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叛將心思苦

炭爐內火燒的正旺,一鼎精緻的銅鍋坐在爐上,鍋裡的肉湯咕嘟咕嘟冒着泡,整個中軍帳內香氣四溢。

孫孝哲以長柄銅勺在肉湯內輕輕攪動了一下,立時就有帶皮的骨肉翻動上來,又沉了下去。

“好,盛出來吧,可以分食了。”

將長柄銅勺放下後,便有軍中的僕役端來了銅盆,小心翼翼的從鍋中取出已經燉的稀爛的骨頭和帶皮肉,然後又分裝在兩個瓷盤內,一盆置於孫孝哲面前,另一盆則放在了與孫孝哲對案而坐的中年文官面前。

“文少監請用,新鮮現殺的足月小兒。”

看着案上瓷盤內香氣四溢的肉食,那文姓官員表情難耐,身子輕微的抖着,忽而驟然巨顫,俯身片頭哇哇吐了出來。不過,所吐出來的,除了一口口苦水,就別無他物。

只見孫孝哲拿起了案上的精緻銀刀,從盤內割下一小塊肉,蘸了胡椒就着芫荽塞入口中,慢嚼細品,繼而又發出了一聲讚歎。

“人間美味,莫過於此,可惜啊,可惜,文少監無福消受……”

與此同時,僕役又提起炭爐上坐着的銅壺,緩緩將兩人案上的酒杯斟滿,琥珀色的酒液映着軍帳內撲撲閃爍的燭火,散發着晶瑩誘人的光芒。

文姓官員不吃肉,卻端起了酒杯,也顧不得體面竟一飲而盡。

孫孝哲見狀,放肆的大笑起來,緊跟着也端起酒杯仰脖全灌進了肚子裡。

“好酒好肉,纔不辜負如此良宵!”

文姓官員是殿中少監文全義,作爲掌管皇帝起居用度一應物事的官員,算是安祿山的親信。不過,他並非安祿山於幽州起兵前的舊人,原本就是掌管洛陽行宮的官員,後來安祿山一月攻下洛陽,審時度勢之下就選擇了投降。由此,也在官場上更進一步。潼關剛剛告破之時,作爲奉詔勞軍的使者由洛陽千里迢迢的趕赴關中,這個差事在洛陽可是人人掙破了腦袋的肥差,既能在關中混一份軍功,又能趁機撈些好處,文全義走通了晉王安慶緒的門路,纔在衆多爭奪者中勝出。

奈何,纔到了長安城下不到三日的功夫,就陡而聽聞潼關又被**奪了回去,緊接着形勢就在擔驚受怕中急轉直下,後來甚至發展到以軍糧斷絕以後人肉爲食。

文全義雖然背主忘義,但畢竟是孔孟信徒,吃人這種事萬萬難以接受,到現在他已經足足有三日未曾吃過一丁點東西了。

“南營叛亂,又有**在側,虎視眈眈,大帥何以如此,如此?”

孫孝哲卻一番眼皮,說道:

“眼下局勢就像這身體之肉,如果腐爛了,是自欺欺人,費盡心力的連腐肉好肉一同包紮呢,還是壯士斷腕,剜去腐肉,以待新生呢?”

聞言一愣,文全義雖然虛弱,卻捶胸頓足。

“滿身都是臭氣撲鼻的腐肉,難不成還都剜了去?你還活不活了?”

孫孝哲又氣定神閒的吃了口肉,又大口灌下了一杯琥珀色的酒液,陡而尖聲笑道:

“活!怎麼不活?文少監若肯聽從孫某一言,便吃了這肉,他年得見大燕掃平六合,滅了唐朝,獻俘李隆基父子於洛陽闕下,也不枉今日所受之苦。”說着,他的笑聲漸漸弱了下去,又向口中塞了一塊低着油湯鮮汁的肉,含糊不清的繼續道:

“如果就這麼死了,不出兩日,便會合那些蠢貨一樣,爲人果腹,化作腐臭之物……”

“不要說了,不要說了,我吃,我吃!”

文全義彷彿受了極大的刺激,一把抓起已經微涼的肉塊,胡亂的向口中塞着,塞的滿滿當當。也許是因爲吃的過急,一時間噎住了難以下嚥,痙攣了好一陣竟又一彎腰全數吐了出來。

“文少監慢些吃,想通了就好,孫某向你保證……”

見自己的話有了效果,孫孝哲的神情有些散亂,又強作精神拍着胸脯向他保證並描繪了一副異常誘人的圖畫。可話才說了一半,便有親隨急惶惶奔了進來。

“大帥,大帥,大事不好了!”

被打斷了話頭,孫孝哲勃然大怒,一掌重重擊在案上,怒喝道:

“何事慌慌張張?”

“張,張通儒受唐.軍突襲,救援不利……”

“你再說一遍?”

激動之下,孫孝哲勃然起身,將案上的瓷盤、酒杯稀里嘩啦悉數帶到地上,摔得粉碎。

直到那親隨又斷斷續續的重複了一遍,孫孝哲才確認了,張通儒遇襲受挫的消息是真的。

他雖然和文全義口口聲聲說要剜肉,但也並非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顧,殺光了做成人脯才一舉兩得。

“唐.軍?一羣酒囊飯袋何以膽子如此大了?”

心中疑慮重重,孫孝哲一眼又瞥見了文全義,只見他正如狼似虎的吃着盤中肉食,心中鄙視不已。

這些自稱孔孟信徒的文人都是些虛僞懦弱陰險之徒,和這種自私自利的人打交道只能比他們更黑心,如此才能從精神上徹底奴役他們,否則就等着背後捅刀子吧。

孫孝哲真有點想不通,安祿山不是恨透了那些陽奉陰違的漢人嗎?何以到了洛陽以後,又大肆重用那些人?

心中念頭百轉,孫孝哲又一屁股坐了回去,只低聲下令:

“傳令各營,轅門緊閉,不得私自交通,一切等天亮後再做處置!”

原本還以爲智珠在握,現在孫孝哲才陡然驚覺,黑暗中彷彿有條餓狼,正貪婪的盯着他,等着他出錯。

燕軍軍營各營都是獨立封閉的,只要封閉轅門,譁變就只會限於南營主營,其餘各營則不會受到影響。

打發走了親隨去傳訊,孫孝哲又命僕從重新端來餐具酒具,分置酒肉以後,又捧起倒滿了酒液的杯子。

“文少監,你我幹此一杯!”

文全義此時仍舊在狼吞虎嚥,彷彿那張嘴裡面通着一個無底洞,滿滿的兩大盤肉吃了個乾乾淨淨兀自不夠,聽得孫孝哲邀他舉杯,便以滿是油膩的雙手捧起了酒杯,含糊不清道:

“幹,幹……良宵美景,豈,豈能虛度,虛度?哈……哈哈……”

聲音淒厲慘然,聞者無不凜然顫抖。

……

夜色越來越濃,竟稀稀落落的飄起了清雪,郭子儀把手湊到嘴邊喝了一口氣。

“弓弩手,向前二十步!”

軍令下達,弓弩手整齊劃一的前出,站在了軍陣的最前面。

由於郭子儀軍中悉數舉着火把,遠在長安安化門城頭上的秦晉將下面情形看的一清二楚。

郭子儀的用兵手段乃是唐.軍傳統風格,以強弓硬弩射殺敵軍,打擊士氣,再以步卒衝陣廝殺,如此硬朗的打法才配的上盛唐邊軍。想不到,才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他就能把團結兵使喚到如此地步。

秦晉不知道,郭子儀此時也在暗暗讚歎,神武軍的練兵之法果然名不虛傳,軍紀嚴明絕不是吹噓,能在三兩月的時間裡,讓成千上萬人聚在一起,整齊劃一,如臂使指,這絕非凡人可以做到。

一聲令下,上千只弩箭齊齊射向虛空黑暗之中,眨眼的功夫便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慘嚎哀鳴。一連三輪弓弩齊射,弓弩手氣力衰竭,郭子儀又喝令弓弩手退後四十步。

餘者數千步卒,人人手持陌刀,暗暗蓄力,卻遲遲得不到郭子儀出兵衝擊的發令。

安化門城牆上,崔光遠看的着急,便道:

“郭將軍如何止住了,當趁此機會發兵追將上去,一舉全殲纔是。”

秦晉搓了搓已經凍僵的雙手,崔光遠長於政務而拙於兵事,卻又總喜歡指手畫腳。但他並不厭惡此人,崔光遠其人存心甚正,當初李隆基倉皇逃出長安,如果不是此人約束百姓打擊亂民,不用等到叛軍入城,就得被亂民燒殺搶的乾乾淨淨。

“這正是郭將軍用兵謹慎之處,焉知黑暗中沒有伏兵虎視眈眈?此番出城,主要目的只在監視叛軍動向,能多少傷敵軍自然是好的,可也要顧念自身的安全。”

崔光遠這才覺得,自己剛剛又貿然建議了,尷尬的咳嗽了一聲。

“下吏失言,失言。”

秦晉笑着替他遮掩尷尬。

“建議建議,就是要暢所欲言……”

說話間,城上陡然起了一陣驚呼,秦晉立即扭頭看向城外,只見黑暗中次第亮起了火把,竟有上萬叛軍圍聚在郭子儀的五千步卒陣前。

崔光遠倒吸了一口冷氣,心有餘悸,幸虧領兵的不是自己,倘若貿然出兵,豈非一頭衝進了狼窩裡?就算沒有戰敗,恐怕也得損失慘重。

“郭將軍果然有先見之明!”

聽到崔光遠如此說,秦晉並沒有接話,但也暗暗感慨,與其說這是先見之明,不如說是郭子儀在十數年的戎馬生涯中積累的戰陣經驗使然,這一點是天才和理論無法取代的。

意識到這些,秦晉也在以此鞭策自己,千萬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以爲有着一些多於當世之人的見識,就能縱橫馳騁,包打天下那是十分可笑的。想想此前取得的哪一點成績,也是好運氣的作用佔到了八成以上。

殺!殺!殺!

思忖間,城下陡然殺聲大盛!

第一百零七章:心生玲瓏計第七百六十八章:石砲再顯威第八百五十九章:漳水過鄴城第六百章:出手制胡兵第七百零七章:重樓宮闕深第五百一十六章:叛將有所謀第九百二十五章:竇憲的打算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拉伊的反抗第二百三十二章:隻身入龍潭第九百三十三章:長安空城計第五百九十章:君臣有奏對第九百六十六章:靈武風來襲第九百五十七章:杞王浮水面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另立一小國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心有千不甘第七百九十九章:俘獲尹子琦第八百四十三章:大夫終進城第一千二百零六章:一怒心頭熱第六百二十章:大夫夜拜訪第九百八十三章:驚聞噩耗聲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不是白日夢第四十七章:皆是狐鼠輩第九百九十章:竇嘉欲從軍第七百六十二章:賊首成齏粉第六百一十二章:大寧坊拿人第一千四百零五章:粟特之復仇第五百七十七章:暗自有勾結第二百八十一章:將軍受訓斥第七百八十五章:天降橫禍也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化繭已成蝶第四百九十五章:發難既功成第四百六十章:明皇慼慼然第五百六十一章:夜焚賊軍械第五百九十五章:大夫再面君第七八四十九章:叛將怒攻心第三百七十九章:清洗爲軍心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襲破酒泉郡第六百二十二章:留都又失陷第四百三十一章:大破蔡希德第九百零四章:大志在天下第六百八十九章:廷議決生死第八百零八章:薛煥的羞愧第六百四十八章:事涉陳希烈第八百四十三章:大夫終進城第一百七十六章:玉人失芳蹤第八百四十九章:夜宴無好宴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南岸的夜襲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草原豎新旗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良將膽氣壯第八百二十章:刑場重說教第五百一十章:夜半劫軍糧第五百五十九章:怪招馴烈馬第六十二章:陰差陽錯也第六百四十二章:突至永嘉坊第八百五十二章:生在帝王家第七百八十章:河水低處流第五百一十三章:設計賺城門第三百九十章:胡將生詭計第九百六十五章:整肅大風潮第七百五十三章:順水有人情第五百四十六章:秀實入長安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收降葛羅祿第四百二十八章:燕軍將潰敗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思緒轉長安第一百八十一章:骨肉不相認第九百六十一章:因緣巧從軍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哈里發之眼第九百零八章:賊子終伏法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思緒轉長安第三百九十章:胡將生詭計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難納投名狀第八百一十六章:突兀的轉變第二百四十二章:君臣雙淚垂第一百六十七章:演武爲角力第一千七十七章:河東蠢欲動第五百零七章:不堪的臣子第一千一百八十章:兩兵初相接第四百二十九章:胡將生退意第六百五十八章:左拾遺爲將第二百零八章:樹倒猢猻散第一千四十一章:公主突遇刺第八百八十五章:建寧王之死第一千二十四章:消息動長安第三百三十三章:賊子生惡念第一百零一章:脫險夜深深第一百八十七章:郎將出糗時第九百八十一章:安西起波瀾第五百二十六章:雨過難天青第五百零六章:堅壁又清野第一百三十一章:天子忽罷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驗看新武器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張網以待之第九百章:大哉太上皇第九百八十九:炮營的發展第七百七十八章:再次反唐營第二百四十九章:相公有心虛第四百九十章:宰相又反撲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大戰已在即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一將萬骨枯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無名河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