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大哉太上皇

一股股的黑煙從凝陰殿中往外涌,幾個老弱宦官和宮人跪在石階下的平地上紛紛垂淚,他們都在這深宮中住了太久,大唐的輝煌與榮耀不曾感受過一絲一毫,沒落卻真真實實的有着切身體會,從兵變頻仍到外敵屢次兵臨城下,而今連大唐的國都都被蕃人奪了去。

“太上皇……”

他們除了一遍又一遍的低呼着太上皇,沒有任何的辦法。大約過了一刻鐘左右的功夫,又有幾名年輕的宦官聽到呼救聲趕了過來,已經有人提着水桶要打水救火。

“諸位都不要動,這火,這火不能救!”

一個蒼老的聲音令衆人驚訝無比,如果不立即救火,太上皇就要葬身火海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話怎麼說得出口?他們這些人沒有逃走,終究是對大唐還留存着一絲念想與感情,難道還能眼睜睜的看着太上皇被燒死不成?

阻止大家救火的是一名鬚髮皆白的老宦官,只見他顫巍巍的直起了佝僂的身子,乾涸的眼窩裡似有淚痕。

“火,火是太上皇自己放的……”

此言一出,衆人皆驚,他們都以爲是有人要趁機落井下石燒死太上皇,可誰知竟是這個結果。

有人認了出來,這老宦官正是凝陰殿中負責灑掃的甄十一,張皇后將太上皇遷到此處後,甄十一也就順理成章的伺候起了太上皇的生活起居。

“甄十一,可不能胡說,太上皇千秋萬歲,怎麼會主動求死呢?”

甄十一顫巍巍的跺了跺腳,哆哆嗦嗦的說道:

“只有如此,太上皇才能保住咱大唐的尊嚴啊!”

登時,凝陰殿外鴉雀無聲,宮人宦官們都默然不語,他們也十分清楚,太上皇做了四十餘年的太平天子,開疆拓土,成就一代盛世,那是何等的輝煌?從至德元年以來,不論如何大權旁落,受盡冷落,但終究是自家人爭自家人,如今若成了化外番邦的階下囚,可真真要生生打斷了唐朝的脊樑。

選擇一死,既是太上皇維護自身尊嚴的不得已之法,也是他能爲大唐所能做的最後一件事。

聚集在凝陰殿外的宮人宦官越來越多,聽了甄十一的和淚之言以後都忍不住放聲痛哭。

這些人沒有在危難之際逃命,一是在深宮中住的久了,對外界有種本能的恐懼,二則是他們在骨子裡認爲大唐不會就此落敗,很快就會有各地的勤王兵馬將這些入城的胡將蕃兵趕走。

然則,此時突見太上皇舉火*,顯然是對時局已經不抱希望,宮人宦官們也都頓感絕望至極,無力的癱軟在地上,欲哭無淚。

眼看着滾滾黑煙裡騰起了團團火焰,情知火勢到了這般地步就算大羅金仙也救不得,甄十一抹了一把迷離的老眼,高呼了一聲:

wωω★тTk án★℃o

“太上皇慢些走,老奴還要隨侍太上皇……”

口中呼喊着,甄十一突然發足狂奔,直衝向了濃煙大火,等到衆人反應過來時,已經阻攔不及。

很快,這位鬚髮皆白的老宦官就消失隱沒在了濃煙大火中。

甄十一投火的舉動顯然觸動了一些已經絕望的人,竟也先後跟着投入愈演愈烈的大火之中。

負責看守的禁軍已經跟着魚朝恩一併投降,他們只是冷眼旁觀,並沒有救火,也沒有干涉宦官宮人們先後投火的舉動。直到尚悉結帶着吐蕃兵闖進太極宮以後,他們纔在呵斥下開始驅散跪在凝陰殿外的宦官,提水準備救火。

尚悉結看着被濃煙火焰包裹着的凝陰殿,心中倒吸一口涼氣,知道這種火勢是無論如何都就不下了,他並不惋惜死了個唐朝皇帝,只是惋惜大相的謀劃恐怕要就此落空了。

凝陰殿內,火勢最先從西南角蔓延開來,李隆基被嗆得無力呼吸,再加上高溫的炙烤,使他清晰的感受到死亡距離自己只剩下了一步之遙。七十三年的歲月太過漫長,以至於都忘了年輕時曾有過的幻想。不,那不是幻想,自從登基的那天起,李隆基便立志要做漢武帝和太宗文皇帝一樣的千古帝王,讓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成爲大唐之臣妾。

爲了如此夢想,他啓用了宋景、姚崇等一批賢臣,休兵止戈,勵精圖治,開元不過二十九年的時間,大唐便已經成就了此前百年所沒有的盛世。

隨着肉身痛苦的加劇,李隆基的意識反而由模糊轉而清楚,彷彿整個身體都輕飄飄的,似乎要飄起來一般,只是眼前卻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到。

“陛下,陛下……”

忽然,他隱隱然覺得有個極其熟悉的聲音在一下接着一下的呼喚着自己。很快,許多個熟悉的聲音一個接着一個於耳畔響起。

李隆基終於記起了,那個最爲洪亮的是王忠嗣,還有李林甫、張說、張九齡、姚崇……

這些開元舊臣隨他成就了空前的盛世,只可惜他們都死的太早了,否則大唐的江山社稷又何以淪落至此呢?

一念及此,李隆基眼熱鼻酸,本欲放聲痛哭,可突然之間眼前竟亮起了刺眼的光焰,那是火光,熊熊的大火終於猙獰的撲了過來。在一剎那間,他好像看到了御榻上僵臥的老者身上燃起了紅亮的火焰,頭髮,衣衫都着了起來,跳躍的火苗就像在進行最後致命的舞蹈。

下一刻,李隆基猛然醒覺,這個正在被火焰吞噬的老者不就是自己嗎?

終於要落幕了嗎?至德元年以來的上千個日日夜夜,李隆基曾無數次幻想過自己的結局,可沒有一個是現在此刻的這般境地。

然則,他並不覺得難過,因爲他終於可以擺脫這無休止的寂寞與清冷了,他用盡最後的精力與勇氣赴死,一定會激起大唐兵民的同仇敵愾之心。

今日自己死於大火之中,他日復仇的火焰也一定會燒回長安城,燒到高原上去,讓那些敢於向大唐挑戰的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如果在此之前,李隆基的心中是一片灰敗與無奈,可一旦慨然赴死,他彷彿又變成了那個充滿自信與力量的天可汗……

轟隆一聲,凝陰殿的樑柱禁不住大火的燃燒,先後倒塌下來,將李隆基徹底吞沒其中。

……

尚悉結望着大火興嘆,瑪祥仲巴傑也很快趕了過來,不甘心的催促所有人加入到撲滅大火的行列中。然而隨着凝陰殿主樑的倒塌,火苗猛竄了出來,他也絕望了,情知此時就算撲滅了大火,李隆基也定然活不成。

“水龍來了,水龍來了……”

投降的禁軍終於從宮室府庫中尋出了用於救火的水龍,在不計人力的猛撲下,凝陰殿的大火開始慢慢的變小,大約半個時辰以後已經看不到明火,只有滾滾的黑煙依舊從凝陰殿廢墟中向外冒着。

瑪祥仲巴傑面無表情的盯着滾滾的黑煙,彷彿要看穿其中的所有東西,最後只淡淡的說了一句話:

“撲滅火後,找到唐朝太上皇的遺骨,以皇帝之禮下葬!”

在最短的時間裡,這位吐蕃大相已經接受了李隆基*而死的事實。雖然李隆基已經成了死人,但對他而言同樣有利用價值。

回到興慶宮,瑪祥仲巴傑立即下了封口令,不許任何人將李隆基*的消息傳出去,隨後他又招來魚朝恩和一衆隨之投降的唐朝官員,讓他們起草發佈了一份公告,告知天下人,大唐太上皇所居宮殿由於宦官使職,致使失火被焚而崩逝。

在場的官員們都驚駭莫名,又都不敢多說一句話,生怕惹怒了這個吐蕃大相,萬一招來滅頂之災,那就得不償失了。

只是讓他們驚駭的還不僅於此,瑪祥仲巴傑又煞有其事的向衆唐朝降臣們說着:

“太上皇崩逝之前曾與我有一段簡短的會晤,有意立廣武王爲大唐皇帝,你們都是太上皇的重臣,可要堅定不移的執行遺命啊!”

與重臣一樣,魚朝恩心裡也是莫名的驚駭,他相信太上皇之死一定另有內情,什麼立廣武王爲帝的遺命更是無稽之談。廣武王李承宏不過是宗室旁支,太上皇子孫數百人,立哪一個不成,非要立一個宗室旁支嗎?

他心中雖做如此想,可臉上卻立時綻開了諂媚的笑容。

“大相說錯了,那不是遺命,應是遺詔!”

瑪祥仲巴傑一錯愕,馬上就明白了過來。

“對對對,是遺詔!”

一字之差卻會有着不同的解讀,從魚朝恩之口說出了“遺詔”二字,不正是在爲李承宏即皇帝位鋪平道路嗎?

瑪祥仲巴傑朝魚朝恩投去了讚賞的一瞥,面上雖然依舊淡然,可心中卻也感慨。

“吐蕃朝野中雖然也有見機之人,卻沒有一個能及得上眼前這宦官。怪不得這些漢人打破了腦袋也要爭搶那皇帝之位,一朝坐在御座之上,便有數不清的魚朝恩侍奉左右……”

大臣們見魚朝恩率先說出了“遺詔”之語,便都紛紛跪下,表示願奉遺詔,請立廣武王李承宏爲太子。

按照規矩,李承宏是不可以直接繼承帝位的,必須走完全部的流程才能正式成爲大唐皇帝,瑪祥仲巴傑深知唐朝的繁文縟節,便欣然應允……

第一千九十章:曹敦忽遇刺第四百七十九章:虛驚僅如此第八百一十一章:嚴莊終降唐第八百九十一章:陰雲正凝聚第二百四十三章:如墮幻夢中第四百八十一章:感同顯真情第三百五十七章:將軍欲聯手第四百零八章:當頭一棒喝第一千四百五十章:中允來相見第四百四十二章:血戰風陵關第一千二十四章:消息動長安第九百二十四章:大相的虛弱第五百二十九章:決戰終開端第六百三十章:宰相自領兵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攻略昭武地第九百三十五章:贊普巧脫險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軍帳有定策第八百四十九章:夜宴無好宴第三百九十一章:夜半又心驚第七百八十章:翻臉的前奏第六百一十九章:獵物網中圍第四百一十一章:改造下山匪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死戰非死戰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計謀難識破第二百三十三章:君臣再相見第七百三十九章:從容便脫身第一千二百三十章:暴雨催憂鬱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草原豎新旗第二百七十四章:妄議儲君位第五百一十七章:城門被衝破第五百六十九章:侍郎的心思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可薩之盟約第二百九十六章:使君心不同第一千五十九章:少尹又升官第一百四十六章:出爾又反爾第七章:鼓角動新安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清理西門外第八百八十五章:建寧王之死第一千五十二章:陳王自飲劍第七百七十八章:再次反唐營第八百三十八章:最後的掙扎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突然遭遇戰第九十二章:但使願無違第八百九十章:翻手未必雨第一千四十九章:兩相皆勸進第一千三百五十章:法茲勒受挫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大食吐火羅第二百一十三章:南內受阻礙第八百五十六章:節帥突現身第三百三十九章:使君有對策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行商露馬腳第一千三十八章:巴結反成拙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接見庫思老第八百一十四章:城門驚失火第二百二十二章:而今從頭躍第六百一十五章:皇后不認罪第七十一章:驚弓之鳥雀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俘虜的悲哀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計謀難識破第三百五十八章:過河見胡將第八百六十四章:大夫亦心軟第三百七十七章:答案已揭開第二百三十四章:再入太極宮第一百四十四章:出人意表時第二百九十章:圍城以打援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山壁現絕境第五十三章:胡將走麥城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可薩出英雄第三十五章:孟德惜雲長第一百二十八章:寒梅最堪恨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可薩汗來使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蘇撒定長策第六十一章:有女爲君憂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孝節又反覆第三百三十七章:忠良訴冤魂第二百七十三章:報仇終有期第五百三十三章:城內有奸細第一百零九章:見面與聞名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不堪一擊也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孰真孰假邪第九百八十章:興辦新學校第五百七十一章:李泌再出醜第一百五十八章:二子同乘舟第三十六章:誤救邊監門第四百三十二章:胡將走末路第九十三章:無聲勝有聲第九百六十五章:整肅大風潮第四百七十二章:苦心立皇營第一千八十二章:有心助范陽第五百零二章:大夫欲獻計第九百七十五章:一人與天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亂臣與賊子第六百六十八章:太守甘受戮第五百七十八章:反擊已開端第一千二百零二章:色厲內荏哉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死戰非死戰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盧杞返長安第八章:雪暗凋旗畫第一百零三章:佳人空掛懷第四百二十七章:內外有合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