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節 大員鷹

好在這些都屬於磨合,有檀木短棍在,很快就能解決。

從第二天起,行軍隊列跨出“腐地”範圍的路程越來越多,各種減員情況也開始出現:扭傷摔傷腳底受傷,蛇蟲咬傷。植被茂盛的情況下,電喇叭也就沒那麼好使,視線被遮擋後,因爲沒練成聽聲辯位神功,走失的,迷路的,掉隊的......

總之,不要太相信土著所謂的來去如風,那個基本是在平原草地,隊伍一旦深入到植被茂密,需要尖兵不時用刀開路的陌生丘陵地帶,土著一樣會出現各種行軍減員。

就這樣磨合一個星期,期間傷號數量大增,好在另外100個土著士兵及時補充進來,暫一營300人的編制已經填充了三分之二。

一星期後,頭頂漫天繁星,腳踏海岸薄砂,土著和學員混編的大部隊,開始沿着海岸邊的泄湖溼地,正式進行夜間行軍訓練。

還是循序漸進的訓練方式,行軍環境從簡單到複雜。到這個時候,所有其他要求都已經降到最低,穿越衆軍官們對這些土著和正步都沒來得及踢的年輕學員們,只有一個要求:勻速行軍到地頭,人沒事,就是勝利。

進入夜間訓練後,錢鐵山的特種兵小隊成爲主角。

一直以來默默蟄伏的前特種兵錢鐵山,在夏先澤整軍事件過後,不知怎麼的,就分到了一箱珍貴的進口配額;大概是身體好耐操(論壇妒語),這之後他隨即被任命爲海軍陸戰隊司令,一夜之間坐地昇天,成爲繼海陸軍之外獨立存在的第三大山頭,錢鐵山瞬間和韓小波劉哲平級了......

新鮮出爐的錢司令,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他開始得意洋洋的在論壇上拉起人頭。

然而令他大失所望的是,包括陸海軍那些退役後已經有了小肚子的油膩男們,對擺明需要殘酷訓練的陸戰隊完全不感興趣——喜歡看特種兵電影的人,不代表喜歡揹着磚頭跑十公里。

再說了,大夥現在都是位面之子,一個個身嬌肉貴的,就等着未來瓜分地球了,誰還腦子有病去鑽林海跨雪原?扯到蛋怎麼辦?

於是穿越勢力正式的軍方大山頭之——海軍陸戰隊司令錢鐵山同志,在那段時間裡成了真正的光桿司令,論壇上每天都有人在發帖刺激他:今天你夠了嗎?

就在錢鐵山一籌莫展的時候,上帝出現,他老人家一揮手,錢鐵山就從鐵箱裡扒拉出來了他的副司令:杜德威。

杜德威是蘇里南華裔,南美某游擊隊成員,被林場發現的時候已經受槍傷奄奄一息,適逢去林場裝人的曹川用直升機將他救走,傷養好後就被送到明朝。

依舊保持着所有雨林作戰能力的杜德威,還沒弄明白情況就被某人宣佈爲陸戰隊副司令,當天任命書就下來——大辦公室也不願意看到辛苦扶持起來的陸戰隊被壞蛋們晾在那裡......

這之後錢鐵山又從新來的勞工和陸海軍學員裡挑了幾個隊員,包括村裡的土著少年,攏共湊了10來個人,七八條槍,隊伍這纔算開張。

一旦走上正軌,陸戰隊各種豪華單兵裝備的優勢就迅速體現出來。即便是隻配發經典“十八剁”叢林砍刀的土著隊員,在大員的夜晚,也一樣算是神出鬼沒——因爲他們同時還配發戰術耳機和夜視鏡。

尖兵走在最前,身後揹着紅色的冷光燈源,一些穿着熒光背心的人間隔在隊伍中,肩頭上安着夜視鏡的軍官們前後維持。17世紀的濱海泄湖,夜晚在裡面休憩的琵鷺並沒有被岸邊路過的隊伍驚醒,士兵們默默前行,沒有交談,只有手勢和耳麥裡傳來的短促命令,幾道拳頭粗,紅色的圓柱形光源從部隊頭頂掠過,指引着方向。

......

兩星期後,三軍共用的無人機系統,終於在商館東南角的機房裡安裝完畢。東南角的炮臺,之前就被改成電信機房,露臺上架設着穿越衆熟悉的鋼架電信塔,只不過是袖珍型的。現在電信塔上又多了一杆摺疊式的電子天線和一部六角形,無人機專用的數據鏈天線。

炮臺下方是機房,現在裡面專門闢出一塊地方用來安放無人機地面控制站。

兩架藍白色塗裝,形狀有點怪異的無人機,已經在商館後方一條砂質跑道旁待命了。

這兩架無人機來自於兔子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科技公司,出廠型號是“M-70”,來到大員的當天,爲了比肩美帝的“全球鷹”,穿越衆已經把“大員鷹”惡搞綽號安到了它們頭上......

“大員鷹”機身是尖錐體,形狀很像被削尖的木樁,全長只有2.6米;兩邊機翼安裝完成後長5米。這是一款軍民兩用機,不但能地質勘查,森林防火,還能用來戰場偵查,火炮校準——取決於飛機當時搭載的設備。

定製的這兩架“大員鷹”是蓄電池推進,所以巡航半徑只有150公里,剛剛能到海峽中線;飛機的載荷也不高,只有25公斤。不過這些性能,用來在海峽偵查已經足夠......150公里之外的船隊,平時由電信塔上的導航雷達負責。

大朝明的上空沒有衛星,所以無人機上的GPS設備全部取消,機上的設備主要是合成孔徑雷達和一套TCDL數據鏈傳輸系統。

由於這套戰術數據鏈系統體積較小,所以處理能力不夠,達不到情報級數據系統的要求——“大員鷹”傳回的偵查圖像,是沒有經過處理的,需要地面站組織人力篩選情報。

不過這都不重要,這裡是17世紀,不是分秒必爭的中東戰場,穿越衆有足夠的時間分析情報。

兩架無人機試飛成功後,大辦公室立即向位於新港溪以北的麻豆,蕭壠兩社土著下達了最後通牒:限兩社頭人三日內來大員報道,逾期不至,後果自負。

通牒是由新港社的一個土著帶過去的,是用漢語書寫,用得是晦澀的外交體,一般新聞聯播看得少的人,很難搞清楚信上寫得什麼,至於麻豆人民的話......呵呵。

第386節 節奏感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104節 新型貿易第564節 接收(第五卷完)第578節 官邸會議(二)第237節 剝洋蔥(一)第314節 種牛第58節 李逵李鬼(三)第235節 羣賢畢至(八)第470節 京觀第364節 意向協議第635節 鄭和島第623節 討逆(一)第405節 同心圓第537節 宗本第412節 觀光第22節 買槍第51節 血舞第588節 艙房夜話第346節 開港(十二)第311節 瘟疫第353節 開港(十九)第46節 瞧病第612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二)第268節 阿隆索第335節 開港(一)第722節 腹心第61節 學霸第106節 齊備第1節 守株待兔第694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三)第340節 開港(六)第64節 粉墨登場第649節 赴任之路(三)第600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第470節 京觀第327節 會議(二)第290節 龍巖戰記(十二)第456節 各方(一)第203節 傳道第292節 龍巖戰記(十四)第631節 調停第649節 赴任之路(三)第572節 鴻基堡第19節 來龍去脈第313節 竹鼠第268節 阿隆索第473節 彈劾第242節 華容道第250節 化工廠(三)第382節 走投無路第390節 何以解憂第286節 龍巖戰記(八)第156節 卡位第187節 接觸第589節 攤牌一刻第418節 小吏陸水第220節 兩手準備第305節 建制(三)第718節 清場第136節 捱打立正第88節 談判(二)第656節 救反賊(二)第193節 蚊子叮大象第414節 私人恩怨第522節 吳掌櫃的日常(一)第666節 共襄大業(三)第656節 救反賊(二)第624節 討逆(二)第466節 解惑第691節 北歸(一十六)第183節 強行貿易第401節 綁票知府第527節 吳掌櫃的日常(六)第297節 龍巖戰記(十九)第565節 南下艦隊第729節 歷史(四)第52節 新貴第396節 通用大招第63節 視察摩雲觀(二)第517節 展示和震懾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577節 官邸會議(一)第418節 小吏陸水第700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九)第173節 買櫝還珠第2節 假劇組第165節 糞土當年第526節 吳掌櫃的日常(五)第360節 去舟山第506節 拆遷款第387節 諸事紛亂第365節 自駕遊第174節 看片第75節 錢錢錢第124節 歷史在改變第379節 到站第260章 抵達臺江第212節 殺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