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我點了點頭,倒不奇怪。關中這地方,秦末的時候,被項羽坑了二十萬秦軍,入關之後又從東到西殺了一遍。等到了劉邦入了關,帶着關中兵打項羽,打一回全軍覆沒一回,前前後後估計也折騰掉了幾十萬士卒。粗粗算算,至少也有百餘萬青壯就在這短短的十年間沒了性命。

沒了這些能種田的男人,就難怪關內土地大量拋荒。田沒的種了,人頭稅還是要交的,也就逼得那些孤兒寡母們大量逃離家鄉。

“你們商議出什麼辦法沒有?”我問。心知照這麼下去,今年的稅入是眼看是收不上多少了,可偏偏劉邦在北邊這一敗,導致關中兵員損耗太大,不得不撥出大量的錢財重新招募兵員、整頓軍隊。入不敷出這四個字,說得可不就是眼下的情景。

蕭何也嘆了口氣,道:“民間世情如此不堪,若要強行徵稅,無異於涸澤而漁,前秦例證在前,若說會再來個陳勝、吳廣,也未必沒可能啊。”

我煩惱地道:“可現在處處都要錢,先皇大喪,雖說要從儉操辦,那也是一筆不小的銀子。北邊和匈奴人打的那一仗,多少城防要重新撥銀子修建,曹參在晉陽替大漢辛苦守邊,他的北軍都護府如今還在野地裡扎帳蓬呢,他雖不提,我心裡卻明鏡似的。還有長安城裡,難道靠着現在都督府的幾萬人馬就夠了?”

蕭何苦笑道:“娘娘說的,微臣何嘗不知,幾次都欲提議減賦,可處處都伸手向我要錢,我也開不了之口啊。”

我往後一靠,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過了好一會才道:“窮人家沒錢過日子要借債。現在朝庭窮得沒錢過日子了,那也只好借債了。”

“借債?”蕭何啊了一聲。

“這天底下總有人是有錢的。”我道。“沒錢,只能借。”

“朝誰借呢?”蕭何再次苦笑。天底下還有誰能借錢給皇家,又有誰敢借錢給皇家。…電腦小說站

“發行國債吧。”我嘆口氣,這步子也邁得太大了些。尤其是在目前連最基本的金融系統都沒有建立的情況之下。可是若不借錢。朝庭眼見着連祿米都發不下去。我現在深刻理解歷史上關於漢初連拉車的馬都不同色地記錄,窮啊,就算有幾匹好馬,要不就送到了軍伍之中。要不就賣了,如果再多養幾匹,估計人就得和馬一起吃草了。

“蕭大人,不瞞你說,這一步走下去,連我都不知道是何結果。但所謂飲鳩止渴,被逼急了,就是毒藥也得吞下去。”我苦笑道。

“那這個……這個國債要向誰借呢?”蕭何還是那個問題。

“先向……諸候王、品級高的官員還有富戶發行吧。利息比民間一般借貸高個半分,時間以三年爲期,至於範圍則暫時控制在長安城裡。這樣萬一出了事情,咱們也好控制。”發行國債這回事,我確實心裡一點底也沒有。在曾經地那個時代只不過是個買國債的小白,貪圖它比銀行定期儲蓄高那麼一丁點的利率。

可是這個時代沒有銀行。我皺眉嘆氣,想了半天,才道:“這事兒得專人專管,帳務分明。蕭大人。你從大司農那裡調幾個能幹善算、頭腦清楚、做事活絡的人出來。讓他們到長安各府勸說諸候王和富戶認購朝廷發地這種國債,不要勉強。必須要以勸說爲主,實在不願意的就算了。但是朝廷官員必須要按品級認購。數額要在字據上寫明。還有,每張數據都要送到我這裡蓋印認可才行。”我可是知道這國債一開始發行有多麼困難的。估計就算在長安強行推行,一兩年內收效也甚微,大概借來的錢還遠遠不夠軍隊這一部分地支出。

蕭何站在那裡半晌無語,我似乎能看到掛在他頭上的黑線。過了好半天,他才道:“只怕這事會引起各家諸候的不滿。爲了借錢而惹得朝議沸騰,甚至……怕是不值得。”

“這點我也知道,所以這次的國債雖說是三年期,但利息卻是每年一付,讓他們先看到點好處。還有,各家王爺和民間富戶那裡,一定要他們心甘情願,不能強逼。第一年可能借不到多少錢,慢慢的,一年、兩年、三年,時間長了,大夥兒知道這國債是能安安穩穩賺錢的好東西,自然就會掏錢出來。”我道。

“娘娘這意思,是每年都要借債?”蕭何驚道。…手機小說站

我嘆了口氣,道:“前幾年暫時只能這樣,你也知道朝廷稅賦這塊兒不是一年兩年就能恢復得起來。等過些年,朝廷手裡的錢多了些,咱們再情況而定吧。”

“另有一點,若不處置好,這國債之事怕也是辦不成的。”我想了想,又道:“民間有放高利貸的,幹這種事與往人傷口裡撒鹽也差不多,不少老百姓爲了還高利貸被迫賣兒賣女,甚至自賣自身,惹出許多事來。咱們須得在律法中加一條,把高利貸嚴禁了,否則讓那些富戶把錢都拿去放了高利貸,自然不肯來買咱們的國債。”

“還有關於租稅賦地事,自古以來,其中朝廷徵人頭稅都是例定的,我想了想,如今咱們缺的就是人,倒不如先把這項免去十年。等關中人口漸漸恢復之後再說。有些家裡幹活地男人死了,田也賣光了,卻還要交女人小孩的人頭賦,這不是逼得人家出逃嗎?免了這一樁,也能安定人心。不過田租還是要交的,先皇前些年封了不少爵位出去,按說,到了一定的爵位就可以免繳田租,結果有些人家主子三五人,倒有上百個奴婢,上千頃的良田,卻還是交那麼一點田租,豈是公平之道。你們回去商議商議,起草個章程,看看怎麼能讓家裡有錢地多交些,沒錢地少交。恰好關中各郡縣剛剛丈量過田畝,可令他們依照田畝數統計田租,重新造冊徵收。”

剛說到這裡,蕭何終於忍不住道:“此舉雖是大善,但微臣想此律一出,只怕會激起關中大戶的怨憤。娘娘,咱們如今內裡虛弱,實在是經不起折騰了。”

我嘆了口氣,點頭道:“蕭大人說得是,是我急於求成了。”事實上,目前大漢政權在關中一帶還立足未穩,再加上北邊大敗,新皇又剛剛登基,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當前,穩定是壓倒一切地重中之重,確實不宜這般出重拳改革租稅制,從新朝既得利益者的碗裡搶食吃。

煩惱啊。

蕭何道:“娘娘,微臣有一提議,既然關中現在人少地多,那麼朝廷藉着新皇登位,不妨下道恩旨,凡民間百姓個人名下田畝數少於二十畝的,可以到官府申請無主廢田,或自行開墾新田,三年之內免繳田租。若是關外之人願意入關中定居的,也可依照此律辦理。微臣計算過,此舉並不影響朝廷收入,一來可以讓流民回到土地上去,二來,只要等上三年,這些新開出來的田地可以讓朝廷多出不少,三來,這些田畝所出雖不交租,至少也能多養活一些百姓。”

確實是老誠謀國之道。其實蕭何還有一點沒有說,這條恩旨最重要的是在吸引關外流民大量遷入關中定居。流民的問題,關中存在,關外自然也有,幾場仗打下來,死的可並不僅僅是關中人。如今關中出恩旨免了人頭稅,可以到官府領田耕種,三年之內都不用交田租,這對於那些被迫逃離家園的人來說自然是莫大的誘惑。一年、兩年,三年……只要這條恩旨始終執行下去,時間長了,關中人口必然要比關外恢復得更加迅速,有了人,自然就有錢,有軍隊。

不過這一點彼此都心知肚明,也就不必攤開來說得那麼明白了。我點了點頭,道:“就依蕭大人的意思,待新皇登基之時,下此恩旨。”

但是蕭何的提議依舊是遠水救不得近火,大漢的財政危機還得想出解決之道。就算剛剛提到的發行國債,那也只能在小範圍間進行嘗試罷了,並不能緩解根本。

第二百五十三章 錢馬十四章 山有扶蘇十三章 咸陽道第二百四十八章 酒話一四六章 派對第一百七十四章 整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藥毒九六章 弒君九六章 弒君六七章 出兵五六章 對陣第三百三十五章 垂簾(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夜語一二二章 希望第三百二十六章 兩難第二百零二章 苦役第三百一十八章 趨炎十二章 書聖誕外篇 我和我的女人們(上)——劉邦八七章 借良第一百五十九章 護具第一百六十一章 兄妹八十章 遷族一零三章 仇恨第三百二十八章 提防六二章 西進三二章 首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垂簾(六)第一百九十三章 陷阱第一百七十八章 虞姬第三百二十一章 探病四七章 羣雄第一百七十四章 整軍五九章 遷都五拾章 風雲第三百零五章 簽約四三章 訪客第二百二十九章 戚姬第二百四十章 輸贏一二四章 霸王第三百二十七章 留客第二百八十一章 危機第三百零三章 駕崩九六章 弒君第八章 滄海之遠第二百一十七章 藥毒一三七章 拜師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夢一四五章 逃婚第一百八十一章 班底一三六章 納妃第二百八十四章 螳臂第二百六十二章 稱帝二八章 傾家第八章 滄海之遠第二百五十七章 難產第二百六十五章 太傅第二百六十五章 太傅五一章 朋友二六章 當如是四六章 蒼頭聖誕外篇 我和我的女人們(上)——劉邦九六章 弒君五一章 朋友一三九章 專利第五章 半步第二百四十二章 慈悲第二百二十八章 面對一四五章 逃婚第三百二十九章 喪鐘一一三章 危機第二百九十九章 入山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喪三五章 夫妻第二百六十三章 張敖四二章 喪痛第一百六十六章 忠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蹤跡第三百一十九章 女官三六章 反覆第一百五十三章 逃信第二百零六章 理解五八章 君臣第三百三十二章 垂簾(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毒殺第一百九十九章 驚魂第三百三十五章 垂簾(四)九十章 私約第一百五十六章 明修第一百五十四章 築壇第二百三十五章 避嫌第二百七十三章 胎脈第二百九十章 臨行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裔第二百二十五章 婚配三九章 三忍第二百五十七章 難產第二百二十一章 噩耗一三零章 入蜀第三百零六章 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