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四章:消息動長安

煙花三月,長安的春天正如盛夏一般炎熱,街上的行人也早就換上了只有夏天才穿的涼衫。持續了半年的戒嚴已經在半個月以前解除,經過了半年的恢復,長安再一次煥發了他勃勃的生機,街市上摩肩接踵,揮汗如雨,各色胡商穿雜其間,彷彿從前的戰亂早就遠去,與他們毫無干系一般。

數騎信使在大街上疾馳而過,但並沒有引起行人的注意,街上馳驅的軍人都是負責巡防的神武軍,正因爲有了他們的存在,長安百姓才得以有了現在的安穩日子。所以,對於神武軍的特權,百姓們非但不會反感,反而覺得這是他們應得的。

不過,這數騎信使卻在長安城的中樞掀起了一場不小的波瀾。

安西局勢有變,原本以爲步步爲營的行動居然出現了紕漏!

wWW☢тт kán☢c o

秦晉眉頭緊鎖,由於距離的過於遙遠,所有的消息送達長安以後都是事發兩個月以後了,正因爲消息的滯後性,現在的所有決策也都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也是他擔心的根源所在。

“裴節度當初調了鄭顯禮的兩萬人馬到朔方去,這時才顯現出影響來,否則三萬人俱開往安西,也不至於被突騎施人打的如此狼狽!”

第五琦說話時毫不留情,甚至不顧及同樣在場的朔方節度使裴敬。

裴敬的面色倒也如常,但這件事的確因他而起,由於當時的朔方面對契丹人西侵的威脅,所以爲了保險起見只能將兵力相對充裕的即將趕赴安西的人馬掉一部分過去,這個建議秦晉也是首肯了的。

畢竟在當時以及此時之前的共識,安西在蔥嶺以東面臨最嚴重的威脅是吐蕃,而現在吐蕃政權已經置於唐朝的控制之下,他們自然也就無力大舉進軍安西。而北方的回紇又已經被親唐的磨延啜羅控制,南北兩側的威脅都弱到了歷史的最低水平,因此秦晉才同意了抽調趕赴往安西的人馬。

可誰又能料想得到,東方的葫蘆還沒按下去,西面的瓢又冒了出來。

ωwш⊙ тт kan⊙ CΟ

秦晉瞪了一眼第五琦。

“現在不是劃分責任的時候,先說說各自的看法,有沒有合適的應對策略!”

田承嗣最先說話了,他是在座諸位陣戰經驗最豐富的人,曾經在河北道與契丹人打了十幾年的惡仗,什麼樣的場面沒見過。

“突騎施各部本來並無稱霸安西的野心,又臣服於我大唐,而今突然反叛,以末將估計,背後必有因由,與其討論應對突騎施的兵鋒,不如追究其背後的原因!”

正所謂擒賊擒王,射人射馬,田承嗣的意見是暫不出兵安西,而是應該先派使者到安西去,瞭解具體情況以後再行出手。

這麼做固然是穩妥,但在秦晉看來,其實已經等於委婉的建議他暫時放棄對安西的掌控,等到合適的時機再出兵西域。

顯然,這與秦晉謀劃了許久的既定策略是相悖的,他的目光轉向了一直默不作聲的裴敬。雖然安西局勢的起因有一部分出於他調走了本該趕赴安西的兩萬人馬,但這也不是他所願意見到的。

此時,裴敬見秦晉並沒有責怪自己的意思,便在沉吟之後說道:

“安西絕不可放棄,僅僅派使者是不夠的,兵也是要派的,派多派少則是其中的關鍵!”

這與秦晉的想法不謀而合,派不派兵是表明朝廷的態度,派多派少則要量力而爲。

秦晉想的很是複雜,天下各地都在看着長安的一舉一動,如果在安西的問題上處置適當,那麼原本趨向於安穩的局面恐怕又將起了反覆。

“老夫贊同裴節度的意見,朝廷派兵是宣示天威,如果不聞不問就會讓西域諸羈縻軍府產生疑慮,甚或是投效了我大唐的敵人!”

夏元吉在整治風潮以後便轉而深沉少言,現在突然公開表態,讓在場的人都驚訝不已。

第五琦失聲道:

“我大唐在西域的威脅無非是吐蕃與回紇,如今南北兩蕃皆定,西域諸軍府去投誰?總不至於投了那莫名其妙的突騎施吧?”

夏元吉泛着三角眼,看向第五琦。當然,第五琦並沒有針對他的意思,這一點他也看得出來,此人最大的毛病就在於喜歡於公事上偏向於就事論事,往往便失之於人際關係,進入政事堂半年多以來,做成了不少事,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此言差矣,我大唐在西域,若要有所建樹,最大的敵人不在蔥嶺以東,而在蔥嶺以西!”

“蔥嶺以西?”

第五琦愈發的疑惑。

他雖然強於經濟政務,但對西面的邊事卻知之甚少。與之恰恰相反,最擅長揣摩心思的夏元吉摸準了秦晉的脈門,對西域的情形以及歷史沿革做了細緻的瞭解,因而此時便信手拈來。

“朝廷於高宗時曾在極西之地,疾陵城設置波斯都督府,歸月氏大都督管轄,昭武九姓諸國一併成爲我大唐的羈縻軍府,彼時極西之地有白衣大食突兀崛起,波斯因此而亡,波斯都督府便由一路向東逃亡的末代波斯王所領,然則好景不長十數年後疾陵城也陷於白衣大食之手,朝廷雖然有心卻奈何鞭長莫及,只得聽之任之。直至武后當政,契丹、突厥的勢力漸漸坐大,朝廷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了蔥嶺以西,自然也就無暇顧及那些羈縻軍府了。”

這些歷史沿革,第五琦知之甚少,聽了夏元吉娓娓道來,也想起了前幾年的確聽說過有一位波斯的王子病逝於長安,難道此人便是波斯王的後人?

“願聞相公道來其祥!”

夏元吉捋了捋頜下鬍鬚,繼續說道:

“波斯在極西之地亦曾據地數千裡,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國,然則生死運數自有天定,到了該滅亡的時候,便被白衣大食所取代。而今,白衣大食也氣數盡矣,黑衣大食取而代之,其來勢更加迅猛,幾乎將手伸到了安西四鎮,昭武九姓諸國叛降不定。幸甚開元天寶年間,我大唐國勢兵威重振,數度越過蔥嶺以西,平定了昭武九姓中的叛亂諸國!”

“下吏亦曾聽過,當年高仙芝在河中大破石國,便威震西域諸國!”

第五琦當然知道高仙芝、封常清時代安西軍乃是極盛時期,滅國大小無數,但成於斯也敗於斯,高仙芝亦因滅石國而遭到權臣的藉機構陷,險些被調離安西。也正是以爲如此,高仙芝急於再以軍功穩固自己的地位,同時也是爲了阻止黑衣大食日益向東滲透的勢頭,便選擇了主動出擊,先發制人。

盛唐之時,*充滿了自信,長途奔襲,以少勝多,動輒滅國,正是基於此,高仙芝才僅率胡漢混雜的三萬於衆越過蔥嶺,孤軍深入千餘里。

只可惜,黑衣大食恰逢崛起之初,國勢聲威也都處於上升期,又站着地利之便,無論昭武九姓、葛羅祿部抑或是突騎施部,都在兩強相爭的夾縫間更多的傾向於了黑衣大食,情勢如此,高仙芝又焉能不敗呢?於是便有了怛羅斯之戰的慘敗,其本人也僅僅帶了百餘部衆逃回安西。

由於高仙芝曾經入政事堂拜相,是以第五琦對他的過去還算了解。但是,也僅此而已,高仙芝雖然在怛羅斯慘敗,但也不是沒有翻身的機會,然則數年之後安祿山的叛亂就席捲了中原大地,其本人也被調回關內平亂,在經歷了覆滅慘敗之後,至今仍生死不知。

自那以後,*便只能龜縮於安西四鎮,節度使樑宰並不是個有開拓之心的人,更多時候是想自保,在朝廷最亂的時候,據說還生出了效仿秦漢之際南越王趙佗的心思。只是因爲朝廷旋即平亂,局勢漸趨恢復穩定而未遂作罷。

秦晉派鄭顯禮率軍到安西去,就是爲了重新將安西至於朝廷的直接掌控之下,心懷異心的樑宰是萬萬不能留在西域的。樑宰於一個月之前抵達了長安,當然此人是以功臣身份被召回的,很快將以淮南西道節度使的身份趕赴淮南。

夏元吉道:

“威震諸國乃以兵威,一旦我大唐兵威受挫,諸國反彈亦在情理之中,不論突騎施也好,葛羅祿也罷,抑或是黑衣大食都可能參與其中了!老夫有個建議,樑宰此時尚未離京,不如調來相詢安西的詳細近況!”

樑宰畢竟在安西坐鎮了數年,離開也不過兩三月時間,對那裡的複雜情況比朝廷中任何人都瞭解。

很快,樑宰便站在了衆人面前,這是個看起來頗爲厚道的老者,如果不是知道他曾起過的心思,誰能想到就是如此一個人居然也生出過自立之心。

“安西的事情樑節度也都瞭解了,突騎施的情況會不會有什麼隱情?”

樑宰捏着頜下鬍鬚凝眉沉思了一陣,然後才以一種異常堅定的口吻說道:

“鄭節度有精兵一萬,再加上安西四鎮的胡兵,總數至少也在三萬之數,僅憑突騎施一部絕無圍困龜茲的可能!”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可薩出英雄第九百零七章:權相的權謀第四百四十章:忽聞相公敗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書箱存歷史第一千八十二章:有心助范陽第一千二百十七章:驚魂一夜間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絕命只一戰第四百五十五章:夜半馬嵬驛第一千一百四十章:異域勝唐朝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尹心憂慮第二百二十二章:而今從頭躍第六百六十章:宰相被糊弄第九百三十章:進退兩難也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思緒轉長安第五百八十九章:不知胡將假第六百八十五章:抽絲繭自開第七百三十二章:回紇難脫身第二十九章:哥舒能飯否第九百一十六章:明暗難分辨第一千三十一章:攻打鐵門關第一千二百十三章:愈深愈黑暗第二十一章:石砲顯神威第七八四十九章:叛將怒攻心第五百九十七章:胡將終成奴第三百一十七章:使君親拜訪第二百三十五章:辣手難翻天第五十九章:天子急如焚第三十七章:驚悉爲長史第一千六十七章:暴起刺少府第五十二章:插柳竟成蔭第八百零八章:薛煥的羞愧第一千二十六章:龜茲更危急第八十二章:衣沾不足惜第一百六十五章:兵危難逆襲第八百六十章:武臣來投靠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山壁現絕境第九百七十四章:不計前嫌也第五百八十九章:不知胡將假第四百一十三章:屯田爲首位第六十七章:綿羊亦虎狼第八百四十四章:開啓新篇章第一百三十四章:寺中有貴客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聞風便喪膽第一百四十九章:玉人思鄉重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直抵埃蘭下第六百二十一章:一響震四方第八百八十九章:太子西逃路第一千七十二章:慧眼識英才第九十五章:父子不相愛第一千二百十五章:漫天來要價第十四章:唐兵半不歸第一百三十八章:誤中奸人計第六百三十六章:兄妹的對話第七十九章:面君機鋒深第八百一十四章:城門驚失火第一千零二章:不言而自明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收降葛羅祿第一千二百十八章:再戲大食人第七百八十九章:勝利的代價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一將萬骨枯第七百七十三章:不堪折辱也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蔥嶺的巧遇第九百一十五章:浪蕩且迴旋第九百三十章:進退兩難也第二百八十一章:將軍受訓斥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法茲勒投降第七百四十章:針尖對麥芒第二百三十一章:殘照興慶宮第一百五十章:嗇夫心機深第五百一十二章:直入風陵關第二百五十章:天子心難測第一百三十章:他日殺此賊第一千三十三章:陰雲仍密佈第五百四十七章:初見廣平王第二百二十三章:黃粱無一夢第七百四十六章:裴嗣終失敗第二百三十八章:從此換門庭第五百一十章:夜半劫軍糧第八百三十章:生懼欲遷都第六百五十九章:崔渙憤辭相第九百一十章:戲耍尚悉結第四百五十七章:危機重重生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忽聞叛亂至第五百三十三章:城內有奸細第三百八十七章:別有巧心思第六百五十二章:禍從天上來第七百三十一章:活捉令狐潮第六百八十五章:抽絲繭自開第五百九十章:君臣有奏對第二百五十章:天子心難測第二百一十二章:往事難已矣第一千九十七章:囚徒脫牢籠第七百九十九章:俘獲尹子琦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突然遭遇戰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叔侄的雄心第六百七十八章:噩夢又一場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衆叛已親離第九百零五章:傀儡的野心第八十五章:刑場斷頭飯第二百零四章:一去難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