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禍起蕭牆間

秦晉搖了搖頭。

“並非拒敵,而是追殲!”

降兵的戰鬥意志大打折扣,用來拒強敵實屬強人所難,不過追殲打順風仗卻合適極了。郭子儀聞言後,也不禁擊掌稱妙,如此一來既激發了叛軍的士氣,又能使他們有所感念,真是一舉兩得。

“大夫宅心仁厚,果然勝過孫賊多矣!”

秦晉呵呵一笑,擺手道:

“莫打趣,何時見過我既仁且厚了?如此安排,不過是審時度勢的結果而已。”

兩人又商議了一陣,秦晉看了看天邊冉冉升起的太陽,這纔對郭子儀道:

“一切都已經安排妥當,只等着叛軍來攻,我現在要進宮面聖,詳細稟明昨夜一戰的勝果,以及你我剛剛商議的謀劃。”

就在秦晉打馬趕赴太極宮之時,門下侍郎李泌已經先他一步進入宮中。

“陛下,僕固惠恩已經北上草原,相信回紇部的騎兵再有半月時間就可以直驅關中。”

李泌的眼睛裡閃着幽幽的光輝,興奮之色溢於言表。然則,身爲天子的李亨卻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回紇部可提了條件?”

“具體條件臣還不得而知,但臣已經交代下了僕固懷恩,絕不能預約底線,請陛下放寬心。”

“如此就好,萬不能使回紇部得寸進尺。”

李泌連連點着頭,又沉吟着建言。

“臣以爲,在回紇部騎兵南抵關中以前,當謹慎從事,只須以大軍被動防守即可,切莫節外生枝,萬一……”

聞言,李亨則輕鬆的打斷了他。

“關於這一點,先生大可以放心,朕和秦卿已經商議過了,當下情形以保守爲主。”

對此,李泌大感意外,天子何時與秦晉商議過此事,他竟渾然不知。一絲落寞由他的心中油然而生,自從李亨登基以後,這個看起來有些懦弱的天子居然不再事事依賴於自己,似乎有了更多的自主看法與做法。

這種感覺既然李泌生出了失落之感,也是他有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爲了重新奪回天子的信重,李泌不遺餘力的建議借回紇部之兵,爲的就是要與秦晉一爭高下,讓李亨明白並非只有力戰才能退敵,合縱連橫一樣也可以退敵。

李泌長身一揖。

“陛下英明,如此臣就放心了!”

李亨欣然一笑,舒展了一下因爲久坐而有些麻木的身體

“先生與秦卿的看法難得一致,爲此便當得浮一大白!”

李泌也跟着笑了,不過笑容裡卻帶着幾分尷尬。

“臣與秦晉並非私怨,只是看法不同,卻東市一心爲公。”

“先生不必多言,朕知道你們都是爲了朝廷……”

宦官的聲音忽然自殿外傳來。

“御史大夫秦晉覲見天子!”

聞聲,李亨笑着看向李泌。

“如何,這才提起了秦卿,秦卿就到了,正好你我君臣三人共坐商議。”

“臣,臣……”

李泌的臉上閃過一絲尷尬之色,讓他和秦晉坐在一處商議軍國重事,真真有些強人所難,可天子發話了,爲了不掃天子的興,也只能捏着鼻子答應下來。

“臣謹遵天子敕令!”

見到李泌渾身繃緊,似是緊張尷尬,李亨又呵呵一笑,他一直希冀於秦李二人能破冰和好,如此君臣和諧才能使得朝廷上下繫於一心,因而只要有機會他就不遺餘力的撮合兩人。

可惜,李亨低估了秦李二人間難以調和的問題,最後只能一廂情願的做居中調停人。

進入殿中,秦晉先是一愣,他沒想到李泌居然也早就來了。不過,按照李泌的風格,只要聽到自己來了,十次有就此都會告退而避免與自己同席。今日此人居然安之泰然的沒有避開,難道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心中懷着疑問,秦晉與天子見禮,然後才入席落座。

“秦卿一早而來,可是有了新的戰況?”

天子李亨開門見山,秦晉也就直言答道:

“啓稟陛下,昨夜軍中校尉翟鎮發現叛軍秘密打造的攻城軍械……”

話才說了一半,李泌勃然變色。

“難道叛軍將大舉攻城?”

如果真是這樣,局勢的發展可就與他期望的大相徑庭了。

秦晉點了點頭,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繼續剛剛的話頭。

“臣與郭子儀商議後,決定連夜偷襲……”

李泌的面色更難看了。

“偷襲?大夫輕啓釁端,萬一……”

“郭子儀幸不辱命,半夜的功夫毀掉了叛軍攻城器械大半。”

聽到秦晉提及叛軍打造攻城器械,李亨的心也早就僅僅的揪了起來,直聽到郭子儀連夜偷襲,一戰而毀掉半數以上的攻城器械,這才鬆了口氣。

“如此甚好,叛軍應該不會急着攻城了!”

秦晉卻神色冷然的對答。

“不然,臣以爲無論軍械燒燬與否,叛軍一樣會大舉攻城,臣此來就是向陛下稟明其中因由。”

經過一番細緻的分析解釋之後,李亨早就忘了彌合秦李二人的初衷,全部心思都落在了叛軍和孫孝哲的身上。

“大夫之意,孫孝哲要做困獸之鬥?”

秦晉沉重的點了點頭。

“一旦做困獸之鬥,叛軍必會不計代價,我軍傷亡也一定慘烈空前。”

李亨目光有些飄忽,又轉而看向了李泌。

“先生,回紇之兵能否提前趕來?”

這是李亨和李泌第一次在秦晉面前提及向回紇借兵的事,以前李亨聽從了李泌的建議,假作對此事置身事外,然則現在心急之下竟脫口而出。

至此,李泌的臉色已經十分難看,他一直千叮萬囑不要李亨說出來,因爲滿朝文武中,支持由回紇借兵的並不多,他本人當然不在乎千夫所指,可如果因此而連累了天子的聲名,那自己就萬死難書其咎了。

與此同時,秦晉的面色更加難看,他一直堅決的反對向回紇借兵,並在天子面前也曾明確表態過,借回紇之兵等於引狼入室。而以唐朝自身的力量,亦有可能從容退敵,又何必再爲複雜多變的局勢添上一處難以預估的變化呢?

“臣反對向回紇借兵,若如此,我大唐百年積威將一朝盡喪!”

脫口而出後,李亨也發覺不妥,但木已成舟,便大方的承認下來。

“朕的確遣僕固懷恩親往大漠草原,向回紇部借兵,這不過是爲了江山社稷,多一重保險而已,比起百年積威,真以爲社稷存續已經成爲迫在眉睫的問題。秦卿也應該知道,兩害相權取其輕,做出這個決定,朕又何嘗不是矛盾痛苦?但爲了社稷的存續與長治久安,也不得不咬牙爲之……”

李亨還算是個有擔當的人,並沒有把責任推給李泌,也沒有爲自己做出的決定過多解釋,一番剖白心跡也很是極是誠懇。

面對如此放低了姿態的天子,秦晉就算再心有不滿還能說什麼呢?難道對李亨橫加指責就能於事有補嗎?既然不能,又何必做這種徒勞無益的事情。

良久之後,秦晉才輕輕的嘆息了一聲。

“臣會竭力在回紇兵入關中之前解決掉關中的危機,如此一來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禮送胡兵出境。”

這時,李泌陰沉着臉反問了一句:

“大夫可曾見過箭在弦上又有不發的道理?”

面對疑問,秦晉的臉色也變得看難看至極,一直以來對李泌的印象尚算不錯,雖然此人時時與自己作對,但絕不似楊國忠、程元振那麼卑鄙無恥只爲了一己之私。但此時此刻,他看向李泌的目光裡多了幾絲厭惡。

如果真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不借回紇之兵就要亡國滅種,那麼借兵也無可厚非。

原本的歷史上,叛軍攻陷了長安,李亨倉皇逃到了靈武,手中幾無可用之兵,向回紇借兵也就成了唯一的辦法。

但是,現在的情形絕不相同,長安不曾有一日落在叛軍手中。徵發了城中所有男丁以後,朝廷僅在長安的可用之兵就可以達到十萬衆,而在河東和潼關還有數萬精銳神武軍堅持抗賊。雖然表面上看,叛軍佔盡了優勢,但優劣轉換也就在轉瞬之間,借回紇之兵根本就不是必然選擇。

李泌之所以一意向回紇部借兵,其根本目的還是爲了與秦晉做對,從而在天子那裡奪回原本屬於他的信重。

這就是因私利而害公器,秦晉對此也就難再容忍。

不過,秦晉並不打算和李泌在殿上於天子面前做公然爭論,撕破了臉只會使得朝廷內部更加趨向於撕裂,在這種大敵於前的當口,只能使得親者痛而仇者快。

“道理一說,並無成例,今次秦晉可以向門下侍郎掩飾一番,如何箭在弦上而不發,可否?”

秦晉做口舌之辯還是頭一次,李泌驚訝的看着他,一時間有些錯愕,但很快就恢復如常。

“既然大夫肯演示一番,李泌便開眼一觀。”

眼見着兩個人不論政事轉而鬥嘴,李亨有些哭笑不得,但即便如此也總好過因政見而相互攻訐。

他現在最怕的就是臣下因爲政見不合相互攻訐而害了朝政,當年太上皇在位時的前車之鑑尚在眼前……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王子去而返第四百二十六章:填命以攻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大食有來使第二十二章:燕兵夜引弓第四百八十六章:一誤中副車第五百九十四章:名將薦名將第一百三十九章:事發有反覆第三百九十二章:宰相欲投機第八章:雪暗凋旗畫第一千四十五章:小荷露尖角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合併葛羅祿第一千一百二十章:俘虜抵京師第九章:蕃將夜遁逃第八百三十七章:欲毀洛陽城第一千三百三十章:殘酷向北方第九百九十六章:寒門終出頭第一千四十九章:兩相皆勸進第二百三十六章:以身擋萬箭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馬赫迪之夢第二百六十一章:相公千叮囑第八百六十一章:語出驚衆人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思緒轉長安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死戰非死戰第五百六十九章:侍郎的心思第一千七十二章:慧眼識英才第二百七十一章:兄弟再相見第七百七十一章:叛臣做使者第六百一十一章:皇后是主謀第一千二百十八章:再戲大食人第二百四十一章:熊熊無名火第二百九十四章:皇甫再中計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亦妥協第六十四章:大夫有所求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劍正走偏鋒第九百四十一章:翻天入敵營第一千三百零八章:鏖戰無名坡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終將有決戰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無能爲力也第一百四十二章:此間有巧合第一百五十四章:功虧一簣哉第一百三十一章:天子忽罷相第九百九十六章:寒門終出頭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阿里的噩夢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葛羅祿葉護第二百六十九章:大使兩頭騎第三百三十六章:哥舒夜許願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接見庫思老第九十八章:走馬夜長安第七十五章:潼關生變故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哈里發之怒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葛羅祿之眼第二百三十四章:再入太極宮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膽怯康多思第九百九十五章:河北起波瀾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將計就計也第四百三十四章:危機隱然現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將軍入王都第一百二十五章:突有驚人語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狂歡終有期第六百九十五章:亂上又添亂第四百九十三章:原來是虛驚第一百五十一章:離間君與臣第四十二章:狂犬吠監門第六百三十五章:婚事遭反對第九百六十二章:神武軍改制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當及時行樂第五百零二章:大夫欲獻計第九百八十三章:驚聞噩耗聲第一百四十八章:天子有昏招?第一千一百零七章:監國心意亂第七百九十八章:爆炸收奇效第一百四十五章:構陷遭反坐第四百二十一章:蕃將生懼意第九百一十八章:逃出長安城第一千零五章:故人再相見第一千零四章:大吏歸河東第一千四百五十章:中允來相見第二百七十九章:未雨先綢繆第三百八十章:鄙視神武軍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火路即生路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丞相審犯人第一千三十八章:巴結反成拙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梵衍那之殤第二百八十六章:天子擂戰鼓第一百五十八章:二子同乘舟第九百八十三章:驚聞噩耗聲第一百二十章:一肩挑千鈞第一千四百五十章:中允來相見第二百二十六章:自古兩難全第九百九十八章:江南起波瀾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接見庫思老第五百三十五章:人間多慘劇第一千六十二章:仲春遲改元第二百四十三章:如墮幻夢中第一千七十二章:慧眼識英才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隊正有謀劃第九百九十章:竇嘉欲從軍第一百一十四章:聲名傳坊間第七百一十五章:夜色涼如水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大戰之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