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打破僵局

平心而論,美日聯軍在北線的戰鬥打得並不順利。

當時,美日聯軍在北線戰場上的主力部隊是美軍第二騎兵師、第四步兵師、第五步兵師與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另外還有八個日軍主力師、四個美軍國民警衛隊師與十二個日軍二線師,總兵力高達三十五萬,只不過其中真正用於作戰的就只有十二個主力師,其餘十六個師都放在後勤補給線上。

從這一部署就看得出來,帕特里奇並不指望在北線取得快突破。

安排兵力的時候,帕特里奇不但將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放在了這邊,還將美軍在北方戰場上的三個步兵師中的兩個放在了這邊,第五步兵師還是從南方戰場上調來的,壓陣的裝甲部隊只有第二騎兵師。

進攻開始的時候,第二騎兵師並沒上陣,由第四步兵師與第五步兵師打前陣。

在進攻路線選擇上,美日聯軍主要沿着三條路線挺進。

西面,兩個日軍主力師在第二騎兵師一個裝甲旅的支持下沿着一一二國道向豐寧縣進軍,然後從一一一國道南下,攻打北京最北面的懷柔區。作爲輔助力量,日軍還出動了一個主力師,沿着三五三省道直接向懷柔區推進,並且派出了兩個二線師,佔領連接着三五三省道與豐寧縣的二四四省道。

美日聯軍的主攻方向,由第四步兵師打頭陣,日軍派遣了一個主力師跟隨,沿着一零一國道直接進軍密雲縣。作爲輔助力量,日軍出動了四個二線師,控制沿途的主要城鎮與縣道,並且佔領三五四省道。

南面,向興隆縣挺進的是第五步兵師,以及日軍的一個主力師。因爲興隆縣還在東北軍的控制之中,所以美軍在這邊還準備了一個國民警衛隊師,並且讓第二騎兵師將一個機步旅放在了承德南面,充當戰役預備隊。打下興隆縣之後,第五步兵師將沿着三五五省道向西推進,配合在中路進攻的第四步兵師攻打密雲縣。

這一進攻部署,也反映出了帕特里奇對北線進攻不抱太大希望。

雖然從政治上講,美日聯軍攻入懷柔區與密雲縣就算攻入北京了,但是從軍事上講,就算打下了懷柔區與密雲縣,美日聯軍離北京還遠着呢。要知道,懷柔與密雲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地,作戰環境不比承德那邊好多少。即便到了懷柔與密雲,美日聯軍還得渡過潮白河與溫榆河等多條河流,還得打下順義。只有在佔領順義之後,纔算到了北京門外,然後纔是攻打北京主城區。

這樣一條漫長的,而且八成行軍路線都在山區裡的進攻行動,對美日聯軍來說,基本上就是一條部滿荊棘的道路。

毫無疑問,在這條進攻路線上,美日聯軍別想揀到便宜。

正是如此,帕特里奇才讓北線部隊先展開進攻。只不過,他的目的不是讓北線軍隊有更多是時間起進攻,而是要利用這邊的戰鬥,將中國空軍逼出來,讓美日聯軍能夠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打得更輕鬆一點。

不可否認,帕特里奇達到了目的。

在“保衛北京”的大旗下,中國空軍在開戰的第一天就全面出動,傾巢而出,與美日聯軍爭奪制空權。

雖然二十二日的空中戰鬥打得非常激烈,而且中國空軍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不但在空中戰場上挫敗了美日聯軍的銳氣,還在對地打擊上有所建樹,但是平心而論,中國空軍的持久能力肯定比不上美日聯軍。

照開戰第一天的樣子打下去,中國空軍能否堅持一週都是個問題。

要知道,在北方戰場上,美日聯軍擁有上千架F22a與F22J,以及兩千多架F35系列戰鬥機,美日聯軍的機羣規模過了四千架,而中國空軍只有一千多架戰鬥機,而且真正具備制空作戰能力的J第一天的消耗,也就只剩下了七百來架。因爲與中央的關係已經非常緊張,所以北方戰區能不能獲得更多的J2o還是個問題。就算能夠得到補充,也不會多到哪裡去。

與之相比,美日聯軍就沒有這樣的擔憂了。雖然美國空軍在二零一四年的第四季度就不再採購F22a,而最新式的F第一季度末才能量產,但是日本空軍從美國採購的F22J、以及按照許可證生產的F22aJ(日本自行生產的F22aJ是在F22a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而F22J是美國在F22a基礎上簡化之後出口給日本的,所以F22aJ要稍微先進一些,主要就是配備了由日本研製生產的電子設備)都在按計劃生產,每月產量都在一百架以上。

由此可見,雙方空中力量的差距仍然非常巨大。

對此,帕特里奇也是心知肚明。

在他看來,只要能夠利用B集團軍強攻北京打掉中國空軍的銳氣,南面的進攻就好打得多了。

事實上,到了二十二日夜間,中國空軍就降低了出動強度。

雖然在當天晚上,中國空軍只是取消對地打擊行動,仍然在制空作戰上投入了足夠多的作戰力量,而這主要是美日聯軍正在增強防空力量,特別是日軍的野戰防空系統對低空進入的戰鬥機構成了巨大威脅。與之相比,中國空軍的對地打擊行動,並沒有對正在推進的美日聯軍地面部隊產生多大影響。但是這一變化,已經證明了帕特里奇的判斷,即中國空軍的持續作戰能力並不是很突出,經過初期的高強度戰鬥之後,在後面的戰鬥中,中國空軍就很難有過人表現。

當然,美日聯軍的地面部隊也確實沒有過人表現。

第一天的戰鬥結束時,B集團軍的三路進攻部隊僅僅在山區裡推進了不到五公里,而這個度甚至比不上在赤山會戰初期攻打承德時的進攻行動。

到了二十三日,帕特里奇才考慮讓部署在南面的作戰部隊起進攻。

只不過,這一天上午,最重要的事情沒有生在戰場上,而是生在戰場之外。

當天上午,澳大利亞當局正式對外宣佈,應美國與日本邀請,根據美日澳共同安全條約出兵東北。

消息剛一公開,就在國際社會上掀起了悍然大*。

要知道,澳大利亞不但是除臺灣之外的第六個參戰國,還是除了美國之外,唯一一個不在東亞地區的參戰國。雖然按照澳大利亞當局的聲明,澳大利亞只派遣兩艘護衛艦、四架預警機與八架加油機,參加反潛巡邏、空中巡邏與支援等輔助行動,並不參與作戰行動,也不會派遣地面部隊參與地面戰爭,但是澳大利亞此舉,等於打破了國際社會的僵局,爲其他國家派兵參戰提供了理由。

澳大利亞此舉,也多半與美國有關。

在美國正式向中國宣戰,並且宣佈承認臺灣當局爲中國的唯一合法政權時,美國就在遊說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衆多盟國,希望獲得更多的支持。可惜的是,一年多下來,沒有任何一個盟國願意捲入這場與自身利益沒有直接關係的戰爭,更不願意爲了美國,與一個擁有十多億人口的國家結仇。

美國能在澳大利亞取得重大突破,主要還是澳大利亞遇到了麻煩。

雖然作爲經濟達的西方國家,澳大利亞擁有較爲完善的工業體系,但是受到本國人口數量限制,澳大利亞的經濟體系一直不夠健全,國內市場也沒有太大活力。長期以來,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出口產品就是礦物,特別是鐵礦石,而中國正是澳大利亞鐵礦石最主要的出口國。

雖然在戰爭期間,美國與日本均加大了鐵礦石的進口量,畢竟生產衆多的坦克戰車需要足夠多的鋼鐵,就連韓國也加大了進口量,但是戰爭消耗遠遠頂不上中國的市場消耗,在中國不再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之後,澳大利亞的經濟不出問題纔是怪事。

爲了說服澳大利亞參戰,美國不但答應繼續擴大進口規模,還承諾爲澳大利亞提供一筆總量不少於一千五百億美元的無償援助,並且放寬貿易限制,增加在澳大利亞的投資,幫助澳大利亞渡過難關。

作爲回報,澳大利亞只需要用行動表明戰爭態度。

毫無疑問,澳大利亞此舉,絕對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事實上,就在澳大利亞宣佈參戰後,新西蘭也答應派遣幾架運輸機,幫助美軍與日軍向後方運送傷員。隨後,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挪威在內的好幾個國家都表示,在必要的時候會派遣輔助力量,爲美日聯軍提供人道主義上的支持。雖然作爲最具有影響力的俄羅斯與歐盟並沒跟風,但是誰都知道,只要出兵國家增多,這兩個地區力量就會有所表示,特別是歐盟,肯定會在必要的時候採取行動。

毫無疑問,中國當局立即表示了嚴重抗議,並且宣稱不會因爲其他國家的支援力量僅僅執行輔助任務而不予還擊。

因爲北京當局只是中國的地方政權,所以沒有資格表任何外交言論。

這個時候,北方戰區的幾個頭頭也沒有那個精力。

就在澳大利亞當局表態之後,美日聯軍的a集團軍與c集團軍同時起了進攻,北京南面的戰鬥打響了。

第183章 全面妥協第9章 兩線作戰第171章 全線撤退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24章 全面撤退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177章 戰略謀劃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51章 重於泰山第48章 國境防線第28章 一氣呵成第40章 以退爲進第4章 好話在前第184章 信仰危機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171章 全線撤退第98章 危牆欲倒第103章 共同赴難第34章 尋求突破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9章 當機立斷第91章 最後通牒第53章 強行上馬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16章 祿口惡戰第27章 空軍發威第69章 燃眉之急第42章 時不待人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46章 步兵防線第38章 加大投入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37章 南守北攻第86章 自釀苦酒第3章 秘密任務第37章 南守北攻第103章 共同赴難第41章 大敵將至第82章 空中救援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81章 壓軸大戲第52章 致命伏擊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56章 時機未到第32章 全旅壓上第140章 戰場降溫第40章 以退爲進第82章 恰準時機第19章 當機立斷第108章 鬥志鬥勇第174章 迂迴包抄第76章 峰迴路轉第109章 鋼鐵雄獅第41章 預備力量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40章 以退爲進第161章 絕不退縮第92章 首尾兼顧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23章 發動羣衆第70章 地面救援第26章 大勢所趨第22章 絕對射殺第107章 轉移重點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7章 攔路奪命第38章 額外獎賞第46章 步兵防線第104章 似輸非敗第70章 全面戰爭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147章 戰火重燃第47章 三個小時第35章 坦克大戰第26章 將錯就錯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53章 雖敗猶勝第18章 圍點打援第51章 騎虎難下第52章 敵後戰場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64章 服從命令第46章 舉步維艱第73章 驚慌失措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33章 不得不撤第138章 拖延時間第55章 大動筋骨第76章 如狼似虎第36章 巨大漏洞第91章 熱血已冷第98章 破釜沉舟第29章 箭在弦上第170章 此消彼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