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二輪交手

?,耀武回到臺島,按照陳必時的吩咐,調整了十五軍的帷川叫萬。忙着爲在惡戰中損兵折將的四十五師與四十三師補充兵力的時候,美國副總統拜倫結束了東京的三日之行,啓程前往韓國爾。

“空軍二號”從成田國際機場起飛前數個小時,拜倫與進藤加一在日本相府共同表了一篇聲明,其中提到,根據臺海戰爭的實際情況,美國將向日本提供一批具有攻擊性質的戰術武器,並且幫助日本改進現有的武器系統。

雖然只是一份非正式聲明,但是足以在西太平洋地區引起悍然大波。

對此產生反應的不僅僅有大陸當局,還有朝鮮半島上的兩個國家,以及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美國爲日本提供攻擊性武器,與給日本鬆綁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以說,這是爲日本鬆綁的吐驟之一。

日本積極介入臺海戰爭。以增兵要挾美國承認日本的“基本國體”賦予日本組建正規軍的權利,歸根結底就是要獲取“攻擊性”第七師在臺島戰場上的表現、日本海上自衛隊與空中自衛隊的表現都足以說明,日本的軍事力量嚴重缺乏攻擊性,而沒有攻擊性的軍隊就不能稱之爲軍隊。

對周邊國家來說,更是如此!

當初,日本將防衛廳升級爲防衛省,也就是讓自衛隊獲得了獨立預算權,提高了自衛隊在日本政治體制中的地位,已經讓周邊國家嚴重不滿,甚至一度導致日本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係倒退。

獲得攻擊性,只會使周邊國家更加不安。

不難想像。拜倫爲什麼要從東京飛往爾。

對韓國來說,一支能夠在臺島上有所作爲的日軍,那就可能能在別的地方,比如與韓國有爭議的獨島上有所作爲。因爲獨島的面積更奪取該島的主力是具有攻擊性的海軍與空軍,所以日本獲取攻擊性軍事力量,對韓國的威脅更大。

韓國時刻提防着北面的同胞,更時刻提防着南面的夙敵。

毫無疑問,拜倫肯定會給韓國帶去一份更大的禮物,讓韓國相信,美國爲日本提供攻擊性武器裝備不會對韓國構成威脅,或者讓韓國更加自信,認爲有足夠的能力抵抗實力大大增強的鄰國。

至於拜倫會不會去莫斯科,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八月二十二日,拜倫與韓國總統樸太玄會晤的時候,日本防衛省與美國五角大樓先後公佈了援助清單。

在這份包括了上百種武器裝備的清單中,最醒目的就是一百多套“攻擊吊艙”

雖然這種被稱爲“狙擊手”的攻擊吊艙不是武器,甚至與槍炮沾不上關係,但是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就是這種看上去不太起眼的電子吊艙,能夠用最低的成本把一架落後的戰鬥機變成戰場殺手。

因爲日本空中自衛隊的與美軍的舊同宗同祖,而2又是,6的日本放大版,所以異需要換上美軍提供的控制軟件,加上“狙擊手”吊艙、掛上合適的彈藥,日本就將獲得一百多架性能強大的“攻擊機”

毫無疑問,彈藥不是問題。

彈的單價就幾萬美元,憑日本的財力,買上幾千上萬枚也不是問題。

這還是個開始,展下去,誰能保證美國不會向日本提供更多的攻擊性武器,比如“戰斧”導彈、甚至是射程過五百公里的戰術彈道導彈。

得到美國的援助,日本當局自然得更加賣力。

八月二十四日,駐紮在名古屋的日軍第十師就開始登船,準備開赴臺島。

最初的時候,日本原本打算出動同樣駐紮在北海道的第十一師,結果第七師在臺島戰場上的糟糕表現,讓日本當局不得不改變主意。雖然第十一師不是裝甲師,但是屬於類重裝師,適應臺島戰場環境的能力不見得比第七師好多少。

與之相比,第十師是類輕裝師,不但坦克數量少了不少,戰車也以輪式爲主。

不管怎麼說,日軍也算走上了正道,知道裝甲部隊不適合在臺島作戰。

隨同第十師出征的,還有屬於第七師的第7航空隊。

因爲第七師已經“潰不成軍”即便日本防衛省已經批准了第七師的整編計”從其他師團抽調兵力補充給第七師,而不是徵召預備役人員,讓第七師儘快恢復戰鬥力,但是整編工作怎麼也得花上個把月,第七師短期內無法投入戰鬥,第7航空隊就順理成章的編到了第十師名下。

如此一來,第十師的戰鬥力大大增強。

雖然在官兵素質等方面,第十師無法與第七師相提並論,但是把”表明日軍不但吸取了第七師初戰失利的教七,壞學着幕聳四鞏隊,加強低空突擊,強調空地結合的進攻戰術。

不管怎麼樣,日軍出動第二個師團,絕對不是小事。

要說高興的話,恐怕只有韓國了。不管怎麼說,日本向臺灣派遣的部隊越多,對韓國的威脅就越

受此影響,當天韓國總統就與到訪的美國副總統表了一份共同聲明,即韓國將堅御部隊的戒備級別,防備朝鮮在極端情況下挑起戰爭。

這份聲明,一下就將半島問題捅了出來。

必須承認,半島問題早就不是熱點問題了。

兩年前,隨着韓國海軍的一艘小型反潛護衛艦在半島西部有爭議海域被魚雷擊沉,數十名韓國海軍官兵喪生,半島局勢一度成爲全球熱點問題,熱度甚至過了伊朗核問題與阿富汗戰爭。

在此之後的數個月中,朝韓之間的炮戰、美弗聯合軍演、美日聯合軍演等熱點事件就像汽油,把半島這盆火燒得旺旺的。直到力。年年底,也就是臺海戰爭爆前大半年,半島問題才突然降溫。

也許很多人都對半島問題突然偃旗息鼓感到驚訝。

事實上,半島問題與臺海危機有着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讓半島問題突然降溫的正是風起雲涌的臺海危機!

雖然表面上看,中島問題能夠降溫與中美兩國在匯率、貿易等金融問題上的紛爭有很大關係,特別是大陸在重大金融政策上的戰略讓步有直接關係,但是臺海戰爭爆後再來看的話就能明白,大陸戰略讓步在爲臺海戰爭做準備,不然不可能在關係到國家基本利益,特別是穩定問題上做出如此重大的讓步。

半島不是問題,只是較量的舞臺。

既然是舞臺,雙方都有活動空間。

臺海戰爭爆後,半島平靜了幾天,直到美國宣佈參戰,並且迅奪取制空權,平靜才以朝韓巡邏隊在非軍事區內的槍戰打破。

誰打了第一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願意打第一槍。

進入八月份,半島問題明顯升溫,雙方巡邏隊之間的戰鬥已經從步槍展到機槍、再展到迫擊炮,很快就會動用火炮。

可以說,半島局勢正在失控。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大陸在背後指使,因爲半島有事,美國就無法全力應付臺海,必須把重兵留在韓國。

問題是,美國不能拋棄韓國,大陸能夠拋棄朝鮮嗎?

答案很明顯,如果能,半島問題在年年前那場導致數百萬難民的饑荒之後就不存在了。

如同臺海局勢一樣,在此之前,半島問題維持現狀對雙方都有好處,只有當某一方無法從中獲得好處的時候,才無法維持現狀。

很明顯,臺海戰爭的幕後推手不可能是死在衡山指揮所裡的“總統

如果是白宮破壞了臺海局勢,那麼改變半島現狀的力量也不大可能來自北面。

不管怎麼說,韓國在這個時候宣佈加強軍事警戒級別,並且做好應付朝鮮挑釁的準備工作,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爲了轉移外界注意力,八月二十五日,臺軍在美軍海空力量的支持下,出動十多個旅的大約八萬兵力,在臺島南方戰場上起了代號“光復。的進攻戰役,目標直指由二十四軍控制的雲林縣城。

算上二十四軍與二十七軍的大約五萬兵力,雙方總共投入了十三萬地面部隊。

煩模很大,意義卻不明顯。

雖然得到了美軍的支援,但是用八萬臺軍攻打五萬大陸軍隊,勝算確實不大。從臺軍選擇的進攻時間來看,打下雲林縣是次要目的。主要目的有兩咋。一是防止大陸軍隊在北方戰場上起積極主動的戰術反擊,在日軍第十師與美軍的增援部隊到達之前,穩住北方戰場上的局面。二是讓陳必時把即將到達的四十一軍派往南方戰場,幫助二十四軍與二十七軍穩住南方戰線。

不管何者爲重,“光復戰役。的目的都非常有限,只算得上保持戰場熱度。

打到這一步,交戰雙方的指揮官都認識到,下一輪決鬥即將開始,誰能在此之前準備得更加充分,誰就有更大的勝算。

問題是,陳必時並不是唯一的指揮官。

更重要的是,帕特里奇還不知道多了一個對手。

隨着運送日軍第十師的船隊在九月二日到達蘇澳港,運送美軍第三步兵師的船隊在九月三日到達基隆港,臺島北方戰場再次熱鬧起來。

第18章 老虎吃天第94章 大禍臨頭第138章 拖延時間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101章 擒賊擒王第13章 假戲真做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96章 老將出馬第83章 破例而行第2章 士氣鬥志第61章 美軍參戰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51章 騎虎難下第132章 全面開打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118章 款待貴賓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6章 鬆弛有度第77章 打得解氣第7章 戰略圍剿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102章 雙重保險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3章 機緣巧合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58章 環形防線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58章 來頭不小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12章 生死瞬間第21章 不是訣別第40章 扭轉乾坤第47章 三個小時第126章 護身寶貝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61章 後繼乏力第80章 全力投入第68章 自願參加第123章 東南戰事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53章 強行上馬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4章 飢寒交迫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184章 信仰危機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21章 強強對抗第72章 存亡之秋第66章 危機時刻第65章 及時彌補第45章 最後一餐第2章 戰場小兵第87章 鋪開了打第59章 秘密進駐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21章 決戰南京第70章 騙子瘸子第2章 士氣鬥志第9章 兩線作戰第28章 一氣呵成第76章 如狼似虎第64章 空中突擊第127章 落刀之處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3章 秘密任務第46章 步兵防線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61章 後繼乏力第26章 將錯就錯第73章 進軍大連第88章 死戰寧波第61章 後繼乏力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48章 只靠自己第70章 騙子瘸子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126章 護身寶貝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42章 意外結果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59章 秘密進駐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83章 量力而爲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44章 機票作廢第8章 蓄勢待發第23章 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