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兄弟促膝談

裴敬下了馬,從馬鞍上解下了一隻皮囊,來到杜甫面前,交在他的手中。杜甫將皮囊掂在手中,沉甸甸的。

“使君特命下走奉上百金,杜郎中好安頓家小,無後顧之憂。”

其實接過皮囊之時,杜甫就已經猜出了其中之物。裴敬的話不過是證實了他的猜測而已。

臨行贈百金,對杜甫而言,直如雪中送炭。他正在爲安頓家人而發愁,秦晉就解了這繞不過的難題。 шшш●тт κan●¢ Ο

杜甫不是個愛財的人,百金也絕不是個小數,但這皮囊中所裝載的心意,讓他動容不已。

“多謝使君掛念,杜甫愧領了!”

他更不是個虛僞的人,也不會明明很需要這筆錢來照顧家用,卻嚴辭推拒。

裴敬對這位吏部郎中的感官不錯,便呵呵笑道:“此一去前路未卜,杜郎中肯以身犯險,裴某敬服的很那。”

馮翊郡的情況在神武軍內部早就傳開了,都知道這一去,面臨的叛軍壓力不比潼關要差,杜甫敢於隨秦晉赴險地,光是這份膽色就令人刮目相看。此前窮酸迂腐的形象,亦隨之被剝了個乾淨。

說着,裴敬又靠近了杜甫,朗聲道:“下走口渴的緊,向杜郎中討杯水喝……”

杜甫這才恍然大悟,一拍腦門,躬身將裴敬向院中讓。

裴敬進入會客正廳之後,杜甫命楊氏燒水奉茶。

“杜郎中認爲,當下長安局勢如何?”

剛剛落座,裴敬就沒頭沒腦的問了一句話。這讓杜甫愣怔了一陣,然後才斟酌着答道:“就實而言,長安就像一潭爛泥,又像一艘朽爛的大船,積重難返啊……”隨之,他又搖搖頭,表示自己的嘆息之意。

“英雄所見略同,裴敬也早在這烏煙瘴氣的長安待夠了,出了長安直如魚入大海啊!”

杜甫卻仍舊搖頭。

“出了長安也未見得就能痛快行事。”

裴敬對杜甫的說法顯然是贊同的,點了點頭,又一掌重重的拍了一下大腿。

“誰說不是!地方上的官吏比朝廷的官吏也沒甚區別,到時候還免不了掣肘!”

“非也,非也!以使君的魄力手腕,地方上沒人敢強擰着來。何況使君也不會給那些人機會。杜某擔心的是糧食!”

關中向來缺糧,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天子經常會帶領長安權貴百官到洛陽就食。今年眼看着滴雨未下,收成比往年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而打仗打的又是錢糧,神武軍到了馮翊的蒲津,時日久了,不知又會冒出什麼意想不到的問題。

但是,沒等杜甫深入進行這個話題,裴敬又話鋒一轉,繞了開去。

“不知杜郎中打算如何安置家小?”

杜甫沉吟了一下說道:“馮翊恐遭刀兵,杜某打算就將內子與兒女留在長安,一來可使他們免受顛沛之苦,而來在長安畢竟還有些故舊,照應起來也甚是方便。”

裴敬又點了點頭,就不再說話,他端起剛剛煮好的茶湯,猛喝了兩口,然後讚歎道:“好茶湯,暑渴盡解,這就告辭了!”

杜甫趕忙起身相送,送走了裴敬之後,楊氏來到他的身後,面露不解的問道:“這裴校尉明顯不是爲了討水喝而人內,可落座了又盡撿些閒話,真是奇怪。”

對於妻子的疑惑,杜甫也有些摸不到頭腦,但總覺得對方的主要目的就是來贈金的,至於根據是什麼,一時間也捋不到頭緒。

杜甫指了指案上的皮囊。

“這是秦使君剛剛送來的百金,你收好了,爲夫到馮翊之後,足夠家中使用一年了!”

楊氏的聲音有些顫抖。

“難道夫君真的不打算帶着妾身母子到馮翊去嗎?”

“嗯,這一回就不帶你們去了,今歲關中大旱,糧食欠收,出了長安只怕有錢,買糧食都成問題。”

說到糧食問題,杜甫當即又叮囑了一句。

“這百金之數,拿出來一半,全部換成糧食。剩下一半則放好了,以備不時之需。”

楊氏點點頭,表示記下了。

說起糧食欠收,杜甫馬上就意識到,長安的糧價很快就會飛漲,如果不早早買下糧食以作儲備,否則到了秋冬時節,青黃不接,飛漲之下,只怕百金之數也買不了多少糧食了。

次日一早,杜甫正打算出門到東市去詢問糧價,府中唯一的老僕卻急吼吼的來報:

“昨天來的高御史到了!”

“是仲武兄,快請!”話音未落,杜甫又道:“慢着,我親自去請!”

聽說高適一早來訪,杜甫就打消了去東市的念頭,決定與這位久未見面的好友長談個一天一夜。

片刻功夫,高適就出現在了杜甫的視野之中。

“仲武兄,一別半載,可還無恙?”

兩人見面興奮非常。高適大踏步進了庭院,同時又唏噓道:“想不到半載的功夫,這長安城內就已經翻天覆地了!”

高杜二人私下裡在一起的時候從不會諱言局勢,到了會客廳落座之後,更是時而高亢時而低沉的議論了大半個時辰。

比起裴敬在時,杜甫燒了許多顧忌,說話自然就更放得開。他將長安這月餘以來經歷的事件都原原本本,一五一十的與之講述,最後又嘆息了一聲。

“天子如果能早早剷除奸佞,太子又何至於被逼的謀反,秦使君又何至於自請外出?”

高適默然半晌,然後纔有些不以爲然的迴應。

“子美兄此言差矣。於天子而言,誰親近,誰疏遠,心中自有一杆秤。奸佞也好,忠臣也罷,如不爲所用便是白費,如能爲所用,奸佞和忠臣只怕也沒甚區別!”

這番話讓杜甫愣怔了一陣,他不是第一次聽到有人這麼說,早在昨天,韋濟也和他如此說過,雖然言語中頗有出入,但終旨卻大致不差。

高適不等杜甫答話,又再說道:“秦使君能夠急流勇退,自請外出,實在是以退爲進的一招好棋!”

杜甫大爲奇怪。

“難道不是被天子逼迫的嗎?”

高適搖搖頭。

“是也不是。”

“這是甚說法?半年不見,仲武兄也學會打啞謎了……”

“如果高某所料不差,這位秦使君是個有大志向的人,在長安這一攤爛泥中,除了白白的蹉跎時間,爭權奪利,怕也沒機會再做其它……”

高適的揣測很是新穎,這讓杜甫也從另一個角度審視秦晉,也許他一直就沒看懂這個年紀輕輕卻屢屢一鳴驚人的秦使君。細細思量,高適的說法也很有道理,這正好解釋了,秦晉爲何在佔據優勢的時候自請外出。

很明顯,高適對秦晉的評價顯然不低。

“哥舒老相公這回算錯了棋,只怕麻煩不會小……”

高適忽然又提及了遠在潼關的哥舒翰。這讓杜甫又是一驚。

“哥舒翰?老相公素來忠勇,又手握重兵,他,他能有什麼麻煩?”

高適苦笑道:“子美兄太過剛直,看不清這官場的齷齪與險惡。總之,這一關想要平安度過,並不容易。”

室內的氣氛有些沉悶,高杜二人就別重逢之後,甚至還沒敘舊,就一直在議論着長安現在和將來的局勢。

“仲武兄既然在潼關軍中屢受排擠,何如趁此機會運作一番,離開哥舒翰的視線。”

在杜甫看來,高適爲官多年,頗有能力,但苦於不得志,現在連五品的門檻還沒能越過,於是已經有心向秦晉舉薦此人。

誰知高適卻搖頭拒絕了。

“高某奉了老相公之命返京,豈能半路而逃?總要善始善終。”

當世之人,尤其爲官者,最重視的就是名聲。有時候甚至可以說,名聲的大小決定了官職品秩的大小高低。如果高適在此時趁機謀求離去,無異於背棄了哥舒翰的交代,這對他的名聲是十分不利的。

“臨回長安之前,就已經探明瞭山東亂軍的情形,據說大軍已經雲集陝州弘農。一場大戰怕是在短時間內就要爆發。子美兄隨秦使君到馮翊郡去,也不見得安全,早有消息指稱,叛軍已經攻下了半個河東。”

對此,杜甫並不奇怪,甚至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因此表現十分淡定。這讓高適頗感意外。

“難道子美兄早就得知了這個消息?”

要知道,這些消息是高度保密的,甚至連天子對其中內情的知曉都是有限度的。哥舒翰如此嚴密的封鎖消息,並非有意矇蔽天子與百官,而是不想這些消息對關中民心士氣造成不利的影響。

可現在連杜甫都知道了這個消息,那朝中知道的人也一定不會少了。

“爲兄也是聽秦使君說的,而且秦使君曾反覆叮囑,不得外泄!”

......

秦晉在裴敬的彙報中得知了杜甫的好友高適由潼關返回長安,考慮到這又是一個他能夠叫得出名姓的歷史名人,便有心去拜會一番。但人還沒等出了軍營,盧杞便怒氣衝衝的趕來尋他。

“使君,楊國忠那廝不懷好意,擺明了要爲難咱們神武軍,這口惡氣實難嚥下。”

“盧兄慢慢說,究竟楊國忠又折騰什麼幺蛾子了?”

裴敬隨口安撫着怒氣衝衝的盧杞,秦晉卻已經意識到了問題之所在。

政事堂一定在神武軍所需物資上做了手腳

第七十七章:演練爲獻禮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戈爾幹決戰第七百六十四章:執賊首要挾第三百六十二章:城外有混戰第六百五十三章:永王下決心第一千四百七十章:連吃閉門羹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風雲突然起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形勢陡變化第八十八章:老謀藏機深第五十四章:焉知將入彀第一百二十一章:再得聖人心第二百三十六章:使君不止禍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堂兄求上門第一千二百十九章:殺雞取卵也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馬赫迪之劍第五百零三章:龜茲人之死第七百二十三章:秦琰出奇計第五百五十七章:咎由自取之第四百四十二章:血戰風陵關第一千三百章:馬赫迪之怒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秦晉的計劃第三十三章:錯與衚衕仇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葛羅祿之眼第四百六十三章:李唐命猶在第五百五十四章:反攻終開端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生機在此間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另立一小國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忽聞叛亂至第九百九十九章:高適的心結第一千二百十五章:漫天來要價第七百三十三章:晉王戲淑妃第七百八十八章:真正的內心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意外遭遇戰第一百五十六章:捷足又先登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兩軍有博弈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深入圈套中第一千二百十八章:再戲大食人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忽聞叛亂至第七百四十四章:兩軍再交戰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限制叵測者第一百一十三章:聰明反被誤第七百五十章:裴嗣欲告狀第一千九十八章:心中百味生第六百零六章:內監表忠心第五百四十四章:天子亦難斷第一百六十九章:名門出虎子第八百九十五章:皇帝之廢立第一百零三章:佳人空掛懷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欲走已晚矣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大戰已在即第二百六十九章:大使兩頭騎第二百六十四章:長安將東去第六百四十八章:事涉陳希烈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願做同林鳥第六百六十八章:太守甘受戮第二百四十七章:將軍起殺心第一千六十章:神武軍長史第四百一十二章:使君有所命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庫思老之戰第九百章:大哉太上皇第七十九章:面君機鋒深第六十章:父子竊竊語第一千九十一章:梟雄入窮途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天公偏作美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陷窘境第八十三章:夜半突襲營第六百三十五章:婚事遭反對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不堪一擊也第一百七十三章:得勝未有心第一千零四章:大吏歸河東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大火亂人心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不祥的兆頭第八百五十八章:大哉神武軍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難納投名狀第一千一百五十章:快哉神威軍第五百三十章:賊將添血債第七百七十四章:清虛說趣事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大斗拔谷也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忽聞叛亂至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戰場生退意第四百九十四章:滿城鬧風雨第三百七十三章:莫名成駙馬第七百一十五章:夜色涼如水第八百六十七章:引出叵測事第四百六十一章:青絲寄別情第四百一十三章:屯田爲首位第二百九十七章:崔使君有禮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西征先鋒軍第三百三十四章:危機如形影第三百六十章:大軍過黃河第一百四十八章:天子有昏招?第四百零五章:老少有深談第九百一十八章:逃出長安城第七百六十九章:不應有難堪第一千三十五章:嚴莊表心跡第四百九十章:宰相又反撲第九百八十四章:宰相觀稀奇第一千六十五章:惟願死西域第二百三十五章:百姓齊聲討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庫思老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