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終於要離開

“不,殿下,奴婢哪都不去,奴婢……”

李會看起來是個極是忠心的人,一面拒絕了李豫的好意,一面又大張旗鼓準備着張牙舞爪的軍隊。

“請殿下儘速上馬,離開這是非之地!”

“哪裡又不是是非之地呢?既然身在此間,也沒什麼好遺憾的了,生便生,死便死,一切都沒那麼重要了。”

李豫的態度至關重要,但是這位廢太子並沒有獲得軍中人的廣泛支持,所以打算和他一起留下來的人只佔了一成不到。

這裡是荒漠戈壁,留下來未必能活下去,可如果放棄了希望,他們這成千上萬人都得死無葬身之地。

“李會,你一定要活着出去,活着,帶着人們走出去,知道嗎?”

此時,軍隊幾乎已經分崩離析,各自都有各自的一小撮人。

比如李會,他雖然是個宦官,但手底下的人卻都十分信任彼此,因而大約有超過五千人並沒有加入逃亡者的隊伍。

不逃亡就是選擇留下來,而留下來顯然是分外艱難的,從補給到軍心都要有着相當的條件才行。

補給的問題不大,軍中的物資和糧食帶不走,便都留了下來,李會等人一直負責運輸保藏,現在振臂一呼,聽命的人便不在少數。

“殿下可能有所不知,奴婢等人一直不滿於殿下選定的統軍之人,便擅自保留了此前臨時擴充的編制,大概有幾千人上下。獨孤良佐作亂的時候,他們沒有選擇附逆,現在正當用人之際,願意護得殿下週全!”

李豫點了點頭,他想不到自己身邊居然還有人敢於任事,就連他本人都已經放棄了多時,這些人仍然不肯放棄,實在令人感佩莫名。

然則,感佩歸感佩,他仍舊沒打算與這些人共同進退。

“大河擋不住神武軍,如果想活命就儘快組織人離開,否則一旦受到內外夾擊,到時候就算想跑也跑不掉了,知道嗎?不要心存僥倖,神武軍遠比你們想象中要強大的多,沒人知道秦晉用兵爲何如鬼神一般,也許只有老天知道吧……”

“殿下如何長他人的志氣,滅自家威風呢?將士們尚有一戰之決心,他們敢來,我們便敢戰,大不了人死卵朝天!”

這話說的有些滑稽,宦官哪裡還有什麼卵呢?

李豫忽然想笑,但他馬上憋了回去。

他十分清楚,這樣做是對李會的羞辱,像李會這麼終於自己的人實在已經是鳳毛麟角。正常人都在逃命,而且唯恐逃得慢了,只有這個沒卵的人,領着部下留下來,肯爲之拼命。

這種經歷給李豫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象,羣臣不可信,唯有閹人是個例外。

閹人對於羣臣來說,一直是不被放在眼裡的,甚至沒有人將之視爲競爭對手。

但是,李豫暗暗發着誓,如果他有重新掌權的一天,身邊的負責領兵權的重要職位,一定要留給閹人。

因爲只有閹人才不會背叛。

“報……有人,有人打進來了……”

忽然,軍吏急惶惶的趕來報告。

這是爲數不多的尚能堅守崗位的人,自打幾個將軍們帶頭離營之後,許多人都跟風一樣選擇逃命。

獨孤良佐死了,郭子儀也只剩下了半條命,軍中再也沒人可以帶領他們走出困境。再說,現在大家都個人顧個人,就算有人肯站出來振臂一呼,也沒多少人肯於響應了。

歸根結底,獨孤良佐的兵變徹底將本就不多的凝聚力打散了,獨孤良佐本人沒意識到,李豫其人也沒意識到。

至於那些有着明顯危機感的中下級軍將們,則因爲不掌握話語權,根本就沒有能力影響太子的想法。

李會是李豫身邊的宦官,此前一直被獨孤良佐壓的死死的,不敢有半點企圖越雷池半步。

現在,獨孤良佐身首異處,太子殿下也失去了所有的鬥志,他是唯一一個還在盡力保護着太子的人。

然則,區區數千人又如何能與人多勢衆的神武軍對抗呢?

其實李豫說的很對,不管從哪方面看,逃跑是他們唯一正確的選擇。

留下來,只會落入神武軍的重圍之中,到那時就算想跑也未必能走得掉,只能任人隨意宰割。

可如果逃跑,就連這尚能勉強維持簡直的幾千人都有可能隨之潰散。

李會只是箇中人之才,並沒有過人本事,唯獨對李豫是極忠心的,讓他去送死也不會有多少猶豫。

李豫大聲的斥道:

“還愣着作甚?趕緊召集人,走,走!”

到了這般地步,李豫根本不想再進行任何抵抗,不管偷襲營地的人有多少,都沒有必要進行阻擊,離開這裡纔是第一要務。

李豫其人向來和顏悅色,很少有像部下發火的時候,包括身邊的閹人也很少假以辭色。

突如其來的爆發令李會呆立當場,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殿下,殿下,不能走啊,否則就連這幾千人爬都保不住了……”

實際他是想留下來保護李豫。

“能有多少人留下來,便有多少人,總比一個不剩要強。別再拖延了,再拖延,誰都別想走!傳令,與我共同撤退!”

原本已經打算留下來等死的李豫決定帶着這些人離開,總要對最後忠於自己的人負責,不能眼看着他們留下來等死。

李會的臉上露出一絲欣慰之色,太子總算放棄了等死的打算,既然選擇了離開,便總要試一試。

“傳令,拔營起寨,全軍從速往東北方向前進!”

他打算好了,就算逃出去的只有幾千人,只要太子還在,希望就在。

北方的可薩人離開以後,留下了許多無主之地,他們可以到那裡休養生息,召集舊部,甚至可以集結那些反對神武軍的粟特人。

比如石國人便恨唐人入骨,此前他們成功的煽動了石國餘脈叛亂,對神武軍造成了不小的震動,甚至改變了神武軍在當地的部署和計劃。

當然,這只是郭子儀統兵時的一次試探,獨孤良佐突然掌權以後放棄了拉攏粟特人,自然也就放棄了石國人。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雨中欲吃羊第一千二十五章:故人再相逢第三百七十七章:答案已揭開第一千九十七章:囚徒脫牢籠第三百九十六章:相公不奉詔?第九百五十七章:杞王浮水面第七百八十一章:誰能做黃雀第一千章:秦晉終爲難第一百七十三章:得勝未有心第一百零六章:天子怒衝冠第二百二十五章:決戰玄武門第八百三十四章:同病亦相憐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收降葛羅祿第一百八十八章:高宜託風塵第六百九十二章:舉發謀逆案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幸哉第五琦第四百六十八章:宗正卿發怒第九百九十三章:化險爲夷哉第八百二十七章:相公急求功第九百三十五章:贊普巧脫險第一百零九章:見面與聞名第八百一十二章:昏昏僞朝廷第六百六十四章:小吏難遮掩第一百三十章:他日殺此賊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另立一小國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最後的燃燒第九百八十九:炮營的發展第四百九十三章:原來是虛驚第一千八十九章:柳暗竟花明第五百八十四章:立功且心切第五百六十章:詭計借鼠兵第六百五十一章:驟聞穎王反第二百八十四章:楊二受母責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危險層層疊第六百五十二章:禍從天上來第二百章:邪術難惑上第二百三十四章:再有大變故第九百一十八章:逃出長安城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奸商有諫言第一百三十八章:誤中奸人計第一千零四章:大吏歸河東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欲走已晚矣第一千三十四章:遭遇遣唐使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莫名的使者第八百九十七章:大難各自飛第四百五十六章:虛驚又一場第三百六十章:大軍過黃河第三百二十七章:長史兼河工第二百三十六章:以身擋萬箭第七百三十八章:叛軍終露面第四百零一章:使君識奸謀第一千一百三十章:悶雷滾滾來第九百三十四章:無奈自相殘第八百六十章:武臣來投靠第一千零一章:佳人恨難絕第四百零二章:韋濟生野心第三百八十二章:分進再合擊第一千章:秦晉終爲難第二百一十八章:磨刀霍霍來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優素福之劫第一千八十九章:柳暗竟花明第六百八十五章:抽絲繭自開第二百九十二章:究竟誰中計第二百七十四章:妄議儲君位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甘願做鷹犬第一千二百十二章:再借鬼神力第四百八十二章:大夫亦妄爲第九百零二章:秦晉抵潼關第八百六十六章:刺殺秦大夫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禍根已深植第八百八十七章:太子岌可危第七百零六章:使君的投靠第二百九十四章:皇甫再中計第一百三十一章:天子忽罷相第五百九十七章:胡將終成奴第七百九十五章:初露端倪也第一千四十三章:搜捕河西商第三十一章:奇襲高麗奴第二百一十二章:往事難已矣第二百五十二章:選擇荊棘路第七百一十一章:急轉又直下第六百零八章:天子的秉性第一千四百一十章:典禮籌備中第四百八十五章:有驚卻無險第七百二十一章:重返新安城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丞相的條件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俘虜的悲哀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優素福之劫第九百五十一章:假天子出家第五百八十七章:敗於野蜂下第一千一十八章:軍法與人情第一百八十五章:使君壯膽氣第四百一十一章:改造下山匪第八百一十六章:突兀的轉變第四百二十五章:蕃將巧獻計第一百六十八章:逆轉已成舟第三百三十四章:危機如形影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兵欲行險招第十八章:張網待逆胡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湟水有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