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金邊,銀角,草肚中!

“關中山河四塞,南有秦嶺橫亙,西有隴山延綿,北有黃土高原,東有華山、崤山及晉西南山地,更兼有黃河環繞,可謂山川環抱,氣勢團聚。在地勢上,關中對東部平原地帶呈高屋建瓴之勢。關中四面有山河爲之險阻,幾處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關以守之。其地位重要者,函谷關扼崤函之險,控制着關中與中原之間的往來通道;武關控秦嶺東段之險,扼守着關中東南方向的進入通道;散關扼秦嶺西端之險,控制着關中與漢中、巴蜀之間的交通咽喉;蕭關扼隴山之險,守備着關中西北通道。四塞險固,閉關可以自守,出關可以進取。形勢有利,就出關進取;形勢不利,則閉關自守。從而使關中能進能退、可攻或守的態勢。這也是秦漢周隋等最終奪得天下的根本。”

“而河北依山傍海,三面山海環抱,南面中原。燕山山脈起着抗擊塞北遊牧民族南下的屏障作用,翼蔽河北乃至整個中原的安全。軍都關、臨渝關、鬆亭關、北口、冷口、盧龍等關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脈的幾條交通孔道。太行山脈爲河北的右側翼的重要屏障。飛狐陘、井陘關、滏口等關隘扼守穿越太行山脈的往來通道。在河北平原腹地上有一些東西向的河流,如拒馬河、滹沱水、漳水等,更可抵擋來自南面威脅的堅固門戶屏障。”

“而江淮的防禦格局是一個以長江和淮河爲依託的多層次的防禦體系。南北對抗,南方主要是依託長江和淮河。南方一些軍事重鎮的形成,都是以此爲基礎的。長江上通巴蜀,中經荊襄,下連吳越,縱貫東西,延綿數千裡,上下游之間相互呼應,使整個南方地區的形勢得以完整;另外,長江本身即發揮着對抗北方鐵騎衝擊的天塹作用。歷來隨着南北力量的消長變化,其攻守之勢也隨着而變化南方強盛時,可以前出淮北進取中原;南方衰弱時,則往往退守長江;南北勢均力敵時,則往往以淮河一線爲對抗前沿。”

“巴蜀居長江流域的上游,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在盆地外圍的每個方向,都是崇山峻嶺,其防護之厚非其它地域可比。長江三峽是其與東面之間的往來孔道,嘉陵江及其支流河谷低地是其與北方之間的往來孔道。兩個方向的往來孔道俱極險要。大抵東面爲水路,行江道;北面爲陸路,行棧道。歷來都是天險之地,易守難攻。”

“據四角山川險固之地,大多能成就一方霸業。”李建成緩緩的道,“只不過,巴蜀太過安逸,割據一方可以,可是問鼎天下,沒有一絲可能;而江淮百姓柔弱,割據一方尚可,只是問鼎天下,也不行。問鼎天下者,唯有關中、河北兩地。佔據關中,問鼎天下,如劉邦;佔據河北之地,問鼎天下,如劉秀!”

東溟夫人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四角之地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居於四角,進可攻、退可守。

而其中,關中和河北最優,而巴蜀、江淮指望不大。

頓了頓,李建成繼續道,“河東、山東、荊襄和漢中分處四邊。四邊之地,也大都有比較險要的山河形勢,但這些地域條件不如四角。它們都夾在兩角之間,既是雙方聯繫的紐帶,又是雙方對抗時爭奪的焦點。它們與中原之間有比較捷近的通道。歷代之中,興起於四角的勢力,要想擺脫割據一隅的偏霸局面,向外擴展,必先爭兩翼,控制夾該角的兩邊。”

“河東在整個北方具有樞紐姓的地位。河東地形的主體是由東西兩側的山脈夾中間一系列珠狀盆地構成的。東面太行山脈構成河北西部屏障,西部呂梁山、中條山與黃河一道構成關中的東部屏障。河東境內山河分佈錯綜複雜,形成了一系列小盆地。這些盆地地形都相對封閉,成爲一個個相對讀力的小區域。在這些小區域內,分別形成了一些軍事重鎮和重要關隘。它們分別面向不同的方向,顯示出不同的戰略意義。河東的山河形勢使河東具有極爲有利的內線作戰的地位。河東地勢高峻,足以俯瞰三面;通向外部的幾個交通孔道,多是利於外出而不利於入攻。這是河東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也是河東在北方樞紐地位得以形成的地理基礎。匈奴劉漢滅西晉之戰、北魏百年興亡的歷程和周齊隋三朝的更迭,都能說明河東在北方的樞紐姓地位。”

“而山東地形的意義在於中原大平原上顯得尤其突出。山東地形的主體是魯中南低山丘陵,三面都是平原,東面爲海所環抱。山東的一些重要軍事據點基本上分佈在魯中南低山丘陵的四側,大都依山臨河,控扼一方。黃河在北方地區東西縱貫,爲東、西部之間的一條交通大動脈。大運河在東部的大平原上南北縱貫,爲南北之間的交通大動脈,山東便處在這兩條大動脈交匯的位置上。另外,山東半島爲海上運輸的一大中轉地。山東在南北之間尤居樞紐姓地位。如今我們與南陳南北對峙之際,山東便是我們爭奪的焦點。”

“荊襄居長江中游,在上、下游之間居樞紐姓地位。荊襄外圍有延綿的山脈爲之險阻,又有大的江河通往境外,從而形成它“用武之國”的戰略地位。從荊襄沿長江上溯,穿越三峽,是爲入蜀的主要通道之一;若是上下游之間對抗,則荊襄可阻遏川中勢力之東出。荊襄居東南之上游,立足江淮之勢力,無不恃荊襄爲上游屏障。自古未有失荊襄而能保有江淮者。西晉滅孫吳、隋滅陳、局面均自荊襄上游打開。”

“四邊之一的漢中,則是秦嶺和大巴山脈夾漢水河谷構成漢中地形的主體,兩列山脈平行聳立,東西延綿,漢中便夾在它們之間。秦嶺東端有武關,西端有散關,另有三條穀道,可爲漢中與四川之間的通道,它們是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在漢中與四川之間,也有兩條穀道穿越大巴山脈:金牛道和米倉道。漢中夾在關中和四川這兩個上游地區之間,歷來關隴與巴蜀之爭奪,最激烈不在秦嶺,而在漢中。”

李建成說道:“四邊也有一絲爭奪天下,問鼎中原的可能。可是關鍵在於能否爭奪下一角爲依託,進而爭奪下一邊,形成一角兩邊之勢力,那時有三層的可能,問鼎天下;有五層的可能,鼎足而立!”

“天下爭奪,無論哪個角,或是那個邊的政治勢力,唯有形成一角兩邊的局勢,才能擺脫偏霸格局,向外擴展。若是經營得當。以守而言,可以鞏固其防守態勢;以攻而言,可以包圈中原,進取天下。”

東溟夫人道:“世子,說得是邊角爭奪,而未涉及到中原之爭,莫非李密沒有指望了!最近瓦崗軍可是大敗張須陀,聲威大震!”

李建成卻道:“歷來爭霸天下,往往由北統南,誰奪得了北方,誰就能統一天下。而北方之爭,則往往是關中與河北之爭。而關中與河北的爭奪,最重要的則在於河東的爭奪。得河東者,得北方,得北方者,得天下。”

“金邊,銀角,草肚中!四邊四角都是真正的戰略之地,亂世中,反而中原卻不是什麼好地方,也少有靠着中原最後成功奪得天下的。中原處四方之中,可以合天下之全勢。中原四通八達之地,爲四方聯繫的樞紐。由中原趨周圍地域、由周圍地域趨中原,都很便捷。其形勢與周圍地域息息相關。中原有事,必涉及四方;四方有事,必影響中原。必中原安定,四方纔可安定;若中原紛亂,則四方形勢必致散裂。但是,如今天下紛亂之初,因爲中原四面皆可受敵,四方分崩的離心力足以撕裂中原形勢,而使中原成爲一個動盪的交匯之地。動盪的洪流足以沖毀任何據守中原的努力。”

東溟夫人臉色微微變化,局勢已經很清楚了,若是把爭奪天下,比作一場遊戲,而李密爭可能最先退場。

此刻,李密笑的最暢快,但是卻笑不到最後。

東溟夫人有些不甘心道:“當年曹操也是佔據中原之地,而那時曹操依舊是統一北方!”

第29章 風雨欲來第33章 百家爭鳴,西遊開始第11章 再見器靈小蘿莉第71章 永恆國度第59章 神族之劫第62章 邁入武聖第123章 誰敢一戰第4章 歷史脈絡(上)第39章 血祭聖人第59章 二十種異火第57章 《不周經》第2章 再回九星商會第54章 墓誌銘第3章 仙帝的招攬第49章 古老的預言第42章 共死之術第10章 大小姐第35章 天滅衆生第13章 憐花公子第22章 仇敵,洪玄機第38章 帝丹之威第63章 生死訣第98章 在月亮上的幸福生活第117章 厭世之感第14章 無法無念第38章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第35章 天滅衆生第30章 九幽風炎,九幽殿第111章 九墓出現第74章 敗寧道奇,戰天刀!第51章 《葵花寶典》的真意第8章 高麗刺客第17章 化形第63章 搶婚第4章 妙樂靈飛經第142章 量天九尺第9章 三十三年,蒼龍現第33章 十八皇者隕,天降血雨第64章 最強鬥帝第151章 巫族的弱點第102章 滅世一轉,囚衆生第39章 天子望氣,談笑殺人第37章 氣運之果第22章 域外魔界,百族並立,異魔皇第46章 九星商會第23章 異魔族入侵第7章 死而復生第7章 鬥帝血脈第80章 仙帝出手第68章 秦川三問第123章 生於此,長於此,葬於此!第26章 神威無量第7章 成就仙王第4章 前世,穿梭時空!第78章 蒼龍戰體,煉虛隕落第150章 最鋒利之物第46章 黑冥鼎,九品寶丹,劫殺!第109章 煉化太古九淵第96章 愛情第27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54章 衝擊鬥帝第37章 萬水千山找到了你!第76章 血祭壇第6章 圍殺雲瑤第2章 三拳之約第11章 第一次道魔大戰!第19章 符祖第101章 三族大決戰第16章 強者雲集第41章 問鼎第一第33章 鎮殺仙王分身第107章 神墓之謎第97章 求親不如搶親第60章 破而後立第28章 再見孔雀仙子第60章 魔劫降臨第22章 青龍真血第12章 恢復記憶第3章 荒廢的小世界第18章 講道第162章 屠聖第5章 氣運橋本卷感言第83章 仙帝圍攻第78章 神王來襲第4章 焚訣起源第107章 神墓之謎第78章 天下一統第91章 希望之火,死而復生第63章 你到底是誰第23章 千年內必有死劫第59章 神族之劫第6章 六大仙王第86章 氣運鼎第29章 東島危局第15章 上古強者第28章 二戰萬歸藏第36章 第一個進入永生之門第4章 紫微星動,仙王震驚第6章 舉界飛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