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進軍華南

在攻打中國本土之前,美軍就明確了基本戰術,即在登陸成功之後,分南北兩路分別向江蘇與福建進軍。在此之後,美臺聯軍也確實按照這一計劃行動,向南推進的主力部隊就是兩個美軍陸戰師。

到阜新會戰的時候,美臺聯軍已經佔領了大半個福建。

七月底,美臺聯軍在奮戰一個多月之後,最終打下了福州。雖然佔領了福州,但是福建戰場上的局面仍然非常複雜。

原因也很簡單:福建的地理環境太複雜了。

看一下地圖就,雖然福建是沿海省份,而且面對臺灣,但是卻是一個以山區爲主的省份。與其他沿海省份相比,福建沒有任何優勢可言,除了極爲狹窄的沿海平原之外,幾乎全是山區。

受此影響,在歷史上,福建一直屬於邊遠地區。

雖然在最近幾十年,藉助改革開放之風,福建發展得非常迅速,甚至與廣東齊名,但是這並沒改變福建的地理環境,特別是對軍事行動的影響。

這一點,從美臺聯軍的部署情況就看得出來。

在進攻福建的作戰行動中,一直是兩個美軍陸戰師擔當主力,除了後期投入的幾個國民警衛隊師之外,美軍並沒向該方向增派作戰力量,反而是臺軍一再增兵,以增強對沿海公路線的控制力度。

福州一戰,使得美臺聯軍充分認識到,福建並不適合大規模用兵。

在狹窄的沿海平原上作戰,就算投入重兵也無法展開,也就無法發揮出部隊的戰鬥力。

問題是,如果不能開闢新的進攻線路,始終沿着沿海平原進攻,中國軍隊就能在沿途的各個城市阻擊美臺聯軍。

事實上,這也正是陳必時在福建的基本防禦戰術。

雖然這種中小規模的戰役很難做大大量殲滅美軍有生力量,但是戰役次數增多,仍然能夠給美軍造成不小傷亡。

打下福州的時候,美軍已經在該方向上付出了近三萬名官兵陣亡的慘重代價。

正是如此,美軍纔不得不向該方向增派了數個國民警衛隊師,以補充陸戰隊的損失。

按照美軍估計,就算不佔領整個福建,僅僅攻佔福建的沿海地區,也要花上大半年,並且付出近十萬名官兵陣亡的巨大代價。

顯然,美軍無法承受這麼巨大的代價。

受此影響,在打下福州之後,美臺聯軍不得不尋找更加有效的戰術。

正好在這個時候,之前支持美軍登陸中國本土的兩棲艦隊完成了休整。按照帕特里奇的計劃,兩棲艦隊將在八月份支持陸戰隊發動一場兩棲登陸行動。當時,帕特里奇仍然考慮把重點放在北面,比如在山東半島登陸,控制黃海與渤海灣的沿海地區,從而讓美軍艦船能夠進入黃海與渤海灣。

可惜的是,中國對長崎的戰略打擊打亂了帕特里奇的部署。

雖然帕特里奇並不認爲中國會用核武器打擊美軍艦隊,如果中國當局真有這個膽量,早就出手了,絕不會等到打擊了長崎之後,但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美國當局仍然否決了帕特里奇提出的在山東半島登陸的作戰計劃。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當局主要還是擔心過分刺激中國,使中國當局在戰爭決策上做出無奈之舉。

登陸山東半島,顯然會刺激中國當局。

原因很簡單,美軍已經把重點轉線東北,帕特里奇一直在爲進軍山海關努力,美軍攻打北京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如果在這個時候登陸山東半島,美軍的戰略意圖就很明確了,即以攻佔北京爲主要目的。

受此影響,中國當局很有可能對美軍進行戰術核打擊。

當然,從軍事上看,美軍最多隻能在山東半島投入兩個陸戰師與幾個國民警衛隊師,而這點兵力根本無法佔領整個山東半島。對於在兵力上已經有點捉襟見肘的美軍來說,開闢第三個主要戰場的壓力非常大,必然會對其他方向上的作戰行動產生影響。在東北戰局勝負未定,南京仍然在中國軍隊控制之下的情況下,就算美國當局認同了帕特里奇的戰爭計劃,臺灣當局與日本當局也會反對。

事實上,連帕特里奇都,在山東的進攻,只能起到分散中國軍隊兵力的作用。

如此一來,登陸山東半島的作戰計劃就被束之高閣了。

正是如此,在八月初,美軍纔有能力在福建方向上組織起一次規模宏大的登陸行動。

按照這一規劃,美臺聯軍最初選擇在廈門上岸。

不是說廈門是經濟特區,而是廈門在福建南端。佔領廈門之後,就能通過福州控制福建的沿海地區。也就是說,接下來,美臺聯軍只需要投入很少的兵力,就能逐步佔領福建的沿海地區,沒有必要在福建部署主力部隊。

到了八月底,帕特里奇卻否決了這一作戰計劃。

原因很簡單,登陸廈門,只能佔領福建沿海地區,而此時攻佔福建沿海地區的最大好處只是確保臺灣本島的安全,對接下來的作戰行動沒有多大幫助。毫無疑問,美臺聯軍的主要目的顯然不是保護臺灣本島,而且要保護臺灣本島,也不一定要在廈門登陸,完全可以依靠部署在臺島的空中力量。

在帕特里奇看來,美臺聯軍應該有更加宏遠的目標。

正是如此,美臺聯軍最終把目標鎖定在了廣東。

毫無疑問,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宏遠的目標。

帕特里奇的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把戰火燒到中國南部地區,在這個最爲開放的省份打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從而瓦解中國的抗戰意志。

要,數十年來,廣東的開放度最大,一直是中國的對外門戶。

雖然在日本參戰之後,中國人的抗戰激情被全部激發了出來,特別是在羅耀武主持的東北地區,民衆的抗戰行動非常積極,給美日聯軍造成了不少麻煩,但是在中國南方地區,特別是在兩廣,因爲距離戰場較遠,重商思想濃重,又鄰近香港與澳門,所以當地民衆的抗戰積極性並不是很高。

這一點,也反應在了軍事動員上。

對於擁有近八千萬人口,還有兩千多萬外來務工者的大省,在一年的戰爭中,動員起來的軍事人員不到一百萬。這個比例不但遠遠低於東北地區,也低於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等已經受到戰火影響的地區,甚至比不上四川、湖北、重慶、湖南等內陸省市。

更重要的是,戰爭期間,想方設法離開大陸的中國人中,以廣東人爲主。

僅在二零一三年的上半年,從深圳進入香港的廣東人就多達五十萬,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持有香港居民身份的明星、商人、學者等等。

由此可見,如果能夠在廣東開闢新的戰場,肯定會產生深遠影響。

這一點,正好體現出了帕特里奇的政治頭腦。

從根本上講,美軍不可能徹底佔領中國。別說美軍,以及協助美軍作戰的臺軍、日軍與韓軍,就算把美國的所有盟國都算上,也不可能完全佔領中國。

對美國來說,這場戰爭的最終目的是推翻中國政權,而不是佔領中國。

爲此,美國就得在戰爭期間扶持一個新的政權。問題是,如果臺灣政權在大陸的認同度不夠高,無法做到單獨統治中國的話,就會形成格局局面。爲此,美國就得做更加長遠的打算,即在戰爭期間扶持更多的政權,最終肢解中國,至少在政治形式上,使中國成爲一個沒有強大中央集權的國家。

在廣東下手,就是針對這一結果。

明確目的之後,就該採取行動了。

當時,有人提出直接在珠江口附近登陸,以直接攻打廣州爲主要目的。只是這一提議還沒形成方案就被否決掉了。不是帕特里奇不想佔領廣州,而是美軍只能投入兩個陸戰師的主力部隊,根本沒有能力打下廣州。

在中國軍隊的主要防區登陸,甚至有可能在上岸之後就被擊潰。

帕特里奇別無選擇,只能在較爲偏遠,遠離中國軍隊主要防區的地方登陸,然後在海空力量的支持下向廣州推進。

當時,中國軍隊的主要防區就在珠江口附近。

因爲離戰場較遠,前線又一直吃緊,所以部署在廣東的兵力不會超過一百萬,主力部隊就只有兩個集團軍,總兵力不到十萬。這點兵力,也只夠守衛以廣州、深圳、珠海爲中心的珠江口地區。

事實上,因爲香港與澳門都在珠江口,附近城鎮密集,也沒有合適的上岸地點。

即便以美軍的實力,要想在珠江口登陸,都得準備好幾十萬作戰部隊,並且在此之前進行長達一個月以上的火力準備。

帕特里奇手裡沒有這麼多的軍隊,也無法提供如此長的準備。

受此影響,也就只能選擇較爲次要的地區,比如鄰近福建的汕頭。

九月初,從日本海撤出來的美軍艦隊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增強給東南戰區的航空兵也在臺島完成了部署工作,美軍的登陸行動準備到位。

九月七日,美軍兩棲艦隊在福州馬尾港載上了兩個陸戰師之後火速南下。

三天之後,隨着第一批美軍陸戰隊在海門灣上岸,美臺聯軍攻打華南地區的作戰行動拉開了序幕。

第93章 迫在眉睫第1章 從天而降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138章 拖延時間第141章 搜索殲滅第194章 不忍告別第5章 烈火將軍第16章 祿口惡戰第181章 兩敗俱傷第47章 城市遊擊第8章 一席之談第46章 炮火打擊第4章 飢寒交迫第15章 以六換一第59章 秘密進駐第160章 有所準備第73章 驚慌失措第65章 實力說話第20章 火力打擊第20章 痛失戰友第66章 死有所值第77章 推心置腹第23章 生死與共第156章 南方戰場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18章 以少勝多第42章 時不待人第161章 絕不退縮第111章 官復原職第77章 打得解氣第115章 先打再談第80章 全力投入第58章 來頭不小第146章 二輪交手第81章 兵不厭詐第1章 從天而降第154章 深入內陸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50章 再遇貴人第36章 平行推進第27章 直面難題第91章 最後通牒第28章 軍事管制第76章 峰迴路轉第153章 雖敗猶勝第76章 峰迴路轉第73章 驚慌失措第64章 空中突擊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193章 死守戰線第45章 最後一餐第62章 蓄勢待發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154章 冤家碰頭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70章 地面救援第24章 全面撤退第54章 重裝上陣第31章 絕不能退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96章 老將出馬第58章 環形防線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80章 沒有重點第6章 兌現承諾第60章 這是戰場第85章 又是一道第26章 將錯就錯第19章 死纏濫打第12章 戰略反擊第11章 內憂外患第75章 攻守易勢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10章 誰主沉浮第11章 內憂外患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27章 空軍發威第43章 何爲希望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76章 如狼似虎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200章 軍事援助第55章 大動筋骨第144章 現實難題第72章 特種戰法第133章 全面開花第89章 兄弟歸隊第28章 軍事管制第84章 託人帶信第40章 扭轉乾坤第41章 背靠本土第51章 回國述職第80章 全力投入第21章 不是訣別第84章 託人帶信第169章 突然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