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改造下山匪

如今的絳縣城表面上風平浪靜,然而幾位長吏卻心中充滿了忐忑,這其中尤其以皇甫恪最爲憂慮。他雖然與秦晉達成了一致,但凡是戰陣就必然會有勝有負,在當前這種形式下,倘若戰勝了一切自不必說,可萬一打了敗仗,就會提前暴露了唐.軍的虛實,招致蔡希德部乃至孫孝哲部叛軍的一齊圍攻。

“凡有戰事先慮敗而後慮勝,這沒有錯。”

兩匹戰馬一前一後登上了城東三裡外的山坡,秦晉走的有些氣喘,話才說了一半就忍不住大喘了一口氣。

“可如果因此而畏首畏尾,喪失了戰績,不戰與敗幾乎是等同的。”

他回頭看了落後自己三兩步的皇甫恪,見他悶頭不說話,顯然是心事重重,便又道:“將軍何以如此瞻前顧後了?”

皇甫恪這才擡頭苦笑:

“年齡大了,魄力都熬盡了……老夫只擔心,那些深入敵後的將士……”

“神武軍前軍五千人嗎,只是你我兩軍的一部偏師,咱們只須在澮高山以西張好口袋,叛軍不來則已,只要來了,就要他們有去無回。”

秦晉在派出盧杞帶領五千前軍襲擾天井關,就立即在絳州做了相應的安排,防止蔡希德部叛軍趁虛而入。

“此次動作,若想見效至少要旬日乃至半月以上的時間,據推測蔡希德部的存糧不多,對來自都畿道的轉運的糧食頗爲依賴,只要襲擾成功糧道一斷,大事就先成了一半。到時候,是攻是守,主動權全在你我手中啊!”

他這個法子雖然行銜,但只要襲擾成功,就會使得絳州局面,攻守自如。反觀蔡希德部叛軍,則只能在軍糧斷絕的情況下苦苦支撐,又哪裡有多餘的精力進攻**所佔領的郡縣呢?

秦晉看着仍舊一連擔心的皇甫恪,他不清楚是什麼事這個一向硬朗的老將軍如此畏首畏尾,但既然他不說,自己也就不好多問。不過,這次的行動無論如何都要繼續下去,至少如此還有一線希望,如果坐守便只有待斃一條路了。

這絕不是秦晉持悲觀論調,而是以他對叛軍的瞭解所作出的合理推測,畢竟在絳州一戰中,他們僅僅是驅逐了叛軍,並沒有將蔡希德部的主力徹底消滅。所以,蔡希德在實力尚存的情形下,絕不會坐看唐.軍在絳州站穩腳跟,在此期間反攻幾乎是必然的。

所以,秦晉常常說,表面看神武軍在河東道取得的成果喜人,但一切都猶如鏡花水月,只要不徹底殲滅蔡希德部叛軍,他們在河東道就不會有一刻的安生。更何況,南面還有孫孝哲部在虎視眈眈。儘管孫孝哲的主攻目標是潼關,可一旦神武軍在河東道出現了重大失誤,他們又怎麼可能坐看蔡希德部風捲殘雲呢?

以秦晉此前的推斷,孫孝哲部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動,乃是爲了坐山觀虎鬥,一方面不願損耗自家的人力,一方面又樂見神武軍給蔡希德部造成人馬損失。

等到二虎相爭,兩敗俱傷之時,繼續坐看,還是摘取果實,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一陣西風突然捲起,陣陣涼意直透衣袍,秦晉下意識的打了個寒顫,又將身後的大氅緊了緊。

“剛剛接到了盧之善由正平送回來的消息,汾北巨盜張賈已然投誠,大批盜匪都會下山,編入軍中……”

對此,皇甫恪才露出了頗爲高興的表情,但緊接着又道:

“汾北盜匪魚龍混雜,既有避難的良民,也有本就爲禍山中的盜匪,只怕悉數便如軍中會有隱患。”

“隱患必然會有,但只要防範得當,得當大於失的。”

皇甫恪對於汾北盜匪的招安比較感興趣,又接着問道:“秦使君打算將這些人用在何處呢?”

只是秦晉卻不答反問:“老將軍以爲當放在何處合適?”

皇甫恪則毫不猶豫的答道:“以老夫之見,當以蔡賊叛軍削之!”

他畢竟做了一輩子的唐.軍,對於那些造反的良民有着本能的厭惡和不信任,所以招安在他看來只是權宜之計,將這些尾貨一方的人借刀殺掉,或者另以別圖消化掉,纔是最穩妥的處置辦法。

秦晉擺了擺手。

“不,將這些人消耗在蔡賊叛軍之手,實在是下策,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爲盜不過是因戰事所迫,否則又有誰願意放着良民不做,舍家撇業的入山爲盜呢?”

這一問讓皇甫恪稍一愣怔,但馬上又毫不猶豫的反駁:

“秦使君如此顧念,是否婦人之仁了?”

面對婦人之仁的指責,秦晉放聲大笑。

“秦某自新安率兵殺賊以來,從未有過半分手軟,婦人之仁可是無稽之談。難道老將軍忘了,什麼纔是當世最難得的財富嗎?”

自從進入絳州以來,秦晉曾不止一次的對身邊的人提及自己對於人口的看重。他曾以此爲話題,便和皇甫恪說過了至少有三次。本以爲皇甫恪會深入思索,卻不料還是難以改變他的固有想法。

那些一日爲盜之人,即便重新歸順,在他看來永遠都不可能重新成爲良民,對這些人,從肉體上徹底的消滅纔是上上之策。

不等皇甫恪回答,秦晉便已經搶先一步答道:“難道老將軍忘了,當世之時,只有人口才是寶貴的。金銀銅鐵用光了,大不了再開山採掘,可人口一旦殺光了,便要三五十年才能恢復啊!絳州有半數戶口入山避禍,難道要將他們統統都當做盜匪殺掉嗎?”

皇甫恪擡起頭來,嘆了口氣。

“老夫也承認,使君說的極有道理,可這些人下了山以後,也絕不能單獨成軍,要麼就只能遣散歸鄉。否則一旦嘯聚,但有一丁點風吹草動,就是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秦晉笑了,說到底皇甫恪還是在擔心這些人下山後繼續爲禍。別的他不敢保證,只有洗腦這一節,他是敢拍胸脯打包票的。自從有了十萬河工做實驗田以後,已經整理出了一整套思想工作的方法。

而且,在疏浚鄭白渠的過程當中,從充入河工營的數萬難民中,也培養了一批可堪一用之人,只要那些躲入山中的百姓肯下山,秦晉就有把握將他們統統改造成堅定的抗賊戰士。

在神武軍中,秦晉一言九鼎,決定的事不會因爲任何部下的質疑而改變。但皇甫恪畢竟是這一支朔方軍的最高將領,取得此人的支持,十分重要。

幾乎費盡脣舌之後,秦晉終於說服了他。

“好,老夫便拭目以待。不過卻有一言在先,如果但凡有一星半點的風向不對,必須即刻痛下殺手,不得有任何手軟,否則後患無窮無盡啊!”

就在正平定下招安汾北羣盜的策略以後,秦晉就派人返回馮翊郡,調來了大批的精銳河工。

掐算時日,當也在這幾日就會抵達絳州。據杜甫在送回的公文中所說,一共選派了思想最爲積極的河工兩千人,並運來了一批箭矢以補充軍隊。

馮翊是不產箭矢的,那些隨河工一同運來的箭矢,乃是由長安武庫撥付而來的。只不過,箭矢均從長安武庫撥付補給的速度根本就抵不過消耗的速度,所以最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在絳州當地成立將作坊就地生產,就近補給纔是上策。

三日後,派往王屋山的盧杞還沒有消息,反而是盧之善親自押送着三萬下山良民趕到了絳縣。秦晉對此頗感意外,他一直以爲盧之善僅僅是個阿諛奉承之徒,但現在看來似乎還有些本事。

別看他親自押送而來的是三萬下山的良民,可能做到這一點的,秦晉麾下的人用一隻手就能數的過來。

因而,秦晉不禁對盧之善的印象大爲改觀。他親自到城外迎接,只見密密麻麻人山人海,其間人聲鼎沸,與當初在馮翊收攏難民的場景竟一般無二。這哪裡是什麼盜匪啊,分明就是數萬嗷嗷待哺的饑民百姓啊!

見到此情此景,秦晉更認爲皇甫恪處置這些爲盜饑民的手段過於激烈,將他們都故意消耗在與蔡希德叛軍的戰事上,不禁會白白的損失許多人口,更會因此而失去了那些失產百姓的心之所向。

而這兩者的損失,在秦晉看來,則遠遠要大於皇甫恪口中的風險。經過歷次血腥事件的洗禮,秦晉心底裡尚存的那一絲惻隱之心早就不見了蹤影,驅使他做決定的永遠是利害得失。只要得大於失,他就會毫不猶豫的做出決斷,並堅定的執行下去。

“使君,卑下拜見使君……”

秦晉趕緊上前攙扶起下拜的盧之善,並毫不掩飾的對其大加讚賞了一番。

能夠得到秦晉的讚賞,盧之善顯得頗爲激動,他似乎沒有想到自己會得到如此禮遇。

“使君容稟,這三萬人只是第一批,待卑下回去還會親自送來第二批,第三批……”

“好,你做的很好,受招安下山的還有多少人?”

“大約在十萬上下!”

這個數字與秦晉的推測不相上下。

“巨盜頭目張賈何在?”

第五百七十章:迷霧重重也第二百五十章:天子心難測第二百三十八章:從此換門庭第八百五十二章:生在帝王家第四百九十一章:驚聞勤王師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歸心已似箭第七百四十一章:兩軍硬碰硬第五百四十六章:秀實入長安第一千四十二章:千頭萬緒也第九百一十五章:浪蕩且迴旋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重返安西鎮第三百八十一章:密使生波折第六百五十一章:驟聞穎王反第一千九十八章:心中百味生第一千六十七章:暴起刺少府第一百九十三章:郎將施援手第二百九十章:圍城以打援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膽怯康多思第八百二十九章:心腹皆反之第九百九十七章:房李歸長安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死戰非死戰第一百四十三章:波瀾復起伏第一千五十三章:面見聖天子第五百二十八章:大夫夜入宮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庫思老之戰第一百五十一章:離間君與臣第五百六十二章:禍起蕭牆間第八百九十二章:吐蕃困長安第八百三十二章:雞飛又蛋打第二百三十二章:隻身入龍潭第五百七十一章:李泌再出醜第九百二十四章:大相的虛弱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死戰非死戰第三十七章:驚悉爲長史第一千二百五十章:兼容且幷包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辨華夷之禮第九百二十九章:分崩又離析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顏撫君奇遇第七百六十四章:執賊首要挾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張網以待之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劍指伊拉姆第八百四十九章:夜宴無好宴第五百五十六章:紈絝又胡爲第一千九十六章:重心將轉移第四百七十四章:秦使君勸進第八百二十二章:滾滾的濃煙第九百一十一章:成事在老天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朝廷有使者第一百九十四章:力敵軟腳雞第三百二十九章:輕敵中詭計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瑣事盡纏身第五百三十九章:叛將心思苦第五百二十四章:不謀卻相合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馬赫迪殿下第七百六十三章:睚眥必有報第一百章:疏忽入圈套第一千零五章:故人再相見第八百九十二章:吐蕃困長安第一百八十二章:反助楊相公第六百八十五章:抽絲繭自開第一千一百零四章:石砲入敵營第二百一十三章:南內受阻礙第六百六十九章:兵臨新安城第二百八十四章:楊二受母責第一百二十章:一肩挑千鈞第七百九十四章:援兵求不到第三百七十四章:二位合一體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化繭已成蝶第一千零七章:爲難安定侯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馬赫迪殿下第八十四章:勇闖龍武軍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失敗之弱者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秋風亦蕭瑟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雄獅真老矣第九十七章:驚聞哥舒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雄獅豈甘心第一千二十四章:消息動長安第二百一十七章:天道難有常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南岸的夜襲第七百三十八章:叛軍終露面第一千三十九章:公主回長安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歸心已似箭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草原豎新旗第六百五十五章:相由心生也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法茲勒投降第二百三十章:相殘自有時第七百二十一章:重返新安城第一百一十五章:天子言又止第二百七十六章:滾滾難阻擋第五百一十一章:輕敵至兩敗第四百一十八章:花槍顯神威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逃出亂兵營第一百八十六章:紈絝有邀約第七百九十五章:初露端倪也第三百四十四章:血染灞河水第一千零六章:葡萄帶曲紅第四百四十八章:官民盡投降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忽聞叛亂至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功虧一簣哉第七百二十四章:佈局心思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