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回 看史書君臣改計 挾天子以令諸侯

局勢也同樣象李無庸等人猜測的那樣,崇禎帝終於對李無庸爲首的臺灣採取了措施,派遣大軍駐紮在沿海諸省,同樣也對臺灣島採取了全面封鎖,凡是內地的船隻不得登陸臺灣,同樣臺灣的一切也不能上岸,雖然事情是按照李無庸等人預測的一樣,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是事情真來到的時候,才發現事情大條了,臺灣的商人損失之大讓衆人吃了一驚,要不是臺灣有了一些縱深的區域,海南也在開發,扶桑也早就成了臺灣商品的傾銷地,恐怕這個時候臺灣早就亂了套了。

“好個靖海令。”李無庸在書房裡狠狠的罵道:“他就不怕我李無庸反了嗎?他以爲在江南的數十萬人馬能擋的住我的大軍嗎?”

旁邊的宋獻策並沒有出言,因爲他知道李無庸不過是想出口氣罷了,同樣是個明白人,知道事情有輕有重,一旦這個時候與明朝開戰,就算擊敗了面前的數十萬軍隊,臺灣軍隊也是強弩之末,而江南作爲中原財源地,只要稍微有點知識的人,都是不可能讓他落入別人的手中,到時候李無庸面對的就是崇禎皇帝瘋狂的反撲了。

“谷鎮東打到了哪裡了?”李無庸好半響才冷靜下來。

“回主公,谷將軍前些日子來報,已經攻佔了安南北部最大的海港雲屯,所獲的物資都已經運送到了臺灣,而且已經登記造冊。”宋獻策趕忙回答道。

“恩,不錯,鎮東深得我心也,有了安南的北方,我軍就可以快速的通過高平,然後攻取雞鳴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取廣西全境,繞到敵人後面去,給予對方以致命的一擊。”李無庸點了點頭道:“他說了下一步的計劃了嗎?”

“好象是安南北方的庯憲,是交州東南的一個城市,是北朝最大貿易城市。廣東、福建商人主要經商與出沒的地方。”宋獻策露出喜色的回道。

“哼,交州本來就是我中原漢家的領土,自從秦朝的時候,就安置了象郡,到後來漢武帝滅南越,並在越南北部地區設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明朝洪武年間也曾對安南行使了統治。”李無庸冷哼哼的說道。

旁邊的宋獻策忐忑的望了一眼,卻被李無庸看見,不虞的說道:“我與先生相交數年,雖名爲臣屬,實以先生待之,先生有話何必放在心裡?”

宋獻策心裡一驚,站起身來神情激動道:“回主公的話,屬下這些日子關注了安南的往事,也略有體會。”

李無庸頓時來了興趣了,招呼宋獻策又坐了下來,微笑道:“軍師請說。”

宋獻策抿了嘴巴,彷彿是在醞釀着措辭,好半響纔回答道:“屬下以爲我們如今最大的敵人和最迫切的任務不是佔領安南,或者說是不能把最大的經歷放在那個小地方。”說完又偷偷的擡起頭來望了李無庸,見他臉色平靜,心裡也就鬆了口氣,要知道佔領安南可是李無庸既定的戰略,自己雖然是軍師,但是抵抗李無庸的決策,他還是不敢的。

“想來軍師有更高明的方法了?”李無庸並沒有生氣,因爲他知道一個人考慮的再多也有遺失的地方,這就是李無庸設置大都督府的原因了。

“屬下不敢。”宋獻策惶恐道。

“先生不必如此,接着說。”李無庸淡笑道。

“謝主公。”宋獻策欠了欠身子道:“屬下這幾日翻閱史書,在歷朝歷代不乏有雄才大略的君王都想收復安南,但是皆未有成者,在北宋神宗年間,交址曾經侵犯過宋境,攻陷了邊境兩個州,屠大宋邊民五萬,王安石曾和神宗討論過交址問題,雖然那時北宋有嚴重的財政問題,北方又有戰時,但北宋還是派兵去報復,而交址則傾國抵抗不過這場戰役不怎麼成功,北宋軍被交址軍阻於一條江邊無法渡河,北宋因爲財政問題一直沒辦法籌集到足夠的軍糧,最後以交址向北宋臣服爲條件而撤軍;再到後來就是忽必烈了,在他即位的時候出兵安南,攻破王都。安南國王陳日眨亡避海島。蒙古兵因天氣炎熱不能久留,還師。中統初,安南國王陳光昺被迫稱臣入貢,接受忽必烈的冊封。元朝命鈉刺丁充安南國達魯花赤。過不了幾年,忽必烈宣詔:以“君長親朝”、“子弟入質”、“編民數”、“出軍役”““輸納稅賦”、“置達魯花赤”六事相約束,企圖進一步控制安南,但遭到對方拒絕,後來忽必烈準備遠征占城,遣使徵兵糧於安南,安南強烈反抗,並且派大軍抵抗,雙方在萬劫江大戰,安南戰敗,安南王棄舟揖甲仗匿山谷間,走清化府。同時調譴安南援軍,到了最後陳峻聚船千餘艘於萬劫,阮盝在永平。元軍師老兵疲,加上暑雨疾疫,死傷甚衆。限於地形蒙古軍馬無法施展,只好放棄京城,撤兵北返。安南軍乘機追襲。元軍行至冊江,未及渡,林間伏發,李恆中毒箭死,脫歡逃回思明州。唆都距脫歡駐營二百里,不知道脫歡北撤的消息,回軍途中在乾滿江被殲。雖然後來忽必烈再次征伐,但是還是大敗而歸。”

“先生之意,我以知曉。”李無庸點了點頭,安南的地形與衆多的雨林決定着在安南作戰困難多多,天時、地利、人和是戰爭勝利的基本保證,可如今地利這一條就限制了李無庸的大軍前進的速度。

“看來,對安南的策略要改變了。”李無庸眼睛裡突然冒出一絲精光。

“挾天子以令諸侯。”書房裡兩人相視而笑。

“既然如此,就有勞軍師傳令谷振東了,如今安南南北分治,我們現在既然是進攻北方,那就安撫南方了,派個人到南方去談談,就說我李無庸承認阮氏政權,阮氏政權臣屬於我李無庸,至於北方,就讓鎮東去那裡給我好好的搜刮一下吧!”

[無廣告小說奉獻]

第六十九回 話運河第一百七十三回 大決戰 (十)第一百六十回 北伐第二百一十六回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鷹眼第二百零五回 御駕親征第六十章 崇禎的心 (一)第五十回 《中倭江戶新約》 (四)第十八回 媚香樓第十六回 朝議第三十一回 福建任上 (五)第一百九十八回 回京第一百八十三回 大決戰 (十九)第一百六十五回 大決戰之決定天下的兩股力量第二百零三回 新的世家 (二)第一百四十二回 敢問天下誰人主第二百零六回 姚啓聖的作用第五十二回 《中倭江戶新約》(六)第一百八十七回 大決戰之英雄遲暮 (二)第八十二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二)第二百零六回 姚啓聖的作用第九十八回 吳三桂兵破重圍 崇禎帝無緣遼東第二百一十一回 沒見過這樣無賴皇帝第九十一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十一)第一百二十四回 小周後哭勸莊烈帝 姚啓聖大戰廣州城第二百零三回 新的世家 (二)第十八回 媚香樓第一百九十三回 吳三桂之死 (三)第一百二十六回 陳大戈兵投大唐 李無庸登陸上海第五十五回 《中倭江戶新約》(九)第一零三回 錦州城怒斬貳臣 李無庸流言後金第六十四回 大都督府 (一)第一零二回 大將軍怒斥美嬌娘 李無庸議取錦州城第八十七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七)第十四回 登州之戰 (四)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鷹眼第四十七回 《中倭江戶新約》(一)第一百七十七回 大決戰之土雞瓦狗第一百九十三回 吳三桂之死 (三)第二十三回 相互算計第三十七回 何斌獻第一百七十七回 大決戰之土雞瓦狗第三十二回 福建任上 (七)第五十三回 《中倭江戶新約》(七)第一百七十四回 大決戰之糜爛山東第一百七十九回 大決戰 (十六)第一百八十二回 大決戰之大沽口 (三)第一百八十二回 大決戰之大沽口 (三)第二百零四回 新的世家 (三)第六十八回 邸報第二回 確定爲明朝末年第五十六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第十四回 登州之戰 (四)第一百四十九回 昭陵與福陵 (二)第一零九 密室裡君臣計議 徵安南惡魔掛帥第二百一十六回第一百五十回 昭陵與福陵 (三)第一百三十四回 李無庸孝陵祭拜 吳三桂衝冠一怒第二回 確定爲明朝末年第二百零六回 姚啓聖的作用第四十八回 《中倭江戶新約》(二)第一百六十一回 定安徽 (一)第一百二十二回 舉義兵唐王伐明 烽火遍盡江南道第一百八十八回 大決戰之英雄遲暮 (三)第八回 斂財手段第一百七十七回 大決戰之土雞瓦狗第一零八回 宋獻策憂心忡忡 李無庸左右平衡第四十九回 《中倭江戶新約》(三)第兩百零一回 “馬皇后” (二)第一零三回 錦州城怒斬貳臣 李無庸流言後金第一回 紫氣東來第一百二十三回 四督師齊聚南京城 史可法無力鎮三藩第一百七十七回 大決戰之土雞瓦狗第一百四十八回 昭陵與福陵 (上)第六十章 崇禎的心 (一)第一百九十七回 和大玉兒的第一次說話第一百一十三回 惡魔將軍首戰克敵 神匠戴蒼試製連珠第一百二十六回 陳大戈兵投大唐 李無庸登陸上海第一百八十六回 大決戰之英雄遲暮 (一)第六十三回 子嗣第二百一十三回 襲營第七十四回 鐵齒銅牙李無庸第十回 成親第一零六回 李無庸龍歸大海 順治帝漁翁得利第兩百零一回 “馬皇后” (二)第一百七十九回 大決戰 (十六)第二百零三回 新的世家 (二)第七十四回 鐵齒銅牙李無庸第四十九回 《中倭江戶新約》(三)第一百九十三回 吳三桂之死 (三)第一百一十五回 看史書君臣改計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一百五十六回 朕的對手又少了一個第八回 斂財手段第一百七十一回 大決戰 (八)第五十回 《中倭江戶新約》 (四)第十九回 媚香樓 (二)第七十三回 獻俘太廟第二十五回 晉江施琅 (二)第九十五回 戰 (二)第四十一回 收復臺灣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