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節 西班牙人的選擇

時間回到5月底。當時西班牙人從臺北出發的阿利坎特號路遇元鬥號,然後被劫持到大員,最終被強行塞了些貨物後當了一次使者。

而當6月初迭戈·桑多瓦少尉駕船回到馬尼拉後,頓時引起了轟動。

胡安·尼諾·德·塔波拉總督在欣喜地看完那些外交文件後,又親眼觀看了兼職泥瓦匠小安德雷斯·伊涅斯塔的抹紅磚水泥表演,最終他決定把這些線條整齊的優質紅磚和神奇的水泥用在馬尼拉新建的炮臺上。

至於那些生絲,絲綢,天鵝絨和其他包括玻璃品和瓷器在內的日雜貨物,則很快被馬尼拉城內的商人,貴族和教會瓜分一空。

而被關押在監獄裡的米沙鄢人囚犯和城中的乞丐,流浪漢,醉鬼們,最近的日子突然間變得難過起來:警務長和他麾下的警衛們一夜間變得公正嚴明,很多沒有家屬前來交保費的流浪者都開始消失了。

儘管總督大人還在和官員們討論協商,但是嗅覺靈敏的商人們已經開始組織貨源了——當迭戈·桑多瓦少尉在大人物的宴會上將穿越國的貿易條件都說出來後,當場就有很多人想到了那些近乎免費的乞丐和米沙鄢人囚犯。

主的子民對於將一慣桀驁的米沙鄢人和馬來人變成奴隸沒有任何心理障礙......馬尼拉已經進口了很多黑奴,現在出口點黃種奴隸也是上帝的旨意,城裡面只要留下溫順的他加祿人就可以了。

......

而就在商人們積極組織“貨源”的時候,胡安總督在經過兩輪短暫的會議後,不但全面迴應了大員方面的貿易要求,他還順勢派出了一位年輕的特使——和自己有着拐彎抹角親戚關係的胡安子爵。

西班牙人如此“反應激烈”是有原因的。

縱觀已經在東亞站住腳的這些殖民勢力,如果刨除掉那些不入流的角色,譬如丹麥東印度公司後,那麼在現有的荷蘭,葡萄牙,西班牙這三強中,現如今只有西班牙人混得最慘。

事實上,即便是眼下還很弱勢的英國人,依舊在殖民和貿易方面體現出了勃勃生機。

然而西班牙人的地盤始終處於危險中。

危險並不是來自火炮和戰艦,而是貿易格局——早已沒了開拓精神,習慣了用白銀買買買這種貿易方式的西班牙人,已經失去了自身的造血機制,淪落成了貴金屬的搬運工。

和英國荷蘭這種開創事業,有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勢力不同。西班牙人現在就像那種坑爹富二代,他們只會從老子兜裡拿錢去花,自身卻沒本事投資掙錢。

然而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30年戰爭導致的歐洲白銀緊縮,哈布斯堡王朝滔天一般的軍費,這一切都讓裸泳的西班牙人露出了屁股:每年從南美挖出來的白銀甚至還不夠支付那些貪婪的商人們的借款利息。

在這種局面下,西班牙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開始日漸萎縮也就不稀奇了......爸爸兜裡沒錢了,二代們日子自然不好過。

大餅臉們甚至將這種基因完美地遺傳給了後代:委內瑞拉。

國民收入曾經一度高居世界前十的委國,在有錢的時候寧可全民發福利也不願搞點基礎工業,然後油價一跌,通脹80000%......縱觀歷史,也就津巴布韋能比一比了,空一格都未夠班。

總之,沒有自我造血能力的國家,就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無論搬運的是白銀還是石油。一旦國際局勢發生變化,第一個跪的就是他們。

17世紀的菲律賓同樣不例外:荷蘭人已經以香料羣島的香料爲核心,在東亞建立起了自己的貿易渠道和運銷網絡,各種三角貿易做得風生水起。

然而西班牙人現在卻越活越回去了:隨着王室補助金的減少,馬尼拉一直賴以爲生的“中國—墨西哥”的中間商貿易也日漸萎縮;西班牙人在和其他殖民者的競爭中,局面變得愈發劣勢。

而就在這個時候,晴天一聲霹靂響:爸爸來了。

所有穿越衆提出的貿易條件,在西班牙人看來都是屬於眼下最迫切的需求,沒有任何理由拒絕。至於那座小小的城堡,笑話,伊比利亞人民丟起殖民地來都是論塊的,針尖大的城堡根本不在紳士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事實上,一旦從大員得到足夠的明國貨物,那麼臺北的那點基業本身就失去了意義:當初之所以在臺北築城,不就是爲了吸引明國商人嗎?

......

在這種情況下,一次西班牙人少見的高效率行動開始了。馬尼拉方面不管三七二十一,對戰略局勢早就焦慮不安的高層以極快的速度出發了兩艘裝載着奴隸的商船直奔大員。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胡安總督,還在和各路人馬交涉關於奴隸貿易的許可,份額和稅額中......

貿易船隊由“穿越人民的老朋友”迭戈·桑多瓦少尉繼續擔任船長,船上的旅客包含了不下10人的商人團隊,以及用來試水的400個奴隸,當然,還有特使先生。

而船上的貨物則是根據穿越衆給出的貿易清單準備的:大量的菲律賓稻米和少量類似於蕉麻,印度棉花這種土產。當然,最重要的銀幣肯定是不能少的。

一個星期後,船隊就順利抵達了臺江碼頭。馬尼拉距離臺南的直線距離只有950公里,順風的話,最多隻需要一星期的時間。

來到大員後,一切都沒有讓大餅臉們失望。宛若魔幻般的鋼鐵機器,漂亮整潔的街道和建築,這一切都證明了迭戈少尉在馬尼拉時並沒有撒謊。

而始終抱着懷疑態度的商人們在見到穿越衆製造出的各式工業品後,不由得欣喜若狂。

事實上,船隊中那些有識之士最激動的一刻,反而是奴隸的順利出手的那一瞬:馬尼拉從這一刻起,終於擺脫了空殼中間商的身份,就像荷蘭人有了香料一樣,西班牙人現在也有了一種取之不盡的“拳頭產品”,這比什麼都重要。

第88節 談判(二)第518節 徭役第589節 攤牌一刻第153節 妹子第156節 卡位第636節 甲板話語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555節 明葡戰爭(七)第352節 開港(十八)第415節 北上第725節 接力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第609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第163節 新服務第666節 共襄大業(三)第146節 珍珠,又見珍珠第377節 古道熱腸第328節 會議(三)第9節 有錢啦第624節 討逆(二)第626節 討逆(四)第463節 懟第525節 吳掌櫃的日常(四)第177節 船廠第248節 化工廠(一)第173節 買櫝還珠第695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四)第306節 建制(四)第673節 幻變(一)第609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第78節 本子第646節 站長第196節 夜景第302節 龍巖戰記(二十四)第126節 新年會議第327節 會議(二)第297節 龍巖戰記(十九)第240節 困獸第590節 上賊船下不來第419節 展布第78節 本子第570節 海峽治安整飭第541節 頭籌第144節 林家兄弟第413節 炮打徐府第408節 步步緊逼第553節 明葡戰爭(五)第457節 各方(二)第379節 到站第4節 暫住第307節 建制(五)第311節 瘟疫第266節 股東第161節 你也來了第501節 吃貨第505節 臺北(四)第383節 上硬菜第32節 年夜驚變(一)第681節 北歸(六)第672節 知交第582節 大淩河之戰(一)第457節 各方(二)第196節 夜景第619節 大會(二)第97節 居者有其屋第535節 大衛星第714節 收線(六)第280節 龍巖戰記(二)第199節 外強中乾第675節 幻變(三)第76節 江山多嬌第458節 華容道第252節 機械廠第446節 傻狗第636節 甲板話語第220節 兩手準備第156節 卡位第113節 種瓜得瓜第32節 年夜驚變(一)第375節 公文的由來第704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三)第405節 同心圓第604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五)第211節 殺王(八)第292節 龍巖戰記(十四)第76節 江山多嬌第433節 檢驗成果第486節 黑導遊第95節 疏浚新港溪第469節 晨光第24節 出山剿匪第566節 本地人物的接待第112節 終遭毒手第597節 撫遠號條約(一)第118節 公開信第713節 收線(五)第160節 亮相第271節 下午茶第157節 滯銷第379節 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