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節 飛虎營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穿越衆這次跑來勤王,有着很多針對北方的長遠規劃。這些計劃林林總總,涵蓋了一個勢力所要發展的各方各面。

在這中間,軍隊建設毫無疑問是排在第一檔位的。

一支數量不多,適應北方氣候和地形,隨時能出動的精銳騎兵,是用來鎮宅的核心資源。這個不但必須有,而且要早早開始組建,因爲軍隊成型是需要時間的。

眼下由於情況特殊,北上代表團沒那個資源和時間從新兵開始訓練,所以只能以“僱傭軍”的形勢先招募一批臨時工用來救急。

於是就有了校場徵兵這齣戲。

如果從短期費效比來說,“臨時工”部隊還是相當給力的。

因爲這支部隊既便宜,又“方便”。

雖說安家費和月薪看上去很不少,但是比起軍方在近衛營和特戰隊身上花費的資源來說,這點錢又不算什麼了。

要知道一個正規士兵,軍隊不但要花費資源長時間訓練培養,還要負擔各種隱性支出:傷病,殘廢,死亡。

傷病得免費治療,殘廢得安排工作,死亡得發放撫卹照顧家屬......各種隱性的福利消耗,遠遠超過了那點高工資。就像後世的公務員一樣,看上去工資不高,但是分配到的總資源是超過外聘人員的。

正因爲是臨時工屬性,所以這支部隊使用起來不需要考慮那麼多,炮灰嘛,死了就死了,事後沒有任何麻煩——自然法則。

但是這種情況只能說短期有效。對於志在長期佈局,有着全盤規劃的穿越衆來說,一旦騰出手,臨時工部隊是一定要改造的。

這些人必須要經過正規訓練和洗腦,和其他部隊一樣,成爲合格的“帝國軍隊”後,才能擔當起日後在北方和包括明軍在內的各路人馬作戰的重任。

當然,以上這些都只是長遠規劃。無論北方代表團今後想做什麼,渡過眼下的勤王難關纔是正經。所以從募兵結束那天開始,新徵召的530名騎士就開始了一系列戰前準備。

......................

首先是成軍。

由於在淘汰一些弱者後,五百名士兵剛好組成一個營,所以曹總兵第一時間就宣佈了“飛虎營”的成立,並授予了營官臨時趕製的插翅虎圖案旗號。

飛虎營營官由特戰隊副隊長杜德威掛帥,副營官則由原撫標營千總陳策擔任。

營官之下,是甲乙丙丁戊五個分隊,每隊正式編制一百人,由臨時選拔的土著來擔任正副隊長,由數量不定的特戰隊員來擔任“聯絡官”。

分隊之下是小隊,每隊十人。

飛虎營雖說號稱“輔兵營”,事實上這是一支耗資巨大的精銳騎兵隊伍,終明一朝,這怕是最爲奢侈的“輔兵營”了。

每個飛虎營的正式士兵都會配備雙馬——這只是最低標準,到了戰時,還會根據情況臨時配備三馬甚至四馬。總之,在土豪手中,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

事實上,飛虎營的每一位正兵,都會有兩名真正的輔兵來提供照料馬匹等一系列後勤服務。

這些輔兵都是從之前被淘汰的軍戶以及流民中徵召來的。雖說工資低點,但是管吃管住,還有被提拔爲正兵的機會,也算是後備役了。

於是一夜之間,原本手下數量稀少的曹總兵,突然間就膨脹起來,擁有了將近兩千人的各色屬下。

成軍的下一項是正規化。

具體來說,就是統一軍械,統一服裝。

軍械方面很簡單。由於不需要弓箭,在設計中也不需要和敵軍肉搏,所以飛虎營的制式軍械暫時只有一把馬刀。

在經過磨合期後,熟悉了穿越衆作戰方式的飛虎營軍官層,會配備一些二八大蓋用來和小股的敵人打遭遇戰。

這之後是集體換裝。

秉承某勢力的一慣做法,士兵在入伍前,是必須要完成一系列體檢,“消毒”等衛生防疫環節的。

然而下一步卻出了岔子:一部分新兵對於剃髮頗有微詞。然而軍令就是軍令,到了這個時候,已經簽約拿錢的明人就沒有討價還價這一說了。

總兵大人雖說人傻錢多,但是同樣也會行軍法。這個時候隨便砍掉十顆八顆腦袋,天津衛誰會跑來給倒黴鬼伸冤?所以最終這些新兵一個個都老實剃了頭。

..................

其實單從剃髮本身來說,明人也沒有牴觸得那麼誇張。

後世臭名昭著的“留髮不留頭”,那是在滿清大舉入侵,明人國破家亡的背景下,士紳階層藉助滿清頒佈“剃髮令”的機會,在全國掀起的一波名爲反豬尾巴髮型,實則是反清的浪潮。

而這股浪潮很快便隨着明國在軍事上的敗亡而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大宅門中七奶奶那句話說得很淒涼:“你祖宗纔沒有辮子呢。”

是的,祖宗不留辮子,但是祖宗沒說不留板寸......

莫說是明代,再往上追溯到唐宋,一直以來,僧侶階層都是一個令國民嚮往的階層。

宋代的朝廷,經常會給去地方的大員發一些度牒頂賬。爲什麼?因爲那個時代,度牒就相當於批文,是可以輕鬆賣出去換錢錢的。

這就和後世改開時一樣,政府財政緊張,所以去海南上任的官員,只能先拿一些彩電批文去上任......

而明代同樣如此。朱元璋當初在臺時,沒有濫發的度牒也是很值錢的:市民階層會想方設法出高價拿到一張度牒,成爲正式的僧侶。

成爲僧人有什麼好處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免稅。

要知道像少林寺這種古剎,其實歷代都是當地的大地主。寺產中不但有千萬良田,還有各種作坊酒肆,普通的鄉紳壓根比不了。

所以說,老祖宗其實對於剃光頭或者剃板寸,根本就不牴觸。無論是士大夫階層出家修行,還是占人數最多的市民階層出家“創收”,這都是很自然,甚至是令人嚮往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穿越衆對於治下子民剃板寸這個要求,一直以來並沒有受到大面積的牴觸。至於說像滿清入關時那種拔高到政治道德層面的反抗,就更不曾出現過了。

明人是很現實的:吃老爺的飯,就得服老爺的管。在這個階級分明,路有倒屍的殘酷社會裡,下層人士是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權利的。

所以當將主發怒,準備拖出去兩個廢話多的宰了正軍法後,這些原本還有點微詞的天津爺們也就認慫了——剃頭總比砍頭好不是?何況這些南兵不也都剔了頭。

這之後一切都變得很順利。

明人們在洗完澡,體檢過後,沒有二話就換上了線衣、軍襖和綠色的軍大衣,以及看上去就很高檔的水牛皮靴。

這一套冬季棉服,在外觀上和近衛營的正規士兵沒多少區別,除了釦子:正規兵的大衣是雙排銅釦,飛虎營則是白鐵釦。

拋開怪異的式樣不說,單論軍工品質的外套,這些親身體驗到的明人,馬上就感覺到了舒適性和保暖性。後世通用的軍服,可比十七世紀那些雜亂的棉襖和皮袍子強多了。

之所以要強制剃頭,還有一個軍帽問題要解決。

古代戰士的頭盔之所以要做成鍾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爲古人大多留長髮,所以頭盔需要留出空間,這一點中外皆是如此。

而後世的軍帽,無論是鍋蓋式的鋼盔還是棉質雷&鋒帽作訓帽,都沒有考慮這一點,因爲後世的士兵全部是短髮。

所以飛虎營的新兵們只有在剃完頭後,纔可以換上軍帽。

......................

一切前期的準備工作完成後,面貌煥然一新的飛虎營士兵,緊接着便開始了最重要的磨合訓練。

任務是很重的。想要將五百個散人捏合起來達到起碼的軍隊要求,這個除了加強訓練之外,再沒有別的辦法。

於是從這一天開始,分爲五組的士兵便開始了強化訓練。

科目很簡單:沒有站軍姿和踢正步,所有人上馬出去行軍拉練就好。

在漫長的,故意繞來繞去的行軍過程中,這支嶄新的部隊一邊解決暴露出來的問題,一邊開始磨合挑選人員。

撒出去的隊伍不但要練習各種行軍和作戰隊形,熟悉各種信號傳遞方式,還要隨時從大部隊分化爲小隊,練習隱蔽和野外宿營......總之,新兵們很忙很充實。

這種訓練雖說見效快,但毫無疑問是在鉅額資金的支持下才能做到的。

要知道部隊行軍的耗費是遠遠超過駐紮的。五百人,一人雙馬進行長途拉練,每天所消耗的資源是個巨大數字。明代的軍將是絕對無法辦到的,穿越衆現在就像遊戲中的氪金玩家一樣,爲了那點經驗值,爲了節省時間,爲了一刀999,不惜大肆刷卡......沒準是支付寶。

而就在這邊緊張磨合的同時,北上艦隊也開始返航了。

這一次船隊回航,除了一艘最小的護衛艦留在天津之外,其餘船隻全數裝滿了貨物,一起南下,藉着順風去了上海港中轉。

至於艦隊回程的貨物——除了在底艙裝載了很多蒙古牛皮之外,其餘艙位全部都在本地商行的幫助下,搭載了大量的北方流民,再沒有裝其他貨物。

第557節 明葡戰爭(九)第56節 李逵李鬼(一)第120節 大員的歸屬第567節 人頭談判第70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七)第266節 股東第286節 龍巖戰記(八)第514節 兜截第422節 校場(一)第574節 北部灣整肅第440節 三屯營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第564節 接收(第五卷完)第339節 開港(五)第161節 你也來了第388節 擴大會議第348節 開港(十四)第303節 建制(一)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604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五)第263節 入住第570節 海峽治安整飭第405節 同心圓第461節 過夜第640節 立錐第715節 收線(七)第192節 勘探隊第709節 收線(一)第227節 有光號第639節 火光第329節 劉香的焦慮第475節 金殿撒潑(一)第549節 明葡戰爭(一)第476節 金殿撒潑(二)第343節 開港(九)第681節 北歸(六)第202節 授業第73節 侵略者們第409節 調兵遣將第141節 農場第127節 不服王化第361節 參觀團第635節 鄭和島第330節 劉香的決定第262節 工分券和貨幣政策第622節 大會(五)第197節 漂流節目第610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一)第566節 本地人物的接待第236節 羣賢畢至(九)第119節 原來的主人第116節 夜謀第300節 龍巖戰記(二十二)第202節 授業第138節 鹽場和船廠(二)第673節 幻變(一)第176節 大敵鄭芝龍第116節 夜謀第685節 北歸(十)第222節 荷蘭人在大員第281節 龍巖戰記(三)第679節 北歸(四)第573節 來自北方的團隊第146節 珍珠,又見珍珠第47節 荷月第483節 回航第686節 北歸(一十一)第19節 來龍去脈第52節 新貴第459節 再造第380節 落腳第472節 間隙第85節 管制第648節 赴任之路(二)第122節 利潤點第1節 守株待兔第295節 龍巖戰記(十七)第256節 樂極生悲第359節 開港(二十五)第449節 大貝勒第324節 營養過剩第48節 緊鑼密鼓第144節 林家兄弟第233節 羣賢畢至(六)第716節 收線(八)第474節 爆吧第711節 收線(三)第279節 龍巖戰記(一)第235節 羣賢畢至(八)第542節 成爲股東第1節 守株待兔第42節 反賊們第300節 龍巖戰記(二十二)第699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八)第362節 落腳第568節 落腳事宜第241節 崩潰第416節 天津衛第505節 臺北(四)第64節 粉墨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