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征伐高句麗的開啓

在過去大半年時間裡,楊空蟬負責的范陽商會的遠海運力提高了近十萬石,而每石運力的提高,就代表着巨大的利潤的提升。

再加上還爲王君臨一方水師提供大量的戰船,范陽郡鹽場造船廠在這大半年時間中,前後投入了王君臨私人五十多萬兩銀子,造船總規模如今已經超過三十萬石。

特別是鋼鐵配件逐漸普及,除了大規模的使用鐵釘鉚接外,鹽場船廠甚至開始使用大型的鑄鐵件。

在王君臨的印象裡,同等載量的鐵製帆船怎麼也要比木帆船重。實際經過測算,同等載量的鋼鐵帆船甚至要比木帆船要輕兩到三成。

完全要造鋼殼帆船,一艘千石船要用掉十萬斤好鐵,還不是如今的王君臨所能承擔。畢竟范陽郡雖然由他說了算,但還在大隋的統治之下,而且爲了不讓楊廣忌憚,范陽郡的資源他儘可能的不去沾染,稅收也全部上交朝廷。

更何況即使有聶小雨的存在,低成本的鋼板製造技術要成熟起來,沒有十幾年的時間去積累技術也難以真正的成長起來,但用鐵鑄件去製造海船關鍵部件,能使船舶結構強度更高,技術也不復雜,成本也能讓人忍受。

不過有聶小雨的存在,第一座最初級的鍊鐵高爐也在三個月前在鹽場新建的鋼鐵廠中建成,使得鍊鋼效率提高了五倍不止,按照計算等這樣的鍊鐵高爐再修建好五座,王君臨在在鹽場的精鐵產量將提高到每年四十萬斤。

這樣的產量,放在後世去,只是一個私人小鐵作坊一年的產量,但在如今的大隋,卻已經是整個大隋的三分之一的產量。

可是經過預算,每建成這樣的一個鍊鐵高爐,至少需要投入十萬兩銀子,成本不可謂不低,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王君臨也漸漸感覺銀子不夠用,越來越有一種完全將范陽郡控制在手中的衝動。

……

……

在王君臨回到范陽郡的第三個月,也就是大業六年,正月初六,皇帝楊廣終於忍耐不住了,不顧部分大臣強烈反對,正式下詔宣佈討伐高句麗。

而具體作戰方案,楊廣都一手包辦,都不用兵部插手,甚至都沒有怎麼叫大將重臣來商討。

楊廣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對着御書房中那張地圖,最終認爲征伐高句麗需要一百五十萬人,其中戰兵六十萬,輔兵九十萬左右,另外還要徵集運送糧草的勞役三百多萬人。

按照楊廣的計劃,他將兵分三路對高句麗進行征伐,陸上分爲左右兩翼,每翼十二個軍,左第一軍走鏤方道、第二軍走長岑道,一直在地圖上平鋪致第十二軍的樂浪道,右十二軍也是如此,從第一軍走的礙蟬道一直平鋪到了第十二軍的樂浪道,二十四支人馬,浩浩蕩蕩,潮水一般席捲而來。

另外,因爲王君臨早就上書已經將高句麗大彌島和白翎島佔領,而范陽郡水師總管趙晨也上書,說他的三萬水師堪稱精銳。

再加上楊廣對王君臨一直頗爲信任,因爲至今王君臨從未讓他失望過,所以以范陽郡水師爲主,成立水路大軍,配合對高句麗進行征伐。

只是讓趙晨失望的是,楊廣竟然下旨以王君臨爲主,以他爲輔,雖然鬱悶,但是趙晨暗中也莫名的鬆了口氣。

他雖然年輕的時候在大隋征伐江南時上過戰場,但是統帥一軍取得戰功與王君臨的赫赫戰功相比,實在是拿不出手,說實話讓他單獨統一軍去打仗,他還真有些擔心。

如今王君臨雖然爲主將,可是在他看來三萬水師由他掌控,戰功豈能少得了自己的,而且王君臨還要看自己臉色行事,但若吃了敗仗,完全可以推脫是王君臨的責任。

……

……

范陽郡城太守府。

王君臨看着遼東和高句麗的地圖,一臉無奈和苦笑。

他根據聶小雨親自所繪製地圖,根本找不出楊廣所說的二十四條路可走,馬警水(鴨綠江)西側這邊還好說,多少有些平地,可是過了馬警水後,從地圖上看那邊的高山一個挨着一個,能走的路加在一起不超過三條,二十四路大軍如何齊頭並進,移山填海,恐怕只有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知道了。

“楊廣年輕的時候也是親自帶兵打過仗的,不想如今待在皇宮中,卻是犯了這種紙上談兵的低級錯誤。”王君臨一臉冷笑和無奈,心想自己是不是現在便派快馬將這張地圖給楊廣送過去。

但一想以楊廣史上最愛面子,史上最強虛榮心,史上最好大喜功的一個皇帝,他現在將地圖送上去,並且對楊廣提出的作戰方案提出異議,甚至全盤否定,只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理由很可笑,但也很簡單。

首先,楊廣已經正式下詔,這個作戰方案已經下到方方面面的官員、將官手中,不說朝令夕改的問題,偉大的皇帝陛下,絕不允許這等丟人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

其次,這個錯誤太低級了,低級到以楊廣的性格百分百的會生出惱羞成怒的情緒,普通人生出惱羞成怒只會罵人,最多打人,可楊廣隨之而來的便是滔天殺機,這並不是胡說,看一看這幾年當面勸阻或者勸諫楊廣,言辭激烈者和說話不夠委婉的大臣們悽慘的後果就知道了。

按照許敬宗和沈光傳來的情報,王君臨知道,已經先後有十一名臣子因勸諫楊廣被活活杖斃,另外還有九人被打入大牢,二十幾人貶官降爵。

這樣的結果就是,如今在大隋朝廷,沒有人敢說真話,所謂“忠言逆耳,良藥苦口”,楊廣顯然是最不喜歡聽逆耳之言,服用苦口之藥的人,所以要想再有人給他說忠言,想要給他良藥,已經基本不可能。

縱觀古今中外,不管統治者能力有多強,當開始獨斷專行的時候,便意味着錯誤會接連不斷的發生,國家的發展會逐漸走上彎路,然後直至分崩離析,因爲這個世界上沒有完人,歷史早已證明“羣策羣力”纔是王道。

第八百八十一章 拜師和比武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李世民果然不好打第九百八十九章 顧忌和隱憂第六百零七章 妖女春三娘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五萬流民第十四章 再次北上隴西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王君臨來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蛇島上特殊集訓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人口才是最寶貴的資源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實戰訓練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國慶大朝會與兩國暗鬥第四百零七章 山中同路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真假官差第三百零八章 追殺(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一網打盡第六百八十六章 重赴太原第二百二十二章 魚子默身陷死境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遠東軍來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李宗憲不敢賭第七百七十章 借刀殺人之計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地雷戰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張金稱逃走了第三百四十章 三千俘虜第九十七章 本宮要給你獎勵第五百三十三章 波多法王來看戲第二百三十一章 上官虎的悲哀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李元吉身邊的幕僚第八百零九章 比試第七百六十二章 天女教與天女使第八百五十三章 淵太祚的試探第四百八十八章 聶小雨的劍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王君臨和聶小雨的二人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棄城而逃第七百七十六章 兵圍關隴門閥第二百一十四章 西平郡告急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徐世績的鬱悶決定第二百三十九章 以毒攻毒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桃李子得天下第七百五十八章 魚子默和蟲妖第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七百八十四章 興奮的齊王第五百零二章 長壽天經第三百一十四章 敗軍之將第八百九十三章 一窩端了第一千零八十章 被楊空蟬忌憚的少女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雞犬不留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蘇媚兒第一百二十九章 失眠的獨孤皇后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蛇島上特殊集訓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練兵之法第二百九十八章 他是自己人?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一千死士第三百四十三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中)第八百五十三章 淵太祚的試探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新羅國宰相第三百四十六章 你不能殺我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四萬多個瘋子第一百零六章 夜來香第三百五十八章 看熱鬧的王君臨第八百五十五章 六合御車第八十八章 春秋刀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邱福之威第四十二章 屍子第一千零八章 熱火朝天的鹽場第六十四章 宗教之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竟然是龍宮第九十八章 城門衝突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鋼鐵刺蝟第五十三章 五百藏兵第九百八十九章 顧忌和隱憂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安南正式立國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該擴大地盤了第二章 血玉與打獵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兩個絕佳人選第一千零五章 鬱悶的宇文述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驚變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單雄信的私心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你們都想要朕死嗎第七十三章 蘇家侍妾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最強組合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獨孤家一箭雙鵰之計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禁軍的絕望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恐慌的宇文智及第三百六十五章 不借糧行不行?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震驚天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天理循環報應不爽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吞噬我第九十六章 玩火第二百七十四章 奇怪的鴻門宴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非去不可第一百九十五章 兩邊下注的裴閥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特殊的騎戰第六百六十六章 王君臨的建議第二百五十六章 就這麼殺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李靖來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一十三章 面目全非的古墓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撤退與伏擊第六百一十五章 雨夜拼殺(上)第三百六十章 時機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