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節 私人恩怨

“咚咚咚咚....”

歷史上曇花一現,生不逢時的粟色火藥,這一刻發揮了它燃燒緩慢的優點,在最契合這種火藥的長管重炮炮膛中平穩爆燃,將超過10公斤重的圓形鐵球推出了炮膛。

32記強勁有力的巨響依次響起,像重錘一樣砸在了人們心中;隨之而來的,是一股股從炮管裡噴射出的濃煙和火光。

不到300米的射擊距離,彈道幾乎是以直線方式運行。下一刻,32枚鐵球狠狠砸進了徐宅。

連片的“轟隆”聲隨之響起。

徐宅外牆首先遭了殃。用青磚米汁澆築的古樸牆體完全不能阻擋炮彈,爆出大股灰塵和轟響的同時,牆體或者倒塌,或者被一穿而過。

塗着整扇綠漆,釘着黃銅門釘,代表着主家顯赫門楣的徐宅大門,第一時間遭受到了飽和打擊。

漫天飛起的瓦片木塊中,門檐炸裂,樑柱斷折,兩扇從不開啓的大門首先轟然倒塌,露出了門後富貴堂皇的縉紳人家。

第一輪炮擊過後,艦隊和徐宅之間就再沒有阻礙物了,吃瓜羣衆早已連滾帶爬,哭爹喊娘地退散一空。

緊接着就是第二輪炮擊。

依舊是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依舊是排炮那漂亮的,連續噴射的白煙和火光,站在縣城城牆上的官民,此刻全部張大了嘴,被眼前華麗的視覺+聲光效果震撼得呆若木雞。

在第二輪炮擊中主要倒黴的是徐府前院。由於外牆和大門,轎廳等處在第一輪炮擊中被砸開砸塌,所以這輪炮彈就穿過了上述地帶,砸入前庭。

前庭裡的建築自然也是抗不住的。一通炮彈過後,大堂多處牆壁出現了大洞,擺放着太師椅,大花瓶,牆壁上掛着名畫的議事場所下一刻就被砸成了車禍現場,明晃晃的大洞和屋頂掉下來的檁椽碎瓦將所有陳設都毀壞一空。

彷彿過去了很久,又彷彿過去了一瞬,第三輪炮擊接踵而至。

這次的炮擊,大約是炮口上調了一點的原因,炮彈徑直打入了中庭。

這之後是第四輪,第五輪,第六輪......

波瀾壯闊的炮擊行動一共持續了整整十輪,將總共3.5噸重的炮彈傾瀉進了徐府。

要不說海軍是吃錢大戶呢,3.5噸精鐵炮彈,就在短短半個小時內全部打了出去,這和送禮也沒什麼區別了。

而接受了穿越衆大禮的徐宅,此刻已成了殘桓斷壁的代名詞。府內不但有多處樓宅廳堂倒塌,更多的是屋舍牆壁上露着的明晃晃大洞;再加上遍地屋瓦碎屑,破瓷爛椅,儼然一副末日之後的二次元慘景。

....................

大戰過後是寂靜。

當炮口不再噴吐出煙霧,緩緩收進舷窗之後,濤濤的黃浦江上一片寂靜,縣城關廂一片寂靜,包括城牆上同樣是一片寂靜,哪怕城門內外已經擠滿了人。

原本還在拼命哭喊擁擠,哀求城門打開的人羣也不鬧騰了。所有人都在默默注視着那艘藍色爲底,身繪金線的鉅艦,忐忑不安地期待着對方下一步的動作。

下一步做什麼?裝完逼自然是跑路啊,還能幹嘛?

嘩嘩聲中,錨鏈升起,泥漿被沖刷而下,黑色濃煙復起,風帆鼓脹,艦隊緩緩掉頭,在江面上劃了一個大圈後,揮揮手,沒有帶走一片雲彩,就這樣消失了......留給上海縣的,是320顆富含紀念意義的鐵蛋。

當觀光艦隊退回到張蘇港外的那一刻,本次行動就算是圓滿完成了。

這次岸轟任務,是穿越衆在規則範圍內對江南地主階級權威性的一次強力削弱。320顆鐵球雖說沒有傷人,但是其背後所蘊藏的巨大力量,已經完完全全展示在了敵人的心臟區域。

從今往後,無論是迂腐守舊的地主階層,還是麻木不仁的底層農民,都會被今天這一場活生生的教育節目所觸動。所有當天在縣城內外的目擊者,以及之後去殘桓斷壁參觀的人,無法再對這股力量視而不見。

就像當年的鴉片戰爭一樣,死水一潭的中古社會被硬生生用炮彈砸開,從而引起了人心和思想的鉅變。這之後或許有人會變得更加頑固,更加守舊,但同樣會有願意睜眼看世界的人存在。

穿越衆今天的所作所爲,就是在撕破對手虛弱外殼的同時,

順便砸下一根思想的釘子。

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投資和暗示。等到未來,當天災和人禍一遍遍刷洗江南大地的時候,自然會有很多人想起今天這一幕,想起這股力量,從而邁上“尋求力量”的道路。

每多一個這樣的人,守舊勢力的基本盤就會縮小一分,直至社會變革的那一天,穿越衆就會花費最小的代價搞定一切。

.......................

裝完逼後艦隊雖說迅速離開了作案現場,但那主要是爲了消弭民衆騷動,迅速平息事態,並不代表曹總兵就怕了誰。

所以曹總兵接下來就坐鎮張蘇港港務局大樓,開始等待一波波上門的問罪人。

頭一個來得自然是崇明千總於富貴。得知曹大人炮打上海縣城後,驚恐的於富貴先是以爲曹海盜反了,在營中大喊吾命休矣。

緊接着打聽到真相後,於千總還是被嚇尿了:理論上那支艦隊可是從自家防區跑去的上海縣,這邊還提前派人去傳了信。現如今姓曹的做出這等駭人聽聞的大事,他姓於的肯定也脫不了干係。

於是於千總就上門問罪了。

不過以他的級別,所謂的問罪那也是個笑話。有見過跪地問罪的嗎?堂下何人狀告本官?

所以跑去問罪的於千總就被曹總兵三言兩語打發走人了:“此乃私人恩怨,不干你事。至於事後首尾,本將一力承擔,不會讓於千總你難做。來人啊,看賞。”

於千總就這樣被打發了出來,連5分鐘都沒到。

第二個上門的,自然是上海縣令陳昌允了。身爲父母官,無論內情如何,陳縣尊自然是要爲子民討個公道的。

曹總兵這邊倒是沒有怠慢,見面行禮看茶後,總兵大人便將一干劣紳和自家產業之間那點破事統統倒給了陳縣令,然後很委屈地一攤手:“吾之奈何?”

沒想到陳縣令卻不理這個岔:“哼,即便如此,大人操巨舶入黃埔,發炮轟打民宅,大明200餘年來,此等狂悖之舉也是聞所未聞。本官身爲一地父母,守土有責,稍後還是有一份彈章上京的。”

張冬東聞言冷笑一聲:“文官彈劾武官,那也平常,陳父母儘可自便。只是近日皇上被圍在京城,大約沒心思看你那份彈章了。”

“哼,這就不勞曹大人掛心,下官告辭。”

“不送!”

於是上海縣和曹總兵之間,就這樣不歡而散了。

接下來理論上應該是松江府派人來興師問罪。然而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所以松江府方岳貢對此事裝聾作啞,除了發來一份不痛不癢的文書過問一下後,就沒聲息了。

第一波反彈過後,沒用多久,第二波緊接着就到來了。

儘管穿越衆已經有意控制了岸轟事件的力度,沒有做出大肆殺戮之類落人把柄的事情,但是畢竟這件事太過玄幻,大明最穩固的江南腹地竟然被“自己人”的鉅艦轟了個底朝天?

所以當整個南直隸,尤其是南京方面得知消息後,一道道措辭嚴厲的公文和一些使者很快就找上了門。這些人包括但不限於南京鎮守太監,南京魏國公府,南京兵部,應天巡撫衙門,以及早已和曹總兵翻了臉的南京錦衣衛衙門。

這些掌握了南直隸軍政大權的衙門,無一例外都對這次事件表達了非常嚴重的關切:這一次你曹川能“混”進黃浦江,那下一次呢,是不是要翻臉“殺”到南京城下?姓曹的你到底要幹什麼?

於是張冬東這邊就開始了一波辛苦地解釋溝通工作,然而這沒什麼卵用,一大票彈章依舊在去往京城的路上了。

畢竟明朝的官兒都不是傻子——這一次突防事件,令原本就被人猜忌的招安總兵曹海盜名聲更加不堪,整個南直隸的上層官場現在對他極度防備,包括江防在內的一些軍事部署也開始了緩慢的調動和增強。

這一次穿越衆的黑炮管子,是真捅到老爺們的肺管子上了。

好在這些反彈也都在穿越衆事先預案之內,所以曹總兵這邊倒沒有亂了陣腳。做好解釋工作的同時,他這邊也儘可能給各路大佬送上了厚禮:公事上大家這次紅了臉,可私人關係還是有必要維護的,畢竟不打不相識嘛,誰也不會和萬寶路打火機過不去不是?

這邊忙碌着善後工作的同時,被挑出來北上的三艘艦艇也在努力補給中。

由於上海和天津之間有整整1000公里的海路,而這一次北上途中又沒有補給點,所以幾艘機帆船必須儘可能多得裝上補給,以便跨過漫漫海程。

補給品中最重要的是煤炭。

有了煤炭,艦隊纔有了關鍵時刻變身的底氣,所以這次連甲板上都堆滿了煤包——這有點像對馬海戰之前的俄艦隊。

好在這個位面,北方的敵人不會有炮艦,對馬海峽也不會有本子艦隊,所以甲板上堆一點煤包還是沒問題的。

第270節 表兄弟第327節 會議(二)第715節 收線(七)第629節 討逆(七)第114節 同船不同命第392節 碧血丹心第422節 校場(一)第519節 邊塞基建第654節 邸報上的信息第498節 出逃第270節 表兄弟第100節 兩個世界的家底第346節 開港(十二)第239節 火燒連營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156節 卡位第530節 吳掌櫃的日常(九)第687節 北歸(一十二)第426節 求醫第378節 肥羊第189節 夜會熊文燦第381節 特殊使者第391節 那個男人第249節 化工廠(二)第501節 吃貨第274節 聖光照耀第43節 合作模式第598節 撫遠號條約(二)第28節 破莊第63節 視察摩雲觀(二)第495節 一碗菜粥第249節 化工廠(二)第240節 困獸第603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四)第347節 開港(十三)第617節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下)第49節 齊備第646節 站長第285節 龍巖戰記(七)第662節 救反賊(八)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670節 共襄大業(七)第403節 進擊的湖匪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713節 收線(五)第144節 林家兄弟第205節 殺王(二)第206節 殺王(三)第178節 備戰工作第386節 節奏感第561節 接收(四)第663節 救反賊(九)第543節 使節培訓第538節 談話(一)第590節 上賊船下不來第637節 箭第71節 散沙第607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八)第540節 商號清盤第543節 使節培訓第317節 草料第90節 初次接觸第181節 入役第704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三)第550節 明葡戰爭(二)第689節 北歸(一十四)第235節 羣賢畢至(八)第703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二)第117節 政局第347節 開港(十三)第354節 開港(二十)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第502節 臺北(一)第560節 接收(三)第562節 接收(五)第713節 收線(五)第561節 接收(四)第251節 後遺症第112節 終遭毒手第582節 大淩河之戰(一)第593節 定約第449節 大貝勒第412節 觀光第352節 開港(十八)第489節 特區局面(一)第518節 徭役第457節 各方(二)第97節 居者有其屋第106節 齊備第642節 小年第491節 李大嘴第51節 血舞第272節 西班牙人的選擇第360節 去舟山第315節 胚胎移植和馬政第614節 廣州的白天第158節 小書房第149節 臺江防禦方案第78節 本子第68節 行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