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但使願無違

大唐天子李隆基的面色數度變幻,手中所捧的密報在不斷的抖着,繼而那張薄薄的紙又於乾枯的手指尖飄然滑落。李隆基並沒有俯身去將之拾起,而是合上雙目,下一刻又倏然睜開。

張輔臣小心翼翼的侍立在側,以他這些日子以來對天子的觀察,此時此刻的天子正在思索極爲頭疼之事,按照以往的情形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了決斷。所以,他識趣的立在一旁,並沒有殷勤的去拾起那封密信,不敢有一絲一毫的異樣響動,生怕打斷天子的思路。

嘩啦一聲!張輔臣被嚇得身子驟然一顫,竟是天子將滿案的書卷表文推到了地上。天子一怒,直如山崩海嘯,張輔臣雙腿不自覺的一軟,便撲通跪了下去,以額頭觸地,冷汗珠子順着兩頰額頭噼裡啪啦掉落下來。

按說李隆基已屆古稀之年,早就過了那種陡然暴怒的年紀,可糟糕透頂的消息還是令他如鯁在喉。發泄了一下之後,情緒有所緩和,心思也澄明瞭不少。他的目光掃過一片狼藉的地板,顫巍巍俯下身子,一件件撿拾着散落四處的書卷表文。

張輔臣見狀後,趕忙爬了起來,口中連連稱“奴婢死罪,聖人安坐,且由奴婢……”他麻利的俯下身去收拾那滿地的竹簡紙張。

然而,李隆基卻一把推開張輔臣,親自一卷卷,一封封將之撿拾而起。

一張紙突的躍入視線之內,李隆基直起身子將之輕放在書案上,眼睛飄過其上,紙上僅有寥寥數句,他卻禁不住念出了聲。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這是陶淵明的明志之作,也是那日茶會上出自秦晉之口。

想到這個年輕人,天子李隆基臉上的寒意稍有衰退,見張輔臣謹小慎微的躬身在側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樣,便信口問道:“可知道朕所念詩句有何深意?”

“奴婢不敢說!”

天子面前豈能隨意說話,就算天子有所問又豈能真就不知趣的任意作答了?張輔臣性子雖然有其果敢之處,但伴君便如伴虎的道理是懂得的,已經不再像做黃門時那般的直硬。

“但說就是!”

天子又堅持,張輔臣這答道:“這是靖節先生所做,以文詠志,歸隱田園,堅持操守……那日茶會間,神武軍中郎將秦晉曾吟誦此詩。”

天子李隆基頗感驚訝,大內深宮中識文斷字的宦官不在少數,但絕大多數都是些不學無術之輩,能識得陶靖節筆下文字,足見其不簡單之處。

“哦?懂得還不少!”

張輔臣連忙又跪下請罪,“奴婢少年時入宮前曾開蒙受教,先生,先生曾教過的……”

殿中銅爐內,火炭劈啪作響,李隆基暗歎一聲,宮中宦官多有罪臣子嗣,如高力士一般,本姓馮,乃出自嶺南世家,其曾祖爲前隋左武衛大將軍,其父亦是大唐潘州刺史,只可惜世事滄桑,天之驕子也有一朝淪爲奴婢的時候。這個張輔臣既然在少年入宮之前曾開蒙受教,想來也不是尋常人家的子弟。

李隆基並沒有追問他的家世,而是接續上之前的話題。

“陶潛器局畢竟還小了!”

天子的話讓張輔臣無言以對,誰都知道靖節先生的人格境界之高深,但天子說他器局小了,又聯想到這是經由秦晉之口唸出來的,難道,難道是天子已經對秦晉的態度有所變化了?

張輔臣胡思亂想,覺得天子心思深沉似海,實在不是自己可以揣摩的。

只是他卻想岔了,李隆基的話只說了一半,在他看來天下士人,但有報國之志,便要躬身踐行,似這等獨善其身終不過是爲了一己之私而已。然則,秦晉以進士登科爲縣尉,又在大兵壓境之際力抗狂瀾,不折不撓,此等作爲,豈能是那些扭捏酸腐之人可比的?

陶潛出世爲明個人之志,不惜放下士人尊嚴,以衣襟沾夕露。秦晉將其引用過來,當正是反其道而行,入世而披肝瀝膽,爲得不也是堅守心中的信念嗎?只不過,此子藉此向自己表明的,則應是殺盡逆胡,重振大唐之志,他能從這個年輕人身上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氣息。

李隆基自詡看人極準,他從這個年輕人身上看到了太多影子,如果好好加以琢磨,沒準三十載後,便可成爲大唐的柱石之才。

想到三十載後,一向俯視衆生,手掌天下的李隆基不由得眼神迷離起來。到那一天時,他可能早就化作了秦川大山間的一抔黃土,儘管臣下多有萬歲讚頌之語,但他清醒的很,不論多麼顯赫高貴的人,都有死去的一天。

李隆基多希望這一天能夠晚一刻到來,然而,現在已經有人急不可耐的盼着他早一日駕鶴西去了。

那封讓他大發雷霆的密信中所涉及的,正是這個不容許任何人觸及的隱痛,更何況觸及這隱痛的人還是自己的兒子。有人密報,太子與高仙芝曾有書信往來,雖然內容不得而知,但這在李隆基看來,已經是不可饒恕的罪過。經由兩次宮廷政變才登上大唐天子寶座的李隆基就算再倦怠朝政,對這種危急皇帝之位歸屬行爲的警惕之心,數十年來從無一刻放鬆過。

張輔臣偷眼看着天子,但見他面色陰晴飄忽,目光閃爍不定,似乎又陷入了沉思之中,便乖覺的垂手侍立,不敢再稍有異動,驚擾了天子。直到殿外一陣悉悉索索的腳步聲傳來。

“聖人,神武軍中郎將秦晉已在闕外候旨!”

聲音不大,但仍舊清晰的傳入了便殿之中。張輔臣暗暗長舒一口氣,終於可以結束這種難熬的光景了。天子在沒有外臣在時,表現的明顯陰鬱深沉了不少,這讓每一個在他身邊的內侍都有巨石壓胸之感,直覺難以呼吸。

“傳見!”

天子的聲音悠然響起。

過了好半晌,但聽便殿之外又傳來的咄咄腳步之聲,當是神武軍中郎將到了。

第一千四百零四章:難逃的宿命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終於要離開第九十九章:中使夜傳旨第七百四十七章:終得知真相第一千一百八十章:兩兵初相接第三十八章:再遇胡家子第二百四十章:衆叛且親離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命運多不同第一千三十七章:履新京兆尹第六百章:出手制胡兵第七百七十三章:不堪折辱也第一百九十一章:脫運又交運第七百六十四章:執賊首要挾第七百六十三章:睚眥必有報第一千三百零二章:同生共死哉第二百九十八章:使君難入眠第三百四十八章:殺賊反不成第五百四十八章:朝廷始招降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堂兄尋上門第九百八十九:炮營的發展第二十章:城東數重圍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公主爲君媒第一千八十三章:長安與范陽第九百六十六章:靈武風來襲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親見前總督第一千二百章:義商今西歸第一百八十一章:骨肉不相認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清虛子進城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不是白日夢第一千五十三章:面見聖天子第十九章:胡將引兵來第一千一十九章:從軍到西域第六百零八章:天子的秉性第八百五十七章:心思又深沉第一百二十三章:郎將巧進諫第三百四十二章:驅虎吞狼計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行商再諫言第六百四十一章:公主欲質問第四百六十七章:使君驚四座第四百一十五章:君山清虛子第一千八十九章:柳暗竟花明第九百八十八章:觀摩有感觸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內鬥終致禍第十六章:誅殺賣國賊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螳螂欲捕蟬第七百三十七章:新安有決策第一千九十章:曹敦忽遇刺第一百二十二章:大夫將隕身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突然的賭注第五百二十七章:各自懷心思第一千七十三章:無意的對話第七百七十一章:叛臣做使者第三百三十五章:各有心酸事第五百二十五章:大火熊熊起第三百八十八章:崔煥有改觀第八十一章:夜聞走水聲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波斯波利斯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背板與新生第一百零四章:以退便爲進第九百零四章:大志在天下第一千九十五章:捷報至長安第九十二章:但使願無違第五百四十一章:殺盡譁變卒第五百六十九章:侍郎的心思第一百四十八章:天子有昏招?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援兵向東去第一千六十一章:大哉千牛衛第八百零九章:賊營突生亂第一百三十四章:寺中有貴客第一千九十三章:史賊終圍城第八百九十九章:遲暮天可汗第一百一十七章:安知人心惡第一百六十九章:名門出虎子第五百六十二章:禍起蕭牆間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公主爲君媒第一千三十二章:牛刀初小試第五百七十八章:反擊已開端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路在哪一方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隊正有謀劃第二百九十五章:慘勝如慘敗第五百一十四章:巧計下潼關第四百六十三章:李唐命猶在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轉機似流星第九百九十九章:高適的心結第一千八十章:初探識端倪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可薩出英雄第九百五十二章:郎中家遭劫第七百七十六章:騎虎又難下第三百五十三章:河北起波瀾第一百六十一章:初嘗失敗苦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抵達那密水第六百七十八章:噩夢又一場第一百八十二章:反助楊相公第四百九十章:宰相又反撲第三百九十七章:自當有對策第二百四十六章:心生蛇蠍計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兵鋒指南方第八百五十三章:貪心欲奪權第五百章:設計逼宰相第三百七十章:下嫁皇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