵李鬼(二)第459節 再造第130節 暫一營第474節 爆吧第166節 買方時代第95節 疏浚新港溪第90節 初次接觸第28節 破莊第401節 綁票知府第715節 收線(七)第340節 開港(六)第137節 鹽場和船廠(一)第589節 攤牌一刻第521節 榜樣的力量第102章 開門迎客第672節 知交第103節 鬥爭開始激烈第216節 瑰寶第237節 剝洋蔥(一)第305節 建制(三)第14節 兩筐石頭第561節 接收(四)第301節 龍巖戰記(二十三)第249節 化工廠(二)第435節 淬火第240節 困獸第31節 塘莊第111節 羊入虎口第570節 海峽治安整飭第76節 江山多嬌第451節 雙鬼拍門第495節 一碗菜粥第125節 鎮宅之寶第629節 討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