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節 殺王(八)

在後世海洋局公佈的資料中,福建擁有大小海島2214個。也就是說,哪怕是福建本地人,也絕對說不全家門口的島嶼名稱。這些島嶼大者如縣郡,小者半畝地,如碎星一般分佈在福建沿海,尤以福州至莆田之間的洋麪上島嶼最多。

1628年6月24日,三艘掛着潔白軟帆,線條優美的巡洋艦,已經埋伏在了湄洲羣島的一處無名小海灣裡。

以劉哲爲司令的海軍特遣艦隊,是和鄭氏船隊幾乎同時出發的。兩者的區別是:鄭芝龍清晨從福州港出海,而與此同時,特遣艦隊從大員港出海。

眼下已經是6月下旬。從太平洋方向刮來的東南季風,使得特遣艦隊橫跨海峽的行動,僅僅依靠風帆,全程便得以保持了12節+的高速。當艦隊從大員拉出一條斜線,來到莆田沿海的湄洲島一帶時,總共300公里的路程,只用去了14個小時的時間。

黑夜是難不住穿越者的,艦隊很快就在湄洲島附近的無名小島中,選擇了一處面向福州方向的小海灣,下錨定泊。

選擇湄洲島外海伏擊鄭氏船隊是有原因的。從閩江口出福州的鄭氏船隊,很快就會在南下過程中,遇到以平潭島爲核心的複雜羣島地形。

這一帶屬於福清外海,大小島嶼密佈,航道曲折,不可控因素太多,不適合高速船隊機動。整塊羣島區域,要一直延伸到南日島以南,海面纔會空曠起來。

所以特遣艦隊就把伏擊位置定在了湄洲島和南日島之間的洋麪上——再往南,就進入泉州地界,離鄭氏大部隊有點近,不保險。

至於鄭氏船隊,則早在天黑前就下錨停船了,福船上可沒裝雷達和聲納。鄭氏現在是從北往南,逆風,一個白天的時間,福船隊無論如何跑不出南日島的範圍。

事實上,穿越衆現在很清楚鄭氏船隊的位置。

送給我鄭的那塊懷錶,只是用來定位他本人的——懷錶裡的電池和發報裝置太小,所以監測距離不遠。至於鄭氏船隊......如此重要,耗費了無數資源的大型行動,穿越衆自然不會把希望寄託在一塊小小的懷錶上。

就在鄭家船隊停泊在福州碼頭那幾天,福州站已經通過不同的官府中人,將幾件“禮物”送進了船隊。這裡面還包括巡撫衙門的當紅贊畫黃舉人的一件禮物:銅佛。

大肚銅佛是在老熊送行的當天,才最後由黃舉人託付給鄭芝虎的。而鄭芝虎也當場做了保證:一定會把銅佛帶到漳州某位黃老爺的同年那裡。

所以,特遣艦隊現在很清楚鄭家船隊的位置:電腦的液晶屏上,清晰顯示出位於南日島北方的幾個紅點。

......

第二天一早,湄洲島外海。

特遣艦隊正在洋麪上緩緩兜着圈子。已經接受正規訓練半年多的水手們,正在顛簸的甲板上完成着一系列戰前工作:操帆,洗刷甲板,維護火炮,捆紮物品......整個場面井井有條,忙而不亂,充分體現出海軍衆辛苦訓練的成果。

這些水手今天統一穿着靛藍對襟短褂和貼腿7分褲。另外,他們腳上今天穿的是皮鞋:水牛皮鞋。

隨着福州城裡大批物資被採購到位,紡織廠也終於有了足夠的苧麻用來織布。和牛仔布類似的,由30支乘3股的苧麻線織成的斜紋仿牛仔布相當給力,一出廠就成了軍人和工人通用的主力服裝用料。

除了沉重和用天然靛藍織染後容易掉色之外,這種布幾乎沒有缺點,所以海軍大批使用這種布料來製作服裝。

至於昂貴的皮鞋,這是沒辦法的事——穿越衆不能容忍在戰場上,自己的士兵還穿着LOW逼的草鞋。所以,講真,今天這次行動,某些人真的是咬牙出血了的。

皮鞋工藝對某勢力來說不值一提。200多個穿越衆裡,“生前”在溫州幹過皮鞋這一行的不下5個,包括著名的溫州皮革廠都有人幹過。

皮鞋的難點在於材料。

臺灣能提供大量的鹿皮,但是沒有牛皮。鹿皮這玩意用來做柔軟的高檔箱包那是極好的,但是用在天天搞越野訓練的士兵腳上,就很不合適了。

所以暫時只能從海對岸進口的牛皮,現在就成了緊俏商品。這些發給士兵的大頭皮鞋,通常在磨合幾天後,都會被細心保存起來,只有慶典和類似於今天這樣的戰鬥,纔會上腳。

......

穿着燈草灰顏色的陸軍士兵,這會也輪流在船舷旁練習觀瞄。原本決定是每船派駐50個陸軍士兵的,後來考慮到空間問題,就縮減了一部分數量。

之所以穿有點土的燈草灰軍服,原因在於這是目前最容易搞到的植物染料之一。至於今後化學染料搞定後,是走英帝大紅色龍蝦兵的熱酷路線,還是走德二鐵灰色的冷酷路線,這個目前一直有人在撕逼,還沒定下來。

現在已經是6月25日上午10點。這支集中了穿越軍隊精華的艦隊,就像幾條懶洋洋的鯊魚一樣,正緩緩遊動在湄洲島外海,等待着獵物上門。

而一幫穿越軍官,此刻正集中在旗艦301號的艉樓裡,集體關注着電腦屏幕上代表鄭家船隊的紅點位置。

“要我是鄭芝龍,見到船隊的第一時間,就掉頭往大陸方向跑,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穿着一身淺色熱帶迷彩,身板有旁人兩個寬的陸戰隊司令錢鐵山,這時正在船艙裡大放厥詞。

“那也要他知道我們的厲害才成。”海軍司令劉哲這時把筆頭“吧嗒”一聲扔在了戰術臺上,然後笑呵呵地看着身旁一個留着三七分,穿着灰夾克衫的男人:“馬局,老鄭知不知道咱們的厲害?”

“你們太小看鄭芝龍了。以他對我們的瞭解程度,掉頭跑是大概率事件。”

馬躍,前國安局專業人士。此人穿越時間不長,穿越後憑藉着他獨特的專業,很快當上了情報局副局長,一步登天。

“大員現在每天幾乎都有船進出,根據我們的觀察,各路探子還是相當活躍的。所以,鄭芝龍對我們的實力,尤其是武力方面,應該是有清晰判斷的。”

聽完馬躍的意見後,劉哲倒是沒怎麼驚訝:“無所謂,我們對所有情況都有充分考慮。他跑與不跑......都是一個樣。現在咱們唯一需要關注的,就是鄭芝龍會從南日島哪一邊繞過來。”

......

位於特遣艦隊北方的南日島,形狀就像個啞鈴一般橫在海面上。如果鄭氏船隊不久後從靠近大陸一邊的南日海峽南下,那麼特遣艦隊就要繼續在相對寬闊的湄洲灣外海候敵:衝上去的話,鄭家船隊就像方纔所說,很可能會逃向只有5公里不到的大陸沿海。

如果鄭家船隊走南日島外海的話,那麼那麼特遣艦隊就可以衝上去了:距離大陸20多公里的海程,足夠襲擊者將福船全部打沉。

隨着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從海壇島海峽南下的鄭氏船隊,漸漸接近了橫在前方的南日島。就在三艘船上的穿越衆密集註視之下,屏幕上的紅點開始緩慢改變方向,向南日島外海移動過去。

“轉舵,滿帆北上,輪機房開始加煤預熱。”當劉哲確定屏幕上的紅點已經移動到南日島東端的時候,就開始下達了全軍北上的命令。

很快,特遣艦隊的三艘就排成了戰列線,滿帆全速北上而去。而30多公里外的鄭氏船隊,此時正頂着逆風,在繞過南日島的途中。

雙方之間現在的距離是30多公里,也就是說,只需要不到1個半小時,特遣艦隊就可以從湄洲島外海殺到南日島外海。而由於兩支船隊是相對而行,事實上用不了那麼多時間:大概最多1個小時,雙方就會相遇。那個時候,福船隊應該將南日島甩在身後10公里左右。

海軍軍官們的圖上作業還是比較準確的。50分鐘後,當特遣艦隊按計劃來到鸕鶿島附近時,望鬥裡的瞭望手已經明確報告:前方發現船隊。

鸕鶿島是一個巴掌大的小島,面積只有1.2平方公里,位於南日島和湄洲島之間的洋麪上,是這一海域少數幾塊散碎小島之一。

而此刻距離鸕鶿島不遠的鄭氏船隊,也已經發現了迎面而來的特遣艦隊。

當鄭芝龍聞訊從船艙裡出來,拿着黃銅望遠鏡觀察時,顯示在鏡頭裡的,是三艘線型優美,帆面鼓張,正在風馳電掣一般迎頭駛來的怪異帆船。

“是那夥髡人的船,全軍上甲板,備炮。”年輕的首領在第一眼看到來敵後,立刻判斷出了對手的身份,然後冷靜地下了戰鬥命令。

此刻的鄭芝龍,沒有絲毫僥倖,因爲他很清楚對手的實力和意圖。事實上,沒有人知道他在很久之前,就往大員派去了各種職業的探子。所以,無論是穿越衆的機槍和意大利炮,鄭芝龍都很清楚這些武器的射程和威力。

另外,當301號驅逐艦還在大員外海測試的時候,他就已經得到了關於這艘船的圖案。

所以,他在下達了第一道備戰命令後,緊接着又下達了第二道命令:“轉帆,往陸地方向走。”

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327節 會議(二)第475節 金殿撒潑(一)第681節 北歸(六)第616節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上)第13節 備戰備荒第200節 展銷會第224節 噩耗第109節 戰略相持第390節 何以解憂第232節 羣賢畢至(五)第102章 開門迎客第726節 歷史(一)第500節 自己人第549節 明葡戰爭(一)第182節 三大肥第233節 羣賢畢至(六)第483節 回航第208節 殺王(五)第654節 邸報上的信息第507節 PPT第298節 龍巖戰記(二十)第449節 大貝勒第539節 談話(二)第678節 北歸(三)第223節 接活第122節 利潤點第453節 同行第274節 聖光照耀第69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七)第392節 碧血丹心第70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五)第517節 展示和震懾第356節 開港(二十二)第318節 土地政策第170節 敵我矛盾第251節 後遺症第201節 公平交易第12節 屍體第665節 共襄大業(二)第37節 後庭對第638節 灘頭的坑爹事第320節 水利第675節 幻變(三)第449節 大貝勒第301節 龍巖戰記(二十三)第699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八)第584節 大淩河之戰(三)第615節 廣州的夜晚第355節 開港(二十一)第405節 同心圓第331節 劉香的應對第282節 龍巖戰記(四)第619節 大會(二)第677節 北歸(二)第436節 人頭第674節 幻變(二)第680節 北歸(五)第408節 步步緊逼第174節 看片第331節 劉香的應對第96節 四大將軍第7節 狗死了第240節 困獸第548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二)第185節 紛雜第653節 賀喜的背後第93節 談判條件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第464節 暗中佈局第262節 工分券和貨幣政策第4節 暫住第353節 開港(十九)第280節 龍巖戰記(二)第151節 雙重禮包第211節 殺王(八)第429節 生養第212節 殺王(九)第700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九)第46節 瞧病第152節 積分第41節 動力爲王第618節 大會(一)第427節 病友第584節 大淩河之戰(三)第377節 古道熱腸第156節 卡位第728節 歷史(三)第112節 終遭毒手第524節 吳掌櫃的日常(三)第191節 海防遊擊第109節 戰略相持第271節 下午茶第186節 福州第496節 裂縫第557節 明葡戰爭(九)第59節 楊二入彀第81節 船期和新城第505節 臺北(四)第496節 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