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努力爭取

。..中國高層突然答應美國開出的條件,停止針對倉球四聳滯飢的戰略反擊之後,連參與接觸的俄羅斯與法國外交官員都有點不敢相信,因爲以當時的情況,中國高層完全可以在第四次戰略反擊之後再降低身段。

只需要再來一次,就能使美國的軍事衛星系統全面癱瘓。

中國在這咋,時候突然停止,讓很多人都覺得無法理解。

也許有人會認爲,這是中國高層怯戰的直接表現。

問題是,如果中國高層怯戰,就不應該把自己推到全世界的對立面上,在打擊美國的時候順帶幹掉了不少其他國家的衛星。

提出接受美國的提議,停止戰略反擊的不是政治家,而是軍人。

不是別人,就是陳必時!

如果說陳必時怯戰,恐怕沒人會相信。

冷靜下來,細心思考就會發現,陳必時非常精明。與他在高層會議上的觀點一樣,戰略反擊必須有目的,只有達到目的的反擊纔是有效反擊,而中國發起戰略反擊的目的無非有兩個,一是陳必時在會議上提出來的,即瓦解美軍的軍事系統,另外一個就是確保中國大陸的戰略安全。

雖然只摧毀了全世界一半的衛星,而且美國的軍事衛星毀傷率還不到一半,但是經過三次打擊,美國的軍事衛星系統已經全面癱瘓,比如凹系統就損失了接近四成的衛星,結果是無法繼續正常工作。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才能恢復正常。其他軍事衛星系統的情況相差不大,都無法在兩三年內正常使用。

對於一場地區戰爭來說,兩到三年足夠決定戰爭勝負了。

達到了第一個目的,就得爭取達到第二個目的,即確保國家的戰略安全。

如果一口氣摧毀全部衛星,即便能讓美國在未來五年、甚至十年之內無法獲得健全的軍事衛星系統,也將讓美國變得肆無忌憚。

剩下的半數衛星,實際上成了要挾美國的把柄,讓美國在做出任何戰略決策的時候都不得不投鼠忌器,擔心中國會在極端情況下,採取更加極端的戰略報復行動。

不管怎麼說,通過這次反擊,中國已經表明了決心。

敢於站在全世界對立面上的國家,還會懼怕美國嗎?

再說了,真要進行第四次反擊,肯定會傷到國際空間站,到時候就不是敢不敢站到全世界對立面,而是必然成爲世界公敵。

不管是軍人還是政治家,都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從戰術層面上看,這三次戰略反擊的意義更加明顯。

失去了旺導航系統之後,大批彈不得不送回工廠進行改裝,增添激光導引頭,成爲“寶石路”系列激光制導炸彈。當然,部分裝備了四舊,即慣性導航系統的炸彈仍然能夠繼續使用,只是無法用來進行精確轟炸。

進行精確轟炸時,美軍只能會到舊剛年那場戰爭的狀態,即大量使用激光制導武器。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除了旺之外,只有激光制導武器與電視制導武器的攻擊精度能夠滿足實戰要求。

顯然。這就是關鍵所在。

激光制導武器與電視制導武器不但容易受到氣象條件影響,比如在大霧天氣,這兩種制導方式都不太靈便小還容易受到干擾,比如在對付具有玻璃外牆的建築物的時候,就無法使用激光制導炸彈。

更重要的是,這兩種制導方式都需要戰鬥機到目標上空去冒險,或者接近目標。

對於已經習慣了在上百公里之外,離敵人的野戰防空系統遠得很的時候投下炸彈,就算完成了轟炸任務的美軍飛行員來說,到目標上空去投彈,絕對不是一件輕鬆事。恐怕最高興的就是燃的飛行員了。

當然,旺癱瘓造成的影響還不止這麼點。

比如在行軍作戰中,美國大兵不得不重新拿起軍用地圖,並且學會使用指南針,搞清楚複雜的城鄉道路。

在進行炮火支援作戰的時候,美軍炮兵也得向前輩學習。

相對而言,這些問題都能克服,而因爲偵察衛星系統癱瘓而導致的很多問題卻很難在系統恢復之前得到克服。

要知道,美國的偵察衛星爲美軍提供了四成以上的戰術情報!

更重要的是,需要衛星提供的戰術情報,往往都是偵察機、偵察兵等等其他戰術偵察力量無法到達與無法獲取的。

偵察衛星系統全面癱瘓,等於讓美軍喪失了“知彼”的能力。也就失去了制信息權。

雖然實際情況沒有這麼糟糕,畢竟美國有數百架召、3、2、比一巫、四3等“電子。飛機打頭的都與電子有關,還有不少的戰術偵察機,甚至擁有從未公佈過”州米戰略偵察機。仍然擁有較爲可觀的信息優勢。但嚏洲不州相比,美軍的制信息權肯定被削弱了不少。

從本質上講,凹癱瘓產生的直接後果也是美軍的制信息權被削弱。

這些影響體現在作戰行動上,就是美軍的戰鬥節奏大大減慢。反應速度、決策能力等等都因此被削弱。

結果就是,在與中隊作戰的時候,美軍的優勢就不那麼明顯了。

雖然從實際情況來看,美軍仍然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美軍擴大了打擊範圍之後,中隊的制信息能力變得可以忽略不計,讓美軍能夠在較慢的戰鬥節奏中繼續保持較爲明顯的優勢,但是從根本上講,美軍已經喪失了絕對優勢,而且在短期內不大可能取得絕對優勢,不得不與中隊打一場相對原始的地面戰爭。毫無疑問,這正是美軍指揮官一直在避免出現的情況。

別說像六十年前那樣,就算按照二十一年前的海灣戰爭的模式與中隊交戰,美軍的勝算都不是很大。原因很簡單,中國不是伊拉克,臺灣也不是科威特,自然環境的巨大差別與文化因素產生的影響,足以抵消美軍的技術優勢。

陳必時需要的,就是這麼一個結果。

只是誰也不能否認,要想將陳必時爭取的優勢發揮出來”必須具備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發揮本土優勢。

在臺島上作戰,即便不考慮臺灣海峽造成的影響,也無法發揮本土優勢。

別的不說,至少絕大部分臺灣人並不認同大陸爲了國家統一發動的戰爭。比如在高層制訂的撤退計劃中包括了大約三分之一的臺灣人,而實際上願意撤回大陸的臺灣人只有不到五十萬,不到估計數量的十五分之一。

陳必時沒有去過臺灣,可是他非常清楚島上的情況。

作爲一個務實的軍事家,陳必時非常清楚,果真像宣傳的那樣,臺島人民張燈結綵的迎接大陸軍隊,燃放鞭炮慶祝統一的話,這場戰爭早就結束了。實際情況是,超過半數的臺灣人對待這場戰爭的態度非常冷漠,不支持任何一方。

隨着美日聯軍在北方戰場上取得重大勝利,戰場局勢出現轉折,臺島民衆的態度也出現了微妙變化。雖然盤踞在臺島南部的力量並沒擴大徵兵範圍,但是越來越多的臺灣人主動參軍服役。除了戰爭對經濟造成破壞,產生了更多的失業人口之外,也與臺灣民衆對待這場戰爭的觀點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認爲臺軍能夠取勝,參軍服役不失爲保護自身利益的有效辦法。

撤退勢在必行,誰也無法阻擋。

從十四日開始,撤退工作就按照計劃開始了。傷員與戰俘得到優先照顧,然後是貴重的軍事物資與武器裝備,排在第三位的是願意返回大陸的臺灣民衆,最後纔是成建制的前線作戰部隊。

到十五日,已經有大約四千名傷員與戰俘回到大陸。

雖然撤退工作正在加速,但是按照最樂觀估計,至少需要十天、也就是要到二十三日才能全部完成。

按照陳必時的安排,羅耀武在十五日上午命令二十四軍與二十七軍向被突圍。

此時,十五軍已經利用美軍集中力量轟炸大陸目標的機會到達濁水溪北岸,並且設置了防禦陣地。雖然時間倉促,陣地還不夠牢固。而且這條臺島上最大的溪流北岸也沒有能夠堅守的基礎,但是羅耀武對十五軍有足夠的希望,畢竟等下需要對付的是臺軍,而不是戰鬥力更加強大的美軍。

需要羅耀武擔心的不是十五軍,而是二十四軍與二十七軍。

這兩支早就精疲力盡的部隊在突破臺軍包圍圈的時候遇到了很多麻煩,即便不考慮士氣與鬥志,因爲各級部隊的減員情況非常嚴重,有的排的實際兵力甚至不到一個班,面對臺軍的重重防線,突圍戰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隨着美日聯軍緩過氣來,如果不能在十六日突破臺軍防線,二十四軍與二十七軍肯定會全軍覆沒。

如果不是陳必時命令禁止,而且上面早就做了規定,恐怕羅耀武在十五日上午就飛赴前線,親自指揮二十四軍與二十七軍的突圍行動。

前線司令部的官兵都知道,羅耀武與陳必時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將領。

如果說陳必時在指揮作戰的時候冷靜得像塊冰,那麼羅耀武就是一團從不熄滅的火。

當時,感到焦急的不僅僅是羅耀武,還有跟隨石磊磊回到前線司令部的葉振邦等人。

被關了快一天,是走是留沒個說法,那幾個空降兵能不急嗎?,如欲知後卓如何,支持作

第79章 出其不意第70章 騙子瘸子第68章 虎嘯山林第35章 還沒結束第41章 大敵將至第106章 拿命做陪第35章 爲戰爭活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90章 兵力緊缺第14章 只要結果第2章 積極準備第61章 美軍參戰第163章 決定會戰第55章 大動筋骨第22章 騎虎難下第5章 烈火將軍第67章 獵捕海豹第28章 集體造反第22章 騎虎難下第62章 蓄勢待發第18章 圍點打援第58章 來頭不小第89章 戰略勝利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132章 全面開打第49章 出奇制勝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6章 兌現承諾第135章 走上正道第61章 美軍參戰第39章 戰鬥英雄第181章 兩敗俱傷第33章 野外決戰第128章 作戰策劃第4章 突然襲擊第26章 徹底放鬆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59章 度外之慮第92章 秘密協議第76章 如狼似虎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13章 發動羣衆第140章 戰場降溫第65章 實力說話第82章 空中救援第18章 老虎吃天第42章 意外結果第34章 尋求突破第47章 強力增援第9章 大敵當前第61章 打破僵局第135章 走上正道第202章 一場勝利第114章 游擊戰爭第63章 正面猛攻第95章 日軍上臺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80章 沒有重點第36章 平行推進第26章 將錯就錯第8章 一席之談第30章 一石千浪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31章 萬事俱備第72章 特種戰法第111章 官復原職第44章 保衛天津第82章 空中救援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115章 先打再談第54章 當局者迷第153章 雖敗猶勝第31章 萬事俱備第29章 權利宣言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51章 回國述職第61章 後繼乏力第41章 大敵將至第34章 尋求突破第15章 東南告急第61章 打破僵局第53章 關鍵一炮第6章 兌現承諾第90章 兵力緊缺第92章 秘密協議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78章 關鍵戰役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4章 好話在前第49章 大兵壓境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12章 戰略反擊第169章 百團大戰第83章 量力而爲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3章 身份問題第183章 全面妥協第84章 小鬼壓場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27章 炒飯惹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