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斯巴達克”

decisioniaffrettatesonopericolosi(草率決策是危險的)

——索福克勒斯(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之一)

會議室裡的事情都解決之後,奧斯卡就宣佈了散會;本來感到有點飢餓的奧斯卡是準備去找瑪麗一起吃飯的,結果卻發現瑪麗還在洗澡。於是,奧斯卡就來到了泰勒斯的房間;此時,泰勒斯正渾身綁着布帶睡在牀上。看着熟睡的泰勒斯,奧斯卡就坐在房子裡的椅子上從懷中拿出一疊羊皮捲開始看起來;這一疊羊皮卷正是悲歌死士安插在角鬥士中的情報人員報告的泰勒斯在利利俾期間的所有行動。

在這個世界,到處都有大規模使用奴隸勞動的大莊園,奴隸被稱之爲“會說話的工具”。奴隸主爲了取樂,建造巨大的角鬥場,強迫奴隸成對角鬥,並讓角鬥士手握利劍、匕首,相互拼殺。一場角鬥戲下來,場上留下的是一具具奴隸屍體。奴隸主的殘暴統治,讓奴隸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奧斯卡安排的泰勒斯的新身份就是:他本是希臘東北的色雷斯人,名叫斯巴達克;生得英俊健美,勇毅過人,在一次反色雷斯的戰鬥中被俘,淪爲奴隸。因他聰明,富有教養,體格健壯,他的主人把他送進角鬥士學校,想把他訓練成一名出色的角鬥士。結果他在角鬥士學校裡殺了教官,然後主人無奈將他與其他奴隸一起賣到了利利俾。

來到利利俾的斯巴達克(泰勒斯)就與角鬥士們一起被關進了牢房中;雖然大家名義上是所謂的角鬥士,而不是奴隸。但是,奴隸出身的角鬥士們受着密切的監視,一舉一動都受到嚴格的限制,他們的腳上還戴着沉重的枷鎖。他們的命運是註定死亡,因爲他們隨時可能在競技場上喪生,他們實際上是緩期執行的的死刑犯人。

在利利俾,每天都要爲貴族們舉行爭鬥比賽,身體強壯的奴隸往被送到角鬥士學校培訓,然後在貴族們的私人大劇場彼此角鬥,或與野獸搏鬥。而奴隸主貴族則在觀看角鬥時得到快樂。在某一位貴族的私人大劇場中連贏十場的斯巴達克被送進了每月一號舉行的利利俾城市角鬥場中。

9月1日的利利俾,風和日麗,晴空萬里無雲;所有利利俾的貴族和迦太基公民都來到了城市角鬥場。因爲今天正是每個月一次的城邦競技角鬥的比賽,誰也不願意錯過這一特殊的令人熱血沸騰的娛樂活動。“我敢打賭,拿長劍的準能得勝。”“拿匕首的能贏,瞧,他體格多健壯!我賭20枚金幣。”觀衆席上的羅馬貴族們正在熱鬧地爭論着。

兩名年輕的角鬥士被帶進比賽場,開始殘酷的格鬥。斯巴達克用盾牌護着身子,尋找機會,用手中的武器刺向對方。突然,對方被刺,鮮血從他的肩部流了下來。“好,好!”“再來一刀,再來一刀!”觀衆臺上的貴族瘋狂地大叫着。

在角鬥士重傷或投降的情況下,他的命運是掌握在觀衆手中的。在競技場的比賽中,總督是決定角鬥士生死的最後發言人,但統治者和比賽組織者通常會把決定權交由觀衆。通常人羣以“拇指向下”的手勢來示意結束戰敗者的生命,但事實可能並不是只有這樣的。

示意將對手打死的手勢是拳頭伸展兩指、其中拇指向上,拇指向下、揮舞手帕都是表示“憐憫”。無論使用哪種手勢,通常都會伴隨着刺耳的叫聲,不是“別殺!”就是“殺!”。如果觀衆決定敗方的死亡,獲勝的角鬥士就會從兩肩胛部或者頸部刺向對手的心臟。

終於,受傷的倒下了。只見臺上的一個女巫站起來,她決定着敗者的命運。她的大拇指朝上,鬥敗者可以僥倖存活;大拇指朝下,鬥敗者當場被處死。只見她大拇指朝下,頓時,鬥敗者被殺死在鮮血浸溼的場地上。觀衆席中傳來一陣陣的歡呼聲。

斯巴達克在競技場中央高舉着自己的長劍和盾牌,對着看臺上的貴族和公民大聲吶喊道:“斯巴達克!”下一瞬間,“斯巴達克”的呼喊聲就瀰漫在整個競技場;這就是勝利者的魅力。很快,作爲勝利者的斯巴達克被帶回了牢籠之中,這是屬於他奴隸的待遇。

當初和斯巴達克一起來到這個競技場的300名家族角鬥士現在已經只剩下不到100人了;但是,斯巴達克已經積累了他所需要的號召力和威望。而且,據說迦太基的執政官漢諾要率軍前來利利俾;所以,斯巴達克決定儘快發動起義。

9月5日深夜。下西西里亞中部利利俾城的角鬥士的鐵窗內突然發出可怕的慘叫,在靜寂的夜晚裡顯得格外悽慘。3名衛兵急忙趕了過去,隔着鐵窗厲聲問道:“幹什麼?找死啊!還不老實睡覺!”一名角鬥士伸了腦袋說:“打死人了。高盧人打死了我們的夥伴。他被我們制服了,你們看該怎麼處理他?你們不管我們就勒死他。”

衛兵拿着油燈一照,果然是死了一個人,另一個人正被幾個人反扭着手。士兵說:“把他交給我們吧。把死人也擡出來。”邊說邊開了門。說時遲,那時快,角鬥士們迅速擊倒他們,撥出他們身上的短劍,衝出牢門。沉重的鐵門被一扇扇打開,角鬥士們揮舞着鐐銬向屋外衝出。

”向利利俾城外跑啊!“只見一聲高昂的呼喊聲劃破夜空,角鬥士們蜂擁着向外跑去,消失在夜幕中。這次角鬥士起義的領袖是斯巴達克。在囚禁角鬥士的牢籠中,他以他的勇敢和智慧,成了角鬥士們的精神領袖。他利用一切機會勸說角鬥士們爲自由而死,而不應成爲迦太基貴族取樂的犧牲品。他組織了200多個角鬥士(包括家族100)準備暴動的時候,不慎泄密,於是他決定提前行動,結果有78人衝出虎口。

逃出利利俾城的斯巴達克起義軍迅速壯大,大量收容了下西西里亞行省的逃亡奴隸、角鬥士、破產農民,以及從迦太基軍團逃出的士兵,達4000人,多次打敗了迦太基軍許多小部隊。起義從利利俾擴展到下西西里亞南部的馬爾薩拉、特拉帕尼,北部的科萊奧內地區。

斯巴達克仿照羅馬軍隊的形式改編軍隊,除步兵軍團外,還有騎兵,以及偵察兵、通信兵和小型輜重隊。武器從敵人手中奪取或起義軍自己製造。軍隊指揮建立在民主(軍事長官會議和軍人大會)基礎之上。對士兵進行訓練,宿營和行軍都有嚴格的制度。9月7日,迦太基執政官漢諾派總督泰阿格斯率利利俾駐軍討伐斯巴達克,結果遭到起義軍痛擊。

至9月10日,斯巴達克軍隊已增至6000人。他進軍馬爾薩拉和特拉帕尼,總兵力增長到10000人。受起義軍的聲勢所震驚的迦太基元老院,於9月11日派執政官漢諾和泰阿格斯率兩支軍隊討伐斯巴達克。正在這時,起義軍內部產生了分歧。大部奴隸,包括斯巴達克,主張離開馬爾薩拉和特拉帕尼,衝入利利俾,獲得自由,或將迦太基人驅逐出下西西里亞。

但參加奴隸起義的貧民則不願離開馬爾薩拉和特拉帕尼。這種分歧使3000起義軍離開了主力,在馬爾薩拉和特拉帕尼全部被迦太基軍隊殲滅(死亡2800人)。斯巴達克軍隊雖已削弱,但他利用迦太基軍兵力分散作戰的弱點,將負責追擊自己的軍隊擊潰。

9月12日,斯巴達克軍隊沿西西里海岸轉戰整個下西西里亞。斯巴達克在巴勒莫會戰中,再一次擊潰了泰阿格斯總督的軍隊。斯巴達克本應越過巴勒莫繼續北進,但不知何故,他竟中途折返,繞過利利俾,揮師南下。爲了粉碎斯巴達克軍隊,迦太基元老院再派統帥漢諾率兵5000人進行征討。

9月13日,斯巴達克軍隊在下西西里亞港口集結,企圖乘海盜船從海岸繞行,將漢諾的軍隊騙到港口後再從巴勒莫登陸。但海盜不守諾言,沒有向斯巴達克提供船隻,想利用自造木筏繞行海岸的企圖亦未能實現。這時,漢諾在起義軍軍營後面構築了一道防線,切斷了起義軍回戰利利俾的退路。

這道防線是一條兩端通海的壕溝(長約55公里,寬和深均爲4。5米),溝上築有圍牆。但是,起義軍用土和樹木填平了壕溝,強攻築壘,突破防線。斯巴達克在強攻中損失最精銳的兵力約3000人。爲了阻止迦太基軍隊繼續追擊,斯巴達克決定對漢諾舉行埋伏。他以急行軍率軍北上,埋伏在樹林中;待漢諾追軍將至,立即出軍迎擊。

此戰,雖然沒有給漢諾和泰阿格斯的軍隊造成多大的傷亡;但卻將兩人的5000大軍打散。在漢諾和泰阿格斯忙着收攏軍隊的時候,斯巴達克率軍火速佔領了利利俾城;並在城中釋放了全部的2000奴隸和角鬥士,擴充自己的力量,以備漢諾率軍報復。

9月15日,漢諾和泰阿格斯果然率軍回攻利利俾;接下來就是斯巴達克的起義軍和漢諾軍團的攻防戰了。由於斯巴達克最精銳的3000部隊已經在之前的突圍戰中基本損失殆盡了;所以,起義軍在漢諾軍團的進攻下一度處於劣勢。最後,就是奧斯卡率軍趕來看到的那一幕了。

“第四百五十二章·城管出戰”“第三百一十二章·出征準備”“第一百三十七章·新年政務”“第四百八十七章·慘烈攻城”“第三十一章·諸將晉升”“第二百四十七章·參謀制度”“第六百八十五章·東方諸國·一”“第九十四章·馬略改革”“第五百九十章·四省之國”“第八十一章·六十鐘聲·上”“第二百三十一章·謀劃救援”“第六百七十四章·聯盟構想”“第一百六十九章·的黎波里之戰·中”“第五十三章·疑雲重重”“第三十八章·君臣交心”“第六百八十五章·東方諸國·一”“第三十七章·改革序幕·下”“第五百六十七章·繳獲艦隊”“第六百四十三章·傳奇寶藏”“第六百三十一章·各有應對”“第五百一十八章·部署埋伏”“第二百九十五章·大軍出發”“第六百一十三章·四女懷孕”“第六百二十六章·繼承人之爭”“第一百九十七章·貝提卡之戰·上”“第五百四十章·想盡辦法”“第五百一十八章·部署埋伏”“第六百三十一章·各有應對”“第二百六十四章·佔領港口”“第一百三十章·軍團問題”“第二百四十二章·雄鷹突至”“第四百零三章·未來抉擇”“第五百六十六章·攻取比利時”“第一百零二章·鷹獅盟約”“第六百九十五章·戰局發展”“第一百三十九章·阿德赫巴”“第九十三章·一個夢想”“第四十一章·洗腦計劃·下”“第六百九十四章·迅猛反擊”“第五百九十章·四省之國”“第五百三十六章·步步後退”“第一百五十六章·卡拉貝斯軍團”“第五百零二章·蠻族來襲”“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第一百五十七章·滅國之戰·上”“第七十七章·兩家聯合”“第十三章·元老會議”“第五百八十九章·雅典覆滅”“第九十一章·兩封情書”“第三十章·大局已定”“第七十六章·家族危機”“第七十六章·家族危機”“第八十六章·羅馬之魂”“第五百章·時代落幕”“第四百二十章·決戰扎馬·一”“第三百一十二章·出征準備”“第六百七十五章·三方反應”“第一百六十九章·的黎波里之戰·中”“第六十三章·薩莫奈軍團”“第二百三十八章·田園生活·五”“第二百三十章·託付後方”“第四十九章·各奔東西”“第五十三章·疑雲重重”“第六百九十一章·先發制人”“第六百六十九章·鐵甲洪流”“第445章·新的聯盟”“第一百零七章·羅馬生活·四”“第一百五十四章·高盧戰爭”“第446章·伊比利亞變局”“第六百六十七章·攻陷倫敦”“第二百五十五章·二將降服”“第六百二十一章·大舉增兵”“第一百二十二章·遠方情報”“第一百六十六章·新的格局”“第五百七十四章·趁火打劫”“第五百一十五章·糧草短缺”“第四百九十八章·四面包圍”“第一百七十七章·聖團軍團”“第一百三十二章·建立軍校”“第三百六十五章·大勝而歸”“第四百二十四章·論漢尼拔”“第三百一十一章·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第六百九十九章·東方戰局”“第六百零六章·五年時光·六”“第五百五十六章·混戰開啓”“第456章·東西對峙”“第一百五十九章·盧比孔河之戰·上”“第六百五十二章·趁虛北上”“第一百八十五章·巴利阿里之戰·中”“第五百五十三章·蠻族梟雄”“第五百六十四章·改編重組”“第三百九十章·拿下港口”“第三百七十六章·野心之火”“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式會談”“第二百一十九章·努米底亞戰爭·四”“第四百七十九章·戰爭局勢”“第663章·逐個擊破”“第460章·戰後諸事·4”“第七十三章·兩百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