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圍魏救趙

“圍點打援!”陸世明綜合了盛坤山送來的各類信息,食指指着輿圖上沙河這個地方,一語道破了紫金樑的企圖。目前,白桿兵就被紫金樑圍困在沙河。

周世亮立即說道:“兵部令我們謹守臨洺關即可,又未命令我等支援白桿兵,既然紫金樑的陰謀被識破,我們就不用派援兵了!”

林純義搖頭道:“不妥不妥,要是白桿兵被紫金樑吞掉了,所有的壓力就轉到我們的頭上,幾萬兵馬,我們應付起來非常吃力!”

陸世明的眉頭皺成川字,點頭道:“林指揮使的話是正理,最好就是我們與白桿兵互成掎角之勢,紫金樑兵馬再多,也無可能攻破臨洺關!”

衆將均沉吟不語,心裡沒了主意,紛紛將目光投向林純鴻。

林純鴻拿起一根木棍,指着永年縣北邊不遠的臨洺關說道:“兵部命令我們守住這裡……”然後又將木棍指向沙河,說道:“白桿兵又需要我們去救援,這個兩個任務都太重了,我們兵力太少,不堪重負啊!”

衆將紛紛點頭,林純鴻收起木棍,說道:“這些都是兵部和張參將要我們去做,我們很被動,總是被牽着鼻子走。”

陸世明聽了,心裡靈光一現,拍手道:“哈哈,讓他奶奶的兵部去見鬼吧,讓白桿兵去見鬼吧,我們憑什麼要隨着他們的命令轉!”

李光祖反應敏捷,大笑道:“我們北上,無非就是想錘鍊隊伍,順帶着撈點功勞,至於其他的,一概不顧!保存實力纔是關鍵,如果與紫金樑硬拼,我們就虧大了!”

林純鴻連忙喝止道:“越說越不像話了,聽起來我們像是軍閥似的。臨洺關當然得守,白桿兵也得救,關鍵要看採用什麼方式!採用最適合我們實力的方式!”

陸世明見林純鴻胸有成竹,心知早有定案,問道:“什麼方式?”

林純鴻拿出木棍,點了點輿圖上的一個地方,道:“我們不到臨洺關,也不去沙河,我們就去官莊!”

林純義大喜道:“對對,奶奶的,紫金樑想圍點打援,老子們就來個圍魏救趙,藉機燒掉他的糧草!”

林純鴻皺着眉頭說道:“不過紫金樑精騎三千,行動迅速,要圍魏救趙,還得想法擺脫騎兵,我看不如這樣……”

……

官莊乃紫金樑的屯糧之所,派了大約五千精銳固守,更何況,三千精騎一直緊密的監視着荊州兵,隨時可以對荊州兵發動攻擊。

“報……荊州兵離開界河,接替地方軍,進駐臨洺關!”

紫金樑接報後,點了點頭,說道:“嗯,不錯,林純鴻終於動了,現在就看看他會不會從臨洺關裡出來。再探,一有情況馬上彙報!”

……

“報……荊州兵離開臨洺關,往朱山方向進兵!”

“什麼?林純鴻往朱山方向進兵?”紫金樑得到探馬的回報,大吃一驚,“這林純鴻不來救援白桿兵,跑到太行山下去幹什麼?”

紫金樑的問題沒有人能回答,部將均用疑惑的眼神盯着紫金樑。

“拿輿圖來……”紫金樑喝道。

看了輿圖,紫金樑還是對林純鴻進山的意圖琢磨不透。

部將道:“要不我們派兵追襲?”

紫金樑搖頭道:“不妥不妥,和他在山裡轉圈圈,不知道轉到何年何月,把沙河圍住即可!如果五日內他還不來沙河,我們猛攻白桿兵,他不來也來了……哈哈……”

……

“報……荊州兵進入西石嶺後失去了蹤跡!”

接報的紫金樑拍着腦袋,百思不得其解。這林純鴻還真鐵了心,一根筋的鑽入太行山,到底意欲何爲?難道真的是見死不救?

部將說道:“大王,既然林純鴻把臨洺關交給地方軍,等於放開了南下的道路,要不我們就吃掉白桿兵,去林縣?”

紫金樑沉吟不語,良久,嘆道:“我們南下,如果林純鴻突然從哪個山溝冒出,將打我們個措手不及,我們損失必然慘重。”

說完,立即喝道:“增派人手,立即進入西石嶺打探,務必探到林純鴻的蹤跡!”

下完令,又冷笑道:“我看他能在山裡躲幾天,沒有糧草,撐死了呆五天!”

……

進入西石嶺,荊州兵鬆了一口大氣,如釋重負。在平原地區,面臨着三千餘精騎的壓力行軍,讓荊州兵痛苦不堪。探馬放出至少十里遠,將士們隨時保持着警戒,即便是鐵打的漢子,也無法長期承受這樣的煎熬。

山區道路崎嶇,荊州兵車步營打了幾次埋伏,致使紫金樑的遊騎再也不敢進入西石嶺,從而失去了追蹤的能力。

西石嶺並不高,最多稱爲丘陵地帶,但對於騎兵和車步兵來說,攻守優勢立即轉換,騎兵不敢放手偵察與追襲。這裡的路並不難走,千百年來的開發,形成了固定的道路,即便比較坎坷,即便比較狹窄,但對於荊州兵來說,算不了什麼。

林純鴻看着光禿禿的山崗,噓噓不已,一路盤算着有何缺失。

紫金樑一個可能就是對荊州兵入山不管不顧,對白桿兵發動最後的攻擊,吃掉白桿兵後南下,攻打臨洺關,那麼林純鴻就如隱藏於山林的老虎一般,衝向紫金樑,銜尾追之。

如果紫金樑派兵進入西石嶺追襲荊州兵,則正中林純鴻下懷,在山地裡,紫金樑的騎兵施展不開,林純鴻就準備趁機吃掉紫金樑一部,讓其肉疼。

如果紫金樑只是對白桿兵進行圍困,則令荊州兵加速行軍,翻越西石嶺,從北面攻打官莊。即便不能徹底毀掉紫金樑的糧草,也足以調動紫金樑的兵馬,讓其首尾難以兩顧。

總而言之,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能被白桿兵和紫金樑牽着鼻子走。

林純鴻又想到,盛坤山的意見非常值得重視,在華北,要是沒有上千的騎兵,作戰太被動了,老是瞻前顧後,放不開手腳。

林純鴻嘆了口氣,二百多名騎士,消耗的糧草幾乎相當於一個車步營。糧草補給還不是問題,人和馬從何而來?私下裡在河套地區買馬,規模太小,壓根不能大規模擴大。

這次,進入西石嶺後,林純鴻就特別希望紫金樑的騎兵追過來,這樣就有機會吃掉一部分,得到寶貴的騎士和馬匹。

第277章 晉商身影第498章 賭性第329章 軍事安排第424章 運兵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696章 復遼大計第254章 被逼死鬥第521章 濟南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163章 心生疑慮第6章 幽谷巨木第665章 滅國之戰(十)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346章 女人的小伎倆第341章 古典奇才第279章 幾件怪事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200章 志在必得第113章 以快打快(一)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471章 擄掠第335章 又一次偶遇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476章 濟州島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136章 突發營嘯第427章 各懷心思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678章 風起西洋第43章 亂之源頭第512章 接仗第508章 壓力(一)第107章 晉商賣馬第673章 下南洋第38章 惠王出手第272章 形勢逆轉第392章 兵馬已動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461章 北上第390章 初戰第667章 小成第621章 使團歸來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449章 炮擊城牆第188章 重組軍情司第21章 洞庭湖匪第486章 敵襲第247章 走馬觀花第197章 逐步推進第65章 錢鈔之議第444章 回師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517章 受阻第574章 大洗禮第583章 步步推進第68章 大展宏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219章 離間之計第512章 接仗第693章 聞令而動第301章 蠢蠢欲動第457章 盛京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430章 楊嗣昌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594章 江南的訴求第696章 復遼大計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130章 義子鬥氣第640章 兩家商號(三)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491章 收編第467章 淡馬錫第222章 南洋第40章 土改契機第29章 惠王分羹第87章 圍剿曹操(二)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48章 婚姻大事第232章 左右彷徨第184章 如影隨形第137章 海軍基地第39章 事涉禮部第595章 串聯第642章 西北與東南第489章 禍起蕭牆第114章 以快打快(二)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459章 援救第338章 呂宋總督的人選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627章 封狼居胥(一)第145章 京營慘敗第383章 兄弟之間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465章 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