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節 土地政策

“情況怎麼樣?”

看到米碩進門後,方臉大耳,靠在一張堆滿了文件的辦公桌後的樑樂天微笑着問到。

“有喜有憂啊!”米碩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出苗情況不錯,就是被霍雄逮到,答應了2萬畝飼料田。”

樑樂天聞言呵呵一笑:“遲早的,你早點答應他不就沒事了嗎?”

“問題是這樣一來,咱們原本計劃的30萬畝新田,壓力又要大不少了。”

“是啊,壓力不小。”樑樂天自從當上閣臣後,樂天的時候就少了很多。

他仰身往椅背上一靠,用手指揉了揉眉心,語氣有點無奈:“早上晨會,我專門找鄒國慶聊了。現在的問題不光是拖拉機,化工廠前兩天又出事故了,硫酸生產線一口氣死了6個,場面很...難看,現在全線停車檢修了。”

“這他孃的......”一貫心寬的米碩聽到這個消息後也忍不住罵娘了:“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硫酸是生產速效磷肥的原料,鳥糞石需要和硫酸反應,才能從緩釋肥變成易於植物吸收的正常磷肥。

在氮磷鉀這三大肥中,原料收集困難的氮和鉀就不用提了,而臺北火山硫磺合成硫酸+海島鳥糞合成磷肥這一工藝流程,原本是窯區唯一還算得上穩定的肥料供應路線——儘管這點可憐的磷肥產量還不到1千噸。

現在可好,硫酸生產線停了,米碩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磷肥也要完。

罵了一句後,米碩又問道:“拖拉機又是怎麼回事?”

“據說是什麼燃燒室壓力攻關小組失敗了......我也不太懂,反正答應好的10輛拖拉機要延遲交貨。”

......米碩聽到這裡,已經無力吐槽了。

在後世,拉着8米長摺疊犁的大型拖拉機,一小時能耕地180畝。也就是說,每分鐘能耕三畝地。而穿越衆造出來的煤氣拖拉機,每小時只能耕50畝地,效率連人家的零頭都沒有。

這種拖拉機耕地的場景,在後世國內的大部分地區是看不到的。還是那句話:山區只能用牛。少數像東北那種大平原地形,又牽扯到地權問題——除非承包了整村整鄉的土地,然後將私人小地塊拼成大田,否則沒人會買拖拉機來耕田。

而穿越衆現在面臨的局面,和後世剛好是相反的:土地太多,荒原大片,拖拉機遠遠不夠。至於私人業主,乾脆就沒有......這裡又牽扯到了土地政策問題。

理論上講,現在臺南平原所有的耕地,地權都是由政府劃撥給糧食總公司的。所以米碩作爲總公司法人,他在名義上就是天字頭號大地主:臺南的總面積有四千多平方公里,換算下來是六百萬畝耕地。

當然了,未來有一天,糧食總公司肯定是要分家產的......資本社會嘛,不給穿越衆分家產,老爺們拿什麼起家?

所以即便是現在,穿越政權也沒有拒絕私人來買地:穿越衆最終的目的就是將平原分割成類似北美的私人農場形態,所以只要有人來買,總地主們都是持歡迎態度的。不然呢,老爺們自己去耕那幾百萬畝地?

是的,任何人都可以從糧食公司手裡買地當地主——只要能達到要求。

什麼要求呢?第一當然是有錢了。

這邊賣農場,500畝是起步價,而糧食公司的溫馨推薦數目是2000畝起。所以說,99.99%來到大員的窮鬼移民是買不起農場的。

而少數帶着銀子的土老財和商人則是不敢買。

和土老財概念中的土地不一樣,穿越衆的農場可不是用來讓老財招佃收租用的。在這邊的土地上,且不說壓根就僱不到佃戶,即便僱到了,一個糧食季結束後,老財全家就得去要飯。

是的,某個政府針對私人農場的稅率,是按照一戶農場主+幾個臨時工來制定的。

也就是說,農場主一家僱傭拖拉機耕地,買農藥化肥,再用機械化收割......2000畝土地的收穫在繳完所有成本和稅收後,也就是一戶富農,或者說中產家庭而已。

這種情況在後世的美國很常見:擁有私人牧場或者農場的紅脖子說起來都是百萬千萬富翁,但是他們的資產都是不動產,流動資金是很匱乏的。

大部分農場主都欠着銀行的貸款,一旦有天災人禍,這些富裕人士同樣要失去祖傳的家產。

而跑到大員的少數老財,現在面對的就是這種情況:在穿越衆設計好的土地政策下,老財那種低效率的佃戶+鋤頭模式,買地後的第一年就會破產。

所以在研究完土地政策後,原本興致勃勃的老財就全部給跪了——他們無法理解這種奇怪的土地政策,大部分人還以爲這是當地官府的一種騙錢把戲。

要知道,一戶高效率的農場主家庭,獨享2000畝地的收穫都活得如此緊張,而老財們繼續和佃戶攪在一起,那是是必死無疑的。

事實上老財在這裡除了腰包有點銀子外,也就是無權無勢的普通人家——明國功名在大員不通用,爲非作歹,橫行鄉里那一套更是想都別想。

於是現在的局面就擰巴了。

糧食公司恨不得把所有開出來的田地都賣給私人農場主,自己只負責提供技術支持就好。然而這邊除了窮鬼就是滿腦子舊思想的老財,穿越者期望下的那種有知識,有技術,有財力的新型農場主一個都沒有......

所以土地一直都賣不出去。

這就是米碩他們頭痛的原因:整個社會太新太嫩,缺乏合格的中產階級。這樣一來,他們這些掌握着資源的人就無法把精力集中到技術升級上,只能埋頭去耕田開荒,這其實是對穿越人士的一種浪費。

......

米碩聽完兩個壞消息後,頭疼不已,已經在考慮後路了:“唉,這樣的話,那咱們就只能壓縮開荒的畝數了。”

然而樑樂天這時反倒從椅中坐起了身:“不,不但不能縮減,反而要擴大開荒面積!”

“堤外損失堤內補!”樑樂天說到這裡,起身揹着手在屋裡踱起了步:“肥料跟不上,就更應該擴大種植面積。抓好田間管理的話,怎麼說也要比明國那些耕地的產量高。”

樑樂天說到這裡,擡手看看腕錶:“今天來不及了,我這邊事多,明天咱們下去轉轉。”

米碩點點頭後就出了門。而樑樂天在短暫休息了一會後,又埋頭在了無窮無盡的案牘和會議中。

原本按照他的性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田間旅行纔是正該當的。但是現在不成了:截至1628年底,穿越衆控制下的常住人口數已經飆升到了40萬人,流動人口數也在5萬以上。

即便是後世,45萬人也是一個標準縣的人口了。而要管理這些人口,就勢必要有一部分脫產的幹部專門坐辦公室......譬如內閣諸公,譬如一些配套的文員。

這不是官僚主義。當一個勢力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就必然會出現專職的文官。樑樂天現在再也不能和以往一樣,遊蕩在田間地頭,身後帶着幾個下屬就地辦公了。

第二天一早,兩人從赤崁區政府出發,依舊坐着電三輪,帶着辦公室主任。

從赤崁一路往東,穿過大批的住宅區後,隨着路面材料從瀝青退化成煤渣和碎石,路兩旁也就順勢出現了種着各種植物的田地。

由於這個時期的臺南平原還很原始,臨近海峽一邊的沿岸土地全部是鹽漬地和泄湖,所以穿越衆選擇開墾的土地帶,就聚集在了中央山脈和海岸之間的平原上——山脈近處的土地由於下面是石層,同樣也不適宜農業活動。

也就是說,現如今沿着臺江修建的赤崁區和大批住宅小區,都是建在了鹽漬地上,沒有侵佔農田。

所以當農作物出現在路旁時,三輪車其實已經從海邊徑直往東行駛了將近10公里的路程。

路邊的農作物品種很雜:水稻、玉米、土豆、紅薯、甜菜、大豆、甘蔗、高粱、大麥......等等等等。

總之,來自天南海北的農作物,不論是大明的還是西洋的,不論是土著的還是進口的,這邊都有劃撥出來的試驗田。

這些針對幾乎所有農作物的試驗田,是在去年樑樂天和米碩初到大員時就開始着手推動的。

這時一項必須做的功課:關於1627年之後的臺南氣候,土壤的情況,歷史上是沒有記錄的;所以穿越者必須要先搞一撥試驗田,才能掌握此地的詳細農業數據,在農作物品種上做出針對調整。

原時空盤踞在這裡的荷蘭人倒是在日記上記載了一些簡單的天氣數據,但是這點資料內容太簡單,遠遠達不到曾經當過農技員的樑樂天和米碩的要求。

而經過這一年多的培育種植後,糧食公司這邊已經掌握了詳細的臺南土壤,氣候,水利等各方面的數據。可以說今後的各種大田作物之所以能順利成長,這些數據纔是基礎。

看着沿途掠過的一塊塊農田,聞着各種農作物散發出來的果實味道,兩個坐在電三輪上兜風的穿越者,此刻心情莫名好了很多。

揮手示意車隨意停在路邊後,樑樂天站在一塊滿地藤蔓的大豆田埂上,使勁跺了幾腳後,擡頭說道:“我覺得還是老辦法靠譜,所有新田初播,品種就選大豆,其他作物不考慮。”

第289節 龍巖戰記(十一)第673節 幻變(一)第422節 校場(一)第35節 綁票(二)第722節 腹心第638節 灘頭的坑爹事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315節 胚胎移植和馬政第498節 出逃第90節 初次接觸第473節 彈劾第439節 老孫頭第684節 北歸(九)第338節 開港(四)第398節 連續打擊第466節 解惑第87節 談判(一)第153節 妹子第570節 海峽治安整飭第51節 血舞第321節 脫毒第324節 營養過剩第331節 劉香的應對第295節 龍巖戰記(十七)第64節 粉墨登場第303節 建制(一)第612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二)第541節 頭籌第718節 清場第177節 船廠第193節 蚊子叮大象第598節 撫遠號條約(二)第99節 許心素第458節 華容道第98節 玄武岩第300節 龍巖戰記(二十二)第400節 方岳貢第585節 同舟共濟第534節 課程第189節 夜會熊文燦第155節 希高堂第339節 開港(五)第86節 崑崙人第522節 吳掌櫃的日常(一)第280節 龍巖戰記(二)第360節 去舟山第287節 龍巖戰記(九)第440節 三屯營第188節 焦姐第335節 開港(一)第304節 建制(二)第691節 北歸(一十六)第101章 參政議政第430節 反賊第163節 新服務第49節 齊備第646節 站長第358節 開港(二十四)第40節 蘿蔔開會(二)第51節 血舞第362節 落腳第462節 接觸和態度第437節 休假第633節 聯軍第186節 福州第450節 直線第507節 PPT第70節 接觸第173節 買櫝還珠第285節 龍巖戰記(七)第328節 會議(三)第156節 卡位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447節 打援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120節 大員的歸屬第525節 吳掌櫃的日常(四)第24節 出山剿匪第282節 龍巖戰記(四)第495節 一碗菜粥第299節 龍巖戰記(二十一)第248節 化工廠(一)第423節 校場(二)第353節 開港(十九)第366節 政策第343節 開港(九)第672節 知交第229節 羣賢畢至(二)第451節 雙鬼拍門第126節 新年會議第413節 炮打徐府第572節 鴻基堡第584節 大淩河之戰(三)第42節 反賊們第319節 大田作物第178節 備戰工作第473節 彈劾第400節 方岳貢第422節 校場(一)第440節 三屯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