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轉移重點

三汗裡奇看準了時機,可是在坐南邁是蘇北的問題卜,不準。..

雖然帕特里奇並不在意陳必時與羅耀武的生死,如果讓他選擇。他也希望這兩個小強勁對手死在自己人手裡,但是這些天下來,帕特里奇也隱約感覺到,陳必時與羅耀武倒黴。很有可能與四的秘密顛覆行動有關。

最明顯的例證就是,服部留名陣亡後,美國聯邦政府派了一支秘密調查團過來,要求帕特里奇協助調查。

服部留名與美國聯邦政府有什麼關係?

屁關係沒有,他是日本將軍,又不是美國人。

就算要調查,也是日本政府的事情。

美國聯邦政府這麼積極幹嘛?

調查歸調查,反正不用帕特里奇京自過問,他也沒放在心上。只是到這個時候,他必須訂下總體戰略,既到底是先打南面,還是先打北面。

按照之前的計劃,肯定是先打南面。

陳必時倒臺,雖然王虞氓的能力也不錯。不比陳必時差多少,但是新任司令官還沒有融入前線部隊,加上陳必時事件造成的影響,東南戰場上的中隊沒有戰心,正是進軍南京的大好時機。

讓帕特里奇有點措手不及的是,羅耀武跟着被招回北京。

這下,東北戰場上也出現了重大轉機。

從長遠看,東北戰場肯定比東南戰場重要,因爲要按照奧康納的宣言,將這場戰爭進行到底,就得推翻中國政權,也就得打下北京。從東北進軍北京。顯然要比從南往北打容易得多。

這不是帕特里奇一廂情願的想法,而是有歷史與現實根據的。

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就沒有哪個朝代從南往北打勝過。從現實來看,北上進軍要跨越長江、淮河、黃河等多條險峻河流,或者繞道關中地區,不管走哪條線路,都不會非常順利。

從北往南打。則要方便得多。

在東北取勝後,只要突破山海關就能進軍北京,只有一道天險。

事實上。這也正是帕特里奇訂下的整體戰略。在南面大,主要就是扶持臺灣政權,讓臺灣當局成爲正統,最高目的就是佔領南京,控制江南地區。

達到這一目的之後,美軍就將向東北增兵。

到時候。美國的戰爭機器已經全速運轉。大規模調遣兵力不會有多少困難,而中隊仍然得兩線作戰。大規模調整戰略部署顯然不可能。

問題是打到這個時候,南京已經遙遙在望,還需要繼續把重點放在東南地區嗎?

第二次湖州戰役打響後,帕特里奇就認識到,他嚴重低估了陳必時倒臺對中隊造成的影響。

王虞氓能夠組織軍隊進行抵抗,但是組織不起民心。

雖然第一次湖州戰役的結果讓帕特里奇有點意外,甚至讓他覺得非常惋惜,但是隨着美臺聯軍迅速佔領湖州,帕特里奇認識到,打下南京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到此,他才堅定了把重點轉移到東北的決心。

到這個時候,美日聯軍的增援部隊已經陸續到達前線,具備了再次發起戰略進攻的基礎力量。只要作戰物資及時運送到位,三月中旬。最遲三月二十日,美日聯軍就能從鴨綠江口出發,進軍瀋陽。

按照承諾,帕特里奇把前線指揮權交給了日軍。

頂替服部留名的是日本陸軍參謀長福田康夫上將,一個六十多歲,但是精神好得讓帕特里奇都無比羨慕的老頭子。

帕特里奇並不是很瞭解這個以往在日軍中沒有多少名頭的老傢伙,就算了解,他也不會把所有指揮權交給一個日本將軍。

在戰略策劃階段,帕特里奇仍然是主要決策者。

從丹東進軍瀋陽,名義上有三條線路。一是北上繞到吉林,再南下瀋陽。二是南下進軍大連,再北上殺入遼河平原,順着遼河北上攻佔遼中,再沿渾江北上佔領瀋陽。三是直接穿過長白山,沿着三零四國道進軍瀋陽。

這三條線路中,實際上只有最後一條可行。

繞道吉林,將在長白山的山區裡耽擱太多的時間,不但道路難走。沿途也沒有多少可供美日聯軍佔領的地方,而且戰線拉得太寬。很容易遭到中隊反擊,如果進軍路線被中隊切斷,進攻部隊將進退兩難。

南下進軍大連,不但費時。還沒有多少意義,至少在美日聯軍有能力再打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之前,這條進軍線路等於拉長了戰線。也等於增加了後勤保障的難度,對攻打瀋陽沒有任何幫助。

當然,直接攻打瀋陽也有不少麻煩。

最大的問題就是得穿越長白山,而且得撕開中隊的防線。在此之前,羅耀武已經在這一地區部署了好幾道防線,幾乎將長白山的南部地區變成了中隊的大本營。防禦強度肯定不會差到哪裡

只不過。這條進軍線路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後勤保障線最短。

對美具聯軍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雖然在兩國相繼增兵之後。東北戰場上的日軍已經達到十八個師團。美軍也有八個師的兵力,總人數將近五十萬,但是韓軍已無鬥志,而且韓國政府肯定不會讓韓軍參與進攻,甚至不會讓韓軍跟着美日聯軍攻打瀋陽。如此一來,就需要由美日聯軍自己來保護補給線。

這一點,也反應在了美日兩國增派的部隊上。

美軍增派的五個師全是二線部隊,其中四個是國民警衛隊師,另外一個是剛剛完成重建的第四步兵師。雖然第四步兵師的番號得到了保留。但是這支從頭建立的部隊,肯定比不上之前的第四步兵師,與國民警衛隊差不多。

日軍增派的十五個師團中。只有第一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五師與第六師是改編後的主力部隊。另外十個師都是擴軍後新建的作戰部隊,戰鬥力甚至不如美軍的國民警衛隊,根本無法擔負前線作戰任務。

也就是說,在二十六個美日師團中,有十五個是二線師團,只有十一個是一線部隊

這一編制體系,擺明了就是要加強對後勤保障線的保護力度,並且把更多的兵力用在後方佔領上。

即便如此,美日聯軍的戰鬥力也不容!、覷。

十一個,主力師團。至少有二十萬人馬,而且戰鬥力都不會差到哪裡去。這其中,美軍第二騎兵師、第二機步師與第七步兵師無疑是主力中的主力,而日軍第一批參戰部隊中的第七師、第二師與第九師也是主力部隊。戰鬥力與美軍相當。

六個王牌師團,足夠撕開中隊的戰略防線。

其他五個主力師團則是戰略進攻的預備隊。

如果說美日聯軍還缺少什麼的話,除了正在運送的作戰物資之外,就是支持地面部隊進攻的支援力量。特別是空中力量。

受韓周當局政治態度的影響小日本不可能把航空力量部署到朝鮮半島。

更要命的是,丹東與東港的地盤太只有兩座不算太大的民用機場,而且這兩座民用機場在之前的戰鬥中屢次遭到破壞。就算美軍已經在遼東半島南面的幾座島嶼上建起了野戰機場。也不足以爲日本空軍提供支持。

從本土出發,日本空軍的作戰效率低得嚇人,而且只能執行一些戰場遮斷任務。

在至關重要的戰場支援任務上,日本空軍使不上力,只能依靠美國空軍。

問題是,美國空軍的主力在臺灣與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部署在朝鮮半島的作戰飛機不到一千架。再說了,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的機場也不是很多。支援空軍作戰的能力有限,也部署不了多少作戰飛機。

要想加大空中支援的力度,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海軍艦隊派過去。

問題是。黃海太狹窄了,別說規模龐大的艦隊。就連運輸物資與部隊的船隊都得靠着朝鮮海岸線航行,避免進入中國岸防導彈部隊的打擊範圍。

艦隊作戰需要足夠廣闊的海域,航母每次出動戰鬥機,都得全速航行幾十海里,而一支三航母戰鬥羣的活動範圍至少得有二百五十海里。

黃海最寬的地方,也差不多就這麼大。

顯然,把航母戰鬥羣派往黃海是不大可能了。

不能去黃海,就只能去日本海。至少在那邊,中隊的岸防導彈部隊不是很多,對美軍艦隊的威脅不算很大。

三月十一日,美國海軍由“尼米茲”號、“文森”號與“布什。號航母爲核心的戰鬥羣經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

三艘航母的到來,或多或少的解決了美日聯軍缺乏空中支援的問題。

再說了,戰鬥羣裡除了有近三百架作戰飛機之外,十多艘大型戰艦上還有數百枚射程在一千五百公里之上的巡航導彈。

航母戰鬥羣的打擊能力絕對非比尋常,至少相當於空軍的五百架作戰飛機。

到此,算上日本空軍的四百多架作戰飛機,美日聯軍在向上投入的空中力量接近兩千架,足夠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略進攻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東風,就是從美國運來的上百萬噸作戰物資,以及將這些物資送上前線的上萬臺大型卡車。

因爲美軍改變了後勤保障的方式,大量徵用集裝箱,包括彈藥在內。絕大部分作戰物資都用集裝箱運送,並且直接送到作戰部隊手裡,所以美軍的後勤保障效率大大提高,以往需要數個月才能完成的戰前準備。現在只需要二十天。

隨着美日聯軍加快進攻準備的步伐,東北將再次爆發一場惡戰。

第69章 燃眉之急第163章 決定會戰第193章 死守戰線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120章 鋪天蓋地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119章 關鍵一環第133章 全面開花第16章 親密接觸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88章 死戰寧波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16章 祿口惡戰第2章 戰場小兵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118章 只打日軍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163章 決定會戰第43章 瘋狂進攻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19章 死纏濫打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55章 穩重踏實第24章 決戰前夕第69章 生死之外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91章 最後通牒第75章 攻守易勢第3章 身份問題第127章 落刀之處第5章 兩種聲音第108章 鬥志鬥勇第39章 火速增兵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7章 漏網之魚第75章 自我犧牲第74章 柳暗花明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96章 老將出馬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109章 鋼鐵雄獅第5章 烈火將軍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76章 峰迴路轉第57章 不得不攻第47章 城市遊擊第37章 南守北攻第184章 信仰危機第98章 危牆欲倒第148章 以退爲進第93章 迫在眉睫第79章 再接再厲第74章 穩操勝券第36章 平行推進第18章 圍點打援第2章 積極準備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63章 正面猛攻第53章 大戰將即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24章 大難不死第85章 靠前部署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52章 致命伏擊第76章 如狼似虎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25章 慶祝方式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57章 人情關係第50章 再遇貴人第23章 竭盡全力第13章 捷足先登第96章 新任司令第48章 防守反擊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31章 萬事俱備第15章 東南告急第1章 半夜鬼叫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67章 志在必得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163章 決定會戰第123章 一石三鳥第94章 未雨綢繆第12章 根源問題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48章 只靠自己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45章 最後一餐第61章 後繼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