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節 新年會議

穿越位面的1628年,註定不會是一個平靜的年份,響徹大員周邊的火炮爆炸聲,提醒着人們,戰爭隨時都會來臨。

無視窗外的噪音,大辦公室裡此刻座無虛席,正在召開1628年度,穿越勢力的第一次擴大會議。

會議由夏先澤主持。

會議的第一個議題,是審覈即將在大員島中心動工的皇城圖紙。圖紙由設計師馮冠傑提供,事前在論壇上有幾輪初稿,今天是最後定稿日。

看着馮冠傑在展示板上貼出來的最後效果圖,屋裡大部分人臉上露出的,還是那種見到土包子的嫌棄表情。

“這不還是個二層半的居民樓嗎?”有人當即不爽。

“不就是想要新天鵝堡嗎?握草,材料呢?人手呢?”這幾天被人噴來噴去,早已經肝火旺盛的馮冠傑,用指頭戳着鼻樑上的眼鏡,兇狠得條件反射式地懟了回去:“就這點資源,別說登基,等到遷都那一天,你們心愛的新天鵝堡還沒蓋好呢;到時候大爺們全去對岸蓋新地標了,這個就是爛尾樓一座!”

......這下都閉嘴了。

出現在效果圖上的,是一座穿越衆最熟悉不過的長方形二層居民樓,樓頂是小兩圈的全通式超市大廳,整個建築是“呂”字型結構,方頭方腦,毫無個性......

“大員土質不好,所以地下室只有一層。”馮冠傑氣順了點,手裡拿着根竹鞭,開始在圖紙上點來點去:“地下室挑高三米二,今後曹總那些進口箱子,包括所有的重要進口物資,就在地下室整理和存放。”

“地表一二層是磚混結構辦公樓,公用辦公室,公用廁所。窗戶是雙層,外層木板,內層的平板玻璃,要等咱們自己的玻璃窯上馬。”說到這裡,馮冠傑看了夏先澤一眼,然後繼續介紹:“三層是無立柱全通商務大廳,今後開全體大會,還有登基大典就在這裡。”

好多人聽到這裡,下意識看看坐在夏先澤身邊,正在笑嘻嘻聽講的曹董事長。

哪怕論壇上關於今後的路線問題還在辯論階段,但是在這之前,君憲制是各派已經達成的共識;所以當初規劃中的政務大樓,已經被更名爲皇城......“這就要當皇帝了啊!”屋裡這些生在紅旗下的中年男人們,最近一段時間每當看到董事長,心裡總是五味雜陳。

“大廳的科技含量比較高。”馮冠傑沒功夫注意這幫建築盲的表情,自顧自往下說:“鋼筋混凝土全通式大廳,外帶玻璃幕牆。既然不用立柱和隔牆,那麼庫裡儲備的那點盤圓鋼筋,就要配合土水泥用來澆屋頂。另外落地式的鋼化玻璃牆和一些鋁製配件沒有存貨,需要一箱配額,這個......”

說到這裡,馮冠傑停嘴看向夏先澤和曹川。

“一箱夠嗎?別幹到一半又要加預算!”夏總看來當年做地產的時候,沒少被這幫搞建築的坑害,此刻心有餘悸。

“絕對夠!”馮冠傑習慣性的露出低沉語氣來加重誠實感:“ 2釐米厚的鋼化玻璃,50塊摞起來,高度也不過1米,就這連今後的損耗都算進去了。玻璃大小就比照傳送空間的規格來定做,邊長2.8米的平方塊,剩餘空間放備件,還能空餘出一點位置弄些射燈過來,到時候晚上燈光一打,效果剛剛地!”

夏先澤扭頭和曹川耳語幾句,大概曹某人已經意識到,未來要在裡面登基,看來這間超市就是自己在白金漢宮的典禮廳啦,於是輕輕點頭,這邊夏先澤目光一掃,看沒有人反對,於是也點點頭,一箱配額就這麼定出去了。

......

“皇城”圖紙敲定,下一個項目是臺江造船廠。

造船廠本身並沒有出現反對的聲音,主要是關於配套設施的爭論比較多:木料不缺,可穿越衆的工業體系現在遇到了第一個難點:鐵。

資源是有限的,到底是把手頭的資源,投入到臺北的鐵砂礦挖掘中,還是投入到閩浙粵的生鐵收購中,眼下這兩種方案都有支持者,就像後世關於“造不如買”的爭論一樣,這事也處於討論中。

17世紀的臺北,是有天然鐵砂礦的,雖說總量不多,但足夠穿越勢力挺過初期。然而眼下就跑去臺北開分基地,穿越衆的運輸線要面臨巨大的軍事風險:包括盤踞在臺北的西班牙人,包括盤踞在臺灣中部笨港一帶的福建移民,這些人是鄭芝龍的屬民。

要想安安穩穩開發臺北的鐵礦和硫磺,就要首先趕走西班牙人和佔領笨港——穿越衆眼下所有的精力都傾斜在基礎工業上,根本沒有多餘的資源和老鄭還有大餅臉們幹仗。

所以暫時先從閩浙粵三省購買明人的生鐵,就成爲今天大會上決定的第二個議題。這個方案還派生了另外兩個決定:窯區進口小電爐,窯區和赤崁新區之間挖電纜溝。

小電爐不用說,那是必須的。但是要進口將近3公里的電纜和電力配件,只爲了赤崁人民用上電燈和船廠用上電鋸,這個非必要項目,今天在大會上遭到了強力阻擊:想想非洲人民還吃草呢,你們就要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了?——最後這個方案遭到閹割:先挖溝,等啥時候本子的銅湊夠了,咱們能自產電線再說......

兩個議題吵吵完早已經過了飯點,老爺們草草吃完工作餐,又開始替土著們操心了。

說是替土著操心,其實是要乾土著一把。

和其他遇到的問題一樣,每當人們想幹點什麼,總會發現有很多前置條件先要滿足......

鹽場。

嘉南平原是中國最適合曬鹽的地區之一:地勢平坦,陽光充足,全年雨量集中在夏季,海水鹹度高。

歷史上這裡曬鹽300餘年,布袋,七股這些金牌鹽場,每年的產量都在10萬噸以上。

穿越衆自然也是要曬鹽的,那句話怎麼說?穿越不曬鹽,菊花要撒鹽。

鹽是重要的商品,尤其是在大明某些缺鹽的省份,比如海對面的福建;鹽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窯區基地下一步就要針對鹽來上馬設備。

穿越衆用不着跑到北面10幾公里外的七股地區去曬鹽,整個臺南沿海都可以。然而考慮到已經成爲工業基地污水排放渠的新港溪,那麼,未來的鹽場最好還是稍稍往北一點,越過新港溪,在曾文溪和新港溪中間選址爲妙。

然而這樣一來,鹽場就面臨着一個現實威脅:新港溪以北,是麻豆社和蕭壠社的地盤,而這兩個土著村落聯盟,迄今爲止並沒有向穿越勢力臣服。

第215節 殺王(十二)第642節 小年第371節 問診第404節 法師與騎士第587節 難唸的經第688節 北歸(一十三)第333節 招安之旅(二)第306節 建制(四)第419節 展布第476節 金殿撒潑(二)第204節 殺王(一)第453節 同行第678節 北歸(三)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第57節 李逵李鬼(二)第237節 剝洋蔥(一)第430節 反賊第688節 北歸(一十三)第102章 開門迎客第570節 海峽治安整飭第497節 人棍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442節 接觸第701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十)第48節 緊鑼密鼓第608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九)第124節 歷史在改變第446節 傻狗第466節 解惑第665節 共襄大業(二)第135節 優惠期已過第663節 救反賊(九)第99節 許心素第137節 鹽場和船廠(一)第352節 開港(十八)第270節 表兄弟第705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四)第637節 箭第70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五)第96節 四大將軍第70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五)第381節 特殊使者第2節 假劇組第622節 大會(五)第101章 參政議政第596節 登艦第327節 會議(二)第617節 皇帝的心思你別猜(下)第646節 站長第646節 站長第710節 收線(二)第161節 你也來了第125節 鎮宅之寶第376節 王尊德服軟第565節 南下艦隊第220節 兩手準備第619節 大會(二)第335節 開港(一)第419節 展布第493節 堂下何人第491節 李大嘴第610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一)第322節 鍾四毛第241節 崩潰第235節 羣賢畢至(八)第254節 一把軍刺第648節 赴任之路(二)第381節 特殊使者第418節 小吏陸水第560節 接收(三)第717節 龍蛇起陸第553節 明葡戰爭(五)第296節 龍巖戰記(十八)第596節 登艦第330節 劉香的決定第92節 村落實景第62節 視察摩雲觀(一)第407節 交公第129節 城市化第598節 撫遠號條約(二)第639節 火光第450節 直線第426節 求醫第613節 廣州的清晨第444節 人頭武庫和包衣第375節 公文的由來第252節 機械廠第443節 好戰第317節 草料第598節 撫遠號條約(二)第253節 鋼廠和礦石第182節 三大肥第613節 廣州的清晨第1節 守株待兔第533節 接待入住第429節 生養第160節 亮相第124節 歷史在改變第163節 新服務第690節 北歸(一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