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重返長安城

“你留下吧,安撫好百姓,別讓朕失望!”

李亨平靜的應諾,任憑旁人如何逼視,都看不出一絲的喜怒。站在太子身後的成如璆此時卻如鯁在喉,有句話想說卻說不出口。他也想留下來,在太子身邊,畢竟在他的意識裡,兵變首功是自己,留下來以後,太子豈會虧待自己?

然而,成如璆最終還是忍住了,默默的看着李隆基裝模作樣的在叮囑太子。

一切交代完畢,李隆基又下令成如璆,給太子留下五百人以作護衛。

這個數目,已經相當於隨扈李隆基禁軍總數的一半,成如璆暗想,畢竟虎毒尚且不食子,留下五百人足見父子之間並非半點感情都沒有。

然則,李亨卻大聲的拒絕了。

“父皇不可,此去蜀中萬里之遙,艱難險阻,隨扈的人少了決然不成,只須留下一百人,兒臣再從附近募集人手就是!”

李隆基不同意,太子堅辭,父子二人如此爭執了一陣,好事房琯出面勸解,提出了個折衷的方案,給李亨留下三百人,餘下的都跟着天子趕赴蜀中。

天子車架越走越遠,終於消失在了路的盡頭。李亨依舊望着西面憂心忡忡。

“天子車駕千萬不要撞見了神武軍。”

一直跟在李亨身側的李泌則不以爲然。

“撞見了又如何?殿下現在正如虎入山林,龍歸大海。”

忽然間,北面荒原捲起了漫天的塵土,所有人的精神都高度緊張,生怕遇見敵襲。只有李泌冷笑道:

“是秦晉的神武軍到了!”

秦晉沒有隨同李亨一同上路,而是在天子車架離開馬嵬驛後趕去和神武軍騎兵會合。

李亨倒吸一口涼氣:

“想不到竟來的如此之快!”

李輔國躬身笑道:

“這招百姓留人之計實在妙極,秦使君真乃殿下福將。”

李亨嘆息感慨,李輔國說的不錯,如果不是秦晉,他只怕從此再無出頭之日。其實,在所有人看來,秦晉有許多更好的選擇,可偏偏選擇了曾與之反目的太子,除了一片忠義之心外,便再也找不到第二種理由了。當然,李亨也在此列。

果然,騎兵轉瞬既至,百姓們夾道歡呼,彷彿是拯救他們於恐懼之中的救星終於到了。

秦晉與李亨合併一處,擺在李亨面前的最大問題就落在了究竟該去往何處。

李泌堅持己見,認爲李亨到靈武去最合適,也最安全。因爲不管有多大的圖謀,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先保證了太子的安危。

“秦使君,你認爲呢?”

李亨一直惦記着秦晉的定計,此時更是急於瞭解。

不過,秦晉的主張卻讓所有人大驚失色,李亨也曾暗暗揣測過他的打算,無非是經由馮翊到河東去,那裡是神武軍的根基之地,又可直接威脅安史叛軍的老巢。

“臣建議殿下立即返回長安!”

“秦晉,你究竟是何居心?難道要將殿下往火坑裡推麼?”

李泌大驚失色,連說話都變得很不客氣,直呼秦晉其名。倒是一旁的李輔國一翻三角眼,瞪了李泌一下。

“先生何以如此失態?且先聽聽秦使君的謀劃再下定論也不遲啊!”

李泌一甩袖子冷一聲,別過頭去不再說話。李亨也是一臉的不至信,他做過各種假設,就是沒想到秦晉竟然讓自己回長安。

“請秦使君詳細解說一番,也讓衆人寬心。”

秦晉呵呵笑了一笑,然後環顧衆人一週,一字一頓的說道:

“秦某可守住長安!”

李泌實在忍不住出言駁斥:

“兵無常形,水無常勢,勝敗也從沒有十拿九穩之說,秦使君這海口,誇的大了吧?”

不等秦晉說話,李輔國又翻了翻眼皮。

“先生此言差矣,秦使君以善守聞名朝野,當初在新安時,帶着千把團結兵就能擋住孫孝哲十萬精兵。現在的神武軍兵強馬壯,攜河東大勝之威,再憑藉長安城高池深,焉知不能退敵呢?”

“你?”

李泌想說這都是李輔國的一廂情願之言,但李亨卻將他的話打斷了。

“既然秦使君信心十足,李亨依計就是!”

李亨一語定乾坤,大軍即刻向東返回長安。秦晉命部衆撥出戰馬來,交給李亨以及禁軍隨扈,所有人必須在次日天亮之前返回長安,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過便橋時,行軍速度慢了下來,李輔國趁機靠近了秦晉,低聲問道:

“今早逃掉的吐蕃人,使君可曾派人劫殺掉?”

秦晉聞言一愣,想不到這廝還惦記着那十幾個吐蕃人。不過,派出去的百人隊到現在還沒回來,早就超出了預計的時間,他有點擔心,莫不是遇到了什麼意外?

“已經派人劫殺,想必日落之前就會有消息!”

“使君智計過人,奴婢實在佩服!”

說着,他又瞥了一眼跟在太子左右的李泌,對秦晉低聲道:

“這廝好在殿下面前專寵,使君可要小心,莫在……”

秦晉口中應着,心中卻好生奇怪,從前他也與李輔國打過交道,對自己的態度並不怎麼友好,於現在可大爲不同。但對於李泌,他自然不可能在此人身上吃兩次同樣的虧,只要不給其兵權,又能折騰出什麼花樣呢?

獨獨太子李亨的心思,秦晉覺得有點捉摸不透,但現在兩個人是一根繩子的螞蚱,有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合作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

一行人在天未亮時就已經抵達了長安,三日功夫的耽擱,叛軍依舊沒抵達長安,看來是王頎的部衆起了作用,只不知他還能支撐多久。但秦晉並沒有急於進城,而是建議李亨在天亮時,於世人矚目下重返長安,讓所有人都知道,太子回來了!

李亨欣然同意了秦晉的建議,他當然能看出來,這麼做能夠極大的鼓舞軍心。

與此同時,秦晉也沒閒着,派人與城中的烏護懷忠取得了聯繫,大約半個時辰以後,魏方進與崔光遠齊齊出城趕到了過來,求見李亨。

這兩個傢伙之所以如此連夜出城請見,自然是爲了向李亨表忠心。現在天子逃到蜀中去了,李亨雖然沒有監國之名,但卻是以太子之身留下來的。而秦晉費時費力的把李亨請回長安,就算傻子也能猜出來其中的門道,此時不表忠心更待何時呢?

看着跪在腳下的魏方進和崔光遠,這兩個人在朝中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從前對自己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李亨一時之間五味雜陳,親自俯身將宰相魏方進扶了起來。

“魏相公、崔少尹快起來,這裡是野外,不拘俗禮,再說李亨也受不得如此大禮……”

李亨一向謙恭慣了,自然而然的如此說着。

魏方進老眼一紅,竟有些哽咽。

“殿下回來就好,老臣,老臣慚愧……”

哽咽之後竟嚎啕大哭,弄的李亨趕緊勸慰。崔光遠是個直性子,便告訴李亨:

“魏相公的家人在亂民燒搶中失散,至今沒有音信,家財也被一搶而空……”

說話間,連連表露出可憐之意。

李亨也是一驚,想不到堂堂政事堂宰相的家都被搶了,看來長安形勢的敗壞,在此前遠超出自己預估啊。若非秦晉及時趕到,只怕不能安賊殺到,就先被自己人燒殺搶光了。但他還是想不通,世居長安的可都是良家子,如何大難臨頭時,竟都成了窮兇極惡的強盜呢?

與魏、崔二人交換了一下城內外的情況,秦晉又將他們連夜打發了回去,並反覆叮囑明日太子的進城儀式,一定要搞得全城轟動。

魏方進此時已經徹底放下了宰相的架子,對秦晉佩服的已經是五體投地。在他的設想中,秦晉此前西去,無論目標爲天子抑或太子,勢必要大殺一場。

天子何許人也?做了四十餘年的太平天子,又豈是輕易與人的?可萬想不到,秦晉只稍用計謀,弄了個借力打力,竟使天子承認了楊國忠被殺的事實,又親自下令處死了最心愛的貴妃。

無形的刀子殺人,竟比真刀真槍厲害了十倍!

崔光遠見魏方進一路沉思不語,臨進城時便好奇的問道:

“魏相公可是在擔心太子會記恨秦使君?”

畢竟太子和秦晉曾經有過齟齬反目,人們心中有這種擔心和疑慮也實屬正常。

魏方進卻嘿嘿笑着搖頭。

“秦使君既然迎回太子,想必早就深思熟慮,又何用你我杞人憂天?老夫只在想,天子也許真的老了,竟然在一個二十多歲的娃娃面前一敗塗地!”

秦晉今年才二十出頭,魏方進和崔光遠都年過五旬,稱其爲娃娃也不算過分。

經魏方進提醒,崔光遠這才仔細的品評着剛剛得知的消息,楊國忠和楊貴妃的慘死的確令人震撼,天子竟然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以至於難以相信這是真的。

半晌之後,崔光遠才幽幽的說了一句:

“大唐的天要變了,你我可要睜大了眼睛,切不可錯過機會!”

轟隆一聲,城門鐵閘落下,魏崔二人並駕齊驅進入長安。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心念十八轉第二百九十六章:使君心不同第七百零七章:重樓宮闕深第三百五十一章:火中成灰燼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秦晉的計劃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可薩出英雄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混亂之痕跡第三百二十六章:爲民穿新衣第四百五十八章:亂起肘腋間第六百九十一章:隱隱欲廢立第五百二十三章:大夫有決斷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危險層層疊第六百七十五章:永王的覆滅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功虧一簣哉第四百七十一章:曳落河來了第九百九十七章:房李歸長安第五百零二章:大夫欲獻計第一千三十四章:遭遇遣唐使第一千二百三十章:暴雨催憂鬱第八百五十二章:生在帝王家第一百九十三章:郎將施援手第二百一十九章:太子悲良才第三百三十三章:賊子生惡念第八百一十五章:奸相的謀劃第三百一十四章:有朋遠方來第一百五十五章:徵丁十六衛第四百五十八章:亂起肘腋間第二百八十章:長史欲割肉第一百零八章:崔氏受折辱第六百六十一章:政事堂醜聞第一千三百零八章:鏖戰無名坡第四百四十四章:千里有雄心第一千一十六章:安然無恙矣第八百五十六章:節帥突現身第三百五十章:妄想終落空第二百二十九章:骨肉爲路人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膽怯康多思第九百三十八章:狀況突起時第八百一十五章:奸相的謀劃第六百一十五章:皇后不認罪第二百二十章:最難是人心第五百三十三章:城內有奸細第六百零六章:內監表忠心第九百四十四章:徹底削羽翼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功虧一簣哉第一千二百五十章:兼容且幷包第一千三百五十章:法茲勒受挫第一百五十三章:天子思良臣第四百三十二章:胡將走末路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戰場生退意第五百九十一章:重整政事堂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花無百日好第八百九十四章:再圍長安城第一千四十二章:千頭萬緒也第一百零五章:使君心頭怒第八百八十二章:紅菱在何處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變起米底亞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火路即生路第八百二十五章:攻心方爲上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聞風便喪膽第二百五十章:天子心難測第八百八十三章:引出神秘人第五百二十七章:各自懷心思第五百九十九章:禍事從天降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輕鬆便取勝第九百八十五章:倉場之談話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安西望在前第六百九十一章:隱隱欲廢立第六百五十七章:江陵已造反第七百七十五章:深入的談話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大斗拔谷也第四百一十章:斷燕軍糧道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驗看新武器第九百八十七章:李凱芳建言第八百八十七章:太子岌可危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紮根於西域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大食有來使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殿下非無能第一千零六章:葡萄帶曲紅第一百零四章:以退便爲進第一千二十二章:抵達張掖城第二百九十章:圍城以打援第四百四十六章:清虛進逆言第一千三百六十章:彼時此時也第四百零三章:天子心難測第九百二十六章:轉機再出現第六百零七章:私相定計議第一百一十五章:天子言又止第八百三十七章:欲毀洛陽城第一百五十一章:離間君與臣第五章:青史誰不見第七百六十五:糊塗君臣也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遊說護聞城第一千一百六十章:忠實的僕人第一百三十章:他日殺此賊第七百八十九章:勝利的代價第七百八十五章:天降橫禍也第五百八十二章:內部有雜音第四十九章:山火滾滾來第二百二十九章:骨肉爲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