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重臣有分歧

“難道,以大帥之意,李嗣業有足夠的糧食供養聚攏流民?那,那麼他又從何處徵集的糧食呢?”

張通儒當然不會懷疑孫孝哲的判斷,但又對於他能從何處弄到糧食而甚覺奇怪。

“從何處徵集糧食?本帥也很想知道,這可能要李嗣業本人親自告訴你了!”

孫孝哲對於李嗣業如何供養十萬流民也十分好奇,不過他深爲自信,李嗣業手中一定有糧食,只要設法弄到手中,說不定就有足夠的軍糧支撐下去。

隨着天氣漸漸回暖,作爲軍糧的人脯恐怕也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可以食用,一旦過了二月,春暖三月,所有肉食三五日的功夫就可以爛成一堆臭肉,別說是吃,就是住在旁邊都得被薰死。

因而,李嗣業的到來,對他而言,絕對是個機會,他有自信,憑藉燕軍精銳絕對能夠擊敗這羣烏合之衆,奪取對方的糧食。

張通儒得知了孫孝哲的計劃以後,興奮的有些忘乎所以,但緊接着又建議道:

“大帥,咱們須得封鎖消息,不能讓長安城內得知,得知李嗣業來了!”

“不必封鎖,就算封鎖,也鎖不住,李嗣業的到來,恐怕長安城內早就知道。”

“大帥所言甚是,秦晉其人,奸狡至極!”

聞言,孫孝哲擡頭仰望着帳頂,秦晉這個人好像就是他命中的剋星,從新安到長安,彷彿只要有這個人存在,自己就一定會大受挫折。

一念及此,孫孝哲的心頭又不免蒙上了一層陰影,秦晉這廝總能絕處逢生,潼關告破之際,原本以爲長安成了囊中之物,哪又想得到其間曲折至此!

眼看着天就要亮了,孫孝哲一日夜未睡,但卻毫無睡意,今日還有極重要的大事等着去做,幾可以決定他的生死,又怎麼能顧得上睡覺呢?

“大帥今日是否還強攻長安?”

原本他們一早就計劃好了,和長安打個魚死網破,若不能破城,寧願拼的玉碎,也絕不坐以待斃。

現在,既然孫孝哲對局勢又有了新的判斷,想必策略也一定會有所改變。

“當然要攻,不過只強攻一點即可,調撥餘下親信精銳,隨我伏擊李嗣業!”

張通儒好似開了竅一般。

“大帥之意,是佯攻?”

孫孝哲點點頭,又搖搖頭。

“虛虛實實,既是佯攻,又是強攻。”

用兵之道本就如此,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沒有一成之法,總要因時因勢而變,如果唐朝守軍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他也不妨將佯攻變成強攻。

不過,孫孝哲也知道,只要秦晉和神武軍尚在,長安就絕不可能輕易拿下。

好事多磨,只要希望尚在,只要能夠達成所願,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挫折也是值得的。

一旦窺到了機會,孫孝哲立時又像不死的爬蟲一般,精神飽滿的復活了。

……

“陛下,陛下,喜事,大喜事!”

宦官一溜小跑的奔進天子便殿,神情興奮的難以抑制。

“如此失態,成何體統?君前失儀可知其罪?”

李輔國當即訓斥了那名急吼吼的宦官,李亨最忌諱身邊的人毛毛躁躁,今日他的心情不錯,如果因此而壞了天子的心情,豈非得不償失?

宦官當即被嚇的匍跪於地,連連口頭求饒。

“奴婢知罪,奴婢知罪,請陛下責罰!”

好在李亨不是個輕易責罰人的天子,往往即便生氣也是如做太子時的習慣一樣,暗自隱忍了。

李輔國就是知道李亨的這個習慣,才訓斥這些毛躁的宦官,否則讓天子把怒氣憋在心裡,不知何年何月就會溢滿而爆發,那麼他這個身邊最親信的人就有可能成爲第一個受害者。

“李輔國,不要責備他們,既然是大喜事,興奮作態也是人之常情!”

說着,李亨又看向了那匍跪於地瑟瑟發抖的宦官,輕聲道:

“起來吧,喜極作色,何罪之有?”

嚇壞了的宦官如蒙大赦一般,連連口頭謝恩,但說什麼也不肯起來。

李亨有些不耐煩,他說話做事向來不作僞,既是認爲此人無罪,也就不會責罰於人。

“你不起來,總要說說有什麼大喜事啊?”

那宦官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此來是要報喜的!

“陛,陛下,有軍報,安西節度副使李嗣業領兵十萬,已經抵達長安以西二十里!”

說話間,宦官的心情沮喪至極,原本報喜是個優差,多少宮中的宦官以爲報喜而受到天子的注意和獎賞,尤其是監門將軍張輔臣,從小黃門一躍成爲內侍中地位數一數二的人物,只因爲一道軍報而已。張輔臣的經歷在宮中已經成了傳奇,成了所有宦官的榜樣。

然則,一則報喜求賞的優差,卻因爲歡喜緊張過甚成了壞事,宦官懊惱的同時,又暗罵李輔國從中作梗,真真是卑鄙小人。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李嗣業大軍一來,正可與御史大夫裡應外合,一舉全殲叛軍!”

李亨的臉上也掛着難言的喜悅之色。

“速去召御史大夫進宮!”

忽而皇城外傳來陣陣鐘聲,是鐘樓敲鐘報曉,新的一天到了,李亨的心情極佳。昨日一戰雖然死傷不少,但挫敗了叛軍的困獸之鬥,今日又得報李嗣業帶着十萬安西軍趕來勤王,豈能不興奮,豈能不形於色?

“對,連先生也一併召進宮來,朕,朕要與他們一齊議論此事!”

李亨口中的先生,只有李泌一人當得。但提起李泌,李輔國的心中就有些疙疙瘩瘩。

當初李亨尚在做太子的時候,李泌曾向李亨秘密進言,稱宦官早晚必爲大唐心腹之害,因而建議削奪宦官之權,封官決不許超過五品,更不許與聞軍國重事。

這則進言是極秘密的,李輔國也是通過義子才偶然得知,不過李亨似乎對李泌的建議頗不以爲然,甚至比太上皇在位時更加重用宦官。

除了對太上皇在位時幾個頗有知兵之名的宦官加以封賞以外,還對當年東宮的一應親信宦官委以要職重權。

就說李輔國吧,已經取代了太上皇在位時的魚朝恩成爲觀軍容使。

這是個足以和秦晉的使職相併重的差事,只不過李輔國是個心思極爲玲瓏剔透的人,此前的邊令誠、程元振,都是宮中數一數二的大宦官,又均得太上皇信任和重用,到頭來卻全是慘淡收場。

究其竟,李輔國總結出了一個規律,那就是這些人均與秦晉爲敵,在取得了兵權以後,就不遺餘力的對付秦晉,以至於悲劇的收場。

因而,李輔國雖然有着觀軍容使的差遣,除了與聞以外,從不對兵事多做一言一行的敢幹預,全憑秦晉一人做主。

通過長期的接觸瞭解,李輔國充分了解了秦晉的脾氣秉性,自己如此放權,對方一定會懂得投桃報李。

只可惜的是,秦晉又救了他必欲置於死地的郭子儀,又委以重任。

這也是他一直盡力避免和秦晉有過多接觸的原因之一,否則早就擺明了車馬站在秦晉一方。

然則,比起心中懷有禍胎的李泌而言,李輔國更喜歡秦晉其人,至少他不會如此陰毒狠辣。

李泌爲了在李亨面前重奪信重,提出了與秦晉截然相反的用兵策略,強調藉助外力平叛。

這誠然是個不錯的法子,但其中得失,李輔國的看法與秦晉大致相當,非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絕不能用李泌的法子。

可惜,天子李亨是個多疑又優柔寡斷的人,他一定無法拒絕李泌的建議。

李輔國一直暗中琢磨着如何尋個機會給李泌尋些黴頭,今次似乎看到機會,於是便笑着對李亨說道:

“門下侍郎與御史大夫的意見一向相左,奴婢怕,怕聚在一處了,又吵個不歡而散!”

說完他便靜靜等着李亨的反應,他知道李亨一直試圖緩和這兩個人緊張的關係,只要把這個理由拿出來,李泌就一定不會得到天子的召見。

果然,李亨又遲疑了,沉吟了一陣才說道:

“說的極是,就不召先生了,只召御史大夫!”

李輔國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這種小動作日積月累下來,李泌啊李泌,少見一次天子,很可能就讓你少一次機會。

忽然間,殿外的宦官高聲唱道:

“門下侍郎李泌覲見天子!”

覲見之聲由宮苑門外漸次傳到了殿上。

李亨聞聲皺眉,本來不想召見李泌的,可李泌不請自來,出於對方的臉面和尊重也不能拒見,只得說道:

“請先生進來吧!”

李泌正身入殿,走路依舊是風風火火的樣子,大禮參拜以後,才說起覲見之事。

“陛下,臣剛剛聽說安西節度副使李嗣業帶兵勤王而來,所領十萬大軍已經進抵長安以西二十里。不知真假?”

他這是向天子求證這個消息的確實性!

李亨點頭道:

“安西節度副使李嗣業的確已經到了長安以西二十里處,先生可有建議?”

李泌聞言,又正身道:

“臣以爲,李嗣業大軍不宜與孫孝哲叛軍硬撼!”

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丞相有野望第三百六十四章:老少話軍心第五百九十四章:名將薦名將第八百五十七章:心思又深沉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時機已成熟第二十二章:燕兵夜引弓第三百四十一章:樹倒猢猻散第四百七十章:東宮突失火第五百六十章:詭計借鼠兵第一千五十二章:陳王自飲劍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亂臣與賊子第七百八十六章:子琦存死志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不死不休戰第八百九十四章:再圍長安城第九百八十四章:宰相觀稀奇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膽小土撥鼠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尷尬再相見第一千四百章:兵敗如山倒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收降葛羅祿第一千七十一章:陌刀只向前第十六章:誅殺賣國賊第七十一章:驚弓之鳥雀第二百八十章:長史欲割肉第七百三十四章:瞞天又過海第七百五十八章:山川一片好第一千一百零七章:監國心意亂第一百五十三章:天子思良臣第六百三十六章:兄妹的對話第七百一十章:天子忽反常第六十四章:大夫有所求第六百七十二章:廷議起爭執第五百八十二章:內部有雜音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禍根已深植第九百七十一章:分兵轉鹽州第四百三十六章:使君欲掃雷第二百二十九章:骨肉爲路人第二百三十章:原形始畢露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兩軍有博弈第三百八十二章:分進再合擊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暗流涌動中第九百三十二章:曙光已初現第八百九十三章:危情亂人心第三百八十八章:崔煥有改觀第一千一百五十章:快哉神威軍第二百六十四章:長安將東去第二百二十三章:黃粱無一夢第九百一十七章:身份終暴露第四百六十二章:重返長安城第六百九十章:祖孫夜相見第九百零九章:郭子儀中計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擒賊先擒王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食的命運第一百一十四章:聲名傳坊間第七百七十九章:配角成主角第二百六十九章:大使兩頭騎第一千七十八章:馬革裹屍還第七百零二章:神威火牛陣第七百二十五章:初戰竟失利第四百一十三章:屯田爲首位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初戰即失敗第四百八十二章:大夫亦妄爲第一千二十三章:事起突然間第四百二十六章:填命以攻城第二百三十六章:使君不止禍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攻略昭武地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優素福之劫第八百九十九章:遲暮天可汗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莫名的使者第一千零五章:故人再相見第六百一十九章:獵物網中圍第七百九十九章:俘獲尹子琦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對峙顯危機第一百章:疏忽入圈套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逃出亂兵營第八百五十八章:大哉神武軍第四百六十一章:青絲寄別情第六百二十一章:一響震四方第一千七十七章:河東蠢欲動第一千三百零八章:鏖戰無名坡第一百零四章:以退便爲進第一百四十七章:瑣事亂人心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不祥的兆頭第一百五十三章:天子思良臣第五百零一章:君臣雙淚垂第六百一十一章:皇后是主謀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探唐兵虛實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終見大丞相第一百二十八章:寒梅最堪恨第四百七十八章:法場救名將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顏撫君奇遇第一千五十七章:兩尹俱惶然第一千五十三章:面見聖天子第五百六十四章:城下萬古枯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計謀難識破第一千六十三章:下吏不愚鈍第七百二十五章:初戰竟失利第八百一十九章:回紇摘桃子第四百二十三章:絕地大反擊第一千二十六章:龜茲更危急第七百三十三章:晉王戲淑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