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出征

張良便離開了長安。臨行之前他給劉邦留了一封書椒親自送到了宮中。劉邦正頭疼出兵韓國的事,聽聞張良去了,大驚失色,跌足道:“是我不好,只管計議攻韓之事,竟未顧慮到子房的心情。”但再想將張良追回已是不可能,懊惱了半日,方把那書簡拿過來看了。

也不知那書簡中究竟寫了什麼,只聽說劉邦看完之後,輕嘆了一聲,然後下旨厚賜氏,令張良長子不疑襲了留侯的爵位,又讓人重新整修留侯宅邸,把周邊幾處院落都擴了進去,整個規模在長安諸侯中也算是數一數二的了。

到晚間,劉邦讓人召我去前殿他的寢室,我微微有些驚異。因爲劉邦素日極少召人至他的寢室,若要臨幸後宮,他會自己跑到那個夫人的宮裡去。而最近這段時間多了一個籍孺,他連後宮都來得少了,就連昔日夜夜獨寵的戚懿也守了好久的空房。不過我並不認爲他召我去是想做什麼,我和劉邦現在雖說是夫妻,其實和陌路人也沒什麼區別。

看看銅鏡,髮髻已經披散開了,想着深夜裡也沒有多少人見到,便懶得再梳攏,披上一件長袍跟着那名內宦去了前殿。

踏進屋門,便見劉邦正盤坐在案几之後就着臘脂油燈看一份簡章,籍孺跪在一邊,輕挽衣袖,手裡捏着一塊墨石輕輕在石硯上研磨着。見我進來,籍孺放下墨石。俯身深施一禮,然後退到了屋角陰影之中。

劉邦被籍孺的動作驚動,擡眼看了看我,道:“自己坐吧。”

我在右側跪坐了下去。

“子房走了。”他道。

“是,師兄去之前曾來見過我。”

他看了看我,道:“我也要走了。”

“是因爲韓國地事吧。”韓王信投匈奴的事早就傳開了,我也不必裝着不知。

“子房留書讓我此次出征定要處處小心,韓王信終究和他有那麼點牽連,他在其中難以自處。我也明白,不過若早知道子房會因爲這個走,我寧可當初把韓王信留在長安,另派人去當那個韓王去。”劉邦還有點懊惱。

“師兄倒也不僅僅是爲了韓王。他原本就是神仙中人,在俗世間待這麼久已經是全恩全義了,如今天下已定,他自然還要再去訪仙證道。咱們若是一味強留。只怕反而壞了他的仙緣。”我道。

“我也是這麼想,所以纔沒有令人追趕。”劉邦嘆了一聲:“只不過已經習慣了子房在身邊,他這一走,我心裡空蕩蕩的。總感覺有些不安。”

我默然。其實自己心裡何嘗不是這樣,張良的離開,讓我又少了一座遮風擋雨的屏障。以後的世界。只能靠我一個人去應對了。

“我這幾日和蕭何他們商議伐韓之事。韓王總終是個諸侯王,我若不親征。只怕朝中大將們的份量還壓不住他,所以已經訂了五日後帶兵出發。今天看了子房的留書,心裡突然很感慨,日子一天天過去,身邊地故人越來越少,我的年紀也大了,戰場之上刀槍無眼,也不知道哪一天就閉了眼嚥了氣。想着如意還這麼小,我不放心啊。”他幽幽地道。

油燈下,他頭上的縷縷白髮鮮明得刺眼。

在和哥哥呂澤、師兄張良的交談中,我們都無處次地提到了劉邦年歲已大的現實,並且已經開始爲一個沒有劉邦的大漢朝做準備。但此時看着油燈下的他,我突然也有些傷感起來。

在某種程度上我地內心深處其實在暗暗盼望着他的死亡。因爲只有他死了,我才能從幕後走到臺前,揭開我面前最厚的一層黑布,自由自在的透一口氣。可畢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就算他薄情薄義,也總算沒有對我下狠手,我地這種心思對於他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殘忍呢。

“這回與伐燕不同。上次匈奴人只是隱在背後,還沒有明刀明槍和咱們碰上。雖說我和項羽鬥了這麼多年仗打了不少,但那到底只是內鬥,匈奴人究竟是怎麼回事,誰也不知道,所以張良才讓我小心。我和蕭何商議過,這次除去留下十萬人以作守護長安之外,剩餘的二十多萬人盡數帶走,手上有兵,心裡纔有底啊。”

他冷笑了一聲:“幸好我剛剛把那些諸侯王們都召到了長安,只要看住了他們,就不用擔心會有其

變故。否則我還真不敢帶這麼多人走呢。”他擡眼“我走之後,你和蕭何定要隨時注意這些諸侯王們的行蹤,莫要放一個回他們地封地。否則前面對着匈奴人,後面再鬧騰起來,腹背受敵,咱們地日子就難受了。”

他說得話倒一點不假,韓王信投敵雖然讓劉邦措手不及,但這個時機還不算太壞。如今各路諸侯王包括楚王韓信都齊聚長安,原本是爲了推盧爲燕王才這麼興師動衆地,現在倒是巧了,正好扣住他們,也省得放他們回去攪風攪雨搞什麼小動作。韓信和瓊英生了個兒子,剛剛幾個月大,也隨父母一起到了長安,這些時日,瓊瑩告了假,待在楚王府裡,整天圍着自己的小侄子轉,倒也高興得很。

“皇上還信得過我?”我冷笑了一下:“皇上就不怕您一走,我回頭就把您地小懿給殺了?”

劉邦看着我,過了半晌才道:“你若真下得了手,那也只能由得你去。我護住她一時,卻不能護住她一世。”

我嘿了一聲,知道劉邦這是以退爲進。不過我終究不是那個歷史上的呂雉,讓我製做人,還真有點下不了手。

他緩緩地道:“雉兒,我已經老了,過了今天都不知道有沒有明天,都不敢奢望能看着如意長大成*人。這麼多年夫妻,心氣也沒了,還折騰什麼呢。我知道,你嘴巴雖硬,其實不是個狠心腸的女人,要不然,友兒和恆兒也活不到今天。雉兒,你別看現在後宮裡住得滿滿的,若是遇上什麼大事,一個能頂用的都沒有。真正能幫得上我,鎮得住後宮的,還就只有你。”

劉邦倒是說得情真意切,但其中究竟有幾分真心又有誰知道。我沉默了片刻才道:“既然皇上您這麼說,呂雉自然不能辜負皇上。您只管去便是,長安有我和蕭侯在,應該不會有什麼差錯。”說到這裡,眼皮突的跳了一下,感覺這話說得有些不吉利。

但是劉邦並沒有在意,他頗有些欣慰地笑了笑,道:“好好好,我便知道你是明事理的女子。”頓了頓,又道:“夜深了,要不,今晚就在這裡宿了吧。”

我的眼皮又跳了一下,下意識的向屋角的陰影裡看了看,勉強擠出一個笑容:“臣妾身體有些不方便,還是回去了。皇上將要出征,這些日子還是多養息些纔好。”

劉邦凝神看着我,過了一會,才點了點頭,道:“也好,你回宮去吧。”

我俯了俯身,起身退了出去。

…………

五日後,劉邦領兵出征。兵馬共計二十七萬,隨行的有樊噲、周勃、灌嬰、商等一干大將,陳平也隨行參贊軍務,這個陣容大大超過了前面伐燕之時,幾乎把漢朝的軍中精銳一掃而空。

而留在長安的大將以曹參和夏侯嬰爲主,他倆是沛縣舊人,最是忠心不過,由他們統領留下的十萬兵馬,就算身爲中尉,控制京城治安大權的呂澤想搞什麼鬼,也得顧慮能不能頂得住這十萬兵馬。所以說到底,他對我終究還是有些不信任的。

那一天,我站在長安城高高的城牆之上遠望着出征的隊伍,二十五萬人,遠遠看着,就像無數黑色的螞蟻在大地上沉默而緩慢的移動。而更遠的天際,則是空靈清透的藍天白雲……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永遠都有種史歌般的悲壯感。

“回去吧。”我深深的吸了口氣,轉過身對立在一旁的如意道:“如意,從明日起,你除了跟陸先生讀書、跟蕭先生習武之外,下午還要跟隨蕭侯學習處理政務。皇上不在長安,你身爲太子便是皇家的象徵,莫要讓那些諸侯王們小看了。”

如意擡頭看了看我,低聲道:“是,母后。”

第一百七十一章 承受第二百四十二章 慈悲四八章 傷逝八七章 借良第一百八十一章 班底一三二章 南鄭第二百四十四章 有情第三百四十三章 囂張第一百九十七章 瘋狂第二百二十一章 噩耗第一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未來第五章 半步第二百零二章 苦役一零二章 罪孽審氏同人之二(作者:白帝城主)第二百八十二章 阿籍第二百八十九章 白登三十章 天變第二百七十九章 回宮一四八章 韓信第二百四十四章 有情第二百一十章 殺意第三百一十九章 女官第一百八十九章 遇刺第二百八十三章 男寵第二百一十二章 營救十四章 山有扶蘇一二三章 大婚第一百五十八章 位置第二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三百一十一章 集權四一章 亂戰八十章 遷族第一章 單父的呂家六八章 恩怨第一百五十三章 逃信第二百四十七章 餘悲一一五章 接應十三章 咸陽道一一七章 喜事審氏同人之二(作者:白帝城主)第二百零四章 潛逃第三百二十八章 提防第一百八十章 兄長五七章 殘酷第一百九十八章 換命四六章 蒼頭第二百九十三章 前由九一章 入關第二百零八章 世道一一一章 移民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城一二八章 意外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夢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喪九十章 私約第二百二十一章 噩耗第二百五十三章 錢馬一二五章 分封四五章 三戶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喪(下)九九章 刺趙三七章 困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築壇三七章 困局第一百六十九章 未來第二百八十五章 遷都第二百二十章 夫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時間八七章 借良彈指拈花(上)劉邦32正文第三百二十七章 留客三四章 得失第二百零六章 理解第二百零七章 簡單第二百九十三章 前由第二百一十四章 修仙六九章 安陽八十章 遷族一三六章 納妃第一百六十九章 未來十六章 要約五七章 殘酷八六章 選擇三二章 首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毒殺第三百四十一章 恩旨第二百九十章 臨行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喪第二百二十一章 噩耗第二百九十三章 前由第二百九十四章 對策第二百三十三章 固陵第八章 滄海之遠第二百九十一章 出發一四一章 十一第三百四十章 團結第二百六十九章 眼光第三百零六章 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