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志在必得

對東北軍來說,發起反擊的最大問題不是時機,而是兵力。?

平心而論,北京保衛戰打響之後,東北軍有很多反擊機會。比如在北方戰場上,美日聯軍B集團軍推進很慢,三股部隊又無法相互照應,東北軍完全可以採用阻攔戰術,重點打擊一股突擊部隊,再採用圍點打援的戰術,重創B集團軍。在遵化與玉田,也有類似的情況,即東北軍完全可以在某個方向上主動出擊。可惜的是,在沒有足夠兵力、特別是缺乏強力突擊部隊的情況下,東北軍根本打不了反擊戰。?

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認爲,羅耀武在保衛天津時與美軍打坦克大戰是最錯誤的決定。?

當時,連華中戰區司令王虞珉都認爲,如果羅耀武能夠避免這場野戰,就能留下足夠多的裝甲部隊,在保衛北京的時候大幾場漂亮的反擊戰。?

問題是,連王虞珉都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那場坦克大戰,天津早就淪陷了。?

可以說,關鍵就在這裡。如果天津過早淪陷,美日聯軍就能在年前,甚至是十二月之前攻打北京。這個時候,不但美日聯軍的戰鬥力更加強大,還沒有後顧之憂,東北軍的轉圜餘地將更加有限,也就難以獲得反擊機會。如果算上空軍的話,提前幾個月打響北京會戰,結果肯定會不一樣。要知道,在兩個月前,北方戰場上的中國空軍最多隻能對美日聯軍構成有限威脅,還不具備與美日聯軍全面爭奪制空權的能力,更不可能在對地打擊中建功。而在這場會戰中,中國空軍立下的功勞有目共睹。可以說,如果沒有空軍提供的掩護與支持,東北軍早就戰敗了。?

不管怎麼說,打到這個時候,東北軍最大的問題就是兵力,特別是裝甲力量。?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徵兵並不難,即便不徵兵,羅耀武也能用規模龐大的民兵與武裝平民補充正規軍。關鍵就是主戰裝備,在沒有得到足夠多的主戰坦克與步兵戰車的情況下,徵召再多的兵員,也組建不了裝甲部隊。?

沒有裝甲部隊,就沒有多少突擊能力,也就難以在正面戰場上打反擊戰。?

正是如此,在攻打北京的時候,美日聯軍纔會肆無忌憚,從多個方向上、分多路發起進攻,而不是集中兵力發起突擊。?

同樣是這個道理,羅耀武才一直在等待時機。?

事實上,沒有裝甲部隊,並不等於沒有辦法打反擊。關鍵就是看,能不能找到適合用步兵發起反擊的機會。?

在美日聯軍奔襲廊坊之前,顯然沒有這樣的可能。?

要知道,步兵不僅推進慢,而且很難在開闊的平原上擋住突擊的裝甲部隊。在平原上拿步兵去反擊裝甲部隊,等於是讓步兵去送死。?

直到美日聯軍奔襲廊坊,羅耀武才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機會。?

雖然通過戰略空運,美軍將一個裝甲師送到了前線,哪怕這只是一個由國民警衛隊改編而來的裝甲師,也擁有兩百多輛坦克與數百輛戰車,但是在廊坊戰場上,這支部隊顯然不可能像真正的裝甲部隊那樣作戰。?

說白了,帕特里奇派出一個裝甲師,主要還是爲了加強第八十二空降師。?

不管怎麼說,第八十二空降師嚴重缺乏裝甲力量,而在城市攻堅戰中,裝甲部隊是不可否缺的進攻力量。要是隻讓第八十二空降師攻打廊坊,就算羅耀武不向廊坊增兵,美軍也不見得能夠佔領這座城市。?

也就是說,這個裝甲師,主要用在城市戰中。?

雖然廊坊在華北平原上,附近根本就沒有險要的地形,但是城市裡的複雜環境,有效抵消掉了美日聯軍裝甲部隊的作戰能力。實戰早就證明,只要能夠充分利用地形,就算是步兵也能在城市戰中重創裝甲部隊,甚至殲滅裝甲部隊。?

羅耀武等待的,就是這個機會。?

說得簡單一點,要是將廊坊當成反擊戰場,那麼東北軍發起反擊的條件就全都成熟了。?

顯然,這是帕特里奇送到羅耀武手上的反擊機會。?

只不過,要想通過反擊擊敗美日聯軍,還得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工作。?

從武清到廊坊,還不到四十公里。以美日聯軍A集團軍的突擊能力,只要突破了第十六集團軍設在武清的防線,就算在突擊的時候遭到阻擊,也能在一天之內到達廊坊。以當時的情況,東北軍顯然不可能在廊坊戰勝A集團軍。?

如此一來,就得不惜代價的守住武清,擋住A集團軍。?

因爲從武清到廊坊的一零五國道在武清西面,而第十六集團軍守衛一零五國道的能力明顯抵禦一零三國道,所以要想擋住A集團軍,最有效的辦法不是擴大防區範圍,而是把美日聯軍牽制在武清中心城區內。?

由此也就不難明白,陳必時爲什麼要讓第十六集團軍退守中心城區了。?

當然,這也與第十六集團軍在武清的防禦部署有關。?

前面提到過,因爲正面的防禦縱深太淺,所以第十六集團軍在進駐武清之後,通過向後拓展的方式,增大了防禦縱深,擴大了防區範圍。如此一來,就算沒能守住武清,第十六集團軍也不會被立即擊潰。也就是說,在退守武清中心城區之後,第十六集團軍的主要防線並沒被動搖。?

只不過,這並不是重點。?

要想守住武清,還得在香河擋住美日聯軍的C集團軍,不能讓武清守軍遭到夾擊。當時羅耀武甚至給第四十集團軍下了一道命令,即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放棄薊縣,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香河,就算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也得守在香河,絕不能後退一步。爲了增強第四十集團軍的死戰決心,羅耀武還在兵力已經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向香河增派了一個新編集團軍。?

這一系列的部署,無不是爲了在廊坊打一場反擊戰。?

當時,美軍向廊坊派遣了三個師,總兵力超過五萬。可以說,只要殲滅了這股美軍,不但能夠瓦解美日聯軍圍攻北京的戰略意圖,還能沉重打擊美日聯軍的士氣,甚至能夠通過大規模殺傷美軍有生力量,迫使美國當局做出停戰的決定。?

不管怎麼說,關鍵就得看東北軍能不能在廊坊打出點名堂來。?

那麼,羅耀武的反擊力量在哪呢??

毫無疑問,肯定是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

坦克大戰後,羅耀武就把這兩個主力集團軍撤了下來,並且及時爲其補充了兵員,只是因爲缺乏主戰裝備,所以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一直留在北京,沒有參與作戰行動,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培訓新兵上。用第三十九集團軍司令員的話來說,如果沒有廊坊反擊戰的話,該集團軍很有可能成爲東北軍的教導部隊。?

顯然,不是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沒有作戰能力,而是羅耀武不捨得用這兩支王牌部隊。要知道,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是貨真價實的裝甲部隊,大部分官兵都是裝甲兵。如果把裝甲兵當成步兵使用,在戰鬥中大量傷亡,那就太浪費了,而且也會影響到東北軍的士氣。再說了,中央並沒有拒絕爲東北軍提供主戰裝備,特別是在北京保衛戰打響之後,最高統帥部已經做出了增援東北軍的決定,只是交通線遭到美軍轟炸,特別是用來運送重裝備的鐵路線沒有打通,很多主戰裝備多囤積在山西,沒有送到河北,也就沒有交到東北軍手裡。?

只要交通線打通,東北軍就能獲得補充,到時候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就能恢復戰鬥力,至少能夠恢復部分戰鬥力。?

正是如此,羅耀武才一直沒有用上這兩個主力集團軍。?

只不過,到了這個時候,羅耀武也等不起了。?

比起反擊時機,兵力本身就不是問題。在羅耀武看來,如果能夠一舉殲滅奔襲廊坊的美日聯軍,就算賠上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也是很划算的買賣。再說了,當時在羅耀武手裡,還真沒有能夠頂替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的部隊。雖然第二十七集團軍還沒有投入戰鬥,但是香河與武清的局面都不容樂觀,如果在反擊戰打完之前,這兩處地點被美日聯軍突破,就只能依靠第二十七集團軍了。受此影響,羅耀武肯定不會急於動用這支戰略預備隊。?

當然,這並不妨礙羅耀武把第二十七集團軍名下的那個摩步師拆散了分給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適當增強這兩個主力集團軍的突擊能力。?

因爲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基本上成了步兵部隊,所以在安排反擊行動的時候,羅耀武還爲這兩個主力集團軍各增添了一個新編集團軍,用兵力來彌補突擊能力上的差距。加上部署在廊坊市區的兩個新編集團軍,羅耀武總共投入了兩個主力集團軍與四個新編集團軍,正規軍的總兵力就達到了二十二萬,是美日聯軍在廊坊投入的作戰部隊的三倍。如果算上民兵與武裝平民,東北軍的兵力優勢更加明顯。?

可以說,這次羅耀武是志在必得。?

第111章 官復原職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66章 彈盡糧絕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42章 時不待人第59章 秘密進駐第27章 空軍發威第123章 東南戰事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72章 遠程炮火第59章 度外之慮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36章 進攻受阻第38章 關鍵時刻第174章 迂迴包抄第63章 全盤部署第87章 面授機宜第128章 作戰策劃第75章 自我犧牲第24章 大難不死第154章 冤家碰頭第66章 危機時刻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70章 全面戰爭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11章 入朝作戰第66章 遍地主力第23章 發動羣衆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9章 當機立斷第3章 秘密任務第4章 飢寒交迫第17章 尋求突破第95章 棟樑之危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11章 入朝作戰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7章 攔路奪命第18章 圍點打援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0章 最後底線第82章 空中救援第2章 士氣鬥志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163章 環形工事第35章 爲戰爭活第50章 意外收穫第127章 麻煩不斷第36章 進攻受阻第120章 鋪天蓋地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34章 分秒必爭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84章 託人帶信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65章 陰差陽錯第129章 疑慮重重第67章 血戰到底第1章 半夜鬼叫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49章 精確火力第200章 軍事援助第17章 尋求突破第91章 熱血已冷第81章 兵不厭詐第65章 實力說話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37章 全面撤退第194章 不忍告別第69章 燃眉之急第49章 精確火力第153章 雖敗猶勝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9章 兩線作戰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59章 度外之慮第23章 發動羣衆第92章 首尾兼顧第174章 積極進攻第18章 以少勝多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89章 戰略勝利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26章 將錯就錯第136章 黃雀在後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46章 步兵防線第197章 瞞天過海第200章 軍事援助第32章 全旅壓上第144章 現實難題第49章 大兵壓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