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回 兩大臣爭相招攬 大漢奸左右逢緣

“軍門,如今該如何是好?陛下已經歸天,我山海關十萬大軍該何去何從,還請軍門示下。”

山海關上,吳三桂一身披掛,雖然如今也有三十多歲,但是歲月並沒有在他的臉上留下了多少的痕跡,雖然他也不過是個總兵而已,但是在山海關,他就是皇帝,他就是天,在這裡崇禎的聖旨也不見得比他的命令來的管用。

大明朝是亡了,是他親眼所見,當然也是他自己親手造成的,自從連續接到崇禎的數十道聖旨後,按兵不動是他唯一的舉動,他是個忠君的人嗎?顯然不是,否則這個時候,他應該在北京城下與李自成大戰呢!他在等待,這個理由有的時候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也許在得到他的消息的時候,他就下了決定;也許是見到她的身影的時候,他就想到了。

李無庸總算反了,他稱王了,數十萬大軍出臺灣,很快的橫掃整個江南,而此時此刻,北方的局勢更是讓這位胸懷大志的將軍看到了自己的出路,雖然九公主很漂亮,但是卻不值得自己去賣命,性命、權勢纔是自己想要的,而這一切已經不是崇禎這個沒落的王朝能夠給予的。在亂世裡,實力纔是最重要的,看看李自成是個反賊,如今卻攻佔了北京,儼然成爲天下之主,那些文人士子們,心裡早就盼望着開科取士了,在新的朝廷裡博個功名出身的;那李無庸不也是叛賊嗎?可是天下罵他的有多少的呢?關鍵是靠實力,勝者王敗者寇,這是天下最淺顯的道理,誰都明白。

十萬大軍是什麼?山海關是是什麼?這就是實力。如今的關寧軍已經不是以前的關寧軍,這裡沒有廣西兵,沒有山東兵,也沒有陝西兵,只有山海關外的壯漢,在軍中,我吳三桂的話比誰說的都管用,關寧軍這支以朝廷軍餉建立起來的鐵騎早就是我吳三桂的私兵。十萬鐵騎就是實力,就是資本。山海關是什麼,是扼守關外與北京的鑰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無論是關外的清軍還是李自成,都知道它的重要性。吳三桂是漢人,他雖然也想過投降後金,但是很快被他否定了,因爲如果可以選擇,他還是願意在青史上留下一筆好名聲的;李無庸就不比考慮了,兩人不但有仇,更重要的是離自己太遠了,那剩下的就是李自成了,只要你能給我想要的,我投降你又如何?

“傳本將命令,兩邊戒備。”吳三桂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軍門,後金來人了。”說話的是他的家人吳祿。“他說他是范文程。”

“是他?”吳三桂一陣失神,沒想到來見自己的居然是後金的一品大員,大清的重臣。“請他到總兵府。”想了想吳三桂還是想見一見這個後金說客。

“清使者拜見山海關吳將軍。”

吳三桂望着眼前的這個瘦弱的中年人,狠狠的皺了一下眉頭。山海關軍門,難道你沒有看到我關頭上還豎立的是“明”字大旗嗎?

范文程當然知道了,他如此說原因很簡單,大明朝的皇帝已經死了,大明朝也已經滅亡了,你吳三桂已經不是明朝的將軍了,是個無主的人了。

“範大人所爲何事?”吳三桂並沒有計較這些,你會說又如何,在這個時代,實力纔是最重要的。只要我手中還有十萬人馬,大明朝滅亡了又如何?明朝存在已經近三百年了,朱元璋的後裔也不知道有多少,本將軍隨便找一個,照樣能整出一個大明朝來。

“下官是爲將軍送行而來。”范文程坐在椅子上漫不經心的說道。

吳三桂不屑的說道:“範大人也是漢人,應該是熟讀史書了,在以前的一些說客,他們所說的第一句話基本上都是這一句,久聞範大人在關外也是一個智者,怎麼也說這些沒有趣味的話。”說着就哈哈大笑起來。

范文程臉色微微一紅,但是很快的冷靜下來,臉上仍然是一副微笑的模樣,好象剛纔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吳將軍果然是當世豪傑,難怪我家攝政王想與將軍結拜爲兄弟呢!”范文程不經意中拋出了一個誘餌。

“什麼,多爾袞想與本將軍結拜爲兄弟?”吳三桂又有一種想笑的衝動,這個時代真奇怪,自己殺了那麼多的滿人,到頭來,滿人的王爺居然想與自己結爲兄弟。

“下官來的時候,攝政王殿下曾讓下官轉告將軍,若將軍在中原不如意的時候,不如到大清一遊,他當與將軍結爲兄弟。”范文程對着北方拱了拱手說道。

“先生真會說笑話。”吳三桂擺了擺手道:“先不說本將軍與你家王爺乃生死大敵,就是這個在中原不如意這句話恐怕也有誤,想本將軍控弦十萬,坐守山海關,中原的百姓能不敬佩本將軍嗎?”

“將軍這十萬人馬盤踞山海關,不知每日所耗多少?”范文程緩緩的說道:“以前崇禎皇帝在的時候,對將軍軍糧是一粒也不會少,如今恐怕將軍的存糧剩下不了多少了吧!將軍還準備從哪裡得到糧草來補給呢!失去了糧草的十萬大軍能發揮多少戰鬥力呢?”看着莫不做聲的吳三桂,范文程一笑,又接着說道:“就算將軍投降了李自成,將軍以爲李自成會信任將軍嗎?吳將軍出身高貴,李自成乃是驛卒出身,來所反的就是將軍這樣的人,更何況的是將軍控弦十萬,坐守山海關,如同懸在李自成頭上的一柄利劍,您說李自成能允許將軍繼續威脅他的後方嗎?誰也不願意把自己的要害暴露給敵人,將軍的十萬大軍恐怕就在將軍歸降之日,就會被打散到各處,失去了十萬大軍的將軍,您還有什麼憑仗呢?我家王爺就不同了,將軍只要獻上山海關,攝政王不但與將軍結爲兄弟,而且在平定天下之日,會加封將軍爲並肩王,世襲罔替,將軍的十萬兒郎也可以繼續跟隨將軍左右,爲國拼殺。”

吳三桂沉思了半響,大廳中氣氛頓時異樣起來。忽然大廳外的吳祿走到吳三桂身邊,在耳邊輕輕的說了幾句,下首的范文程心裡不由的露出一絲不安。

果然吳三桂眼睛中蹦出凌厲的光芒,猛的站起身來,指着范文程怒罵道。“你也是漢人,難道讓本將軍投降異族不成,難道讓本將軍當貳臣不成?”來人,送客。”不等對方分辨,就有兩個如狼似虎的士兵拖着范文程朝關外走去。

而此時的吳三桂卻站在滴水檐下,象是在等待着什麼。不一會兒,就見對面施然然的走來一位儒雅書生,面如冠玉,漆黑的眼睛閃爍着睿智的光芒,白衣長袍,就缺一鵝毛扇,否則吳三桂還以爲是諸葛亮再世了,沒想到李自成軍中也有這樣的人物。不錯,來者就是被李自成封爲副軍師,大順朝的內閣大臣顧君恩了。

“顧君恩見過吳將軍。”到底是有求人家來的,顧君恩先朝吳三桂行了個禮。

“顧大人遠到而來,裡面請。”吳三桂也不敢怠慢,自己的父親老小還在對方手裡呢!

兩人坐定後,顧君恩向南拱了拱手道:“陛下久聞將軍在關外抵禦後金,殺敵無數,保護我中原漢家子民不受胡虜的侵凌,十分欽佩,此次讓下官送來糧草八萬石,以犒賞諸軍。”

吳三桂眉頭有是一皺,顧君恩的話裡含義可就大了,先不論這個“陛下”等稱呼,單這個“犒賞諸軍”中意味就大了,犒賞這個詞只能是君王獎賞自己的軍隊才用的詞,如今如果收了這個賞賜的話,不就承認了自己的關寧軍是李自成的屬下了,自己也是李自成的臣子了?

“顧大人,家父在京城還好吧?”吳三桂並沒有接過話題,而是轉向了自己關心的問題。

“吳大人身體大順,陛下也寬厚有加,將軍不必擔心。”顧君恩微笑道。然後又從懷裡摸出一書信,遞了過去道:“下官來的時候,吳老太爺讓下官轉給將軍書信一封,呈將軍一覽。”

吳三桂也沒有客氣,伸手接了過來,看了看信上的印泥,只見印泥完好無損,當下知道顧君恩沒有看過,對李自成軍的印象又好了些。

掏出信紙,熟悉的字體頓時出現在自己的眼前。

三桂我兒:大順軍陷城,爲父與衆臣已歸降。家中無事,盧氏(盧玉英)亦平安無事。兒可準備投降大順,但須觀大順如何待明室降將。

吳三桂輕鬆地出了一口長氣。“盧氏平安無事”最是令人快意了。

降李自成?如果李自成真有天子氣像,那自然要降,否則我吳三桂還能到關外降清?我或當梁山好漢不成?

他對投降大順並無反感。改朝換代的事,誰又扭轉得了?良臣擇明主,飛鳥擇良木。萬一將來李自成不信任我了,我就與玉英遨遊山林去,這打仗還能當日子過……?想到這裡不由的鬆了口氣。

“不知陛下有何交代?”

顧君恩聞言不由大喜,連“陛下”這兩個詞都說出來,投降之心就昭然若揭了。當下說道:“陛下有旨,吳將軍在處理山海關事宜後,進京封侯、領賞。”

“進京?”吳三桂心裡一動,當下面不改色的說道:“既然如此就勞煩大人回奏陛下,待臣整頓軍馬,三日後,返京覲見陛下。”

“既然如此,下官就在北京恭候侯爺了。”連顧君恩也沒有想到說降吳三桂居然如此容易。

望着顧君恩的背影,吳三桂臉色一沉,招過吳祿吩咐道:“秘密返京,打探一下情況,順便看一下老爺。”

“是。”

真是漫江撒下鉤和線,從此釣出是非來。這一看,頓時把一個好好的大順江山給看沒了。

[無廣告小說奉獻]

第八十八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八)第一百二十一回 看天下羣雄紛爭 問江山誰人稱王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鷹眼第五十七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一)第十九回 媚香樓 (二)第六十六回 校檢三軍第一百六十五回 大決戰之決定天下的兩股力量第一百四十一回 李巖兵投大唐第一百三十三回 顧炎武巧獻糧計 李無庸兵進南京第一百三十九回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第一百五十五回 潼關之戰第二十回 媚香樓 (三)第一百五十三回 昭陵與福陵 (六)第一百六十回 北伐第一百二十回 三千虎賁翻絕壁 一馬平川入中原第二百零六回 姚啓聖的作用第五十六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第一百一十回 都督府衆人齊聚 李無庸藉口興兵第兩百零一回 “馬皇后” (二)第二十六回 艦隊第二百零九回 秦氏忠烈第一百三十二回 兩大臣爭相招攬 大漢奸左右逢緣第一零五回 清寧宮諸王公爭位 吳三桂兵阻山海關第一百六十八回 大決戰之虎牢關第四十四回 土地國有 (一)第九十四回 戰 (一)第二十四回 晉江施琅第七十三回 獻俘太廟第一百八十八回 大決戰之英雄遲暮 (三)第一百九十六回 新的開始第一百一十六回 一將功成萬骨枯 圍點打援定鄭氏第八十四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三)第一百九十回 大決戰之多爾袞之死 (二)第五十五回 《中倭江戶新約》(九)第二百一十六回第一百九十五回 最後的輝煌 (二)第一百四十八回 昭陵與福陵 (上)第十九回 媚香樓 (二)第一零七回 旗艦內笑談撫臣心 史可法趁亂歸南京第七回 籌劃第一百九十二回 吳三桂之死 (二)第六回 初萌登龍志(二)第七十三回 獻俘太廟第一百八十七回 大決戰之英雄遲暮 (二)第一百八十八回 大決戰之英雄遲暮 (三)第二十五回 晉江施琅 (二)第一百三十一回 嬌公主悲傷欲絕 孔胤玉舌燦蓮花第九十五回 戰 (二)第四十四回 土地國有 (一)第八十四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三)第一百三十二回 兩大臣爭相招攬 大漢奸左右逢緣第五十六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第十四回 登州之戰 (四)第一百一十五回 看史書君臣改計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九十三回 圍困第六十三回 子嗣第二百一十六回第二十六回 艦隊第七十回 千里餓殍第二十二回 日進斗金第一百六十二回 定安徽 (二)第四十三回 收復臺灣 (六)第一百四十三回 文武相爭是爲何 (二)第七十三回 獻俘太廟第一百八十一回 大決戰之大沽口 (二)第二百零八回 離間君臣第十四回 登州之戰 (四)第一百一十二回 李自成無德施水計 開封城災禍二十年第七回 籌劃第一零五回 清寧宮諸王公爭位 吳三桂兵阻山海關第二十五回 晉江施琅 (二)第七十五回 世界真是太小了第四十四回 土地國有 (一)第三回 劉謙父女第一百八十八回 大決戰之英雄遲暮 (三)第一零二回 大將軍怒斥美嬌娘 李無庸議取錦州城第三十八回 收復臺灣 (一)第一百七十七回 大決戰之土雞瓦狗第二百一十五回第一百七十九回 大決戰 (十六)第三回 劉謙父女第九十九回 李無庸山谷聚兵 洪承疇失節降清第四十三回 收復臺灣 (六)第一百四十九回 昭陵與福陵 (二)第一百七十九回 大決戰 (十六)第一百一十八回 安得壯士挽天河 淨洗甲兵常不用第一百三十回 李自成招降吳三桂 多爾袞窺視中原地第一零七回 旗艦內笑談撫臣心 史可法趁亂歸南京第一百三十七回 牛金星難解帝王心第二百零八回 離間君臣第一百八十回 大決戰之大沽口 (一)第二十七回 福建任上 (一)第一百五十三回 昭陵與福陵 (六)第一百三十二回 兩大臣爭相招攬 大漢奸左右逢緣第一百八十六回 大決戰之英雄遲暮 (一)第四十六回 攤丁入畝與家庭聯產承包第三十五回 買一送二 (二)第一百一十二回 李自成無德施水計 開封城災禍二十年第一百九十六回 新的開始第一百四十七回 同樣是人距離怎麼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