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可知曾有弄權人

韓鍔一愣,穿衣起來。走到帳外卻也沒見到祖阿姝的身影。他於男女情事上一向面嫩,待下又一向威嚴,也不好意思去問連玉。就那麼一直一邊處理事情一邊等着,好同她同去見祖姑婆。可直到午後,還沒見到阿姝回來。他纔有些急了,叫來連玉問了一聲,連玉卻也回說不知道。韓鍔騎馬出去找了一圈,卻也沒有找見。他在野外整整兜了一下午,入眼的卻只有草野荒涼。他心下憂急:姝兒,姝兒難道也就此不見?他怏怏回營,卻見連玉衝自己張了張口,象想說什麼。韓鍔問詢地看向他,連玉才遲疑了下稟道:“韓帥,我叫十幾個親隨各處都找遍了,也沒找到。只是,咱們營中少了匹好馬……”

他嘎巴了下嘴,沒有再說下去。韓鍔呆了一呆,怔在那裡,半晌才一揮手,叫連玉下去了。他隱隱回想起阿姝昨天的神色:她是不是不好意思這麼跟自己去見祖姑婆呢?抑或別有隱衷?他情知以阿姝之能,這麼無聲無息的消失,一定不會是出了什麼事。那是她自己想走了?但……他心下徘徊輾轉,這麼突然而來突然而去倒真的一向就是姝兒的習慣。難道她就這麼去了嗎?還會不會再回來?

爲什麼他身邊所經的女子個個都是這樣,難以預料,難以琢磨。這三個多月的溫柔,難道最終也還是……來是空言去絕蹤嗎?

韓鍔情懷惡惡,獨坐在那裡,天黑了,帳內漆黑一片,他卻也沒有點燈。連玉送飯來時,走到帳外,見到他的樣子,也不敢前來驚擾。韓鍔心裡先是茫茫的,然後隱隱地升起一絲痛,但那痛也空茫得彷彿不那麼踏實。他想起昨夜的那一夜激情——姝兒平時不是那樣的,那是不是暗示着什麼?他想不通。以前的相伴不是這樣的,在黑黑的夜裡,韓鍔力倦而睡,有時醒來,卻發現阿姝還醒着,那時,她的神色韓鍔卻總是不懂:她不喜歡這樣嗎?她不幸福嗎?她臉上的神情爲什麼總象是在問: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在一起,原來不過是這樣嗎?……爲什麼她的心情他從不曾懂?

其實自韓鍔到西塞後,他與洛陽的音訊就一直未斷,好多事不是說拋得開就拋得開的。王橫海入主兵部後,得韓鍔,內接俞九闕以傳聖命,外聯古超卓以撫兩都,對天下軍鎮收束頗力。東宮門下自然人人側目。太子妃之父曹蓄厚一倒,連同倒了一大批人,這空出的一干實缺早就有無數人眼紅了。但王橫海或裁減或收編,把這一股軍中實力盡量都納入兵部管制。天下軍鎮本多萎弱,各依朝中強權,王橫海欲收攏軍中之權,使之盡入兵部,可想而知,他觸動的這一場爭鬥雖是無聲的,但也最爲酷烈。太子贄華雖終於得以監國,但內外爲紫宸與王橫海所制,就是欲圖與僕射堂相互傾軋,也頗多掣肘。所以更視韓鍔爲眼中之釘,肉中之刺。

就是這次的吐谷渾之亂,說到底,也還是東宮一派的謀劃。韓鍔一到邊關,細細探訪之下,就知,這場兵災,說到底還是東宮門下激出來的。鄯州守備虞延武本出於太子門下,他突然下令關閉邊塞鹽鐵交易,這才激得吐谷渾人生出此變。他們如此作爲,目的也就是爲了逼韓鍔出關遠行,卻沒料到這場戰禍持續未久就已爲韓鍔所安撫下來。東宮之人自不願大功旁落,已遣使與吐谷渾國師重新構好。韓鍔聽聞了這些事,卻也只能背地裡一笑一嘆。可是心中亦生悲慨:他們怎麼鬧都罷了,只是、生民何辜呢?

——姝兒已去,那段事他自不會跟祖姑婆再提了,這裡自去安排兵士護送祖姑婆攜戰骨迴轉長安不提。他平生來第一次渴望的“家”的感覺也就這麼的消隱無蹤了。可就在這時,他聽說了那個讓他甚或都不敢相信的消息:太子贄華與吐谷渾重新交好還罷,居然要延請噶當教的宗師大金巴入關中宏法,還準備冊封其爲國師。韓鍔聽到這個消息時,卻已是四月初。一切都木已成舟。韓鍔心頭冷冷一驚:說起來,他間接的也算與大金巴、小金巴打過交道了,對他們噶當一脈的技擊之術早已心驚。東宮此次所爲卻是爲何?難道是爲了俞九闕?只怕還連帶上自己?他就這麼急不可耐的要借外力,不惜輕開教派之爭以除自己與紫宸嗎?

大金巴活佛在吐谷渾中信徒無數,聲勢極盛。韓鍔心中憂慮不定:他也估不準這次噶當一脈的東來會給朝局增添多少變數。這件事他本該力阻,但朝令已下,無可挽回。當年,只是小金巴活佛的中土一行,就已滋生出不知多少變亂,好在,那還只是在技擊圈內與佛門中。這次,他們銜監國太子之命而來,只怕接下來的更是麻煩無數。

接着,讓他驚愕的是,這次卻是大金巴活佛與小金巴活佛聯袂入關。西塞之地本初初平定,但噶當教影響所及,邊塞漢人也多有信奉其教旨者。這一股暗流本潛隱於下——生民孤弱,對世道現實常多不滿,這次大、小金巴活佛之東行卻不知覺間已喚起了這股暗流。韓鍔只能令屬下多多關注大、小金巴的行程。他們這次勞師動衆,隨身攜帶法器經卷就不下百車。且大金巴活佛八大護法弟子俱都隨行,爲其師打先站。這一路,只見得到一城一城的信奉百姓黃沙鋪地,細水灑街,擺起了香案。韓鍔對傳教之事本無惡感,但身當此責,只覺得,那股宗教狂熱之情萬一幹聯牽扯到現實利益的朝局之爭,只怕就會無休無止的泛濫開來。

大、小金巴所倡的卻是厭世之說,也是末世之說。他們許諾給生民的是三千世界不日將毀於一旦,苦難者將永遠歸依蓮華之境,欺壓都也將永淪輪迴之苦。韓鍔這些日子也曾細細體味其言說,只覺得那些教義確實足以搖心動耳——他們許諾給苦難者一個完美的來世,但卻是以破壞現世爲基礎的。這世界是不乏罪惡,但如果毀之盡絕,那寂美喜樂的蓮華之界果就會如約出現嗎?

第九章 求諸流輩豈易得第十一章 指麾能事迴天地第二章 七十三翁旦暮身第十章:碧海青天夜夜心第七章 千杯綠酒何辭醉第一章:衣上征塵雜酒痕第十三章 陣雲冷壓黃茅障第九章 城高鐵甕橫強弩第一章 上帝深宮閉九閽第四章 紫閣峰頭佔白雲第十八章 一釵一佩斷知聞第八章:古木蒼藤日月昏第二章 海路無塵邊草新第九章:欲把一麾江海去第九章:欲把一麾江海去第十六章 荒春望斷正長吟第六章 西來達摩求本心第七章 雲過門間老病死第十六章 荒春望斷正長吟第十六章 小風玲佩夢中吟第三章 遷轉三州防禦使第八章:江上沙鷗掠水分第二章 海路無塵邊草新第十一章 府縣盡爲門下客第一章:頹波難挽挽頹心第八章:江上沙鷗掠水分第六章:石火光中寄此身第七章 胡馬嘶和榆塞笛第七章:兩都秋色皆喬木第八章:江上沙鷗掠水分第三章:槎通碧汗無多路第七章:兩都秋色皆喬木第四章 起居八座太夫人第七章 胡馬嘶和榆塞笛第三章:露桃塗頰依苔井第十章:與人無愛亦無嗔第二十章 金玉堂中寂寞人第十章 千家今有百家存第一章 故人橫海拜將軍第十章:去聽風濤萬鼓音第六章:石火光中寄此身第三章 何必更尋無主骨第三章 遷轉三州防禦使第十章:鳴玉朝來散紫宸第五章:座中醉客延醒客第一章:衣上征塵雜酒痕第八章:古木蒼藤日月昏第一章:頹波難挽挽頹心第十二章 王候皆是平交人第十四章 萬國歸心有女臣第二十章 少帝長安開紫宸第三章:槎通碧汗無多路第九章 戎馬不如歸馬逸第十二章 奪帳中軍動鬼神第二十章 少帝長安開紫宸第二十章 金玉堂中寂寞人第八章 楚猿吟雜荻村砧第十六章 白骨甘爲泉下塵第六章:忽遺弓劍不西巡第七章:看似平常最奇崛第十四章 任是無情也動人第三章 遷轉三州防禦使第十八章 金華歸架冷龍鱗第六章 拖玉腰金報主身第五章 燕頷封候空有相第一章 浩浩長安車輾塵第八章 風雨時時龍一吟第十五章 淡墨羅巾燈畔字第五章:蝸牛角中爭何事第六章:深院焚香夜弄琴第二章 塞上風雲接地陰第十章 行矣關山方獨吟第十九章 憑君莫話封候事第九章:青牛久已辭轅軛第八章 楚猿吟雜荻村砧第十三章 若教解語應傾國第八章 一彈指傾去來今第四章 起居八座太夫人第九章:賒取鬆醪一斗酒第四章 論少卑之且借秦第十二章 身留一劍答君恩第十七章 玉檢賜書迷鳳篆第六章 蛾眉傾國自難昏第六章 蛾眉傾國自難昏第二章 海路無塵邊草新第一章:頹波難挽挽頹心第二章 短鬢差池不及羣第四章 起居八座太夫人第九章:欲把一麾江海去第十二章 王候皆是平交人第十章 柳暗戌樓多夢雲第七章 胡馬嘶和榆塞笛第一章 浩浩長安車輾塵第三章:露桃塗頰依苔井第九章 戎馬不如歸馬逸第六章:石火光中寄此身第十四章 任是無情也動人第四章 可知曾有弄權人第一章 浩浩長安車輾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