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出其不意

這次,在做出決定之前,帕特里奇徵求了前線指揮官的意見。..

不管怎麼說,E集團軍的美軍主力部隊來自南方戰場,即便同屬帕特里奇指揮,可是在這場戰爭之前,帕特里奇只是駐韓美軍總司令,而在南方戰場上作戰的美軍,基本上與他沒有關係。

與其他集團軍的指揮官比起來,E集團軍司令官的地位要稍微高一點。

更重要的是,現在戰場上的局勢非常混亂,特別是由武清的五萬日軍引發的日軍全線動盪,給美日聯軍的指揮體系造成了不小的負擔。別的不說,在十三日白天,日軍派出的憲兵部隊就在戰場上就地處決了上百名臨陣脫逃的官兵,其中還有不少軍官,最高級別的是一名少佐營長。受此影響,帕特里奇對前線的瞭解程度顯然比不上E集團軍的指揮官,也就無法做出準確判斷。

當時,帕特里奇主要徵詢的就是E集團軍能不能在打下天津之後,即便被東北軍圍困也能守住,並且堅持下來。

E集團軍指揮官的回答也很簡單,即在C集團軍與B集團軍的進攻沒有停止,仍然牽制着東北軍大批主力部隊的情況下,E集團軍能夠在佔領天津主城區之後頂住反擊,並且有能力發動新的進攻。

這不是在吹牛,因爲E集團軍並不缺乏作戰物資。

在大張莊遭到襲擊之後,E集團軍的指揮官就命令後勤部隊將囤積在軍糧城與華明鎮的物資運入市區,交給前線作戰部隊。因爲在北京會戰期間,美日聯軍並沒有降低E集團軍的後勤保障力度,而且帕特里奇也希望天津能夠成爲攻打北京的出發地,所以當時E集團軍手裡至少還有足夠堅持一個月的作戰物資。

對美軍來說,物資就是一切。

得到這一答覆之後,帕特里奇算是吃了顆定心丸。

在他看來,這也正是消滅東北軍反擊力量的最佳時機。如果能夠用E集團軍將東北軍的反擊部隊牽制在天津,美日聯軍就能獲得調整部署的時間,並且在天津城外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只不過,帕特里奇必須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湊齊足夠的反擊部隊。

要知道,在A集團軍與D集團軍相繼覆滅,C集團軍與B集團軍又分身乏術、連擴大作戰範圍都很吃力的情況下,湊出一支具有足夠規模的部隊,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哪怕是調動二線部隊,也很困難。

問題是,這次,帕特里奇仍然錯誤判斷了東北軍的反擊意圖。

以當時的情況,羅耀武的胃口再大,也絕不可能讓僅有的一點反擊部隊殺入天津,與美日聯軍打城市戰。廊坊的戰鬥已經說明,只要美日聯軍在城市裡站穩腳跟,而且有足夠的彈藥物資,以步兵爲主的東北軍就很難翻盤。

要想圍殲E集團軍,最好的辦法不是攻打天津,而是直接包圍天津。

問題就在這裡,天津比廊坊大十多倍,以東北軍的兵力,包圍天津主城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在廊坊,爲了包圍兩萬多美日聯軍,東北軍出動了兩個主力集團軍與三個新編集團軍,也只是勉強做到。在天津這邊,發起反擊的東北軍總共也就只有十多萬主力作戰部隊,加上民兵與武裝平民,頂滿天也就三十多萬人馬,而天津主城區內,E集團軍至少還有十來萬官兵,而且不存在缺乏彈藥物資的問題。真要硬拼,這場仗肯定比廊坊那邊艱難百倍以上,搞不好還會被美日聯軍反撲。

也就是說,包圍天津根本辦不到。

不能包圍,就只能在別的地方想辦法,比如切斷美日聯軍的後勤補給線,圍困E集團軍,達到與包圍一樣的效果。

這也正是羅耀武的根本意圖。

雖然在很多時候,圍困敵人比包圍敵人更加麻煩,畢竟這要擴大包圍圈,要在更加寬廣的戰場上作戰。只是在天津這邊,問題沒有這麼複雜。要想圍困E集團軍,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攻佔天津東面的寧河縣。

可以說,寧河就是天津戰場上美日聯軍的死穴。

從唐山到天津,有多條公路線,但是最主要的國道只有兩條,一是北面到達薊縣的一零二國道,二是南面到達寧河的一一二國道。除此之外,全是通行能力不太理想的省道。正是如此,美日聯軍在進軍天津、並且以天津爲跳板攻打北京的時候,纔會把主要兵力集中在南北兩端,分別沿着這兩條國道挺進。

薊縣那邊,在C集團軍不敢貿然挺進的情況下,東北軍已經穩住了戰線。

關鍵就在寧河,只要拿下寧河,就能切斷E集團軍的後勤補給線,把這支擁有十萬官兵的大軍困在天津。

雖然東北軍的反擊部隊到寧河還有幾十公里的路要走,但是對東北軍來說,攻打寧河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好處,即該地的守軍並不強大,只有兩個美軍國民警衛隊師,剩下的全是已成驚弓之鳥的日軍。

事實上,當時美日聯軍在寧河的防禦部署根本不堪一擊。

這都是日軍所賜。

在前線部隊崩潰之後,日軍的士氣與鬥志一落千丈,即便日軍司令官緊急出動了數千名憲兵,甚至動用了戰場手段,當着衆多日軍潰散官兵的面,處決了不少逃兵,但是這些臨時舉措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使日軍官兵更加懼戰。特別是那些剛上戰場的新兵,幾乎連拿起槍的勇氣都沒有。

日軍的怯懦表現,對美軍也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部署在後方的國民警衛隊。

比如在十三日上午,一支美日聯軍的運輸車隊在黃港水庫附近遭到游擊隊伏擊,執行護衛任務的日軍不戰而潰,甚至有一個連的日軍士兵在擊斃了連長之後,向游擊隊投降,隨行的一個美軍步兵連受到牽連,最終全體陣亡。受此影響,在當天下午的另外一場與游擊隊的戰鬥中,執行護衛任務的美軍甚至用機槍掃射了向游擊隊投降的幾十名日軍,以此阻止日軍的叛變行爲。

可以說,美日聯軍的後方防線已經是千瘡百孔,根本經受不起衝擊。

這一情況,通過敵後游擊隊,及時的反饋給了北方戰區司令部。

也正是如此,羅耀武纔在十三日下午做出了奔襲寧河縣的決定,而攻打大張莊,只是進軍寧河縣的第一步。

只不過,羅耀武這次沒有讓第二十七集團軍衝在最前面。

這也可以理解,第二十七集團軍已經成爲衆矢之的,就算美日聯軍的戰場情報系統大不如前,也能盯住這支從一零五國道上撤下來的主力部隊。如果讓第二十七集團軍打頭陣,東北軍進軍寧河縣的企圖就將暴露。更重要的是,在天津這邊,只有第二十七集團軍具有與E集團軍交戰的能力,派別的部隊去,都不見得能夠頂住E集團軍的反撲。如果不能把E集團軍牽制在天津,攻打寧河縣也就沒有多少意義了。

正是如此,羅耀武把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給了第十六集團軍。

爲了確保順利打下寧河縣,羅耀武不但爲第十六集團軍增強了一個新編集團軍(實際上也只有一萬多人),還把繳獲的裝備優先配備給第十六集團軍。當時,羅耀武甚至保證在得到補充之後,優先照顧第十六集團軍。

反正,第十六集團軍必須迎難而上,在別人都認爲不可能的情況下,打下寧河縣。

因爲非常清楚攻打寧河縣的重要性,所以陳必時還主動請纓,到前線去指揮第十六集團軍作戰。雖然從戰術上講,這沒有多少意義,畢竟第十六集團軍是精銳之師,但是從官兵的心理上看,這還是有用的,至少第十六集團軍的將士都非常佩服陳必時,有這個上將跟在身邊,士氣與鬥志都不成問題。

在佔領大張莊後,第十六集團軍就馬不停蹄的殺向寧河縣。

當時,異常混亂的戰場局勢幫了大忙,美日聯軍的偵察機甚至將第十六集團軍的步兵部隊當成了潰散的日軍

這也難怪,日軍的逃兵都是步兵,而第十六集團軍在推進的時候,爲了避免遭到美日聯軍的轟炸,也是以營連爲單位分散行軍。從空中鳥瞰的話,確實很像日軍。

在接下來的十個小時中,第十六集團軍飛奔了七十多公里。

可以說,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要知道,當時潰逃的日軍中,有很多都被第十六集團軍甩在了身後呢。

十四日清晨,第十六集團軍就到達了寧河。

因爲美日聯軍在這邊沒有部署像樣的防禦陣地,所以陳必時也沒讓部隊集結,而是直接發起衝擊。

雖然這削弱了突擊力量,但是卻保證了突然性。

戰鬥打響之後,那些守在寧河西郊,正在接管日軍潰散部隊的美日聯軍才發現,衝來的不是日軍的潰散部隊,而是東北軍的作戰部隊。

戰鬥沒有多少懸念,畢竟美日聯軍的憲兵沒有多少重裝備,也不是真正的戰鬥部隊。

隨着第十六集團軍全數投入戰鬥,緊隨的新編集團軍也加入戰鬥,東北軍在當天上午就攻入了寧河縣城。

這天上午,還發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困守廊坊的美日聯軍在救援無望、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終於低下了高傲的頭顱,向東北軍投降了。

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73章 驚慌失措第46章 步兵防線第94章 大禍臨頭第61章 後繼乏力第159章 故技重演第23章 生死與共第115章 先打再談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35章 還沒結束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52章 日本定策第17章 自投羅網第27章 直面難題第172章 遠程炮火第65章 及時彌補第43章 何爲希望第37章 南守北攻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26章 徹底放鬆第22章 見好就收第9章 大敵當前第61章 後繼乏力第90章 找對領導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56章 城市鏖戰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51章 回國述職第63章 正面猛攻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181章 兩敗俱傷第177章 戰略謀劃第9章 大敵當前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109章 鋼鐵雄獅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71章 雪上加霜第74章 柳暗花明第49章 大兵壓境第10章 斬首行動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23章 生死與共第83章 量力而爲第25章 強行抓人第195章 空降兵系第72章 心理較量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75章 制信息權第8章 蓄勢待發第43章 不得不打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61章 美軍參戰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34章 尋求突破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16章 祿口惡戰第40章 壞的開始第119章 照打不誤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23章 生死與共第108章 鬥志鬥勇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118章 只打日軍第172章 遠程炮火第69章 生死之外第52章 日本定策第16章 親密接觸第84章 小鬼壓場第27章 直面難題第37章 全面撤退第17章 戰場揚威第190章 針鋒相對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10章 誰主沉浮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6章 鬆弛有度第83章 量力而爲第32章 福大命大第10章 最後底線第180章 層層遞進第79章 誰最受傷第14章 扭轉乾坤第88章 死戰寧波第171章 全線撤退第161章 絕不退縮第52章 日本定策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31章 絕不能退第14章 人非聖賢第66章 危機時刻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2章 積極準備第20章 痛失戰友第19章 當機立斷第160章 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