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強勢干預

羅耀武回了大陸,對前線的15軍官兵幾乎沒有影響。

生活得繼續,戰爭也在繼續。

8月1日,隨着美軍恢復作戰行動,以“華盛頓”號與“林肯”號爲核心的雙航母戰鬥羣在當天晚上重回戰場,部署在沖繩島上的F-22A戰鬥機由20架增加到40架、第三個中隊將在五日之內到達。

這天晚上,真正的主角是美國空軍的戰略航空兵。

十二架B-1B轟炸機在當天下午從美國本土的空軍基地起飛,經過兩次空中加油,持續飛行十多個小時後,在火山羣島以西的太平洋上空發射一百多枚AGM-86型巡航導彈,分別攻擊了臺島上的數十個目標,包括54軍與15軍設在臺北、桃園、新竹、苗栗與臺中各縣的營地與倉庫。

美軍的主要轟炸對象是基隆港、淡水港與臺中港。

因爲基隆港是軍港,對於運送部隊物資的幫助並不大,臺中港的吞吐能力與裝卸能力都非常有限,所以美軍重點轟炸了臺島的第二大商港——淡水港。

這次轟炸到底有多大的影響,恐怕誰也說不清楚。

出人意料的,大陸沒有立即對美軍的“挑釁行爲”採取報復性行動。

直到8月2日,CNN與CBS等多家新聞媒體報道美國空軍出動戰略轟炸機、用射程超過一千五百公里的戰略巡航導彈攻擊了臺島上的軍事目標之後,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才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強烈抗議,宣佈保留採取反制行動的權利。

與此同時,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長沙、西安、瀋陽、成都、重慶等大城市爆發了大規模示威**,憤怒的大學生不但當街焚燒了美國國旗與日本國旗,部分城市的示威者還衝破警察設置的隔離牆,衝擊了美國與日本駐華使領館。

數個小時後,美國與日本先後宣佈招回駐華外交人員,通過第三方疏散在華人員。

僅8月2日,經北京、上海、廣州等國際地出關的美日在華人員就超過五萬人,經珠海與深圳前往澳門與香港的美日在華人員更是多達十五萬。

幾乎一夜之間,美資與日資企業高層全部離華。

爲了防止事態擴大,**在當天下午宣佈對部分城市進行管制,禁止有組織示威**活動、禁止大學生上街。

雖然雙方均未宣佈斷絕外交關係,但是照此發展下去,斷交只是遲早的事情。

戰場上,也是風雲突變。

8月2日夜間,蟄伏兩天之後,臺軍在臺北戰場上發起全面反擊。

因爲基隆港與桃園機場均已落入大陸軍隊手中,松山機場是除了宜蘭縣的蘇澳港與南機場之外,臺島北部地區唯一能夠支持美日干預力量的交通樞紐,所以臺軍的反擊集中在基隆河方向上,以奪取與松山機場隔河相望的環北區爲主要目的。

逐街逐樓爭奪的巷戰,也許是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戰鬥方式。

戰鬥從一開始就打得異常激烈,天亮前,守衛環北區的54軍兩個步兵營連續打退臺軍的四次進攻,在拂曉的反擊中指引軍屬炮兵炸掉了臺軍的前線指揮部,爲這場持續一整夜的戰鬥劃上了句號。

這是臺海戰爭爆發以來,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巷戰。

在此之前,不管是突擊臺中、進軍彰化、奔襲桃園與攻打基隆,因爲臺軍準備不足或者缺乏鬥志,市區內的戰鬥都沒演化成巷戰,更沒打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如果不是54軍進軍臺北的時候已是強弩之末、在基隆河北岸不得不停下腳步,臺軍也沒有機會攻入市區,也就不會有這場巷戰。

這個晚上,還開創了另外一個第一。

臺軍攻入環北區與撤出戰場的時候,伴隨“埃塞克斯”號兩棲艦隊在與那國島附近海域活動的兩艘“伯克”級驅逐艦先後用上百發射程達一百海里的遠程炮彈提供火力支援,因爲這是一次帶有實驗性質的作戰行動,所以美軍沒有高調宣傳。

既然是實驗,自然有失敗的可能性。

8月3日上午,一架由前線司令部派去的“超黃蜂”直升機就將兩枚沒有爆炸與一枚自毀系統出了故障的炮彈運回大陸,交給了軍事情報局的技術人員。

戰爭沒有因爲三枚沒有爆炸的炮彈而停下來。

當天上午,美國海軍的第三支力量:“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羣趕到,跟“華盛頓”號與“林肯”號組成了三航母戰鬥羣。

同時到達戰場的,還有美國空軍的二十多架KC-10型大型加油機。

隨着海空力量加強,美軍加大了在對地打擊上的投入,也加強了對海封鎖力度。

之前受到大陸轟炸機威脅,向東撤退兩百公里的美軍航母戰鬥羣不但回到了原來的活動海域,還將巡邏海域向西南延伸了五百公里,距離臺島東海岸最近不到六百公里,最遠也不過九百公里。

因爲美國海軍的艦載航空兵聯隊已經按戰時標準擴充,所以到此爲止,美軍投入的海空力量已經超過大陸。

三艘航母的航空聯隊各有一個戰鬥機大隊、兩個攻擊機大隊與一個勤務大隊,根據實際情況,配備二十到二十四架F/A-18型戰鬥機、四十到四十八架F/A-18C/D/E戰鬥機、四架E-2D預警機、四架C-2運輸機、四到六架SH-60直升機,另外還可以根據情況增配八到十二架戰鬥機。

算上部署在沖繩島上的空軍戰鬥機,參戰的美軍戰鬥機超過二百四十架,作戰飛機總數超過四百架。

相應的,大陸空軍與海軍航空兵的第三代戰鬥機僅剩下兩百餘架。

美軍依靠的不僅僅是某一種先進戰鬥機,而是整個軍事系統。

拿爭奪制空權的戰鬥來說,因爲雙方均未宣戰,所以作戰行動有所剋制,沒有把打擊範圍擴大到臺海之外,美國海軍的F/A-18F在J-11與J-10面前的優勢並不明顯,但是美國空軍的F-22A擁有壓倒性優勢,幾十架F-22A起到的作用超乎想像。

暫且不管F-22A有沒有在這幾天的空戰中折戟沉沙,美國空軍有沒有像當年的貝卡谷地空戰那樣,用虛假戰績宣揚美式裝備的強大戰鬥力,必須承認,F-22A是大陸喪失制空權的關鍵因素。

如果說美軍空中力量是一把刀,那麼F-22A只是這把刀的刀鋒。

鋒利的刀鋒,如果沒有厚實的刀身支撐,也無濟於事。

能把F-22A的先進性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由E-3A與E-2D構成的空中預警指揮系統、由EA-6B與EF-18F構成的電子戰系統、由EP-3B與EC-135構成的戰略偵察系統、由E-8支撐起來的戰場監視系統、由KC-135與KC-10構成的加油機羣、以及由C-130與C-17構成的空運系統,共同組成了美軍空中力量的厚實刀身!

即便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算起,經歷了50年代的朝鮮戰爭、60年代與70年代的越南戰爭、80年代的海地衝突與巴拿馬危機、90年代的海灣戰爭與科索沃戰爭、本世紀初的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這柄戰刀已經磨礪得無比鋒利。

對陣的另外一方,只在二十多年前經歷了一場沒有空軍參與的邊境衝突。

確切的說,上個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之後,大陸空軍沒有參與過任何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戰爭與衝突!

差距不僅僅體現在戰場上,更體現在戰場之外。

排除武器裝備的影響,以軍事人員的素質衡量,美軍的優勢依然非常明顯。比如在最近二十年間,美國空軍與海軍平均每年參加十多次大規模軍事演習,戰鬥機飛行員的年均飛行時間在三百六十個小時以上,相當於每天上天飛行一個小時;大陸方面,年均大規模軍事演習不會超過四次,後一個指標更是不到兩百個小時。

即便是被某些人“引以爲傲”的人口優勢也並不存在。

仍然拿空中力量來說,美國有二十多萬架通用航空器,民間飛行員超過五十萬;大陸沒有開放低空,通用航空器不到一千架,民間飛行員更是寥寥無幾;這個差距意味着,美軍能夠迅速補充飛行員,大陸卻沒有這個能力。

如果擴大到整個軍事領域,差距更加突出。比如全世界大約有六億支槍械,其中近三億支在美國民間,美國民間各類槍支協會的成員多達數千萬;這些人,都是美軍地面部隊的招募對象!

美國不但是一個在槍聲中建立起來的國家,建立美國的白人也是在槍炮的支持下登上新大陸,用槍炮從印第安人手裡奪得土地。立國之後的美國還用槍炮或者在槍炮支持下從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墨西哥人與西班牙人手裡搶來了大片土地,最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槍炮聲中登頂。

這正是美國爲什麼如此好戰的原因!

一個在槍炮聲中建立起來的帝國,必然在槍炮聲中倒下。

這是一個漫長而又緩慢的過程。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中倒塌。

在美軍強勢干預下,不但堅守臺北的54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進軍臺南與高雄的24軍與27軍也遭受挫折。

短短數日,臺海戰局再次風雲突變。

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77章 彈盡糧絕第50章 意外收穫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75章 自我犧牲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56章 南方戰場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21章 強強對抗第136章 黃雀在後第11章 內憂外患第97章 前後反差第10章 誰主沉浮第70章 全面戰爭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166章 彈盡糧絕第78章 再接再厲第132章 全面開打第29章 權利宣言第58章 水到渠成第18章 老虎吃天第165章 用兵難題第69章 生死之外第31章 萬事俱備第92章 秘密協議第88章 強勢干預第165章 用兵難題第61章 美軍參戰第79章 出其不意第83章 破例而行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19章 先南後北第3章 機緣巧合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81章 最壞打算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53章 大戰將即第62章 蓄勢待發第36章 進攻受阻第82章 恰準時機第119章 照打不誤第185章 疑雲重重第48章 只靠自己第8章 秘密基地第172章 遠程炮火第57章 人情關係第50章 再遇貴人第70章 地面救援第154章 冤家碰頭第7章 攔路奪命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81章 最壞打算第91章 熱血已冷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77章 打得解氣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66章 死有所值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81章 最壞打算第89章 戰略勝利第7章 戰略圍剿第25章 虛張聲勢第81章 壓軸大戲第12章 戰略反擊第20章 大舉推進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163章 環形工事第134章 進軍錦州第40章 扭轉乾坤第65章 實力說話第34章 分秒必爭第23章 生死與共第13章 捷足先登第12章 戰略反擊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64章 一席之談第122章 釜底抽薪第61章 美軍參戰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98章 破釜沉舟第77章 彈盡糧絕第92章 首尾兼顧第94章 未雨綢繆第62章 圍攻丹東第90章 兵力緊缺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72章 存亡之秋第13章 假戲真做第43章 何爲希望第39章 戰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