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滅國之戰(五)

第二軍將士乘船一路向西,一直抵達嘉平,方纔下船。

嘉平守軍猝不及防,見到第二軍上岸,來不及做任何抵抗,便如鳥獸散,四處奔逃。

嘉平地理位置非常關鍵,幾條河流在此彙集、分叉。此處向西,可以沿着禁門河直抵交州城下;向北,則抵近北部山脈出山口,封鎖住諒山守軍的退路;向西北方向,則沿求江直抵太原。

太原,就是荊州一幫大佬魂牽夢縈的高品位鐵礦產地!

紅河三角洲還真是一塊好地方,河流縱橫,水網密佈,就如江南一般。而且,三角洲邊上,還有巨型鐵礦和煤礦,放在這幫猴子手上,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作爲大明人,有義務,也有責任接手此處,讓三角洲發揮出他的潛力!

第二軍上岸後,在嘉平開始構築永久營地,並派出第一營北上,兵鋒直抵陸岸,算是封住了鄭愷的退路。

第一營在抵達陸岸時,剛好與交州增援祿平的兵力迎頭碰上。三千疲累之師,對陣千餘生龍活虎的龍虎將士,居然一點勝機也無,稍稍接觸一番,便兵潰如山倒,倉皇退回交州。

與此同時,王大貴率領第一軍從陸上進攻巴喇炮臺,御林軍抵擋不住王大貴的兵鋒,應聲投降。此役中,王大貴還俘獲了十餘荷蘭顧問,馬上送往廣州,囚禁在地牢中。

就整體形勢而言,安南的前景不妙。

滿打滿算,鄭梉只有五六萬御林軍,這是精銳部隊,其他還有十餘萬地方部隊,基本屬於維持秩序的隊伍,守城時還可以一用,野戰根本指望不上。

諒山關處,鄭愷手下的七千餘御林軍,已經被驍衛軍、背嵬營、龍虎軍團第二軍堵在了諒山,進無可進,退無可退,已經成了死兵,十數日之後,只待糧草消耗一空,除了崩潰,沒有任何其他可能。

錦普和祿平之間,陳中率領的三千餘御林軍,處境與鄭愷差不多,既無法擺脫背後追襲的艾能奇,又要面對?

??祿平逍遙快活的背嵬營,實際也無路可走。

南定和太平兩城,鄭梉放置了萬餘御林軍,正與王大貴的第一軍對峙,進攻不敢,退卻又捨不得,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至於嘉平與海安之間,鄭梉在海陽放置了六千餘御林軍,這六千人現在被龍虎軍團第二軍甩在了身後,面臨着被第二軍和第三軍夾擊的困境,處境非常不妙。

再算上在巴喇河口和諒山被荊州軍消滅的四五千兵力,鄭梉手頭可動用的兵力不過兩三萬人,而且這兩三萬人中,還有一萬餘御林軍駐紮在廣德、河靜一帶,防着阮福瀾。

整個交州,精銳駐防兵力不過萬餘,萬一荊州軍想畢其功於一役,交州該怎麼辦?

時至今日,鄭梉反倒徹底冷靜下來。

鄭梉經歷了殘酷的叔侄、兄弟相殘,其冷靜和敏銳自不必說。更何況,鄭梉掌握大權後,北滅莫朝,南擊阮福瀾,手腕也不差。

他仔細盤點手頭的力量,最終把目光瞄準了紅河上的水師。

無論局勢有多混亂,無論林純鴻看起來有多嚇人,只要水師依然縱橫紅河,安南無虞。

擾亂鄭梉整體戰略的,除了背嵬營突然進入祿平外,最爲致命的,還是龍虎軍團第二軍孤軍突入內陸數百里。

第二軍孤軍突入,所憑仗的,自然是十八艘其醜無比的蜈蚣船及百餘艘內河運輸船。只要將狄威的內河力量剿滅,第二軍自然退卻,甚至還有可能全軍覆沒。

鄭梉集合交州城內重臣及要將,直接道出了整個局勢的局眼。

衆人一想,果然如此,心中陰霾多多少少散了點:安南並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很有可能利用水師翻盤。十八艘蜈蚣?那是什麼玩意?聽說跑得很快,但數量太少,能濟得何事?

安南朝中,自然也有有識之士,提醒鄭梉道:“挽回敗局,重頭自然在水師,不過還需阻歀阻止龍虎軍團第三軍和第一軍向西推進,否則,一旦第三軍和第一軍連成一氣,陸路暢通無阻,第二軍依然不會退卻,甚至還會兵臨交州城下。”

鄭梉道:“這個是自然。南定、太平的兵力不能動,有堅城在,龍虎軍團第一軍自然不敢向內陸進兵;另外,海陽阻隔第二軍和第三軍的聯繫,現在必須死守,有海陽在,龍虎軍團就首尾不能相顧!”

“還有……”

鄭梉斷然道:“除了南定、太平,嘉平以東,徵集所有糧草,毀掉所有道路,挖開所有堤壩,將百姓全部往西遷移!”

“王爺英明!”

……

得益於安南幾百年來堅持不懈醜化漢人,不待鄭梉下令,嘉平以東的安南人見漢人驟然出現,無不驚慌失措,拼了命地往交州方向逃奔,以躲避兵災。

漢人極其野蠻,會吃人的!

漢人見人就殺,而且是虐殺,連肚子裡的小孩都不放過!

……

最先逃跑的,自然是地主老爺們,他們消息靈通,聽聞漢人打來後,捲起細軟,帶領妻妾孩子,一路向西、向南。緊接着,逃跑擴散至一般百姓,大部分百姓無不拖家帶口,加入逃難的隊伍……

道路堵塞,人流數日不歇,混亂無比。

待到鄭梉下令,所有地方軍隊都找到了發財致富的捷徑,地痞流氓們有了行惡的藉口,他們從百姓手中奪過糧食,將百姓們賴以生存的房屋全部毀滅,甚至還藉機侵佔他人妻女,無惡不作……

亂世人如狗,安南人恨漢人,嘴裡卻唸叨着漢人的話。

清野,首先清理自己,然後再清理敵人,這是旦古不變的真理。

鄭梉對混亂的清野有所預計,但混亂到這種程度,還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日夜擔心狄威下令攻擊,這個時候,攻擊逃難的百姓,俘獲可謂豐厚至極。

鄭梉的擔心,並未成爲現實,龍虎軍團似乎對逃難的百姓沒有絲毫興趣,甚至還有意放開嘉平附近的道路,放任百姓離開。

這讓鄭梉疑惑不已,待到軍團第二軍繼續派遣兵力北上,鄭梉用自己想出的理由安慰自己:狄威將精力放在了諒山,無暇他顧。

鄭梉的揣測只對了一半,狄威對百姓不管不問,自然來自於都督府的授意。

不過,狄威無暇他顧,在某種程度上也對,包圍圈的陳中,給狄威造成了大麻煩。

陳中雖不知禁門河以南發生了什麼,但對自己的處境還是非常明白的。他知道,鄭愷與他的處境差不多,崩潰只在旦夕之間。

陳中仔細思索雙方的兵力部署,發現北部山區內是圈中套圈,伏中有伏。圈子的核心,自然是背嵬營,被鄭愷和他左右包圍。外圍分別是驍衛軍、艾能奇驍衛軍一部及龍虎軍團第二軍第一營。

也就是說,只要能與鄭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入祿平,將背嵬營剿滅,那麼鄭愷和他就處於內線作戰,局勢要遠遠好過現在。

陳中觀察仔細,發現狄威雖組建了安南行營,驍衛軍和龍虎軍團在戰略上協同一致,但是具體到戰術上,驍衛軍和龍虎軍團各自爲戰,無法協同。

陳中覺得,只要應對得當,完全可以利用靈活的戰術突破包圍圈。

目前,荊州軍尚未對北部山區建立有效的統治,陳中和鄭愷可以安全地經過祿平進行聯絡。陳中馬上發函至諒山,提出了他的構想。

鄭愷在諒山惶惶不可終日,軍隊士氣降到了谷底,現在見陳中有了思路,也不管這條思路行得通,吩咐陳中:“可!”

崇禎十三年冬月二十六日,鄭愷率兵出關,猛攻驍衛軍,攻勢之猛,完全出乎蔡明山的意料。蔡明山幾乎被鄭愷壓得喘不過氣來。

戰鬥一直持續到酉時末,雙方損失都極爲慘重,無力再戰。鄭愷遂引兵回關。

當夜,鄭愷留下千餘兵力駐守,率領剩餘的四千多人馬,連夜離開了諒山。

鄭愷的一舉一動,並未逃過蔡明山的雙眼。

不過,白天戰鬥了一天,行軍可能還有力氣,要趁夜攻城,顯然不可能,蔡明山只能眼睜睜看着鄭愷率兵離開。

當鄭愷出關猛攻時,蔡明山意識到鄭愷可能要跑,立即派人翻山越嶺,向申藝示警。

申藝接到警報後,壓根沒有固守祿平的打算,不退反進,向着鄭愷行軍,試圖遲滯鄭愷,待驍衛軍主力攻破諒山後,共同剿滅鄭愷。

不過,申藝沒有想到的是,陳中與鄭愷早有約定,當夜留下數百兵力與艾能奇糾纏,自己則親率主力快速行軍,兵鋒直抵祿平。

祿平壓根無兵,很輕易被陳中佔領。

佔領祿平之後,陳中顧不得休息,立即攆着背嵬營的屁股,在後猛追。

申藝發現陳中的跡象後,只覺得脊背發涼,在前有鄭愷大軍,後有追兵,援軍一時半刻無法趕到的情況下,竄入山林之中,從旁窺伺鄭愷和陳中。

鄭愷和陳中合兵一處,對申藝的騷擾不聞不問,迅速返回祿平,據城而守。

五六千大軍,此時糧草斷絕,急需補給。

鄭愷和陳中毫不客氣地拿百姓開刀,搶走他們前幾天剛分到的糧食。

百姓們哭天搶地,恨不得食鄭愷和陳中之肉,心裡只盼望着背嵬營快點打回來,消滅這幫強盜。

鄭愷和陳中在祿平休整一日,馬不停蹄,將矛頭指向了艾能奇。

(兄弟姐妹們,月票、紅票我都喜歡,滿足一下我吧,謝謝了)

第497章 圍而不攻第343章 少一個吹枕邊風的第542章 變局第416章 衝動第379章 馬不停蹄第83章 遼州之戰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485章 軍情第501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470章 金吾營第686章 治理黃河第128章 張獻忠義子第630章 封狼居胥(四)第25章 升官之後第464章 大西洋商號第599章 戰略主動權第211章 第一把火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500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76章 最終決戰第180章 五省總督第475章 殺傷第191章 戰爭潛力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410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147章 詐降之計第193章 荊州攻略第339章 兩份奏摺第81章 溫周之爭第326章 大媒婆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268章 平賊將軍第154章 功虧一簣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93章 白杆被圍第220章 海魚保鮮第94章 圍魏救趙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416章 衝動第543章 謀將第582章 銀票第448章 等待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第545章 放手一搏第628章 封狼居胥(二)第169章 唯一選擇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375章 求名不求實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29章 惠王分羹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50章 初識白杆第313章 灘頭之戰第223章 海商大會(三)第224章 東施效顰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355章 鋼絲繩遊戲第36章 誓言報復第539章 雷霆決戰(四)第354章 狐假虎威第420章 謀算第443章 封鎖廣東第39章 事涉禮部第194章 開始交鋒第666章 光祿院(一)第556章 打賭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299章 莊園備戰第679章 孟買七島第43章 亂之源頭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612章 羊吃人第400章 交鋒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171章 漁峽之戰第535章 合圍(四)第110章 被逼讓步第133章 瞬息萬變第157章 戰爭發動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29章 惠王分羹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274章 糧食大戰第65章 錢鈔之議第120章 觀口守營(四)第210章 南下途中第606章 好處多多第616章 大時代(一)第3章 石子嶺上第142章 林鄭合流第639章 兩家商號(二)第511章 動向第366章 紛亂戰前第172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九 掌崇禎皇帝第181章 龍舟比賽